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
在书展险些逛断了腰,但却觉得蛮快乐的,像被扔在了一个很大的集贸市场,对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挑挑拣拣,只不过这个集贸市场里卖书。
別来无恙,见到那些著名的出版社、书商和品牌都在书展上,仿佛见到老友。我在书展上游荡,也在心里默默打招呼,虽然大部分图书连本样书都没有,但没关系,书有书香,书皮摸摸、分量掂掂,感受一下这些书的装帧。七月就适合逛书展,回到了从前买书的那种“斤斤计较”的快乐。
互联网时代,隔着屏幕买菜、买日杂、买衣、买饭,与大数据对谈多了,跟真人面对面打交道的机会就变少了。久而久之,当面砍不了价,磋商谈判的能力减弱,急中生不了“智”,甚至有时生不起谈话的兴头,面无波澜,但内心各种弱小无助。
其实见人有见人的快乐,见到很多人有见到很多人的兴奋。这么多家长带着孩子,这么多文艺中青年和文化老年争相赶往书展,在那里,人的身心是自由的,精神是松弛的,没有狡猾的算力“缺筋”推荐,没有挑剔的口味偏好,就有机会遇到各个门类的书,打开一扇扇门,通向各种可能。
书展每年都办,希望它能每年都办下去。一书一世界,一整套书就是一个“小宇宙”。生活有时不易,世事有时繁杂,但书籍与文化永远会留出一方天地,教人喻世明理。阅读书籍,在文化中寻找到平静和自信对我们尤其重要。
舍不得书展最简单的理由,如今又上哪儿找这么多的出版社和书商将近年的优秀图书汇聚到眼门前呢。大家的注意力又回到了书的本身。即便为了降低折损,大部分书都被封装起来,但时代变了,读者不会一筹莫展,都是手机上急急翻阅评分。
作为一个买书如山倒,近些年书读得如抽丝的读者,也牢骚两句,有时候真买不到想买的书。很多书空有书名有吸引力,封面装帧漂亮洋气,但内容寥寥,要么是研究论文,要么过于浅显。
信息的被动接收替代不了文化的主动汲取。我们需要有媒介将各种新鲜的、耳目一新的内容介绍给我们,以此为线索扩充自己,认识世界的色彩和奥妙。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即将在报刊亭停止出售的消息,让人觉得惋惜,但也坚信,即便换一种形式一种载体,人类编辑的选择和眼光仍然非常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