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晓飞
[摘 要]内部控制对于事业单位规范内部管理活动、提高管理水平及推进事业单位持续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将内部控制理念落实到各个环节中,运用规范的规章制度与管控体系,约束与管控内部行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推进内部控制体系的落实与执行。文章基于事业单位的特点,分析了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运营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围绕当前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从多维度、多方面提出了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探讨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以保证制度科学合理、高效有序地执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3)13-0067-03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组织为了规范各项经济活动,促使各部门员工互相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控制目标的控制活动与过程[1]。事业单位可结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对本单位的流转环节和各部门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保证各部门可以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完成工作,规范各部门的工作行为。
同时,事业单位可以监督和管控各项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等环节,保证事业单位财产物资完整[2]。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风险管理,事业单位不断加强对各个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防范各种风险,可以使事业单位专注于业务活动与履行社会职能,确保事业单位有效发挥其作用。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部控制机构不完善
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内部控制成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很多事业单位领导都将注意力放在本单位日常业务活动的开展与公共事业发展方面,没有对内部控制工作倾注较多的精力,没有在实践中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落实。同时领导对内部控制理念与基本方法等内容都不甚了解,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对单位日常的业务方面进行管控,没有将内部控制理念贯穿到本单位各个管理环节与各个方面,因此导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覆盖不全面、执行不到位。
此外,内部机构不健全也是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有些事业单位只是为了工作需要成立了专门的内部控制小组,内部控制小组中大部分成员是财务人员,单位并没有将业务人员吸纳到内部控制小组中,同时也没有明确内部控制小组的具体工作流程与职责,从而影响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
(二)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风险防范与管控机制不健全
风险管理是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其核心内容。事业单位应重点围绕风险防范与管控工作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有效降低事业单位的运营风险,实现内部控制的管理目标。但是,事业单位一般将风险管理的重点放在业务层面的管理,没有将风险管理理念延伸到事业单位其他管理层面和环节。事业单位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不足,在开展风险管理时,只是重视事后环节的补救与管控,没有认识到事前与事中环节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无法在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因而难以有效防范与控制风险。
同时,事业单位还缺乏风险防范与管控机制,缺乏风险预警机制与评估机制,无法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对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难以及时发现异常的财务数据,使得财务人员无法通过异常数据的分析与评估掌握风险因素产生的原因,无法针对具体的风险因素采取科学的防范措施[3]。
另外,财务人员对市场和财务数据的敏感度较低,无法及时分析数据,难以全面了解当前市场环境的发展情况,不能有效识别影响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风险因素。同时,财务人员由于专业性不足,不能全面、正确地评估风险因素,难以对财务风险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解决风险问题。
(三)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可执行性,更新不及时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可以为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提供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有效约束事业单位各项内部控制活动。但是,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中,一般都是直接借鉴其他企业或者事业单位的规章制度,并没有改进与调整内部控制体系中涉及本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理念、标准与流程,有些内部控制标准与要求根本不符合本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而影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结果。
此外,事業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涉及的规定包括各个层级政府的标准,事业单位不仅要研究国标和省标的相关规定,而且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与流程,但是事业单位并没有站在本单位战略发展的高度,未将战略导向与内部控制制度充分结合,使得内部控制活动容易失去正确的方向,不能为实现本单位的战略规划目标而服务。加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对相关国标与省标的内部控制实施规定等内容不甚了解,也不能及时分析当前本单位的市场发展环境,导致该制度缺乏可执行性。
(四)人员配备不到位
内部控制活动的有序开展离不开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的支撑,因此,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控制人才的培养,加快管理人员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其可以积极投入到内部控制中,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贡献力量。
当前,有些财务人员只是关注日常的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等基本工作,认为内部控制是没有必要的,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相关理念了解不多,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比较少,很难了解到事业单位的真实发展状况。此外,事业单位也缺乏专业的审计人员,无法对本单位的各项支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其一,事业单位的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其有责任推进内部控制的建设。领导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理念的学习,主动了解本单位运营过程中的漏洞与问题,通过单位内部培训,重视内部控制建设,以身作则,带领单位全体人员投身到内部控制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其二,事业单位针对基层工作人员,也应加大内部控制建设的宣传力度,组织基层人员参加内部控制知识讲座宣传活动,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突出风险管理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全体人员都可以在日常的活动中有效规避各种风险。
例如,黄山市财政局在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加强组织领导,及时成立由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联合组成的内部控制规范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由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明确内部控制工作的任务、计划和时间节点,协调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全面启动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认真做好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制度健全、执行有力、监督到位,推动本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风险意识,健全风险防范与管控机制
第一,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类问题,事业单位应强化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贯穿到本单位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不仅要认识到业务层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且要针对日常业务活动中常见的风险类型和问题进行培训,制订相应的风险解决与控制措施。同时,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管理,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引进国内外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总结与分析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不断丰富事业单位风险管理的经验,提高事业单位的风险管控水平。
第二,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管控机制,通过健全的安全风险防范机制,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将安全隐患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事业单位应围绕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阶段健全风险动态评估与管理机制,如建立安全风险动态评估制度,科学开展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加强风险动态分级管理,针对关键岗位、重点场所、资金支出及各项制度执行结果等,每一年度系统、全面地开展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工作,并编制风险评估报告[4]。
(三)围绕本单位战略规划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及时更新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找准发展定位和方向,有针对性地解决本单位的实际管理问题,以战略引领本单位不断前进,事业单位应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對于本单位实现战略规划的重要意义,在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时,应紧紧围绕本单位的战略规划,根据战略目标确定内部控制工作目标与方向。同时,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中长期发展目标,设计与规划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等活动,确保内部控制活动与战略规划的发展步调一致。
事业单位应认识到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明确规定本单位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与流程,以便有效地约束事业单位各个管理环节的行为。例如事业单位为加强资金管控,确保资金安全,应制定严格的资金审批管理流程,按照相关的审批流程严格审批本单位资金的支出。对于大额资金的支出,需要本单位全体决策者一致同意后方可支付,进而不断提升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规范性[5]。
同时,事业单位应完善内部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内审机构,明确内审机构的工作职责与内审的工作流程,定期审计事业单位内部的各项支出,反馈审计结果,对相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确保事业单位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此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定期分析市场发展环境与内部管理环境,更新内部控制制度,将引进的先进内部控制理念与方法纳入内部控制体系。
(四)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岗位,加强内部控制人员培养,满足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其一,事业单位应加强内部控制人才培养,构建内部控制人才培养体系,从各部门抽调人员,对其进行内部控制理念的培训,使其通过系统的培训,增强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理解,将内部控制活动与岗位职责相关联,配合内部控制小组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
其二,事业单位应健全绩效考核机制,设置一定的考核指标,采取有效、合理的考核方式考核各岗位人员的内部控制工作,通过考核增强全体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人员可以通过实践培训活动拥有更多的内部控制经验,从而提高专业水平[6]。
其三,事业单位应将目光聚集到内部控制机构的建立与完善方面,成立内部控制小组。为了强化各机构的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具体的职责,事业单位应明确领导层、执行层等机构的工作职责,规范与明确内部控制制度与流程,确保每一个内部控制机构都可以接受内部控制领导层的管理,提高内部控制执行效率。
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提升治理能力和市场经济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战略规划的重要工具。事业单位应坚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内容,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人才培养,使其转变管理理念,贯彻内部控制思想,运用先进的内部控制理念与方法执行内部控制制度。为了强化内部控制成效,事业单位应加强内外部审计监督,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站在专业的角度找出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督促事业单位不断改进与优化内部控制建设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成效。
[1]李莎.事业单位财政内部控制建设路径研究[J].营销界,2022(14):104-106.
[2]刘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相关问题探究[J].财会学习,2022(07):167-169.
[3]杨延翠.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现状与改进思路[J].大众投资指南,2021(15):62-63.
[4]唐金金.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析[J].财会学习,2021(16):197-198.
[5]杨晓凤.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21(14):197-198.
[6]任国梁.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