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建军
摘 要:本文就技能价值内涵培育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技能价值内涵培育的实施路径,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体现学校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技工院校 技能价值 内涵培育
学生的技能基础打得是否扎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工院校对学生技能价值内涵的培育是否到位。技能价值内涵培育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科知识、技能、方法、能力、行為与习惯;技能价值内涵可以看成是由专业知识、学习态度、技能价值认知组成的综合体,其基础是知识,标志是学习态度,核心是技能价值认知,将这些元素进行有效整合,可以激发学生的潜在活力,发挥人才培养的导向功能。其中技能价值认知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与灵魂,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技能价值内涵理论界定
(一)学习精神
这里所指的学习精神是指学生的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对待所学技能高度敬畏、锲而不舍的态度。学习精神是通过思想升华、方法研究、思维拓展、理智分析所体现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畏艰难的气质、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创新的精神、追求卓越的气概、修正错误的勇气等。当学生将“为祖国争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技能学习的最高价值取向时,学生就会将学习技能视作一种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就会将艰苦的学习视作一种享受,就会将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严谨专注、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中。
(二)学习态度
学生的认知、意向和情感是构成学习态度的三个要素,学习态度充分体现在学习行为上,一个好学上进的学生往往自信、坚持创新、敢于求异、独立果断,具有责任担当、严谨踏实、精益求精、谨慎求证、追求极致的高度责任感;一个不求上进的学生往往得过且过、按于现状、不求进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求一知半解而不愿刨根问底的自我满足。由此可见,学习态度是学生自我反应的一种认知,是对学习目的的确定和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及认同的差别。
(三)技能价值认知
技能价值认知是指学生对所学专业学科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的认知。所谓基本信念就是尊重并承认学习规律的客观性,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孜孜不倦、反复研究,追求完美和极致,把99%提高到99.99%;所谓价值取向就是正确理解职业技能在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作用和贡献,能坚持真理,自觉修正错误,不投机取巧,倾力创造出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等。从中可以深刻感受到工匠精神在技能价值认知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技能价值内涵培育要求
根据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教学任务,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技能价值内涵培育应有不同的要求。
(一)对低年级学生的培育要求
低年级学生的技能价值内涵培育应着重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科学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与技能价值认知。通过在专业教学中激发学生对技能价值认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把爱技能、学技能、用技能作为人生理想的追求。通过组织一系列学习工匠精神的活动,如听工匠成才故事、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等,使学生逐步了解技能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此释放技能学习的最大热情,树立尊重工匠、学习工匠的良好意识及将来为社会作贡献的信念。
(二)对高年级学生的培育要求
高年级学生的技能价值内涵培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精神、学习态度与技能价值认知。通过技能教学、技能竞赛以及科技创新等活动,学生深入了解成为技能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与精神,深入了解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价值规范或准则,把工匠们身上特有的客观、理性、实证等精神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明白只要肯学苦练、巧学精练以及具备孜孜不倦、不断进取的技能探究精神,就一定能成为优秀的工匠。
三、技能价值内涵培育路径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育技能志趣
培育学生技能志趣,使学生初步具有爱技能、学技能、用技能的热情与追求,是技能价值内涵培育的首要任务。技工院校担负着学生专业技能启蒙教育的重任,在学生刚入校对专业技能一无所知的情况下,通过认知学习,是否对技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技能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是衡量技能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技工院校在技能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技能学习活动。可以通过技能竞赛、科技创新、发明创造等路径去激发学生学习的雄心壮志和坚定信念。
(二)强化问题意识,培育探究精神
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虽然文化基础普遍比较薄弱,但对技能学习的愿望却很强烈,喜欢探究未知,喜欢刨根问底,有很强的探究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深入认识技能价值的内涵。例如,教师把学生带入实习工场或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各种先进的实习设备和错综复杂的实习程序映入学生眼帘,学生在真实的实习场景中会产生许多联想,产生去探究其中奥妙的好奇心,并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有目的的讨论。讨论的方式可采取提问式、交流式、竞答式或多向互问互答等,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发问者和积极表达者。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要注意为学生发问创造时机和条件,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避免在讨论问题时语塞冷场,在发表看法时脱离主题,在表达想法时牵强附会。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指导的方式方法,提高发问的针对性、原则性和创新性。
(三)坚持实践标准,培育求实精神
某一专业技术概念的正确性要由相应的实证作为支撑,这样的实证来自在某些情景中的观察和测量,这些情景可以是在企业生产车间,也可以是在学校实习实验室。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和进行实验时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同时,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要及时进行评价,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让学生从中悟出“技能来不得半点虚假”的深刻道理。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学生未知的问题,让学生不断尝试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发现问题的喜悦,体验到探究成功的获得感,促进学生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笔者所在学校的机械制造专业科技创新小组成员吉斌,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刻苦钻研实用技术,用一年的时间研究出了一种绝缘效果好且美观的绝缘走道板,并申报了实用技术发明专利;汽车维修专业科技创新小组成员王良贵花了半年时间研究出了一种发光汽车挡位杆套,并取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学生们在“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实践操作中,培养了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鼓励挑战权威,培育批判精神
鼓励学生挑战权威,追求真理,是每一个教师的应尽职责。例如,磁铁中间断裂后,断裂处会形成两个不同的磁极,对此,谁也没有提出过异议。可在一节汽车维俢专业实验课上,就有一位学生对此提出了异议。教师先精心设计了探索的过程,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时,一位学生勇敢地提出了异议:断裂后断裂处形成的是相同磁极,经过实验发现果不其然,究其原因,原来他的那块条形磁铁的磁极是在两侧,而不是在两端。
出现上述情况时,如果教师不问就予以否定,很有可能会因此扼杀其求知欲,因此,在技能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怀疑、质疑、问疑,向包括教材、教师在内的一切权威挑战。教师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量,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心态,要有充分肯定学生学习技能的胆量,要有把学生培养成為技能高手的眼光,要允许有不同观点和声音的存在。
(五)营造良好氛围,培育合作精神
教师在专业教学中,要努力编织丰富多彩的交际网络,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学生在各种交流中主动转换自己的角色。要引导学生学会表现自己,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接受批评,学会修正不足。与此同时,还应采取合适的方法规范竞争行为,正确处理合作和合理竞争的关系,使学生沿着既宽容合作又奋发向上的轨迹发展。
强调合作学习可以说是技工院校实施常规教学的一大特色。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很少单个表扬学生,却特别注意有意识地选择合作愉快、研究投入的小组进行重点表扬,将其视为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能有效淡化个人竞争行为,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励学生友好竞争。
四、技能价值内涵培育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发挥导向、激励与调控等改进功能,评价的意义是发挥检查、鉴定、诊断等证明作用。对技能价值内涵的评价应特别注意全面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学。
学生的技能价值内涵是学生主观的认识和理念。因此,常用技能考核鉴定的方法来进行学生技能价值内涵评价,根据学生对技能掌握的程度了解他们的认识和理念,分析他们的学习行为与学习习惯,考察他们内心对技能价值内涵的真实反应。在进行具体评价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既可以结合专业技能、学习行为进行综合考核,也可以分项独立进行。同时,要让被评价者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形成尊重、和谐、自觉、民主、主动、积极的评价风尚。
五、小结
当前技工院校专业技能教学应注重技能价值内涵培育,因为学生是技能学习和技能认知的主体,如果学生持有正确的技能价值认知,那么,其学习技能的目的就会明确,学习技能的热情就会高涨,学习技能的兴趣就会提高,学习技能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增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江海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