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不见首和尾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赏读

2023-07-19 14:20□庆
老年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草堂神仙草书

□庆 旭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作于五代乾祐元年(948年),时杨凝式76岁,卷末有米友仁跋,是一件流传有序的墨迹珍品,内容为古代健身按摩方法,文体近似口诀。曾入宋高宗内府,后经贾似道收藏,至明归江阴葛惟善,清乾隆时入内府。帖上钤有“绍兴”“永兴军节度使之印”“赵孟印”“项墨林鉴赏章”“士奇之印”“陈定平生真赏”及“石渠宝笈”等鉴藏印。此帖现存有二,真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摹本藏于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

《神仙起居法》五代·杨凝式 纸本 27cm×21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神仙起居法。行住坐卧处,手摩胁与肚。心腹通快时,两手肠下踞。踞之彻膀腰,背拳摩肾部。才觉力倦来,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厌频,昼夜无穷数。岁久积功成,渐入神仙路。乾祐元年冬残腊暮,华阳焦上人尊师处传,杨凝式(下一草押)。

杨凝式书多为佛祠寺院题壁之作,《旧五代史》别传云:“(杨凝式)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概,辄流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若与神会,率宝护之。”以至“西洛寺观二百余所,题写几遍”(陈思《书小史》)。他的传世作品并不多,但每件都极具特色,为世所重。代表作除了《神仙起居法》外,还有行楷《非花帖》、行书《卢鸿草堂十志图跋》、行草《夏热帖》等。

《韭花帖》笔意出自《兰亭序》,但与冯摹本《兰亭序》相比更见质朴含蓄。从其笔致大约可知其运笔的舒缓和沉着,有一种闲适松动的意象,使人回味无穷。《夏热帖》与《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二帖皆有颜书的内在风范。只是颜行重在圆浑与遒劲,其刚处在“圆”。杨氏此二帖则聚力朴厚,其刚处多在“方笔”与“折点”,当然也有比例较多的圆笔。前者以《夏热帖》为显,后者多体现在《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中。

《神仙起居法》在体势上被列为草书,细究确实遗存些许王羲之草书之韵味。但客观地讲,此式草体在草书史上实为罕见。在杨凝式之前有中国书法史上辉煌的狂草时代,且法度谨严,但这似乎并未对杨氏草书风格产生较大影响。其细腻的用笔方式、灵敏的使转显然秉承王系尺牍风尚,但在字形结构、点画连缀方面却与王系草书经典的结构范式、行气布势有着很大不同。王羲之草书造型如今看来有一种天然的“示范”意识,虽然自在纯真,但其招式往来却还是较为清晰的。《神仙起居法》法度迷乱,不见首尾,看似点画随意,不假思索,但用墨浓淡相间,时有枯笔飞白。书字的结势于欹侧险劲中求平正,行间字距颇疏,尽得天真烂漫之趣。若究其严谨字法、草法,表象看来似乎可以找出诸多不尽如人意处,往往有“欲说还休”的迟疑感,让人捉摸不定。但奇妙的是,它反射出来的气息却是神采飞扬、别有情趣的。

这点倒与《夏热帖》有类似之处。二作初看皆呈毫不经意的态势,信笔狂放,一任西东,但在用笔上却有着高超的驾驭能力。只是《夏热帖》从形态看更加开放,粗头乱服,而《神仙起居法》体现一种内敛的狂放而已。在看似漫无章法的线条开合处,恰恰达到一个质变的“临界点”——如果再往“疯狂”超越一点,即为真正的疯狂而不可收拾;往理智方面多一点,则任情恣性、浪漫纵逸之气息无法淋漓尽致地发挥。这种极强的节奏感、跳跃感真切地反映了富于激情的音乐之美。

《神仙起居法》在笔法、结字、字组连缀、行间布势等技术上的启示是多样的,这些外显的技术要素只要进行量化分析即可快速依样画葫芦。我想指出的是,具备这一类风格属性的经典,其深层价值在于作品背后的审美倾向与新追求。这种倾向与新追求可以提示人们在耳熟能详的经典之外开启新的技术境地,创造新的技法语汇。否则,仅靠精熟的“实临”最终只能落得“东施效颦”的结果。事实上,如果只具备形而下的技术训练是绝然不可奏效的,必要时需抛弃我们已知的所谓起行收、中侧锋转换等这些条框去表达一种精神状态,放下包袱去书写。须知,古代经典法帖中也并非绝然不存在败笔或者瑕疵,重要的是作品神完气足。所以,我们研习古代经典,在掌握其技术要领后,应更多地向内求,感悟作品的气息与神韵。

猜你喜欢
草堂神仙草书
汉 蔡琰 草书我生帖
草堂旧事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自主
遇见老神仙
老神仙变魔术
《阳泉 草书赋》
薪草堂由来
神仙汤
草书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