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晓庄支部1927—1930年间的革命活动及其特点

2023-07-20 00:55张静王鸿运
档案与建设 2023年6期

张静 王鸿运

摘 要: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晓庄支部作为中共南京党组织中具有代表性的支部之一,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乡村建设和革命活动,且活动呈现出团结合作勇于斗争、围绕农民群众开展工作、宣传革命方式多样化等特点。挖掘中共晓庄支部顽强斗争的历史细节对研究中共早期地方革命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共晓庄支部;晓庄英烈;南京地下党

1927—1930年间,晓庄支部是中共南京地下党支部中人數较多、工作开展得较好的一个。目前学界多是对中共晓庄支部在此期间组织或参与的革命活动进行一般史实性描述,缺乏对其革命活动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本文系统阐述了中共晓庄支部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并对其革命活动的主要特点展开分析,这对于了解当时南京革命形势、深入研究地方革命史具有一定的实证意义。

一、中共晓庄支部建立的历史背景

江苏是全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也是最早建立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并开展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1922年5月,江苏第一个团组织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宣告建立。[1]同年秋天,南京地区第一个党组织——浦镇党小组诞生。[2]南京的党团组织自成立起便积极宣传先进思想,发展优秀青年,壮大组织力量。1924年,南京团组织已有6个支部、45名团员,是江苏地区规模较大的地方团。[3]1926年,中共南京地委下辖党支部发展到9个,有党员113名。[4]南京的党团组织成立后积极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在江苏掀起了大革命高潮。但由于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大批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遭到屠杀,革命力量遭受重大损失,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境况下,无数仁人志士始终坚定拯救国家危亡的理想信念,陶行知便是其中之一。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陶行知将目光放到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上,在南京北郊晓庄村开办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师范学校——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5]晓庄学校地处南京城北郊劳山脚下,位置较偏僻,国民党当局控制相对薄弱,适宜发展革命事业。南京党组织认为可以利用晓庄这块阵地,物色合适人才加入共产主义阵营,壮大革命队伍。在中共南京市委的指示下,晓庄党支部和团支部成立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二、中共晓庄支部的发展及挫折

陶行知先进的教育理念、晓庄学子高涨的革命热情、学校绝佳的地理环境加之中共南京市委的指导帮助,催生了晓庄地下党组织。基于不同时期中共晓庄支部的工作重心,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 组织正式成立,开展乡村建设

1928年夏季,在晓庄犁宫后面的小山上,中共南京市委的同志与南京晓庄学校的刘季平、石俊等六名进步分子接头,共同商议晓庄师范党团组织成立的相关事宜。商议决定,选举刘季平为党支部书记,徐明清为团支部书记,确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发展党员和开展反对晓庄学校内的国家主义派及国民党的斗争。[6]中共晓庄支部成立后不久,便成功争取了一些有识之士并发展成为共产党员,之后又瓦解了国家主义派对晓庄的控制,增强了共产党在晓庄学校的影响力。[7]

此后,晓庄党支部相继开展了一系列乡村建设活动来巩固组织地位,如建立联村自卫团、创办晓庄剧社、发展晓庄乡村教育事业等。晓庄师范周边一直存在着土匪流氓敲诈勒索、抢劫侵袭的问题,于是晓庄党支部逐渐萌发了建立一支武装力量来保护学校的想法。经多方努力和争取,1928年8月晓庄联村自卫团正式成立,冯玉祥亲自到场发表讲话,希望晓庄师生能够用武装力量为民除害。[8]联村自卫团作为晓庄党组织实际控制的一支武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威慑了散兵土匪,保卫了晓庄全体师生和周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共晓庄支部还依托晓庄师范,号召党团员重视并开展乡村教育活动,先后创建了吉祥庵中心小学、神策门中心小学和黑墨营中心小学等,为晓庄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2. 组织发展壮大,发动革命活动

晓庄党团支部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乡村建设活动,在活动中发挥了中坚作用、树立了良好形象,吸纳了一批热衷革命事业的进步分子加入。1929年,晓庄党支部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发展壮大自身实力的同时,晓庄的党团支部积极响应中共南京市委的指示,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主要有以下三项内容:

(1)参与南京自由大同盟运动

1930年初,鲁迅等人在上海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南京地下党组织为积极响应上海进步人士的行动,决定以晓庄党支部为联络点,团结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和东方大学等学校的支部成员,共同商议“南京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的具体事宜。3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南京分会在晓庄正式成立,以石俊、叶刚为代表的60多名晓庄党团员参加。晓庄党支部原书记刘季平被选为分会常委及党团(组)书记,晓庄团支部书记徐明清被选为妇女部部长[9],党员郭凤韶被选为女工委员。晓庄党支部在南京自由运动大同盟的建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其优异表现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高度肯定。

(2)争取优待学生火车优惠

1930年3月,晓庄党团支部带领发动了一场争取优待学生火车优惠的斗争。党团成员石俊、叶刚起草并印刷了若干份《为争取旅行上学坐火车不打票宣言》,袁咨桐和姚爱兰带领两百多名晓庄各中心小学师生到和平门火车站强行登车并散发传单。[10]铁路部门向铁道部长孙科报告此事,后校长陶行知及时周旋沟通将事情压下,但该事件仍然成为日后南京国民政府查封晓庄学校的借口之一。

(3)声援南京和记洋行罢工

1930年4月3日,为镇压工人罢工运动,国民党反动派和帝国主义分子殴打、杀害和记工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四三惨案”。惨案发生后,在中共南京市委的指示下,刘季平与晓庄党支部书记石俊一起组建了“四三惨案南京学界后援会”,发动南京各大、中学校六百多名师生参与示威游行活动,一百多名晓庄学生以赤脚草鞋、手持红旗的形象走在游行队伍最前面。中共晓庄支部在参与声援南京和记洋行罢工活动中所展现出的革命热情和出色表现引起了国民政府的关注,是两天后晓庄学校被查封的导火索。

3. 组织遭到破坏,十烈士英勇就义

中共晓庄支部在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一系列乡村建设活动和革命运动引起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的强烈不满。1930年初,蒋介石萌生关闭晓庄师范的想法。其间,蒋介石曾秘密威胁陶行知交出共产党员名单,并开除一批闹事学生,遭到陶行知的断然拒绝。于是南京首都卫戍司令长官谷正伦奉命训令晓庄学校停办,于4月8日凌晨执行。晓庄学校被查封以后,晓庄师生没有屈服。在学校党支部的领导下,晓庄师生自行成立了护校委员会,大量印发《护校宣言》,由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进步学生广为散发。由中共晓庄支部发起的护校运动使国民政府恼羞成怒,进而加大了对晓庄师生的通缉与镇压。4月12日,国民政府派出军警查封晓庄学校。次日,首都卫戍司令部正式公告解散晓庄学校。

学校被封后的5月至9月间,晓庄党团组织成员依然积极从事护校运动和南京党组织领导的各项斗争。[11]由于国民政府的大肆搜捕和叛徒的无情出卖,石俊、叶刚、郭凤韶等人先后被抓。在监狱中,晓庄党团员尽管遭受了严刑拷打但依然坚守革命信念没有屈服。6至10月间,石俊、叶刚、郭凤韶、谢维棨、袁咨桐、姚爱兰、汤藻、马名驹、沈云楼、胡尚志十名晓庄学子先后在雨花台英勇就义,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只有16岁[12],史称“晓庄十英烈”。截至目前,胡尚志烈士的肖像尚未寻到。

三、中共晓庄支部的活动特点

作为重要的基层党组织之一,中共晓庄支部依托晓庄师范所开展的各项活动表现出团结合作勇于斗争、围绕农民群众开展工作、宣传革命方式多样化等特点。

1. 团结合作勇于斗争

中共晓庄支部在组建联村自卫团之时,不仅动员晓庄师范的学生及附近居民参与,还积极争取军阀冯玉祥的人力和物力支持。冯玉祥除赠送晓庄自卫团枪支弹药,还派遣手下官兵对联村自卫团的成员们进行军事指导,晓庄党支部成员担任自卫团的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在各方力量的团结合作之下,联村自卫团最终创建,成为晓庄党组织实际控制的一支武装力量。

2. 围绕农民群众开展工作

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创办之初,便秉持着围绕农民群众来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理念。1927年1月28日,《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招生》的广告明确表示:欢迎“愿与农民共甘苦,有志增进农民生产力、发展农民自治力”[13]的青年学子。1928年春,中共晓庄支部成立后,沿袭了晓庄学校深入农民生活、传播进步思想的做法,鼓励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到村庄里租用“生活区”,与农民朝夕相处,教农民群众读书识字。除此以外,在国民党所谓《查封晓庄学校时检获之反动传单书籍单》中出现了中国革命互济会的重要文件,这份档案充分证明晓庄支部参与到中共领导的外围群众组织的活动中。[14]晓庄支部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南京市委在1930年2月2日的工作报告中称:“学生支部都有相当生活,以晓庄为最好,他们的工作是农运。” [15]

3. 宣传革命方式多样化

中共晓庄支部的成员们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多通过写作和传播童话故事、红色剧本、进步文章、传单等形式来宣扬革命精神。叶刚、袁咨桐和胡尚志等党团员在晓庄学习、从事革命活动之余经常进行文学创作。叶刚创作的《红叶》《字样和白纸》《自由的蒲公英》《青鸟》等,借由一个个通俗易懂的童话故事来揭示现实社会的残酷黑暗、歌颂人民大众的革命精神,在当时深受学生的喜爱,宣传效果良好。在争取优待学生火车优惠、护校运动、“红五月”等行动中,以晓庄支部为骨干的青年学生均采取了散发传单的方式争取舆论支持、抗击反动势力。国民政府下发的《京卫戍部令晓庄师范停办》《首都卫戍司令部查封晓庄学校通告》等文件,包括4月14日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胡汉民的讲话,均提到晓庄支部“印发反动传单”,可见发传单在当时已经成为晓庄支部的主要抗争方式,且产生了一定影响力。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人依托陶行知创办的乡村师范学校成立的晓庄支部及其开展的革命活动,走出了一条具有晓庄特色的革命道路,将一个荒僻的小山村变成了近代革命教育的基地和乡村革命的星火燎原之地。时任江苏省委常委、农委书记的陈云赞扬道“争自由斗争有七个学校有群众,其中以晓庄最好”[16]。

晓庄支部在1927—1930年间的革命活动中,吸收了大量进步青年学生和革命群众,壮大了党团组织力量,使晓庄学校成为南京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基地之一,在南京革命活动开展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领导的革命活动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成功地在南京城北开辟了一块革命基地,有力支援了中共南京市委、江苏省委的革命斗争,锻造出众多思想积极、意志坚定的爱国青年,为早期的党组织培育了一批革命后备力量。

*本文系河海大学中央高校业务费人文专项“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B230207028)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3]范小燕,张丞.早期江苏共青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J].档案与建设,2022(4):76-78.

[2]張静,丁芮.“品重柱石”的王荷波烈士[J].档案与建设,2022(2):73-75.

[4]张磊.江苏地区中共早期地方组织[J].唯实,2019(7):84-87.

[5]曲铁华,苏钢.民国时期乡村师范教育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与当代启示[J].教育科学,2015(6):64-69.

[6]王延光,闻慧斌.雨花台烈士传丛书:晓庄十烈士传[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69-70.

[7] 刘大伟.中共在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活动及其影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5(2):1-4.

[8]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冯玉祥日记第2册[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501.

[9]徐明清.明清岁月:徐明清回忆录[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39.

[10]王文岭.沸腾的晓庄——中共晓庄支部革命历史影像[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136-137.

[11]姚群民.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党史述略[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3(5):1-4.

[12]王文岭.1930年中共在晓庄师范革命活动档案解读[J].档案与建设,2021(3):80-83.

[13]蒋琏.青春永铸:晓庄十烈士传[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6:5.

[14]王文岭.中共在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活动考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8(1):11-16.

[15]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档案局(馆).民主革命时期南京党史文献 1921—1933[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57.

[16]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南京市委组织部.南京党史八十年——中共南京地方简史读本[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