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氤氲在乡间的一缕书香

2023-07-18 15:23呼长波
现代苏州 2023年13期
关键词:莱西市书房老家

有个梦想,将家乡的老宅打造成一所乡村书斋。种一池红莲,散一片芳馨,传书声琅琅。门庭洞开,迎乡村爱书之人往来;清茶暂摆,邀田间儒雅之士徘徊。书斋的名字就定为“莲馨斋”。而今趁着“全民阅读”的东风,我终于如愿以偿。

从小就对书有着近乎膜拜的痴迷,是因为书里写满了千奇百怪的故事。读小学的时候,家中的藏书《三侠五义》《呼杨合兵》等大部头就被我阅读完了。我尤其爱《儿童文学》,以至于想尽办法软磨硬泡要家长订阅。这份刊物的每一篇都是精品力作,每次杂志来了,都是爱不释手地读完以后才肯转借给同学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儿童文学》给了我精神上的滋养,给懵懂的少年打开一扇美妙的窗户,让单调乏味的童年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我的初中时代,社会上掀起了言情和武侠小说的热潮,琼瑶的《窗外》《六个梦》《几度夕阳红》和金庸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等书籍填满了我的书包。晚上,在自己的卧室里挑灯夜读是一种常态,子夜时分趴在书桌上模仿写武侠小说也是常有的事情。直到今天,一摞写满了幼稚文字的笔记本还保存在箱子的底部……回想起来,那时有部分成绩优秀的同学就是因为迷恋武侠言情小说而荒废了学业。让我感到幸运的是,老师器重我关心我,监督管理到位,我才没有被通俗文学的浪潮吞噬。其间,《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也在老师的建议下,被我如饥似渴地读完了。老宅的卧房兼书房可算我是通往文学殿堂的门户。

工作以后從事语文教学。在上课之余的工作时间,可以光明正大地阅读文学作品。为了有书读,买书籍报刊的费用成为每年一项必不可少的支出。近年来,支出更是达到千元以上。《人民文学》《当代》《收获》《十月》《钟山》等大型文学期刊摆满了县城家里的书房,摆满了乡下老宅的床头柜。铁流的《靠山》,宫泉激的《初心千里》等红色作品,让我读得津津有味。承蒙作者不弃,我还与他们建立起了密切联系。读书过程中的疑惑或者感悟,我都记下来,通过微信与山东作协副主席铁流老师和莱西市文学泰斗宫泉激老前辈交流、探讨。文学家的点拨与鼓励,让我获益匪浅,也尝试着涉足革命题材的写作。在老家的书房里,我写出了多篇作品,《我的三祖父呼元斋》《徐桂芳:传递情报,护佑一方》发表在《职工天地》,《清正廉明的大舅》《俗世微光》发表在“学习强国”平台,《爷爷和他的奖章》发表在《青岛早报》,《在乡村的沃土上辛勤耕耘》发表在《人民政协报》……

老家的书房整洁而温馨。小小的一间房屋,一张写字台上摆放着写作用的笔记本电脑,窗台上摆满了书,床头柜上摆满了书。书无处不在,即便是躺在火热的土炕上,也可以随手拈起一本书来,细细品读。伴着书香酣然如梦,真不失为人生的一件快事!正对房门墙上,挂着我在苏州参观访学时购买的苏绣风景,用白色相框装饰。下面是一台用了多年的石英钟和教师节与市里领导的合影。南面,挂着梅兰竹菊四条屏,是在2022年初共同抗疫情的朋友——原青岛榕昕牧业公司总经理、市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王世一先生亲自手绘赠送给我的。往北,挂的是青岛作协、青岛书协会员莫松柏写的独具一格的大大“寿”字。家中父母已经年逾古稀,莫先生对他们的祝愿铺满了红色的纸张。因为父母的卧室里已经没有可以悬挂的空间,便移到我的卧室兼书房里来了。

我的乡村书房,从来不缺乏人员观赏。老同学会在周末到乡下来玩,我们在书房里喝茶,谈论文学,谈论生活琐事。邻居大伯大婶过来串门,也会推开我的书房,看看落落大满的书籍,啧啧赞叹两声:“乖乖,这么多书啊!这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呢,周末回到老家帮父母干农活,不忘农民本色,是个有孝心的人。”村里孩子们知道我到了老家,也喜欢往我这儿跑,一方面请教学习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借书回去看。村里种植果树的大叔,会找到我询问有没有防治果蔬病虫害方面的书籍。我愧赧地如实回答,没有呢。不过针对他的问题,我还是通过上网查询,做出耐心细致的解答。

老家的书房,由名人雅士的书法装点。庭院平房的过道里,东边悬挂的是全国“毛体十佳”获得者于从国老先生所书的《沁园春·雪》,龙飞凤舞,颇具毛主席书法神韵。西边悬挂的是曾国藩无锡梅园的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由中书协会员杨宏升用古朴苍劲的隶书写就。老家的书房,在乡间氤氲着一缕书香,吸引着我的乡亲,我的朋友前来鉴赏。

(作者呼长波,系山东青岛莱西市日庄镇中心中学教师,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莱西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莱西市书房老家
把自己关进书房
童年的小书房
最美是老家
莱西市重点水库水质污染现状评价及生态化改善对策研究
品鉴书房
乡下老家
县域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建设研究
莱西市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乡下老家
公益诉讼莱西市水利局被提起行政公益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