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的转型研究

2023-07-18 17:52英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媒体融合传统媒体

英子

【摘要】网络时代的传播、营销和概念,都离不开“互联网思维”,其中包含着多层面含义。首先是“免费”,其次是基于“颠覆”,以及内容上的“体验”特质。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传统媒体要想在竞争中发展,必然要与互联网思维相融合。媒体融合并不是媒介之间进行简单的合并,而是媒介之间逐步实现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媒体融合背景之下,新闻采编工作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本文深入分析了互联网传播环境中传统媒体发展出现的诸多问题,对新闻采编工作出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的发展,加快传统媒体的“互联网+”转型,提高传统媒体在当前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中的核心影响力。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互联网思维;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獻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12.023

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慢慢衰退,不仅传播影响力明显降低,新闻的影响力也受到极大的局限,甚至已面临明显的生存压力。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既是技术的加成,也是传播理念的成功。从传统媒体到手机载体、短视频传播,公众的阅读方式迅速转变,但传统媒体的转型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导致融媒体转型发展明显滞后。新一代的年轻人是伴随互联网成长的,接收信息和发布观点的平台早已经新媒体化,传统媒体的“互联网+”转型势在必行,通过全面转变传播模式和创作手段,拉近媒体与新闻受众之间的距离,实现深层次的互动传播。

1. 传统媒体发展遇到的难题

受众人群范围变窄。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从传统媒体转向数字媒体。相比于传统媒体,数字媒体具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更低的成本、更广泛的传播范围等优势。这种转变导致传统媒体的受众人群逐渐降低。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更多地使用社交媒体和移动设备来获取信息,对于传统媒体的兴趣和关注度降低。

新闻发布周期滞后。传统媒体的新闻发布周期相对较长,无法满足读者对新闻的即时需求。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需要经过许多环节,如采访、编辑、排版、印刷等。这些环节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导致新闻发布速度较慢。而数字媒体具有实时性和即时性,可以在第一时间向读者发布新闻,满足读者的即时需求。

传播渠道开拓迟缓。传统媒体的传播渠道相对较少,主要依赖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介。这些媒介的传播范围相对有限,无法像数字媒体一样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传播信息。数字媒体具有更广泛的传播渠道,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多种渠道向读者传播信息,以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缺少新闻互动服务。传统媒体的阅读体验相对单调,读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缺乏互动体验。相比之下,数字媒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图像、视频、声音等,为读者提供更生动、丰富的阅读体验。同时,数字媒体也可以通过互动性强的游戏、问答等方式,增加读者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提高读者的黏性和忠诚度。

缺乏个性化服务。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都是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的,无法满足不同读者的个性化需求。相比之下,数字媒体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推荐等方式,根据读者的兴趣、喜好等个性化需求,为读者提供更符合他们需求的内容和服务。这也是数字媒体能够吸引更多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媒体技术应用不足。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技术应用方面相对滞后,无法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向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体验。另外,传统媒体也无法满足读者对于数字媒体的多样化需求。数字媒体具有更多的技术应用,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和产品。

2. 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分析

2.1 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

新闻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模式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信息的传递和接收方式比较单一。而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新闻传播的多元化特点更加明显。现在的新闻传播模式不仅包含了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还包括了互联网、移动终端、社交媒体等新媒体。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信息的传递和接收也更加丰富。同时,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模式也提高了信息的覆盖面和传播速度,为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信息选择,促进了新闻传播的普及和发展。

信息传递速度实现即时化。媒体融合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变得更加即时化。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需要等到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发布时间才能接收到信息,而现在的新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并且可以实现实时更新。这种即时化的信息传递,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及时、更加快速、更加贴近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体验。

信息传递方式明显互动化。媒体融合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变得更加互动化。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是单向传播,读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现在的新媒体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互动空间,使得读者可以与媒体进行互动交流,甚至可以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这种互动化的信息传递,不仅提高了读者的参与感和忠诚度,也为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反馈和改进的机会。

信息传递与接收的个性化。媒体融合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和接收变得更加个性化。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是按照媒体的编辑和选题来进行信息的发布,无法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而现在的新媒体可以根据读者的兴趣、喜好等个性化需求,为读者提供更符合他们需求的内容和服务。这种个性化的信息传递,不仅提高了读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也为媒体提供了更好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2.2 媒体融合对新闻机构发展的影响

传统媒体面临巨大挑战。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传统媒体的读者群体逐渐老龄化,年轻一代的读者更多地倾向于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同时,新媒体的兴起也使得传统媒体的发行量不断下降,广告收入也逐渐减少。传统媒体面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新媒体抓住了发展机遇。媒体融合的发展,也为新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新媒体的读者群体逐渐扩大,年轻一代的读者更多地倾向于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同时,新媒体的创新和发展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和发展的机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可以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信息的覆盖面和传播速度,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媒体行业竞争的加剧。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新闻传播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竞争,不仅在读者群体、信息覆盖面、商业模式等方面展开,还在技术创新、内容质量、服务体验等方面进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需要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和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商业机会。

2.3 媒体融合对新闻采编工作的影响

带来技术创新的压力。媒体融合的发展,使得新闻传播行业对技术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媒体的发展速度很快,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更新,传统媒体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对内容创新提出新要求。媒体融合的发展,也对新闻内容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读者对新闻内容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已经无法完全满足读者的需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需要不断进行内容创新和探索,提高内容的质量和创新度,为读者提供更多优质、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3. “互联网+”环境下的媒体融合策略建议

3.1 媒体融合并不是简单的加法

在当前的融媒体传播时代,新闻传播已经实现数字化,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图文传播、短视频新闻发布、新闻直播的新颖方式,让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所谓的媒体融合,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技术、传播理念的深度融合,打造新颖的传播模式和渠道为内容服务,但内容也要不断适应渠道的需求。

但也要看到,“+互联网”并不等同于“互联网+”,传统媒体创办网站、微博或微信平台,并不见得就是媒体融合。融合是理念的再造与衍生,不能再将传统媒体当成一种载体来看待,要让它成为一个渠道,读者可以通过传统媒体获得信息、发现商机、获得更大的知识面和主动权。紧跟时代是传媒的立身之本,媒体融合并非是为了挽救传统媒体,而是发展传统媒体,让新媒体环境中的传统媒体成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形式。

3.2 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

媒体融合为新闻采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挖掘能力、价值判断能力、新闻策划能力等,更好地满足媒体融合对新闻采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3.2.1 及时构建互联网传播思维

传统媒体的新闻采编人员要积极转变思维,对新闻价值、类型作出精准的判断,探索哪些新闻更适合新媒体传播渠道,并应以何种方式展开创作。习惯于传统媒体采编的记者编辑在思维中离不开“版面”的限制,在创作思路上力求四平八稳,但这种保守的思维并不适合新媒体传播。互联网思维下的新闻传播要紧抓新闻最重要的内核,对新闻核心必须言简意赅,但对细节描述要不厌其烦,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才能吸引更多的网络读者。

3.2.2 强化新闻采编人员的策划能力

传统媒体具有较强的人才优势,在新闻采编、策划和深度报道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转型新媒体传播后,不少媒体安于现状,仅仅将传统媒体的新闻换一个发布渠道便了事,这对新闻传播影响力的提升无济于事。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要结合新媒体传播,加强新闻策划的能力,以活动策划、新闻专题、深度报道和栏目规划的方式,丰富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和内涵,使新闻内容更好看、更有用。

3.2.3 强化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

一方面熟练掌握新媒体设计、制作和传播的业务流程;另一方面掌握全媒体业务技能,包括摄影、摄像、剪辑、后期等新媒体技术。新媒体传播需要记者编辑成为“多面手”,既要懂新闻传播,也要在艺术设计、新媒体技术应用方面得心应手。以新闻发布会的采访为例,一线记者在会议尚未结束前,就应该将新闻简讯创作完成,利用微博、抖音等平台将简讯发布出来。尤其在全媒体矩阵的传播模式下,一线记者还要对新闻发布会进行拍摄,通过专业设备剪辑后,发布成为短视频新闻,这是传统媒体从未涉及的技术与传播相融合的层面,但在当前的媒体融合、“互联网+”环境中,会逐渐成为工作常态。

3.2.4 进一步提升新媒体编辑的审美能力

提升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编辑设计水平和审美能力,是实现新闻传播转型“互联网+”的最后一环。不论新闻创作的内容如何,都需要编辑人员将信息从窗口发布出去,这让编辑有了定义新闻审美的能力。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新闻的文本具有美学特征,因而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通过文字载体对现场进行还原与再现,将文字、新闻摄影、视频和设计效果结合起来,形成美学意义上的感官反应和心理感受,进而深化拓展受众对文本的认知。此外,不同的文本排列方式与语言使用,能够产生不同的美学效果。

3.3 充分挖掘“互联网+”的传播渠道

传统媒体转型互联网传播,要从根本上解决传播渠道的问题,形成新闻发布和传播的小圈子,形成社群传播,其前提是打造符合媒体定位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新闻全覆盖。首先,传统媒体要维护好主流阵地的新闻采编,作为全媒体矩阵的核心部分,地方媒体的党媒以及具有影响力的生活类媒体,要精心打造优质新闻和策划栏目,主阵地要恪守新闻传播的底线,成为引导舆论的抓手;其次,推动“互联网+”要紧抓主流的新媒体传播渠道,通过账号注册、平台搭建、团队运营的手段,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出主流媒体的声音,并设置专门的新闻评论、新闻直播栏目,提高与网络新闻受众的互动水平,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到新闻的二次传播及评论过程中;最后,传统媒体要加强“互联网+”的融合水平,打造專业的新媒体运营团队,掌握全面的新媒体技术,在短视频新闻创作、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算法推送等方面掌握核心技术,推动传统媒体新闻的数字化转型。

4. 结束语

面对新媒体传播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必须要正视“互联网+”的重要意义,探索互联网传播规律,了解多样化的新媒体技术,打造具有全媒体传播能力的运营团队和专业人才,让传统媒体焕发新的生机。在这种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也呈现出了新的特点,采编工作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素养与职业能力、编辑美感等,提高新闻采编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当前,传统媒体的转型还有许多难题,归根结底在于传播思维和运营模式,媒体融合是新闻传播领域必然的发展趋势,是主流媒体掌握话语权,引导社会舆论是维护互联网传播秩序的重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胡耀杰.新闻客户端直播的特点及传播策略研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2,59(17):93-95.

[2]王大伟,闵妤.主流媒体新闻客户端的传播力研究——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客户端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22(05):35-37.

[3]张晖.地方媒体新闻客户端的社群传播研究——以青岛日报社“观海号”为例[J].报林,2021(Z1):85-86.

[4]吕芙蓉.新媒体时代反转新闻的应对策略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24):103-104.

[5]刘乐云.传统纸媒塑造新媒体品牌的探索研究——以“紫金山新闻”客户端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8,4(18):47-48.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媒体融合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论述互联网思维在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