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意象的现代建筑色彩研究与规划

2023-07-21 16:30朱慧姚议范瑞瑞
流行色 2023年3期

朱慧 姚议 范瑞瑞

摘 要: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索不同城市意象下现代建筑色彩应如何规划与设计,即二者相结合的可行性。研究基于中国传统五色理论,依托CCS 色彩体系这一现代理论支撑,结合事理学方法论,以阜成门内大街这一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为载体,将中国传统五色理论和城市意象这一概念引入现代建筑色彩研究中,提炼形成色彩色值专谱,并将其应用于阜内街区中。最终得出建筑色彩用色规律及调整建议,以此来实现中国传统五色理论在现代建筑色彩中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国传统五色理论;城市意象;现代建筑色彩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how to plan and design modern architectural colors underdifferent urban images,that is, the feasibility of combining the two.Research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Chinese five-color,relying on the support CCS color system of the modern theory,combined with the methodologyof science,with the Beijing historical culture protection area in the north street as the carrier,the traditional Chinesefive-color theory and analysis on the concept into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color study, refined colour colourspectrum,and applied to FuNa blocks.Finally, the rule of architectural color use and suggestions for adjustment areobtained,so as to reali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five-color theory in modern architectural color.

Key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five-color theory;urban image;modern architectural color

近年来,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变得更为密切且趋近日常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显著,根据研究表明,不同地域的城市风貌日趋相似,而城市内占比最大的建筑色彩刚好也是构成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特色,反映着一座城市最独特的历史文化。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但目前来看,北京老城的建筑色彩管理尚未提出详细的规划和控制原则,故而针对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色彩的研究是有必要的。

1 城市意象与色彩规划

1.1 城市色彩意象

城市意象是指公众对一座城市产生具有视觉画面感的集体意象,而城市色彩意象则更能够反映城市风貌,指的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通过城市色彩进一步凸显城市自身的特色和魅力。以北京为例,作为具有三千年建城史的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其老城基本沿袭了明清时期北京城中轴对称的空间格局,保留了以“黄瓦红墙”的紫禁城和“青、赤、白、黄”的天、地、日、月四坛,以及围绕紫禁城的大片“灰墙灰瓦”胡同和深绿老槐树为底的空间色彩意象。而城市意象要素在构成上往往不局限于物理层次,还应探究心理层面所存在的城市色彩,即区域特色、文化风俗、传统历史等方面,因此引入事理学方法论这一概念,探究城市色彩背后的人、事、物、情、理之間的关系,构建出人们头脑中的城市色彩意象。

1.2 城市色彩规划

城市色彩规划涉及城市的方方面面,影响因素繁多,关系复杂,不易有效管控。另外,目前城市色彩仍属于一个相对模糊的领域,有着极强的主观性,不易形成共识。现代西方城市色彩规划的实践证明,色彩规划不仅可行,而且在促进城市个性化建设方面作用显著,但是我们的首都北京却因长期缺乏对城市色彩方面的有效管控,因此,进行北京老城色彩规划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然而,城市色彩规划很有可能导致城市面貌越来越相似,从而又形成新的“千城一面”。因此针对这一现象,需要提供可以让大众接受的色彩体系,通过分析五色学说从古代城市建筑到现代城市景观的发展脉络,提取出对现代城市建筑设计有意义的色彩应用体系,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究中国现代城市建筑设计未来的发展。在现代城市色彩中构建传统五色学说与中国建筑色彩、CCS 色彩体系三者之间的联系,依托此来补充北京城市色彩中的“丹韵银律”,结合事理学方法论,探究城市意象与色彩之间的关系是进行建筑色彩规划方案、提供后续城市色彩规划思路的必经之路之一。

2 中国传统五色理论

2.1 中国传统五色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丽绚烂,源远流长,单从颜色方面剖析,最经典的当数中国传统五色理论。中国最传统的“五色体系”主要是由五正色和五间色组成,古人把青、赤、黄、白、黑这五种颜色,即五正色,赋予了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寓意,正色基本上属于官方用色,而间色为民间用色,“五色体系”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诸多体现。传统五色系统反映了古人的思维结构和精神内涵,是中国古代色彩学科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色彩体系,同时造就了中国璀璨绚丽的美术文化。

2.2 中国传统色彩与北京城市建筑的关系

中国传统色彩在北京城市建筑及其公共空间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因此通过发掘其中的色彩元素和体系,便能够充分探究传统五色观背后的文化内涵。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中轴线上的建筑往往采用五正色居多,形成色彩强对比,而天空和路面铺装色彩不够纯正,形成色彩弱对比,二者恰巧相互平衡。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筑物的生命,是建筑物的视觉艺术语言,北京的历史建筑功能不同,其建筑色彩就有着显著差异。例如,紫禁城整体基调以黄、红为主,颐和园则以绿、灰为主,而作为民居使用的四合院多以青、灰、白为主。传统建筑与色彩美学之间的联系,是长久积淀下来的色彩文化意识在建筑形态的直接体现,是人们的色彩文化意识自发形成的人文景观的象征。而现代建筑则大多用色大胆,对比强烈,与传统建筑风貌类型相悖,显得格格不入。建筑色彩的和谐统一并非只是一般意义上局部色彩韵律感的统一,还要与自然、社会环境色彩相统一。因此,依据北京历史建筑的色彩美学特征,对整个灰色调环境下的色彩升华,结合中国传统五色的应用,进行环境与建筑色彩的和谐布置等,应成为我们后续建筑色彩规划设计参考的主要依据。

3 基于城市色彩意象控制下的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现代建筑色彩规划方案

3.1 调查研究

3.1.1 设计影响因子

整体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通过前期调研和文献研究,基于事理学方法论,确定阜内街区建筑色彩风貌类型;其次,归纳保护区的建筑色彩设计需求及设计所需要素收集和影响建筑色彩的各类因素等内容,利用符合学、色彩学等理论,根据建筑单体到群体样本来完成对设计对象的感知评价,最后得到阜内街区建筑色彩更新规划的设计因子体系(图1)。

3.1.2 区域色彩定位

一座城市的整体意象通常由无数区域色彩意象构成:同一区域中的元素往往具有相似性,不同区域中的元素具有差异性,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可以促进区域意象形成。因此,在进行区域色彩意象的设计构建中,强化区域整体性的同时还要突出明显的区域个性,明确色彩层级关系[1] 。以阜成门内大街为例,该区域内文物保护单位众多,因此应强化该区域内重点保护建筑的色彩关系,周边各商业建筑、民居建筑风貌应与其相适应、相协调,以此来建立更为节奏分明的色彩秩序。在区域色彩设计中,结合城市意象的概念,对区域各要素的空间布局、材料色彩等加以合理组织,优化资源配置。将该保护区内的建筑单体、群体进行划分归类,使得各类区域色彩丰富有别,还需注意不能超出该保护区整体色调,避免形成过于明显的杂色和不和谐色彩,这也是我们后续进行色彩规划时要注意规避和改善的重点部分,使其形成对比、不显单调的同时调和自然,让每一个色彩意象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性。

3.2 设计应用

3.2.1 城市色彩意象在阜成门内大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缺失

受大环境的影响,阜成门内大街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色彩趋同的现象尤为明显,许多现代建筑在形式上刻意仿古,这是中国诸多城市发展的缩影。随着新建筑的增多,现代建筑已经体现出了明显的风格体系,形式也大多较为统一,但经过前期调研不难发现,街区内现代建筑,尤其是商业类建筑群体,存在许多不符合整体风貌的色彩。现代建筑更偏重单体设计,与周围公共空间环境、建筑缺少连续,尤其是店面招牌等点缀色彩十分明显[2](图2)。

这使得阜内街区特殊的城市色彩意象被逐步弱化。现将研究区域内的建筑分为三类进行研究:历史遗存类建筑、现代商业类建筑、传统民居类建筑。第一类是历史遗存类建筑(图3),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遗存,其中选取广济寺、历代帝王庙和妙应寺白塔作为样本测量点,由于其特殊性,故而在进行后续色彩设计时,可以依托这类建筑为参考,总结用色规律,形成色值专谱。第二类是现代商业类建筑,这类建筑单体新建筑居多,建筑主体色与街区区域色彩较为相符,但大多数辅助色和点缀色却显得缺乏整体性。第三类是传统民居类建筑,这类建筑主要以四合院建筑群为主,色彩较为单一,但整体符合区域色彩定位,以中国传统五色中的青、白为主体色,赤为点缀色(多为门窗)。

目前阜成门内大街历史文化保护区尚没有形成区域建筑整体特色机制,除胡同内四合院以外,大多数现代商业建筑形式各异,缺乏整体性;区域内的后续建筑跟原有建筑并没有历史文化上的传承关系,建筑色彩斑驳,缺乏连续性。这些开放的历史遗存建筑可以看成是区域的标志性建筑,从单体建筑的角度出发,这些建筑中不乏优秀的作品,但从群体建筑的角度来看,如福绥境大楼,就与区域整体风貌相悖了。该区域处于北京老城的灰色基调范围内,但许多新建的商业建筑并没有考虑到与灰色的协调关系,只是仿古地照搬建筑形式,在色彩上依然特立独行地使用自己的颜色风格。此外,经调研,新式的现代建筑用色多显得十分冰冷,打破了原本传统的色彩氛围,缺乏色彩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3.2.2 色彩意象控制下的阜成门内大街现代建筑色彩规划方案

通过调研和建筑分类来看,阜成门内大街胡同居多,是北京老城的重要空间意象,这些胡同内的四合院多为民居使用,以灰色为主体,略显单调,因此待挖掘空间较大。四合院虽以青砖灰为主色调,但是在空间上却可以出现更多地复杂而丰富的间色,挖掘出多样化、生活化的区域色彩意象。北京胡同在人们的印象里,往往沉浸在整个大的灰色背景下,但可以在不违背阜内街区整体色彩风貌的原则下,将不同的门脸用不同的颜色装饰,让胡同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突出老城特色。根据《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五色系统》[ 分谱] 来看,并不是将所有保护区区域色彩、区域内所有建筑群体色彩整齐划一才是最佳选择,而是青砖灰瓦下的百花齐放、红墙宫院下的宁静古雅,才是百姓心中的北京印象。保护区内历史遗存类建筑的色彩应进行保留,并作为处理周边建筑色彩的基础。

传统民居基本为青、灰色系,在门窗、立面装饰等部位,既可以恢复、保留传统民居所使用的朱红色装饰,也可以使用与历史遗存类建筑相关的色彩进行点缀,与其相呼应[3]。现代商业类建筑是阜内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沿街商业建筑众多,这些建筑单体在颜色搭配上极具现代特征,依据事理学方法论,探清区域内所存在的人、事、物,根据大众与建筑之间建立的“关系”,顺应情感性和功能性需求,在统一整体基调色的同时,具体建筑的色彩可以与之前的色彩有所联系,不能盲目地完全剔除,可以在店面招牌、门窗装饰等配色上,使用五色中的间色,以此来展现自己的建筑特色。现代公共建筑数量较少且相对分散,主要以单体的形式出现,考虑到建筑材料的性质,在此不做考究,其可以在朴素、静谧的大环境下给予适当灵活性,以丰富区域特色,增加区域亮点,致力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及现代城市文化氛围的整体性保护,创造经济效益,激发区域活力。

4 结语

本文是针对北京老城城市色彩规划的研究,首先通过梳理文献,总结相关色彩规划理论,其次对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历史文化保护区建筑色彩进行实地调研,量化分析,总结出阜内街区老城色彩演变过程中,建筑色彩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将现代色彩与传统色彩相结合,使其和谐交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是我们此次研究应用的重点。最终基于城市意象这一概念下,提出了结合中国传统五色理论和CCS 色彩体系,多重控制下的阜内街区区域色彩研究理论框架及设计方案。通過此次研究,我们发现城市色彩研究与规划是一个复杂、庞大、繁琐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实际应用中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对感知层面的一种色彩研究,还是对人们心理最底层无意识层面的探索。

通过对城市色彩意象的分析和对北京老城建筑与中国传统“五色体系”之间的联系,以及阜成门内大街历史文化保护区区域色彩现状的实证分析,形成对北京老城城市色彩的规划。其中要兼顾先代和历史传承双重需要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以此起到弘扬中国传统五色观体系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色彩文化的作用,通过保护古建筑和历史遗存,宣传北京老城街巷和北京城市意象,结合人文北京的发展理念,推动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丰富古都北京旅游的文化资源的作用,并希望能为后续北京城市色彩规划提供相应参考。

5 参考文献

[1] 李睿. 基于城市意象与“五色体系”双重控制的北京老城色彩规划[D]. 北京: 中央美术学院,2021.

[2] 敬晓博. 阜成门内大街历史文化保护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D]. 北京: 北京建筑大学,2017.

[3] 潘阳. 北京老城第四批历史文化街区地理色彩研究[D]. 北京: 北京建筑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