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敏 孙莲
【摘要】以大概念统整、指向核心素养的美术大单元教学,能够将美与育、情与术有机融合。其实现的基本路径是:基于理解,对教材进行解构;指向素养,对单元实施统整;情境设计,以任务驱动学科实践;以终为始,将评价贯穿学程。
【关键词】教材解构;单元统整;学科实践;评价贯穿
对于美术课程,有美无育为庸,有术无情为空。以大概念统整、指向核心素养的美术大单元教学,能够实现美与育、情与术的有机融合。
一、基于理解,对教材进行解构
教材,是教师教的依据、学生学的对象。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从当代教学论的角度,将教材广泛界定为包含着知识体系、能力体系和价值体系三大统一的体系,充分体现了教材引领学生走向全面、个性发展的导向、辅助功能。现行的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是一个高度浓缩、综合的学习资源载体,突出了生活化和实践性。新课改背景下,用大概念、大单元审视教材内容,虽然有单元组织之“形”,但缺乏单元整体教学逻辑之“实”,课与课之间关联性、承接性不突显,内在的逻辑性不清晰,内容呈现散点式结构,基本是一课一个相对独立的主题、多个零散的实践活动,不能形成整体的单元实践体系,不利于学生促进核心素养形成的深度学习。这就需要教者经历从熟读教材到深研教材、再到“煮”透教材的过程,达到从“入教材”到“出教材”的境界。其中最关键的是,教者要能够运用“三维解构思维”对教材内容进行拆解、分析,即从表面审视教材,看懂图文符号显现的内容及含义;从结构审视教材,看清内容背后隐性的逻辑顺序和结构关系;从本质审视教材,看透教材内容潜藏的学科本质和人文价值,实现对教材基于深度理解的精准解构。
苏少版四年级上册美术11-14课分别以“门 窗 墙”“老房子”“我造的小房子”“漂亮的房间”为题,共安排了16个相对独立的内容板块(具体见表1)。
运用解构思维对本单元教材内容进行拆解、分析(具体见表2),再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来观照,便可以发现这四课不同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围绕“建筑”主题安排一系列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学美术”。
二、指向素养,对单元实施统整
大概念是课程创新的着力点,更是单元建设的核心、教材重组的统领。“既是一个界定事物本质的标识和符号,更是一个探究和认识事物的过程,旨在通过事物的本质属性,将同一单元不同课文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进而形成整体的有结构的认知”。美术学科的大概念教学,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立足于建构学生的“专家思维”,重在引领学生经历“主题—欣赏—技法—构思—创作—展评”的单元学习过程,体验“像艺术家一样创作”。基于此进行靶向统整的单元设计才能贯通学生的生活,激活已有的经验,对接内化的知识,使教学活动契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挑战他们的高阶思维,能让学生形成烙印在大脑之中的核心认知,获得可迁移性的技能。
我们的学校有着百年历史,搬迁后的东板桥校区也过了半百之龄,区委区政府将它纳入2023—2025年的重点改造工程。东板桥校区与古色古香的北大街文化街区百步之邻。这里早在北宋年间就商贾云集,是苏中、苏北的粮油、茶叶集散地。旧城改造时,花大力气保存了北大街历史风貌,本着“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对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条青石板路、每一栋小院都进行了保护性修复。在单元整体设计时,笔者先提炼出“建筑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是历史与文明的寄托”大概念,然后循着“老房子”这一线索,整合身边资源,进行系统建构,引领学生经历“赏析:形形色色的老房子—探究:文化街徽式风格的老房子—设计:运用徽式建筑元素为即将改扩建的老校区设计门窗墙—创作:长辈记忆中的老房子—展评:老房子发布会”的学习过程,给学生以生活视野和设计思维(具体见表3)。
三、情境设计,以任务驱动学科实践
情境是单元教学的起点。“大概念”作为综合性的高阶目标,指向的就是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直接“彰显为生活价值,勾勒出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连接的路线与地图”。故而大概念统整下的大单元美术教学中更应侧重于任务场景的设计,即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情境性的任务或活动,实现“基于特定议题、主题、任务的‘做中学’”,让学习发生在特定情境之中。
情境性的任务设计最根本的宗旨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突出学科实践。而学科实践与大概念的生活价值相呼应,是运用学科的概念、思想与工具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具有鲜明的学科意蕴性和生活情境性。笔者在进行“老房子”主题单元设计时,聚焦“建筑是审美与实用的结合,是历史与文明的寄托”这一大概念,围绕“通过赏析、探究老房子里的故事、美学与智慧,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积极参与外形设计、造型制作等艺术实践活动,提升创意实践力”两个大任务,设计了七个场景性子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实践策略,以此促进学科素养与人文素养同步提升(具体见表4)。其中,最具挑战性的是任务七,在实践策略上要求学生运用设计师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将独立的“老房子”设计成有文化气息的“小村落”,布置成“老房子”主题展览馆。这样的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学生个体独立展示作品的形式,突出了合作、协同,体现了知识组合、技能整合与素养融合,能有效促進学生的合作学习、深度思考和素养的综合提升。
四、以终为始,将评价贯穿学程
以终为始,即从学习成果预设学习过程,不仅让学生提前明确预期学习结果,还能清楚知道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和行为即表明自己达成了学习目标。这就需要将评价嵌入美术学习的全过程。个人认为,斯特恩提出的三种评价方式,即:为学习推进而收集证据的“学习性评价”、对阶段性学习成果进行总结的“学习的评价”、在学习中学会评价“学习式评价”,很有借鉴意义。
在本单元的设计中,“学习性评价”主要体现为合作学习小组长对成员两次课前研学的整体性评价,“学习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对“小村落”设计与制作的量化打分,贯穿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体现即时性。而“学习式评价”就是学生对自己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自我学习评估方面的评价,具有全面性和导向性,指向反思性学习和高通道迁移学习(具体见表5)。
总之,以大概念统整的美术大单元教学是全新的教学变革与创造,打破了以学科知识体系为逻辑的内容建构,强调了核心素养导向,突出了美育并举、情术双重。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以学生能力和素养为主线进行单元整合,在真实情境创设下任务驱动学科实践,同时将评价贯穿学程,以恰当有效的评价促进学生逐渐形成美术学科的观念、思维方式和探究技能,激发学生对美和艺术的自由表达、快乐创造。
【参考文献】
[1]陆启威.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诉求与路径探析[J].江苏教育,2022(4).
[2]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美)杰伊·麦克泰,哈维·F.西尔维.为深度学习而教:促进学生参与意义建构的思维工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