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CBL整合案例教学系统化管理机制建立与运行探究

2023-07-20 21:18刘晓蓉唐少文张怀平
高教学刊 2023年19期

刘晓蓉 唐少文 张怀平

摘  要:为契合医学教育发展新趋势,适应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新要求,南京医科大学推广双向整合案例(PBL)+临床整合案例(CBL)教学模式,建立并运行PBL+CBL整合案例教学的系统化管理机制。该文就建立PBL+CBL整合案例教学系统化管理机制的路径、该机制的创新特色、该机制运行下可以解决完善的教学问题和运行成效展开研究探讨并做系统阐述。PBL+CBL整合案例教学系统化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较好地解决教学管理、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问题,达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目标,同时加强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为促进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本科医学教育体系、推进教学改革实施及提升教学改革成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高等医学教育;医学人才培养;整合案例教学;医学教育改革;PBL+CBL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9-0100-04

Abstract: In order to conform to the new trend of medic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clinical medicine specialty training,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promotes the teaching mode of bi-directional integrated case (PBL) + clinical integrated case (CBL), establishes and operates the systematic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PBL+CBL integrated case teaching. A systematic study and discussion were carried out that how to establish a PBL + CBL case teaching systematic management mechanism path, the innov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chanism, the teaching problems solved and improved by the mechanism,  and the operation results of the mechanism. This study was mad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further optimizing the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ing teaching results.

Keywords: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medical personnel training; integrated case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education; PBL+CBL

在现代医学注重多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下,南京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积极推行以“培养模式创新、医学人文塑造、临床教学提升、教师发展激励和保障体系优化的教学工程”为内涵建设的教育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力求提高内涵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实施的医学教学改革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导向,确立“融课程、减负担;促自学,建资源;早临床,重人文;提能力,多实践”的思路,以“全人教育、目标驱动、问题和实践导向学习以及评价反馈”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路径,更加注重培养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人类健康、积极探索、勇于求真的医学精神,而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循证决策、沟通交流、团队协作、临床思维及创新实践等核心岗位胜任能力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1]。既往临床专业本科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是有明显局限性的。为契合医学教育发展趋势,适应临床医学专业新培养方案的要求,更加优化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我校自2013年开设试点班,以点推面,到2015年在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等专业本科教学中全面推广双向整合案例(PBL)+临床整合案例(CBL)教学模式,重在解决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日益突显的“被动灌输、知识固化、思维僵化、理论与实践脱节、考核评价模式单一”等问题。与之相对应,如何建立并运行PBL+CBL整合案例教学的系统化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我校本科医学教育体系,推进教学改革实施,实现教学改革成效,也是我们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教学管理课题。

一  建立PBL+CBL整合案例教学系统化管理机制的路径

(一)  设计构建课程体系

在保留学科基础课程学习、有针对性增设部分整合课程的基础上,缩减理论课时,增加PBL+CBL整合案例的学习,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求。PBL+CBL整合案例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医学阶段双向整合案例(PBL)和临床医学阶段临床整合案例(CBL)两个阶段的学习,从导师培训、案例编审、学习模式和考核评估等各方面贯彻“跨学科、跨专业、多元整合”理念,以案例为载体,融合多学科知识,强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衔接、专业知识与人文伦理的融合、基本理论与循证实践的结合,在持续改進中逐渐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2]。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交流沟通、团队协作、临床思维及创新实践等核心岗位胜任力的培养。学习模式以问题和案例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适度引导,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协作、循证决策及评价反馈等方式进行学习,注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衔接、专业知识与人文伦理融合、基本理论与医学实践结合,考核评估采用多元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标准、定性定量评估,对学生、导师、案例和课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馈,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3]。

(二)  规范优化教学管理

学校组织成立PBL中心,在前期教学试点班积累的经验基础上,设计课程建设总体规划,完成课程教学方案制订,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富有创新活力的教学管理队伍,专人专岗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并协调组织相关教学活动,实行教学管理工作内容程序化、规范化。组建四个教学专题组负责承担导师培训、案例审核、考核评估、教学研究等任务,确保课程教学高效、高水平有序开展。注重师资培训和案例编撰,建立千人导师库和案例库,加强对导师和案例的反馈评价,实行优胜劣汰方式选用导师和课程案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标准,采用定性定量评估方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馈。在建立整合案例教学系统化管理机制过程中,我们从导师培训、案例编审、学习模式和考核评估等各方面逐步提升教学改革顶层设计能力和教学综合规划管理能力,确保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  PBL+CBL整合案例教学系统化管理机制运行下可以解决和完善的教学问题

在PBL+CBL整合案例教学系统化管理机制运行下,本科医学教育中一些常见教学问题得到了较为妥善的解决。

(一)  教学管理、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问题

主要是通过成立PBL中心,组建教学运行、案例编写审核、培训考核和效果评估等四个教学专题组,强化导师培训、建立千人导师库,加强对导师的反馈评价、实行优胜劣汰方式选用课程导师,建立案例库,建立专用PBL教室、建设PBL课程网站实现线上评价等方法来解决教学管理、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问题。尤其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热情方面,强调教师启发、引导的重要性,通过持续强化师资培训、激励教师发展,将积极参与该项教学改革纳入教师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体系,培养了一支具备良好的岗位胜任力、赏识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教学热情、善于启发引导学生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  关于实现跨学科、跨专业、多元整合的问题

首先是课程内容注重多元整合,案例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横向、纵向整合基础、临床、预防和人文等相关内容,每份案例均源自临床真实病例,由至少5位来自基础、临床、公卫和其他学科的老师会商编写。其次是学习模式注重跨学科跨专业,主要体现在每个案例的学习是以小组讨论方式进行,参与的10名学生来自临床全科、儿科、口腔、眼科、精神心理和检验等各个专业,指导教师也是来自基础、临床、公卫、药学、护理和医政等各个学科,在讨论过程中有思维的交融、专业的互补、观点的碰撞,不断有火花和亮点,最终达成共识,获得共同提升。最后是评价体系的多元化,細化评价标准,采用定性定量评估方式,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采用不同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馈;对导师、案例和课程运行也进行反馈评价,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解决。

(三)  关于学习目标的明确性、有效性,学习内容的覆盖面、更新性的问题

首先是明确每个年级的学习目标,与背景知识结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培养目标,每份案例编写组导师都要会商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和重点,讨论撰写纲要和框架,由临床或基础老师完成案例初稿,然后依次由其他学科老师结合各自专业进行修改和补充。案例库里的案例内容基本覆盖各个学科领域和疾病病种与类型。其次是对案例不断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每份案例都经过专家评审、使用后反馈等环节,优胜劣汰,每一轮导师培训后都有新鲜案例补充入库。我们对每个年级使用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导师和学生的反馈评价结果统计,发现随着学生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对案例的整合性、挑战性、逻辑性及专业性要求更高,学生对案例内容的分析判断更精准,讨论交流和模拟临床情境的驾驭能力也更强(图1)。

(四)  关于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的问题

培养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他们具有高尚的医学道德、敏锐严谨的科学精神、谦逊敬业的职业素养、深厚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勇于实践的临床能力,因此医学教育就要从思想道德、人文素质、科学素养、临床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开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主要解决方式是在案例中将医学人文、社会伦理与医学专业知识融合起来,通过课堂小组讨论、课后查阅整理资料等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导师引导和及时反馈评价来逐步锻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运用概念知识、批判性思维、循证决策、演绎推理、分析解决问题及沟通协助等综合能力,让学生掌握运用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医学相关的人文伦理道德法律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三  PBL+CBL整合案例教学系统化管理机制展现出的创新特色

(一)  实现教学规模与教学资源的优化匹配

我校PBL+CBL整合案例教学规模大,本科临床专业学生每个年级800人以上,每学期至少三个年级同时开课,需要大量的导师、案例和专用教室等教学资源。学校建造了专用教室,建立了跨专业的导师库和覆盖各种疾病种类的案例库,并且在教学运行过程中优胜劣汰,不断筛选和增补优秀导师和案例,确保教学资源最优化,其规模在国内首屈一指,是我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特色和亮点之一。

(二)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精心打造教学方案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制定详细学习目标和方案:一年级以大众健康教育和社会医学为主题;二年级以基础医学学科知识为核心,建立人体疾病与基础医学知识的关系统化联合;三年级基于临床病例的典型症状和体征,适当引入临床常见急症病例和具有代表性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病例,整合基础学科、医学人文和社区宣教等内容;四年级以临床疑难、复杂疾病为基础,建立多系统器官疾病整合的思维模式,具备初步临床诊疗能力。在此基础上,每个年级学生使用的案例都是经过精心编写和严格审核后使用。学习模式以小组讨论为主,学生和导师跨专业随机组合,每个案例的学习从内容到团队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种学习模式可线上、线下灵活组合,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

(三)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标准

采用定性定量评估方式,对学生、导师、案例和课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馈,确保课程学习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不断完善、持续改进;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采用面试问答、案例分享、微型辩论、思维导图、案例分析和撰写等不同考核方式,真正体现对学生综合素养和思维能力培养的要求。对课程考核评估体系的创新性改革,并且不断强化和持续完善是避免课程流于形式、沦为“水课”的保证,也是我校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另一特色和亮点。

四  PBL+CBL整合案例教学系统化管理机制运行的显著成效

PBL+CBL整合案例教学系统化管理机制的运行,从各个方面都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对学校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一)  教学管理方面

通过PBL中心成立、教学专题组组建、课程网站建立、课程规划设置、教学组织安排、导师库和案例库建立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教学管理水平,为促进学校各项教学工作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基础。

(二)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通过导师培训、新的教学模式推进、参与案例编写审核及参与改进考核评估模式等教学活动,改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中心、灌输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引导探究、培养能力为主,极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紧跟医学教育的发展潮流。

(三)  学生培养方面

开启了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胜任力为目标的全新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小组讨论、交流沟通、及时反馈评价、课后查阅整理文献资料等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循证决策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探索和判别,将基础学科知识与临床诊断有效结合,并能进行推理思维的演绎,养成全面、整体的分析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我们对不同年级学生对课程的反馈评价进行统计,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良多。对经过四年完整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调研,大多数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顯增强,对传统医学教育中的大课堂授课方式所带来的局限性作出了很好的改良和补充(图2)。进入临床学习阶段的学生,坚持接受PBL+CBL的学习和训练,可以使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训练[4]。这些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后,获得临床带教老师的高度认可和好评,这正是我们期望实现的“早临床、多临床”的目的,逐步使学生具有临床诊治疾病的能力,促进学生向临床医生这一角色逐步转化。

五  PBL+CBL整合案例教学系统化管理机制尚需进一步优化改进的方面

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出现让我们意识到PBL+CBL整合案例教学系统化管理机制中还缺了一个环节,就是这个课程体系的线上建设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后续我们将着重从案例整合教学线上课程学习模式、质量评估等方面入手,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系统化管理模式,不断持续优化、改进完善PBL+CBL整合案例教学系统化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 喻荣彬,李茜,高兴亚,等.南京医科大学基于HOPE理念和I-CARE模式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医学教育管理,2018,4(1):1-10.

[2] 李茜,喻荣彬,张怀平,等.南京医科大学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整合式案例教学探索[J].整合医学教育研究,2018,17(2):122-124.

[3] 张怀平,刘晓蓉,唐少文,等.双向整合案例(PBL)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1):63-65.

[4] 刘艺秋,孙佳玮,祝景旭,等.学生视角下临床医学专业PBL课程设置[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9,36(3):73-76.

基金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多学科融合翻转课堂在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实践”(2016BYF008);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预防医学”(PPZY2015A067)

第一作者简介:刘晓蓉(1975-),女,汉族,江苏南京人,遗传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医学教育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