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说:短短的快乐,哄着人忍受长长的一生。很多年轻人已经认识到,比起世俗意义上的“体面”“成功”,快乐其实才是生活的解药。至于怎样获得快乐,每个人都不一样,有时“低收益”“不正确”的事情,却对个体大有作用。这也是“哥布林模式”背后的积极意义:允许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回报甚至不成功的事情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它们才是我们的幸福源泉。
我大概可以算是个“脚部”自媒体博主,因为我的公众号阅读量稳定地保持在200左右,主要更新内容是我的图书阅读感想,不追热点,不讲明星八卦,大概会一直这么平淡下去。在很多年轻人眼里,写读后感很费时间,读书更是费时间,但读书告诉我一件事: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正确”的生活,我们不用活在别人的期待和评价标准里,要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为自己的那个意义而活。我想,这就是我坚持下去的理由。@六便士
我加入了流浪动物救助组织,业余时间会参与流浪动物救助。这不是简单的消遣,从捡到、治疗它们,到在微博、公众号上发布它们的情况,再到帮助它们寻找领养人、审核领养人,送它们到新家、定期回访,一套流程下来,强度不亚于又干了一份全职工作。很多人都不理解我,包括我妈,她觉得也不是自家的宠物,那么费心费力干什么,而且不少动物不通人性,为它忙前忙后可能得到的是一爪子下去的伤痕。我做了这么久,最大的感受是:拯救每一个生命,是一件值得坚持的事情。@沙棘
我和先生结婚十年了,最不为人所理解的是我们放弃了或租或买一个安定的窝,选择过“城市游牧”生活。香港是出了名的寸土寸金,于是诞生了劏房、笼屋、棺材房这样匪夷所思的居住空间,我们不愿意把毕生的积蓄和精力都用于供一个鸽子笼样的房子,那不是我们的“家”。我俩试过很多种住法,比如长住airbnb上的民宿、酒店、上下铺的青年旅舍,以及把家搬进车里,最终我们选择长住酒店,酒店包了所有电费、水费、网费,还有定期的客房服务,请家政的钱也省了。我俩过着比普通人更随遇而安的生活,只要自己喜欢,及时行乐又何尝不是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Amy
我从大学时就开始收集各地的交通卡,基本每到一个地方就会买一张,如今已经有了满满一大本子。为了收集交通卡,我会坐火车倒汽车地亲自跑去一些以前从来没想过要去的地方。买空卡不充值的时候,往往会被当成怪人,后来索性直接充最低金额,一般卡费加充值50元起步,到底花了多少钱,可真不敢算。如今手机支付当道,很多人已经用二维码付车费了,交通卡更多是老年人和学生在用。交通卡更像是城市发展中遗留下来的旧日痕迹,我通过收集交通卡了解了不少地方的风土人情。另外,“滴”一声的刷卡音莫名地让我觉得很治愈。@铁道游侠
作为一个心理学博士,我实习期做心理咨询时,最大的挫败是发现大家很执拗,那些书上的理论知识往往没用。后来我用了一个特别野的法子,就是给科学套上一个“玄学”的皮——还是做咨询,只不过多了一副塔罗牌,让塔罗的结果诉说我的结论,竟然百试百灵。比如身边有一个被感情伤害到要生要死的闺蜜,大家怎么劝都没用,最后我一通算,告诉她:“和这个男人在一起,影响了你的终身财运,你原本可以成为亿万富婆。”这位姐妹听完立马表示,自己能走出这段感情了。导师都“气”笑了,说我这个招虽然野,但确实有用。@苑苑
我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一篇论文,是有关“咒骂可以缓解疼痛”的。大意是科学家发现一些女人在生产时大骂老公,遂想知道脏话是否真的可以缓解疼痛,于是做了不少实验,比如把人放进冰桶里,结果不停骂人的受试者真的多待了40秒。其实这是因为脏话会引起情绪反应,从而让肾上腺素激增,心率增加。我就牢牢记住了这个结果,并把这个方法教给了同产房的姐妹们,大家生产的时候,那画面不要太美,汇成了批判老公的海洋,但好消息是,“口吐芬芳”仿佛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力量,一个生产脱力的都没有。@橙子
英国《金融时报》在评说“哥布林模式”时曾提到,更多人认识到世界是多样的,无论是追求完美,还是偶尔做个“地精”放纵一阵子,都没有问题,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标准答案。
所以,不要那么刻板地用投入产出比或经济价值去武断判定某件你喜欢的事情属于有用还是无用,拿出部分精力分配给非实用类的爱好和行为,让精神从繁杂的物质世界中短暂抽离,不也挺好?毕竟,只有身体和大脑代谢良性循环,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过得更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