中下游长期确定性优于上游 投资军工板块可重点关注ROE指标

2023-07-21 12:52叶文辉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航发沈飞军品

叶文辉

去年以来国防军工板块持续下跌超过20%,近期出现一定幅度反弹。从基本面看,军工板块整体向好趋势不变。中长期看,随着军品定价改革的深入,上游环节将面临日益增加的降价压力,包括碳纤维、钛合金、锻件、元器件等环节的研判难度将大幅增加;同时,中下游军工企业将迎来更确定的发展空间。

深幅调整或为技术性整固 板块布局两类思路浮现

去年至今军工指数下跌超20%,跌幅位居各行业前列。不过,区别于跌幅同超20% 的新能源,军工的下跌并未伴随着类似新能源格局恶化、增速放缓等情形的出现,更多是受不明预期的影响,比如先前曾传出新一轮军品订单落地节奏延后、2023 年军费增速可能下滑等预期。但是,这些“不明预期”均无法验证,只不过财报上确有令市场疑虑的点:反映军工订单的合同负债科目(含预收账款)自2022 年二季度达4163 亿峰值后逐季回落,至今未重现上行拐点。

但是,合同负债科目真能如实反映军品需求吗?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惟有长期(如3 年期)批量式订单才会计入该科目,对于一年一签的订单,基本当期就完成收入成本确认。因此,本轮合同负债余额的回落,究竟是财政压力下改为一年一签,还是上一批长期订单全体交付完毕后再重新下达新一轮订单,又或者是市场预期的订单节奏推后等,其实都无法验证。

至少,在“百年未有之大变革”的国际形势下,随着东风41、歼20、福建号、055 大驱等“大国重器”先后亮相,国内军工崛起势不可挡。其实,近一年半军工股的回调可以视为2019~2021 年连涨三年后的技术性整固。至少从一季报来看,军工行业整体依旧向好。由此,笔者来对比市场上主流的两大布局思路:

一是聚焦有业绩、低估值的上游。在一季度公募十大重仓股中,振华科技、西部超导、中航重机、中航高科便是典型代表,毕竟上一轮行情中振华科技10 倍涨幅仍历历在目。二是聚焦确定性更高的中下游,比如一季度公募重仓股中的中航沈飞、中国船舶、航发动力、中航西飞。两大思路究竟谁更占优呢?

军品定价改革改写行业规则 上游预判难度增大

回答这一问题,要从2019 年军品定价机制改革说起。

2019 年以前,军品定价沿袭了苏联的成本加成模式,即利润空间为“定价成本+5% 利润”。该模式的优点在于总量容易控制,缺点是效率低,企业没有降本动力。军方也是看到了这种模式的弊端,在当年引入了美国的目标定价体系,即利润空间变成“定价成本+5% 目标价格+激励约束利润”。在新的定价机制下,对于军工企业来说,除了5% 的固定加点外,节省出来的利润都是企业的,因此就有动力去降低成本费用,军工行业的生态由此改写,具体而言:以往成本加成的模式下,下游主机厂并没有向上游原材料、元器件厂商压价的意愿,毕竟控制了成本也不会转化为下游主机厂的利润,因而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上游厂商享受了足够的红利。比如前面提到的10 倍股振华科技,该公司的净利润从2019年以前1~2 亿的体量,迅速跃升至目前20~30 亿的水平。具体拆分来看,价格增长是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可以看到,产品单位售价从2018 年的0.25 元上涨至2022 年的0.83 元,涨幅高达232%,单位毛利涨幅更是高达372%。其中固然有半导体周期以及国产替代等因素的影响,但毋庸置疑,下游的放任也给了上游足够的利润空间,在鸿远电子、宏达电子等同类型公司上均能验证类似现象。

不过随着军品定价改革深入,事情正悄悄发生变化。最直观的便是今年一季度,鸿远电子和宏达电子开始出现业绩下滑。与此同时,前述10 倍股虽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仍实现20%的增长,但也在最近的问询函中提到,未来几年该公司面临竞争加剧、价格回落的压力。在问询函中,公司假设2025 年价格部分已低于2020 年售价,倘若果真如此,当前20 倍的PE可能将逐步提升至30~40 倍,所谓的估值性价比也不复存在。

这一切便是定价机制改革的威力。作为名副其实的“链主”,下游主机厂牢牢把握了产业链的话语权,加上近两年来陆续推行的股权激励计划,下游厂商进行降本增效的动力日益增加。以中航沈飞为代表,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已从2017 年借壳后的9.91% 提升至2022 年的17.95%,预计明年将进一步突破20%。下游主机厂的业绩改善,意味着上游行业面临的降价不确定性增大。

因此,我们在投资包括碳纤维、钛合金、锻件、元器件等上游环节时,不能再“刻舟求剑”地以过往业绩增速机械预判未来,而要以更严苛的视角来审视公司的竞争壁垒,尽可能规避一些门槛较低、容易爆雷的标的。比如中航系的中航高科、中航重机,自然比许多民营公司的壁垒要高不少。中航重机作为中航系的航空件构建平台,已是国内环锻、模锻、中小锻铸龙头,今年收购南山铝业锻造子公司后将补齐大型锻造能力,未来发展路径可参考美国PCC,后者先是抓住了GE 航空发动机锻件的发展机遇,然后再横向扩张延伸至工业燃机市场,最后再推动纵向一体化向上延伸到钛合金、镍基合金等金属材料,同时向下延伸至飞机结构件。

上下游此消彼长 重点关注中下游核心军工标的

而对中下游企业来说,上游不确定的镜面,便是下游发展的机会。从逻辑上讲,中下游厂商具备三重逻辑:一是新式武器国内列装带来的收入,二是股权激励带来的降本增效,三是中国国力提升带来的出海机会。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把握中下游的投资机会?

在国内军工领域,尽管这几年经历了许多资产重组,其实仍有相当数量的优质资产仍未完成证券化,典型的像导弹(东风)、载人航天等,因此我们有两个思路可供选择。

一是布局重组。如果能事先布局2016 年中航沈飞借壳中航黑豹,或者今年中航成飞借壳中航电测,收益无疑非常可观。这一思路一定程度上也有迹可循,比如军工资产或多或少都包含了一些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通常不满足直接申报上市的条件,因此往往需要通过资产重组借壳上市的方式完成证券化;而借壳的选择,基本上也是在同一军工集团内部进行,比如前面提到的中航黑豹以及中航电测。但是,布局重组的高赔率是以低胜率为代价,如果考虑到借壳时间以及埋伏标的的不确定性,还有资金的使用成本,最终未必能获得看似巨大的纸面盈利空间。

第二个思路则是在率先完成资本化的军工标的中进行选择。既然选不到更好的,就在现有标的中选择最好的,主要围绕具备一级保密资质的中下游核心军工企业,首选是中航沈飞、中航西飞以及中航成飞三大战机,其次则是三大主机厂的核心供应商,例如发动机的航发动力、航发控制,机电系统的中航电子等。

对比来看,尤其股权激励是驱使管理层降本增效的根本动力。比如像航发动力跟三大战机,至少在中航沈飞和中航西飞身上,我们都看到了净资产收益率逐年提升的趋势。然而对航发动力来说不但没有提升,反而从10 年前6-7% 的水平下降至目前3-4%,股权激励的缺失或多或少造成了不利影响。当然,航发动力自身的情况也比较特殊,公司新产品的定型整体比较晚,短期内新型号量产后返修率比较高,所以也持续影响了公司的利潤表现,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该问题会迎刃而解。

三大主战机方面格局也还不错,即便中航沈飞及中航成飞都属于战斗机,但二者量产型号的应用领域是错位的,比如沈飞的FC31实际对标的是美国中型战机F35,应用于航母舰载机、出口等领域,而成飞的歼20对标的则是美国重型战机F22,但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中航电测尚未明确歼20是否在本次重组范围内;至于中航西飞则包揽了国内运输机和轰炸机,典型像运20甚至还有未来的轰20。整体看,三大主机厂都有机会对标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未来投资的重点在于关注三者净资产收益率提升的速度。

另外像中游的机载设备,基本目前也是独家供应的格局,尤其是中航电子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后,成为中航系惟一机载上市平台。目前该公司体外仍有大量未注入受托管理资产,因此未来在资产证券化方面还有不少看点,也吸引了众多公募布局。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附表 相关公司财务数据一览

数据来源:Wind

猜你喜欢
航发沈飞军品
“骑士春晚”:给700 万骑手 办春晚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军工企业军品单机配套立项风险评价浅析军品
某横向军品项目快速集成研制的创新实践
一家四代都是航空人工龄累计已达700年
中航沈飞在上交所正式挂牌
第四届军品防护与包装发展论坛暨成果展示征文通知(第二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