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体系研究

2023-07-18 15:22王冬辉伍婵提
关键词:小巨人专精特新培育

王冬辉 伍婵提

【摘  要】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的核心主力以及中小企业的杰出代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论文选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质量较高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培育支持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宁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现状,梳理优势做法和不足之处,从中找到适合宁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先进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3)06-0037-03

1 引言

近年來,“专精特新”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热词,自2011年工信部首次提出“专精特新”的概念,到2016年概念正式落地,再到2019年第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布,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更是上升至国家层面,不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力度。据权威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中下旬,我国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即将突破9 000家,其中宁波市占3.1%以上,总量在全国范围内居于第四,前三分别为北京598家、上海507家、深圳446家。2022年10月,宁波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宁波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行动纲要(2022-2026年)》,其中提出到2026年要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600家,同时,将这些企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宁波向制造强市转型的主力军,将宁波打造为全球智造创新之都。

2 先进城市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主要经验

2.1 北京

2.1.1 政策加力为产业发展增添动能

2021年底,北京市发布《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加快促进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加大对企业创新项目的投入与支持,以此实现产业集约化发展,同时,加快“专精特新”集聚发展,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特色园区,并以政策倾斜的方式,加大对各特色园区服务平台房租减免等优惠力度,另外,为进驻本市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一次性奖励,以提高对这类企业的吸引力。此外,政策规定要建立健全重点产业链配套机制,鼓励与支持“小巨人”企业基于产业链优化布局,引导“小巨人”企业积极推进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样机研发,并为重点创业创新项目提供最高500万元的政策补贴和专项资金扶持。

2.1.2 人才集聚为技术研发增加力量

北京作为首都城市,吸纳各方人才,拥有丰富的先进科技资源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有8所985大学和26所211大学,居全国首位,且大多数为理工类大学,这为高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同时,北京作为全国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截至2022年底,认定和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 36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588家。根据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网络服务平台的数据,北京高精尖产业人才总数已经达到5万人,产出成果超过100万项,集聚人才总数排位靠前的产业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计算机软件、生物医药、大数据等。

2.2 上海

2.2.1 实施梯队培育计划,引导制造企业细分领域

2021年9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着重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与引导中小企业在社会精细化分工的背景下,着力于攻克与落实制造业的细分领域,着力于加强技术研发、工艺升级等各项工作,不断地拓展业务范围、提升产品质量,同时,支持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配套等各方面的协同合作。此外,根据《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基于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思路,分层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同时,将培优企业和优势拳头产业有机联系起来,全面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促使中小企业不断壮大发展,跃升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强大创新能力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规划要求,滚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 000家左右,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0家左右。

2.2.2 以优势产业为抓手,构建企业发展的新方向

上海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内部和外部市场环境,面对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现实需要,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三大产业为先导,以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六大产业为重心,以实现产业智能化转型和企业数字化转型为根本目标,严格遵循“点”到“链”到“圈”的渐进式推进思路,加快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产业的深度融合,不断地释放社会生产力,激发产业发展动能,推动上海构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的发展方向。

2.3 深圳

2.3.1 发挥地区优势,构建特色产业体系

根据深圳市统计局发布的《深圳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专利技术领域的数量构成来看,深圳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获得了大量专利,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的专利数量排名位居前列,这与深圳市作为世界知名消费电子之都的深厚产业积累密切相关。深圳市雄厚的产业基础,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构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3.2 挖掘市场潜力,满足市场客户需求

深圳作为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试点城市,在推动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均创造了诸多佳绩,且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与引导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为汽车制造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统计数据表明,截至目前,深圳市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的汽车制造企业在20家以上,且新能源汽车产业基本形成了“一超多强”的企业格局。为了更好地促进该产业的蓬勃发展,释放区域经济发展潜力,深圳市颁布了一系列利好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扩大产能,提高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这极大地促进了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增加,2022年同比涨幅超183%。深圳将挖掘市场需求作为创办企业、经营企业的根本出发点,“专精特新”企业应当以最大化地满足客户需求为基点,开拓创业之路。

3 宁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基本情况

3.1 工业基础造就优势产业

宁波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工业生产资源,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工业大市,拥有相对完善的制造业体系。不仅如此,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宁波市形成了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工电器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产业等在宁波市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行业中排名靠前,且这些产业的企业2017-2021年的工业增加值总量呈现出稳步增长趋势,另外,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处于高速发展态势。

3.2 传统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宁波企业在政策的大力引导下,持续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推动宁波制造向“智造”转变,以此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在283家宁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所属行业中,分布于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行业、电力装备行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新材料行业的企业数量占比较大,其中在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工业软件、集成电路等企业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这表明宁波正在不断加快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由传统制造向中高端迈进。

3.3 企业创新能力逐渐凸显

宁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仅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还积极针对创新成果进行专利保护。宁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专利量的优势较为明显,专利保护的积极性较高,平均专利量为100.7件,平均专利授权量为84.2件,其中拥有10项及以上授权发明专利的企业占比超30%,平均研发投入所占比重显著超过一般中小企业,表现出强劲的创新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是促进宁波制造业向智能化深度转型、促进宁波经济高质量建设不容忽视的力量。

4 宁波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

根据《2022智能制造中高端人才就业大数据报告》,智能制造中高端人才聚集的TOP20城市主要分布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以及部分热点二线城市。其中,深圳、北京、上海位居前三,占比分别为13.98%、13.13%、11.79%,而宁波排在第十九位,仅占1.22%。同时,《2022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显示,上海的人才吸引力居全国首位,其次是深圳、北京等城市,而宁波排名居中。对于拥有远大志向的年轻人而言,其更倾向于就业机会多、成长空间大的一线城市,这导致宁波市大量人才外流,对年轻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宁波作为全国先进的制造业基地,正在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队伍。为用好先进技术,人才是重中之重。

4.2 产学研融合机制不畅

2022年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其中在“专精特新”企业孵化培育方面,重庆市将组建10个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而宁波在政策驱动、政绩导向下,许多大型产学研合作主要依靠政府牵线,企业在此过程中参与度不高,仅仅将其看作维系与政府关系、树立良好对外形象的“跳板”,缺乏积极性。根据调研访谈数据,大多数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企业指出,其在成果转化等方面缺乏自主空间,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宁波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X公司与宁波高校达成合作共识,而所开展的两大产学研项目均未能取得理想成绩,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缺乏与企业相关的专业领域的学科人才,且研发技术与市场实际需要不契合。此外,在研发过程中企业未能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工作,这导致一些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难以被企业转化应用。

4.3 梯度培育实施不完善

上海不断优化完善企业政策服务体系,2021年发布的《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聚焦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梯度衔接培育。而宁波虽然出台了《宁波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实施方案》,但在“专精特新”梯度培育体系建设方面实施力度不足,部分地区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很多企业对实现“专精特新”发展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5 宁波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对策

5.1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重视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人才支持主要包括人才招引与培育两部分。一是加快和加强建设尖端人才特区,参考与学习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人才培育和引进经验,优化完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人才招引政策。政府应该完善中小企业人才引进制度,一方面要高度整合既有的人才資源,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确保现有人才“人尽其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尤其要针对性吸纳一批领军拔尖人才,提高其福利待遇,同时,要结合实际情况,编制与出台《宁波市“小巨人”企业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目录》,建立健全配套的补贴措施。当然,宁波市要关注拔尖人才高度关注的问题,解决其住房、社会保障等客观现实问题,并为其提供畅通的职业成长路径,加强人才引进的配套建设,以确保领军拔尖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二是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为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相对广阔自由的空间。同时,要加强与政府以及区域内优势企业的合作,以共同培养、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以及人才技能的全面提升。

5.2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释放创新驱动效能

高校与科研院所作为创新的主力,在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作为先进技术、重大科研成果的使用者,作为社会经济最活跃的市场主体,理应加强与高校等组织或机构的密切合作,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模式,这既有利于弥补中小企业人才不足、创新能力匮乏的固有缺陷,加快科研成果的产出,又有利于解决高校或科研院所研发资金不足、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同时,政府应该以立法的形式加大对科研专利的保护力度,加大对知识产权法律的宣传力度,为企业的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促进产学研发展体系良性运转。当然,政府、高校、企业等各主体需要建立协同联动机制,依托先进技术,实现资金、信息等各项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同打造与形成有利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稳步壮大发展的生态体系,释放企业创新驱动效能。

5.3 构建梯度培育体系,强化“专精特新”队伍

宁波具有完善的产业根基和在众多领域形成的优势产业集群,通过强化宁波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可以激发企业成长的内生动力。一方面,要构建完善的梯度培育体系,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路径,严格遵循“一企一策”的政策要求,针对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和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另一方面,要强化弱项、补齐短板,以产业链为核心,加强对链上薄弱企业的培育,通过对这类企业信息流、人才流、技术流等各项资源的属地化交互促进,以此持续壮大与发展产业链,打造能力突出、实力强劲、竞争优势显著的“专精特新”

队伍。

【参考文献】

【1】伍婵提,吴丽果.宁波“专精特新”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22(12):38-43.

【2】杨立娜.宁波加快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对策建议[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22(11):20-22.

【3】郑璇,冀瑜,邢禹,等.浙江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利及标准工作研究[J].标准科学,2022(S2):186-192.

【4】董志勇,李成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态势与路径选择[J].改革,2021(10):1-11.

猜你喜欢
小巨人专精特新培育
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实践及建议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小巨人”巨晓林
三埃工控:计量“小巨人”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