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支持下,在北京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此次会议有力地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要求访华的国际友人越来越多,外宾的接待任务也日益繁重。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展,中国同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更加频繁和密切。为促进彼此间的友好往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尝试开展互换自费旅行者活动,纷纷组建旅行团来华,并希望中国也组织人员出国旅行,从而实现互惠互利。与此同时,由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外交遏制,周恩来等领导人也意识到,组织旅游活动对于当时满足政治和外交接待需求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
1957年9月7日,周恩来在接待外国访问团时曾说:“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不能单靠职业外交家来进行,更多地应该依赖两国人民直接来进行。”因此,最初的旅游接待就由外交接待发展而来,需要建立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服务和接待机构。
1949年到1951年间,由于侨务接待的需要,福建、广东两省的华侨旅行服务社逐渐发展并初具规模,不仅开拓了新中国由华侨接待等方面延伸而来的旅游事业,而且为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孕育诞生提供了具有可借鉴性的实践范本。1953年6月,中共中央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经过讨论决定筹建中国国际旅行社。6月18日,王稼祥向政务院呈上了报告。20日,周恩来在报告上批示:同意,请即指导筹办。经过酝酿筹备,中国国际旅行社于1954年4月15日在北京成立。
(众舟摘自《毛泽东研究》2022年第6期,贾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