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越兰
研究表明,幼儿在5—8岁才能真正理解游戏规则的内涵,学会主动地遵守游戏规则,并且开始出现维护游戏规则的行为。因此,对于大班幼儿而言,在教学中加入五子棋这类对规则有着清晰要求的游戏,十分有利于幼儿当前的成长。教师可以通过五子棋教学训练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规则行为,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提升幼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五子棋”游戏介绍
五子棋历史悠久,相传在“尧造围棋”之前就已经在民间流传。它是一种两人对弈的竞技型棋类游戏,对弈双方分别使用黑白两色的棋子,将棋子置于棋盘直线与横线的交叉点上,哪一方先将五颗棋子连成一列,即获胜利。五子棋游戏规则简单,适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且游戏极具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
“五子棋”对幼儿规则行为的强化作用
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
在幼儿阶段,儿童普遍以自我为中心,将自身的观点和认知视作一切事物的中心,对外界环境和他人情绪缺乏必要的感知。在此状况下,幼儿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视作世界的真理,认为他人不过是自己行为和想法的复制,无法正确地认识世界。而五子棋游戏则使幼儿能够正视对弈者与自己的差异性,在游戏进程中,意识到他人拥有自身独立且特异的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这主要是因为在游戏当中,游戏者必须要公平公正地遵守同一套规则,幼儿想要获得游戏的胜利,就必须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料敌之未知,在竞争当中剥离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这促进了幼儿的成长。
促使幼儿认同社会规则
规则虽然不同,但对于规则的认同情绪是大体相同的,在幼儿进入更加复杂的社会场景、接受并且遵守相关的社会规则之前,养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将会使这个过程更加顺畅。通过五子棋游戏养成的规则行为能够让幼儿对社会规则产生下意识的认同,自觉主动地遵守社会规则,促使幼儿能迅速习得一系列社会行为。同时,在五子棋游戏过程中,由于幼儿必须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享受到游戏的乐趣,因此幼儿对规则本身会产生一定的认同感,这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促进幼儿自律能力的发展
五子棋游戏归根结底是一项竞争类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自然而然被激发出求胜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违背规则、得到胜利的冲动想法。然而通过幼儿教师的训练与监督,以及幼儿自我道德的监督、同伴的监督,幼儿会逐渐克制自己的冲动,选择采取正大光明的手段来赢得胜利。长此以往,规则行为将会形成规则习惯,幼儿会逐步养成自律的意识,能够更加自如地应对情绪的冲动,学会自我克制、严守规则,这对幼儿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比拟的积极作用。
“五子棋”游戏中幼儿规则行为的促进方法
保证游戏公平,提高幼儿对规则的认可
公平是规则得以成立的必需品,没有公平,规则就无从谈起。在游戏当中,促使幼儿主动积极地遵守规则的首要因素通常是规则能否得到公平的执行。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五子棋活动时,应当首先保证游戏的公平性。在幼儿因为游戏失利而不满或者哭闹时,教师要教育幼儿建立正确的游戏理念,维持公平的游戏氛围,让幼儿逐渐建立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当幼儿出于求胜心而故意违背规则时,教师应当予以指正,教育幼儿尊重、遵守游戏规则,并对游戏的胜负保持平常心态,让幼儿理解到只有在公平的条件下得到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健全幼儿的正确价值观,使幼儿在今后的游戏中能够积极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
例如,在五子棋游戏中,幼儿为了胜利,可能会悔棋或者一次下两粒棋,在这种状况下,两位对弈的幼儿之间极易爆发冲突。这时,教师应当妥善正确地做出反应,先了解清楚事情的始末,确认谁是真正的过错方,然后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调解,维持公正的教育氛围。教师坚持维护游戏的公平性,能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养成规则行为。
详细说明游戏规则,维持认知的统一
在幼儿阶段,儿童思维天马行空,具有强烈的感性意识。这导致幼儿对于游戏规则常常会产生自己特有的理解,使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不遵守游戏规则的行为。教师应当将不同的违规行为进行区分,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开导和教育,从而帮助建立幼儿正确的规则观念。在开展游戏之前和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游戏规则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幼儿能对规则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知,使幼儿能顺利地继续游戏进程。若幼儿执意要对规则进行改写,教师不应当直接否决幼儿的想法,而应当征求其他幼儿的意见,寻找赞同其规则想法的幼儿与之对弈,让二者都能认同规则,并且在此过程中使幼儿明白规则的效用性在于他人的认可,培育幼儿的社会意识。
例如,在五子棋游戏过程中,当幼儿对规则进行自我解读,认为五子一线的取胜规则并没有明确规定五粒棋子中间不能出现对方的棋,这导致幼儿对游戏的胜负产生一定的争执。教师面对这类规则争议时,不必直接否决幼儿的想法,可以让幼儿在此规则下进行游戏,通过自身的体验,了解到这种诠释的荒谬性,从而让幼儿较为积极地对规则产生认同,养成正确的规则意识。
细心观察幼儿心理状态,维持游戏秩序
有时,幼儿违背游戏规则并不是出于求胜欲望,而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对幼儿的心理状况进行观察分析。假如幼儿是缺乏安全感,教师应当给予幼儿一定的关注,从而减少幼儿的这种行为产生;同时,教师可以和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关爱幼儿,维持幼儿和谐的心理状况。假如幼儿是自我意识过强,教师应当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育,不要放纵幼儿的此类倾向。这两种状态的区分极其细微,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教学中对幼儿的性格和情绪进行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在状况发生时采取正确的措施,让游戏秩序得以维持,同时使幼儿建立基本的遵守规则的理念。
例如,当某个在日常生活中性格文静且一向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突然在游戏过程中拒绝遵守游戏规则时,教师应迅速判断出幼儿是由于心理因素而导致的行为失常。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应当对幼儿进行陪伴和安慰,针对性地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帮助幼儿恢复健康心理。教师还应提醒幼儿下次遇到问题时可以找老师倾诉,而不是利用规则争执这类方式来引起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构筑稳定的规则行为。
給予幼儿正向反馈,鼓励幼儿的规则行为
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奖励和惩罚对于人类行为的构建常常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培育幼儿规则行为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幼儿正确行为的表扬,考虑到幼儿的年纪和心理承压能力,教师在行为调节时应当以奖励为主,尽量避免使用惩罚的方式,防止伤害幼儿脆弱的心理。在刚刚学会五子棋游戏规则时,幼儿们的规则意识和行为通常没有建立。因此,教师应当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对积极遵守规则的幼儿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幼儿的规则行为,培养班级中自觉遵守规则的游戏氛围,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和行为的养成。
在幼儿的成长历程中,游戏常常是其建立规则意识的基础手段,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规则、遵守规则、构筑规则行为。五子棋作为一项对规则执行严格的棋类游戏,对于幼儿规则行为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教师应当利用五子棋游戏培养幼儿的规则行为。同时,教师还应当在各方面关注幼儿的规则表现,针对性地做出教学调整,真正促进幼儿规则行为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