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首次外访”,为何去了德法两国?

2023-07-17 04:00郑立颖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24期
关键词:尔茨中欧德国

郑立颖

6月2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柏林总理府同德国总理朔尔茨共同主持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磋商前,李强同朔尔茨举行会谈。两国总理与出席磋商的中德双方人员合影。图/新华

6月2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结束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对法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后,乘包机回到北京。

此次欧洲之行,是李强3月上任总理以来的首次外访。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此前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称,李强总理上任后首访选在德国和法国,充分体现了中方对中德和中法关系的高度重视。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欧高层开启了新一轮密集互动期。先是去年11月,德国总理朔尔茨访问中国,成为中共二十大闭幕后首位访华的欧洲领导人。此后,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接连到访中国。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也在上月出访了德国、法国和挪威三个欧洲国家。

“首先,欧洲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欧重启线下交流,高层往来密切,此次访问可以视为这波热潮的延续;第三,符合中欧关系发展的内在需求,目前双方都有稳固合作、提高合作质量的需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中德关系的“韧性”

当地时间6月18日晚,李强乘坐包机抵达柏林勃兰登堡机场。李强在机场发表讲话称,这是一次传承友谊之旅、深化合作之旅。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此前表示,中德政府磋商机制由两国总理共同主持,是中德合作的超级发动机。他还指出,李强总理上任后首访首站选在德国,充分体现了中方对中德关系的高度重视。

6月19日上午,李强在柏林总统府会见了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李强指出,中德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合作基础扎实,发展动力强劲。施泰因迈尔则表示,德国愿做中国可信任的合作伙伴,共同维护贸易自由化,应对气候变化等挑战。

本次访问的“重头戏”是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共有外交、经贸、工业、财金、司法、交通、教育、科技、卫生、环保、发展等22个部门的负责人,分别举行了对口磋商。

这一机制从2011年开始举行,此后两国轮流在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和2021年举行第二至第六轮政府磋商。本次第七轮中德政府磋商,既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首次线下磋商,也是两国新一届政府首次全面对接。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丁纯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默克尔政府到朔尔茨政府,中德关系所处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欧洲对中国的定位以及对华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尤其是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之后,更是如此。同时,德国领导人更加意识到与中国脱钩不现实也不可能,双方需要加强合作。

多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盟最大贸易伙伴。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发布的报告,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经连续7年成为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2022年双边贸易额为2276.3亿美元。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董事会主席迈克尔·舒曼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表示,德中关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几十年来相互尊重,并达成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合作。

崔洪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无论是从机制本身还是从实践效果上看,中德政府磋商机制都成为了中国和欧洲甚至是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合作的亮点和典范,而且已经从最初的经贸合作为主,到现在拓展到外交、安全、人文、能源等各个领域的合作。

崔洪建还认为,中德关系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在全球贸易普遍下滑的背景下,中德双边贸易额依旧保持增长的态势。很多德国企业仍在继续加大对华投资,中国也一直把德国视为欧洲的主要合作伙伴。在德国内部,尽管新政府上台后在对华政策上存在分歧,但中德关系的内在发展规律和合作互动的基本面,不会因这些内外因素而转移。

中法蓝图转化为“施工图”

法国是李强首轮外访的第二站。自今年4月马克龙总统访华以来,两国元首为中法关系绘制了新的发展蓝图,中法间双边关系热度持续不减。两国分别举办了文化、科技、产业等领域的多场交流活动。

当地时间6月21日中午,李强搭乘包机从德国慕尼黑转抵巴黎奥利机场。李强表示,今年4月,习近平主席同马克龙总统达成一系列战略共识,绘就了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美好蓝图。中方愿同法方一道,将两国元首绘制的蓝图转化为“施工图”。

当天下午,李强出席中法工商界欢迎晚宴并致辞。他表示,抗击疫情三年,法国在华企业逆势增长,中国人讲患难见真情,经过风雨洗礼,中法合作的大树必将更加坚挺。

今年以来,中法合作持续深化。4月的中法企业家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双方36家企业签署制造业、绿色、新能源、创新等领域18项合作协议。法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持续增长。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法国实际对华投资同比增长429.7%。这五年来,中法贸易总额更是实现了从600亿美元到800亿美元的跨越。

随着中法双边贸易额和相互直接投资稳步增长,中法经贸合作的韧性和活力极大增强,这其中,工商界人士发挥了重要作用。4月,馬克龙带领超过50位法国企业首席执行官的豪华代表团访华。这次访法期间,李强也特别同法国工商界人士交流座谈,还参观了施耐德电气集团巴黎创新中心。

6月22日下午,李强在巴黎爱丽舍宫会见马克龙时表示,中法、中欧各有优势,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在深化核能、航空航天等传统领域合作的同时,挖掘在环保、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潜力,实现互利共赢。

马克龙也表示,法方高度重视法中关系,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愿同中方通过法中战略对话、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加强协调,深化航空航天、核能、农食等领域合作。欢迎中国企业来法投资,拓展绿色环保、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

法国行程的最后一天,李强还在巴黎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闭幕式并发表讲话。他指出,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中国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持续动力。无论世界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让世界各国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

崔洪建认为,此次李强总理访法是一个双多边结合的行程,将让两国合作稳步推进。此外,中法双方在保护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也有示范意义。中国参与法国主办的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也向世界市场展现中方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市场和投资环境,以促成更多的合作。

6月22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巴黎爱丽舍宫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图/新华

“去风险”不是“去中国化”

在为期六天的此次欧洲之行中,李强多次就“去风险”进行阐述,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与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的会谈中,李强指出,中方一贯支持开放合作,认为最大的风险是不合作,最大的安全隐患是不发展。次日,德国总理朔尔茨也明确表示,德方欢迎中国实现发展繁荣,反对任何形式的脱钩,去风险不是“去中国化”。

朔尔茨的表态有很强的针对性。3月末,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访华前就中欧关系发表“原则性讲话”时表示,欧盟不希望与中国“脱钩”,但需要重新平衡中欧关系。她还指出,“外交去风险”和“经济去风险”是实现欧盟对华“去风险”的两条主线。

对于这样的说法,秦刚上个月访欧时也特别表达了关切。秦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谈论“去风险”,首先要思考什么是风险,风险在哪里。中国不输出自己的制度,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对外输出的是机遇不是危机,是合作不是对抗。

崔洪建认为,目前对于德国政府来说,无论是出于党派竞争的压力,还是来自美国的影响,他们亟须找到新的政治平衡。“如果说真的有所谓的风险,那这个风险绝对不是来自中国,德国政府也清楚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朔尔茨在本次表态中,特意将‘去风险和‘去中国化进行区分。”

迈克尔·舒曼也表示,德国民众和工商界期待李强此访能够达成建设性对话,加强双方的合作基础。但两国也必须意识到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格局的必要性,德方采取平衡的方式应对中国的崛起,是迈向繁荣未来的重要步骤。

在法国,李强也直接对中法工商界人士明确指出,中法良好的政治互信使我们在相互依赖中看到稳定性、确定性和共同的发展机遇,而不是风险。法国总理博尔内在本次的会谈中重申,欧盟坚持战略自主,不支持“脱钩断链”。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ECFR)本月早些时候的民调也显示,欧洲人更愿意将中国视为战略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

中德建交50余年来,双方在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深化,逐步升级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中德经贸合作超越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差异,形成结构性互补。此外,中德陆续签订文化交流协定、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与教育交流合作协议,密切中德政、商、研各界交往。

中法兩国则将于明年共同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共同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法国将担任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宾国。

在崔洪建看来,最终还要看德国如何落实朔尔茨“去风险”而不是“去中国化”的表态,是不是能够将这个观念推广到整个欧盟,去影响更多国家。此外,中欧双方要想达成更好的合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对接和协调,及时解除企业界人士的担忧,同时要妥善处理竞争,提升经济合作的韧性,拓展经济合作的领域。

建立良性互动大国关系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欧关系也面临新问题。过去一段时间,受中美关系陷入低谷的影响,中欧关系也遭受冲击,出现不小的波折。

丁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欧盟在2019年提出的对华关系“三重定位”,即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和体制性对手。这种定位也能体现出中欧关系的复杂性。

不过,今年以来,中欧交流加速,既有中德、中法领导人的互访和会谈,也有中法欧的三边会晤。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欧盟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28万亿元,增长3.6%。在双向投资方面,2022年欧盟对华投资达到100亿美元,同比增长96.6%,主要集中在汽车、生物制药技术、化学品和消费品制造等行业。

丁纯认为,加强中德、中法关系,有助于带动中国和欧盟的整体关系发展。

崔洪建则指出,中欧需要通过持续的交流对话,来推动认知、政策和具体合作进一步恢复到正常轨道,巩固合作共赢的主基调。中欧之间保持高频度、高层级的交流对话,也将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注入确定性。

“首先,欧洲始终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方向;其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欧重启线下交流,高层往来密切,此次访问可以视为这波热潮的延续;第三,符合中欧关系发展的内在需求,目前双方都有稳固合作、提高合作质量的需求。”

在过去中欧关系的发展进程中,美国是影响中欧关系的重要和关键的外部制约因素。但新冠疫情之后,美欧出现几个关键的矛盾点。先是美国政府推出《通胀削减法案》,多项补贴政策和税收优惠仅面向美国本土企业或在美运营的企业。在欧盟及法、德等主要成员国看来,美国这一做法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其次是,俄乌冲突陷入僵局,欧洲经济也面临“能源危机”和增长乏力的窘境。

“德国和欧盟内部存在多种不同观点,很难形成具有凝聚力和统一的对华政策。”迈克尔·舒曼指出,德国在对华关系上的立场举足轻重,有可能影响整个欧盟的方向。在这种背景下,德国必须谨慎行事,不要与美国走得过近。朔尔茨很清楚这一点,他知道独立和平衡的必要性。

丁纯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近年来,法国等欧盟老成员国不愿意做美国的“跟班”,近期,马克龙等欧洲政要更是就加强欧洲战略自主密集发声。

在与法国总理博尔内举行会谈时,李强表示,中法都坚持独立自主,都致力于维护平衡、稳定的国际秩序,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他还指出,中方始终视欧盟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中欧加强合作是基于各自利益的战略选择,不针对、不依附、也不受制于第三方。

丁纯认为,在中美欧大三角的格局中,欧洲并不愿意选边站。他认为,在未来欧洲追逐战略自主的意愿不会消退,而中方强化中欧关系的主张一如既往,强调双方关系以共赢为主轴,共识大于分歧,合作大于竞争。

崔洪建则指出,中国在处理美欧关系时,不断在强调一个重点,即“不针对第三方”。对于中美欧三方关系,他认为,各国需要坚持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原则,坚定真正的多边主义,共同去维护自由贸易。他同时表示,欧洲在处理中美欧关系时,更需要有勇气去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这样才符合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同时也有助于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大国关系。

猜你喜欢
尔茨中欧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2020中欧数学奥林匹克
音乐家的“无理”要求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第11届中欧数学奥林匹克(2017)
状元秀 马克尔·富尔茨
德国弃煤的烦恼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马库斯·吕佩尔茨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