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宇
(福建省建科院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福建福州 350001)
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应在充分了解规划意图、红线宽度、道路性质后,结合预测交通量进行合理布置,并分别满足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分车带、侧分带等设施的宽度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在有限的红线宽度内合理地布置标准横断面,满足各类型交通参与者的出行需求,是需要设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以往的标准横断面设计中,多注重保障机动车的通行空间,常常压缩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空间。随着2022 年1 月1 日《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 55011—2021)[1]的实施,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最小有效通行宽度已列入强制性规范。
20m 的道路红线宽度在设计中经常遇到,有时为了给机动车多预留空间,采用“单向两车道机动车道+3m 人行道”的断面形式,没有给非机动车提供路权,如图1 所示。
图1 单向两车道机动车道+3m 人行道(单位:cm)
在《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 55011—2021)实施后,要求“非机动车道单向行驶的有效通行宽度不应小于1.5m”,图1 中的标准横断面布置形式显然违反了该条要求。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2]关于非机动车道的规定,靠边设置的非机动车道不宜少于2 条,宽度不宜小于2.5m。可以采用“单向一车道机动车道+2.5m 非机动车道+4m 人行道”的布置形式。如图2 所示。
图2 单向一车道机动车道+2.5m 非机动车道+4m 人行道(单位:cm)
若非机动车交通量较大,人流量较小,非机动车道宽度也可以采用3m 或3.5m,人行道宽度采用3.5m或3m,但人行道的有效宽度(不含树池)不得小于1.5m。考虑到人行道种植行道树的绿化带宽度不小于1.5m,我国各城市侧分带宽度多数为1m,两者叠加取大值1.5m。因此,人行道(含树池)的宽度不应小于3m。当人行道宽度采用极限值时,可采用如图3所示的断面形式。
图3 人行道宽度采用极限值(单位:cm)
如有可能,还可以考虑调整控制性详细规划,增加红线宽度,将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成“单向两车道机动车道+2.5m 非机动车道+3m 人行道”的形式。
某主干路,设计速度为50km/h,原标准横断面为“单向两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断面形式,如图4 所示。随着机动车交通量的增长,需要增加机动车道的数量。工程采取的改造方案为:第一,将现状非机动车道改为机动车道;第二,将现状人行道划分出5.5m(含树池宽度2m)作为非机动车道;第三,将非机动车道外侧原3.5m 的人行道加高10cm,作为人行道。如图5、图6 所示。
图4 单向两车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单位:cm)
图5 工程采取的改造方案(单位:cm)
图6 工程采取的改造方案(单位:cm)
道路改造完成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非机动车不走非机动车道,而走在机动车道最外侧的车道。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没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对道路资源造成很大的浪费。
经分析,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是:第一,当地的道路一般是在树池边设置人行道,因此,在该道路上,行人常常习惯性地走在非机动车道上,干扰了非机动车行驶;第二,改造后的非机动车道在路口和单位出入口处设置了缘石坡道,非机动车上下坡道影响了骑行的舒适度。
借鉴其他工程的成功经验,认为正确的做法应是:第一,考虑将拟改造成非机动车道的人行道标高降低,将树池位置的人行道改造成机非分隔绿化带,道路横断面形式由单幅路改成三幅路;第二,在改造前对现状人行道上的管线进行细致的调查,确定改造后的非机动车道位置的管线覆土厚度、检查井结构高度能满足规范要求;如不能满足要求,应对管线进行保护或者迁移。当确定上述条件得到满足后,可以将道路横断面改造成三幅路的形式,如图7 所示。此种断面形式,更符合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出行习惯,行人对非机动车的干扰大幅度减少;非机动车在路口不需要上下缘石坡道,骑行较为舒适,使得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的情况大幅度减少,道路空间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图7 将道路横断面改造成三幅路
需要注意的是,三幅路的非机动车道宽度应不小于2.5m,宽度太小也会造成骑行舒适度降低,导致非机动车驶入机动车道的情况增加;但是,宽度也不宜太大,如果宽度大于4m,容易成为机动车的停车区。非机动车道宽度保持在3~3.5m 比较合适。
2019 年3 月1 日之前,城市新建道路的绿地率指标是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3]第3.1节和第3.2节的规定执行。2019年3 月1日开始实施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GB/T 51328—2018)[4]废除了上述内容,在第12.8 节对城市道路的绿地率作出了调整。在2022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的《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 55014—2021)[5]第8.0.2 条规定了城市新建道路主干路的绿地率应大于20%(强制性标准)。
南方沿海城市,每年7—8 月都有很多台风,每当台风过后,很多行道树被台风吹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树的根系不够发达。近些年,随着城市的发展,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量也不断增长,城市道路设计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道路绿化空间被不断压缩。《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GB 55014—2021)第8.0.2 条规定了城市新建道路,机非分隔绿化带种植乔木时,净宽度应大于1.5m。目的是保证植物的根系有足够的生长空间。
人非共板只在《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第5.3.9 条有所提及,允许在行人和非机动车较少、道路红线受限的路段采用人非共板的断面形式,且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宜采用分隔措施。但是在人非共板的道路上,极有可能发生电动自行车与行人的碰撞事故。因此,设计中应尽量避免采用人非共板的断面形式。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 55019—2021)[6]增加了对缘石坡道顶端处过渡空间的规定,要求不小于900mm。设计过程中,应根据路缘石宽度及外露高度复核人行道宽度是否满足要求。
第一,横断面设计是整个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第二,横断面设计应充分理解规划意图,结合交通量预测,合理分配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分车带和侧分带等设施的宽度,满足各类型交通参与者的出行要求。
第三,设计人员应熟读《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园林绿化工程项目规范》《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等规范的相关章节,并充分结合实践经验,如此才能设计出更好的道路标准横断面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