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

2023-07-21 00:38涂永红任屹颖
学习与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金融开放绿色金融金融科技

涂永红 任屹颖

[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扎实做好金融工作,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新时代,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和遵循,加速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赋能金融降本提质增效;发展绿色金融,加速实体经济低碳转型;拓展普惠金融,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平衡金融开放与安全关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金融科技;  绿色金融;  普惠金融;  金融开放

[中图分类号] F8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7-0033-04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在多个重要场合就金融发展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金融工作、推动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在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1提出了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的四项重要原则,即回归本源,服從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更加健全,金融政策更加完善,金融结构更加科学合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幅提高。尤其是在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普惠金融、金融开放等领域,我国都实现了重点突破,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赋能金融降本提质增效

金融科技是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的产物。加速金融科技的普遍应用和金融数字化转型,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适配度,拓展了金融机构效益增长空间,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在银行、债券、保险等金融领域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为金融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新动能。金融科技已成为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亮点。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不仅改变了金融业态,也推动了我国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在世界经济中赢得先机。通过更大规模引导资金流向高效率的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产生的资源配置效应和创新效应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加速器。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韧性进一步增强,出口结构显著优化,贸易大国地位得以巩固,数字经济已展现出强大国际竞争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金融相关立法有待完善,共有、私有数据的标准还未准确界定,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业务需要更多的法律依据。二是既懂现代科技又懂金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缺乏,需要加速培养,提升科技赋能水平。三是创新能力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补齐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方面的短板。

同时,金融数字化对体制改革、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有更高的要求,应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进金融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金融与科技产业对接,提高金融科技赋能的成效;构建金融科技共享服务平台,解决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差异化个性化服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二是加强金融科技研发。瞄准前沿科技,制定和推广金融技术标准,对接国际技术标准,提升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三是防范金融科技风险。以数据安全和合规经营为核心,强化金融科技创新风险管理,打造智能风险防范与管理体系,全面监测各类金融信息、金融资产安全状态。健全安全事件管理流程,加强各部门、各业务环节的协同融合,形成完整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发展绿色金融,加速实体经济低碳转型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速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意义重大。一是产业低碳转型需要强有力的绿色技术支撑,而绿色技术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发展绿色金融有利于拓宽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融资渠道,为绿色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二是绿色金融鲜明的导向有利于引导资金向低碳产业倾斜,加速淘汰“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经济转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是降低整体经济风险。全球气候变化风险不断加剧,各国纷纷出台碳税、绿色准入等应对措施,绿色金融传递的绿色经济与绿色消费的信息,有利于减少创新成果转化的风险,推动公司治理模式转向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模式,提升绿色发展核心竞争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绿色金融需求不断增加、产品日益多元化、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绿色金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尚未形成全社会的习惯性认知。绿色金融需求较低,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导致绿色金融成本较高,进而影响发展绿色金融的信心。一些金融机构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意识相对淡薄,未能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业务拓展全过程。二是绿色金融供给能力较弱,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缺乏广泛性和创新度,相关服务大多面向大型企业,绿色金融产品单一,难以满足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三是绿色金融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各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要求不够清晰,防范绿色金融风险、保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机制不够健全。四是绿色金融支持政策的协调性较弱,我国出台了不少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但是财政、金融、产业政策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政策的协同亟待加强。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发力。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国际化、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标准,制定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完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加大宣传力度,建立绿色金融信息网站和共享平台,培育绿色金融理念、宣传政策和产品、普及相关知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的自觉行为。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提升绿色贷款业务规模,创新各类绿色债券产品,稳步推出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多样化产品,培育和壮大绿色金融市场。健全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制定并完善绿色金融业务相关的监管法律,对监管对象、监管机构及监管内容等进行详细规定,完善ESG信息披露制度,为发展绿色金融营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

发展普惠金融,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将普惠金融作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发展的一个重点,明确要求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普惠金融包容性更强,可为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提供有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国务院印发的《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普惠金融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人民银行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银保监会通过制定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各家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普惠金融专营机构,运用金融科技进行产品、渠道、风控创新,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满意度。毫无疑问,普惠金融已成为我国扎实做好“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尽管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取得了国际领先的卓越成果,但仍有短板。一是普惠金融概念界定不清。随着普惠金融内涵不断丰富和变化、涵盖范围越来越广,法律法规和业务机制出现相对滞后的问题。二是普惠金融创新不足。目前的创新大多局限于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缺乏更具针对性的点对点金融创新,导致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可得性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三是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有待完善。普惠金融生态链条结构相对简单,各链接点联系尚不紧密,风险共担机制尚不完善,对抗外界冲击性较差,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牢。四是信用制度不健全。庞大的新市民群体、灵活就业者尚未纳入征信系统,非数据化的信息难以纳入征信体系,现存的征信体系难以满足金融机构扩大普惠金融业务的要求。

补齐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需要增加政策扶持的精准性,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制定普惠金融法,健全相关法律制度,规范普惠金融行为,降低普惠金融实施风险,保护参与主体的正当权益,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建立全国范围或区域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信息搜集成本,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畅通金融供给渠道。鼓励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平台在信息搜集、个性化服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更好满足企业和居民多样化金融需求。营造健康的普惠金融生态,引导建立包含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互联网征信、网络公益筹款等新兴金融组织在内的功能完备的普惠金融市场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形成协同效应,提高金融资源向普惠领域配置效率。完善普惠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普惠金融涉及面广,渠道复杂,必须建立适应普惠金融特点的风险评估、不良资产处置、绩效考核机制。引入资产证券化、保险、财政补贴、公益基金,完善普惠金融风险分担机制,解决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的后顾之忧。

平衡好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关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是我国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稳健推进金融开放: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债市通、大湾区理财通相继开通;建立外债登记备案制、本外币资金池;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而且负面清单越来越短。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开放措施,我国金融在优化配置以及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戰略机遇。同时,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在金融开放与金融安全之间找准平衡点,使得金融开放更好提升金融整体效率、增强分散风险功能,而非成为传递金融风险、放大外部冲击的工具。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积极稳妥推动金融对外开放,统筹好金融开放与安全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金融开放机制,创造良好营商环境。继续引进国外金融机构,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改善国内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创新不足的状况,为内循环提供充足的资本增量和专业的金融服务。主动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在国际竞争中提升我国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更好地服务我国“走出去”企业,构建以我为主、更加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二是提升金融风险监管能力,守住风险底线。越开放就越要重视安全,要坚持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创新金融监管工具,加强对全球货币政策调整、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海外输入通胀等风险的监测,前瞻性做好重点金融风险的压力测试,提高应对突发性金融风险的能力。遵循资本流动规律,加强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筑牢金融风险防火墙,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从长远看,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金融安全的制度保障,也是我国金融开放的重要标志。“2022年8月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正式生效,人民币在其中的权重由此前10.92%上调至12.28%。”1“人民币成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2但是,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地位相比,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应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建立有效的市场预期引导机制,增强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平台,不断拓展大宗商品计价、跨境电商、贸易结算、跨境投融资人民币应用场景,扩大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使用范围,加快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中国银保监会党委.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J].求是,2022,(10).

(作者简介:涂永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任屹颖,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 申   洁

猜你喜欢
金融开放绿色金融金融科技
百度金融成立国内首家“金融科技”学院
金融开放对金融监管影响及对策分析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经济开放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
金融开放条件下跨境与跨市场资金流动关系分析
宁夏平罗县城乡居民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