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商关系研究二十年述评与前沿趋向

2023-07-18 15:36雷雨荷朱巧玲

雷雨荷 朱巧玲

摘 要:对政商关系开展深度研究是推动国家和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本文借助 CiteSpace5.7软件基于文献计量对我国加入WTO 20周年来发表在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上以政商关系为主题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未来政商关系研究在学科交叉、实证研究和实践研究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本文创新点在于对实证研究中常见的“政府廉洁度”指标构建提出建议;并对政商关系实践过程中常见问题进行提示。

关键词:政商关系;文献计量法;CiteSpace;WTO

“民无商不活,国无商不兴”。国家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企业的辛勤付出,企业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政府效能的有效发挥,这种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被称为政商关系。政商关系“出现于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韩阳,2016)[1],包含了政府与市场、政治与资本、政府与企业、官员与企业家等多个维度,其良性发展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政商关系之难,难在把握两者的相处尺度。“政”是公共资源的分配者和公权力的行使者,“商”是社会产品的提供者和经济活动的推动者,处之太近,容易产生寻租腐败;离得太远,协同效应又难以充分发挥(杨典,2017)[2],如何友好相处合作共赢,自古以来就是个难题。

当前,我国在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形势下,要千方百计地保障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更要注重构建我国政府和企业之间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良好关系,从学术和实践角度多方探索政商关系的构建之道显得尤为重要。

对我国入世20年来政商关系研究的思想脉络和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本文选取CNKI中的CSSCI以及北大核心文献为数据来源,检索关键词设置为“政商关系”OR“亲清政商关系”,时间限定为2002年1月至2021年12月①,以精确的检索条件初步获取178份样本文献。经详读筛选清洗,并对未检索出的样本人工补遗后,共获得有效样本文献197篇。通过手动整理和CiteSpace5.7系统生成的可视化图形,可得出如下分析:

一、基于直观数据的研究现状分析

(一)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波动发展”趋势,可分为三个时间段

年发文量显示受关注程度变化。近20年来我国政商关系的研究总体呈“上升—波动发展”趋势,且可分为三个时间段。2002—2014年为探索发展期,年发文量均在3篇及以下。此时为党的十六大至十八届四中全会期间,正处于中国特色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建立期。我国因刚加入WT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初步建立过程中②,市场基础性作用和政府职能尚在不断强化完善的过程,对于如何把握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还在摸索阶段。直至党的十八大对反腐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后,强调廉洁的政商关系研究有所增加。2015—2016年为政商关系研究爆发期,达到发文量峰值。2015年,《人民论坛》策划了“新型政商关系专题”;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委员时,首次把政商关系概括为“亲清政商关系”,并对“亲”“清”二字的内涵要求作了系统阐释。这两个节点促使我国关于政商关系的研究呈井喷式上升。2017—2021年为深化发展期。2017年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增强,政府的职能也发挥得更为合理,两者协同效应不断强化,与此同时我国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也已取得世界瞩目的成效,学者对于政商关系的研究也进入深化期,各类研究百花齐放,年均发文量25篇,总体在高位上保持波动发展。

上述分析说明我国政商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向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当下中国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发文量的飙升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倡导的理念紧密相连。显示出我国政商关系研究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特点,以及我国研究人员和学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通过学术研究服务国家发展的时代责任感。

(二)学科分布总体体现融合

经统计,197篇文献样本涉及作者311人,其中涉及学科难以考究的有45人,经对余下266名作者的学科力量分布分析发现,核心学科力量为经济学(85篇)、管理学(54篇)、政治学(45篇)、社会学(35篇)、马克思主义学(28篇)等,占学科统计样本总量的92.86%。经济学学者主要集中在政商关系与企业投资、创新、绩效等方面的实证研究上。管理学研究政商关系的调节作用较多,案例分析相对较多。政治学角度倾向研究政商关系对区域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感、腐败治理和政绩考核等方面的影响。社会学研究中比较独特的是有一些政商关系与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关系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角度主要涉及政商关系的政策体制、机制研究、构建路径等。

学科交叉合作研究数量也是反映该研究领域多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197篇文献样本中,涉及跨学科合作的共有21篇,占样本总量的10.66%。跨学科合作研究在2018年年发文量达到峰值,随后趋于平稳。此趋势变化也说明我国政商關系研究在2018年后逐渐深化发展。

二、基于关键词共线复现的知识演进和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作者对本篇文章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凝练。经对Citespace筛选的关键词列表中近义词、缩写词、不规范表述词汇和无意义词汇的规范化处理,最终获得有效关键词271个。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时间线图显示研究主题演进趋势与国家大政方针息息相关

关键词共现分析时间线图能够探测研究主题首次出现的时间分布和活跃状态,能帮助我们了解该领域研究热点的演进趋势,及与时代政策背景的相互联系。2002年出现主题为政商关系和企业家精神,学者呼吁企业家能规范自身行为,提醒当局警惕“长袖善舞的红顶商人”(陈苹,2002)[3]。2004年出现主题为党员领导干部和公权力,研究重点开始向党员领导干部和公权力转变,强调要管好公权力,建立科学的权力运行机制(黄海,2004)[4];2013年出现主题为嵌入式自主,有学者运用著名的彼得·埃文斯(Peter Evans)“嵌入式自主(embedded autonomy)”理论阐释经济发展不能单靠市场或政府,需两者协同作用才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2015年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法治化、政府等关键词热度提升,学者开始逐渐将政商关系纳入治国理政的大框架下进行考量;2016年党风廉政建设如火如荼,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提法出现,学者开始强调通过法治化、制度化方式来减少权力寻租;2017年,伴随着实证研究数量激增,政商关系和政治关联对企业创新和绩效的影响研究逐渐火热;2017年以后研究课题百家争鸣,高频共线关键词因方向的不同而减少。可见政商关系研究的主题演化与国家发展背景、学科理论进程及研究深化情况息息相关。

(二)关键词比对研究提示的8个政商关系研究热点

关键词的复现频次越高代表研究的热度越高;关键词的中心度可以度量该词汇在整体研究网络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因此,本文分别选取了复现频次最高和中心度最高的前15位关键词(如表1)。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政商关系、企业、亲清政商关系、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党风廉政建设、法治化、企业家精神和制度化等8个关键词产生重合,提示我们重点关注。

1. 政商关系与企业、企业家精神

此领域学者主要关注政商关系对企业创新、业绩稳定性、绩效等方面的影响。很多研究证明亲清政商关系对于企业创新产出和非实质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吴新任等,2022)[5],且企业性质、所处行业、获得银行贷款、政府补贴、减税等均会影响其作用(管考磊,2019)[6]。还有学者指出政商关系在短期内会对企业绩效有影响(任力,2019)[7],政府支持力度与企业业绩稳定正相关,政府廉洁程度与企业业绩波动程度负相关(魏江,2021)[8]。许多学者也都对企业家树立正确价值观,合法经营企业提出倡导(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财经法经奖学金班综合课题组,2017)[9]。

2. 政商关系与亲清政商关系

亲清政商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是对原有传统政商关系的反思与改进。学界主要从政商关系与亲清政商关系的概念对比、亲清政商关系的类型划分和构建路径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概念对比主要通过历史发展观、操作具象观和主体面向观三个角度进行:从历史发展观角度,“旧式”政商关系由政府主导且过多“嵌入”市场,容易产生权力与资本的勾结;新型政商关系则是由国家控制的资源转为为企业提供资源(张学娟等,2017)[10]。操作具象观着重于把政商关系拆解成政府与市场、官员与商家等关系,择其全部或部分展开解释。主体面向观是通过政府、企业二元主体辩证统一的关系来辨析亲清政商关系的内涵(聂勇刚,2021)[11]。亲清政商关系的类型划分提法略有不同,但可归纳为“亲而不清型”“清而不亲型”“不亲不清型”“亲近清白型”四类(孙德超,2019)[12]。构建路径研究中,一部分学者采取理论研究方式,提议政府转职能健制度、市场巧治理明秩序、企业守底线树新风、行业协会建桥梁聚合力、社会加强监督约束五方联合施力(梅德平等,2018)(杨典,2017)[13][2],一部分学者从实证角度采集各类指标来评判和构建政商关系,代表有人大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历年发布的《中国城市政商关系评价报告》等。

3. 政商关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应将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置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大框架之下。经过对比当前世界具有代表性的美国的企业家主导模式、新加坡的政府主导模式(何晓斌,2020)[14]和日本的“政府指导+财阀经营”模式(韩阳,2016)[1]等,很多学者均认为著名政治经济学家彼得·埃文斯(Peter Evans)提出的“嵌入式自主(embedded autonomy)”模式最贴近中国当前国情,即国家在保持独立自主性的同时,积极考量各种经济主体的需要,以此来充分调动政府及市场各类主体的积极性,最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Peter Evans,1995)[15],并基于此理论探讨了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公司治理、社会治理等具体实践办法(杨典,2017)[2]。

4. 政商关系与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政商关系的影响与我国政治经济发展史息息相关。新中国之初,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就提出要重视提高生产力和经济建设。但随后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影响,国民经济受到很大冲击,导致政商关系也受到影响。直至改革开放,民营工商业的恢复发展带来了政商关系的显著改善,但随着发展机遇的增多,政商密切交往的同时如何防治腐败也成了难题,权力寻租、政治关联等问题凸显(何晓斌等,2020)[14],对企业技术创新(董斌等,2021)(于博等,2022)[16~17]、企业业绩(张璇等,2021)[18]等方面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为此,党中央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举措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少部分领导干部产生错误认识,变得不敢亲近民营企业家,出现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何晓斌等,2020)[14]。为解决这一新问题,党中央一方面進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驰而不息纠四风,另一方面提出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要求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之间既要亲密友好、靠前服务,又要清白廉洁、不能以权谋私,对党员干部作风和政商关系进行强化完善。

5. 政商关系与法治化、制度化

要构建良好的政商关系,推进法治化、制度化是必经通路。学者们强调一是以法治为手段提升政府履职有效性,进一步做到简政放权,厘清政府和权力边界;二是要以法治程序为基础,拓宽和规范企业法定化参政议政途径,积极表达诉求。同时,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行业自治能力(杨鹏程,2017)[19];三是通过社会伦理规范展开价值引导。此外还有学者提出我国政商关系发展独具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基础,除法治途径外,还需柔性的社会伦理来促成政商良性互动(胡凤乔等,2018)[20]。

三、基于可视化分析的研究前沿展望

(一)政商关系研究的学科交叉需进一步深化

通过年发文量分析可知,政商关系的学科交叉研究一直较少,但事实上政商关系涉及学科众多,问题综合性很强,单凭前期研究中常使用的基于政治学的规范性研究范式,或是基于工商管理的实证研究和应用性研究范式(聂勇刚,2020)[11]难以深化研究,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强化学科交叉研究。对于政商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交叉学科非常适合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范式来进一步深度开展研究。

(二)政商关系的实证研究需加严谨审慎

部分采用实证研究方式的文献直接使用了从中国纪检监察年鉴、中央及地方纪委网站上选取的当年受处分的官员人数占当地国家工作人员总数的比重来衡量政府廉洁/清白程度,这是值得商榷的。在实际工作中,《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将违纪行为划分为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即违反以上六种纪律均有可能受到党纪处分。而六大纪律中,与政商关系高度相关的主要有廉洁纪律和工作纪律两种,廉洁纪律主要对党员领导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行为进行规范,与政府廉洁程度有关;工作纪律主要对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进行规范,与政府亲近程度有关。随着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度推进,因违反廉洁纪律受处分的人数在全体受处分人数中的比重大幅降低,因此再用全体受处分人员占比来衡量当地政府廉洁情况是不合理也是不可比的,因此建议在衡量政府廉洁/清白程度时,选用违反廉洁纪律受处分人数的占比更为准确。田志龙教授及其团队也指出政治关联的研究过多且可能存在偏误、使用上市公司大样本数据来研究企业政商关系可能存在偏差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今后实证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事项(田志龙等,2020)[21]。

(三)政商关系的实践研究还大有可为

构建良好的政商关系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更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实践任务。以往的研究过于注重表面上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极少有对政商关系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剖析和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措施建议。比如:基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政府在我国政商关系中常处于主导地位,以往研究提到优化政商关系的重点和难点都在政府,因为从企业的角度研究难以触及政府改革,但这样就容易导致在实践中难以形成可操作的规范。那么如何考评政府在政商关系中的作为?又如何从企业、商会和行业协会的角度规范政商关系?再如:很多研究都提到了通过制度化厘清政府权利边界来规范政商关系,但对正面清单怎么体系化构建还缺乏探索。再比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前沿的科技公司常遇到司法上前所未见的新问题,如某头部直播公司的当红主播恶意违约跳槽等案件,在行业缺乏自我治理规范且《合同法》对引诱违约未明确的情况下,司法照旧审理,还是创新办法靠前服务,都是实践中常遇到、却缺乏学术研究的案例。

注 释:

①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是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截至2021年,正好是我国入世20年。薛荣久等(2021)学者对我国入世20周年的经济、政治发展做过系统梳理,提到入世20年后,我国民营企业也在改革中新生,但在经济发展环境、企业家精神上存在短板。因此本文將研究时间限定为2002年1月至2021年12月,重点分析入世20周年来我国学者对政商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

② 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参考文献:

[1] 韩阳.健康政商关系的基本内涵、实践经验与建构路径[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1):48-55.

[2] 杨典.政商关系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J].领导科学,2017(16):20.

[3] 陈苹.台湾新政商关系透视[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2(4):86-87+54.

[4] 黄海.中央严格规范政商关系[J].瞭望新闻周刊,2004(17):14-17.

[5] 吴新任.新型政商关系对企业不同类型创新的影响[J].软科学,2022,36(6):9-16.

[6] 管考磊.亲清政商关系会影响企业创新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当代财经,2019(6):130-141.

[7] 任力,向宇.中国民营企业政商关系、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8):67-77.

[8] 魏江,赵齐禹,刘洋.新型政商关系和企业业绩稳健性: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J].管理工程学报,2021,35(4):1-13.

[9]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财经法经奖学金班综合课题组.新型政商关系研究报告——给企业家的七点建议[J].领导决策信息,2017(5):13.

[10] 张学娟,郝宇青.现代治理体系下的新型政商关系构建[J].理论探索,2017(1):77-81.

[11] 聂勇钢.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研究:回顾与展望[J].廉政文化研究,2021,12(2):74-82.

[12] 孙德超,钟莉莉.基于“亲”和“清”不同组合的政商关系的类型划分及转化机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7):160-167.

[13] 梅德平,洪霞.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构建[J].江汉论坛,2018(8):31-35.

[14] 何晓斌,李强,黄送钦.如何构建新时代的新型政商关系?——从新加坡政商关系实践中得到的几点启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5):121-131.

[15] EVANS. PETER. Embedded Autonomy: States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5.

[16] 董斌,张兰兰.企业腐败文化与技术创新[J/OL].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6[2022-07-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210317.0946.004.html

[17] 于博,王云芳.政策性负担、企业寻租与创新挤出[J/OL].软科学:1-13[2022-07-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1.1268.g3.202207

20.1824.020.html

[18] 张璇,刘贝贝,李春涛.反腐政策为何能够提升企业业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OL].财经问题研究:1-13[2022-07-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096.f.20210811.0911.002.

html.

[19] 杨鹏程.在国家能力与法治之间构建政商关系新生态——以民营企业为例[J].理论导刊,2017(3):15-19.

[20] 胡凤乔,叶杰.新时代的政商关系研究:进展与前瞻[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3):125-132.

[21] 田志龙,陈丽玲,李连翔,何金花.中国情境下的政商关系管理:文献评述、研究框架与未来研究方向[J].管理学报,2020,17(10):1564-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