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作舟 中国科幻扬帆

2023-07-17 04:01石见李木西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外骨骼科幻电影中国式

石见 李木西

春节档电影中,科幻题材作品《流浪地球2》凭借着瑰丽的想象和高水平的制作,赢得一众好评,也让大众对于“国之重器”有了更直观真切的感知:原来影片中所呈现的“国之重器”皆有现实映照。由此,因文艺作品所激发的文化自信,延伸为更深沉的强国自信。

素材链接

科学与幻想

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次次证明,幻想与现实之间并无不可逾越的天堑。

核技术

电影中“点燃木星”“用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等情节的理论假设基于一项尖端技术——可控核聚变。刚刚过去的 2022年,是我国核工业技术飞速发展的一年:1月,锗同位素材料实现自主化、批量化供应,打破国外长期的垄断;3月,中核集团“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投运;年底,我国自主研制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实现重大突破。从实现可控的轻核聚变,到电影中拯救人类的重核聚变,道阻且长,或将需要孜孜探索。

量子计算机

影片中,量子计算机 550W 贯穿了整部的剧情,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这台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在现实中也有原型,就是曙光还未发布的“缸式”浸没液冷计算机。它不仅绿色节能,更可支持机架、刀片等多种形态的服务器内嵌,大幅度降低液冷技术的普及门槛。

外骨骼机器人

电影中多次出现的外骨骼机器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有网友称想要同款周边。不过这款“周边”,却是实打实的“真家伙”。中国航天科工表示:“机械动力外骨骼系统,嫦娥五号返回时,搜索回收分队队员穿的就是这套装备。脑控外骨骼、康复外骨骼、消防外骨骼等一系列航天技术赋能的外骨骼系统,目前已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列装一线。”

机械设备

电影中各类白色涂装的 UEG 地球联合政府机械设备,充满了未来科技的视感。而这些可行驶、可作业、可变形的机械设备,实际出自中国工程机械龙头——徐工集团的手笔。徐工先后投入42款61台主机设备、400多套零部件及车间道具、61套三维模型、319名工作人员,用近半年时间为《流浪地球2》做好资源配置和保障。网友调侃称:“你以为‘小破球全是科幻,其实全是科技。”

人文与现实

以中国式情感、中国式精神的多重表达,创造了中国式科幻叙事新话语。

中国情感

从始终不放弃地坚持“移山计划”,到呼吁全球捐出核武器以应对月球危机,置于未来世界中央的中国,在不可预知的生存危机面前,为拯救世界提供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方案,展示了承载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中国智慧。同时,释放出以“家”“亲情”为标识的中国式情感。当妻儿抽签无果无法进入地下城避险时,刘培强选择了再次面试航天领航员为家人争取名额;为了给予已经去世的女儿完整的生命,图恒宇不惜以身试险,将女儿的数字生命储存卡接入超级电脑。一个甘愿牺牲,一个充满冒险,两位主人公在情感选择上殊途同归,爱情与亲情迸发出中国式情感的光辉。

无论是中方代表周喆直所彰显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传统文人情怀,还是刘培强、图恒宇身上平凡父亲为至爱家人甘愿牺牲与冒险的情感写照,都呈現出中国式情感中真实质朴的底色。

中国精神

影片将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哲学与人文思想,注入科学精神、科幻想象、科技质感。面对末日危机,身处看似不可逆转的困境,人类如何选择?在一系列基于科学认知的拯救地球群体行为中,凸显了“责任”二字的千钧之力。责任之下,有人物个体带有生命呐喊的情感选择、价值选择、文化选择;责任之上,更有中国代表坚守的解决方案——“团结”与“坚持”,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应对月球危机。

当世界各国航天员共同为拯救地球去完成一场无法返回的引爆时,“不放弃、不抛弃”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力量,超越了国界与种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中得到有力弘扬。

文本解读

角度一:科幻电影的现实支点。导演郭帆说:“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是我们拍摄科幻电影最大的底气。”完成这些背后的3D 打印、数字车床技术,靠的是国家的科技和生产力的不断提升。饰演刘培强的吴京说:“这些年我们航天事业的进步、我们的空间站,没有这些强大的科技作为依靠,我们的科幻电影怎么能让观众更加信服呢?”

“到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火星探测器,有了自己的空间站,所以电影里再出现类似情节的时候,观众也不会感到陌生。如果在以前拍这些内容,观众可能心里都在想‘这能实现吗,因为我们可以(做到)了,我们的科幻才成立。”国家的实力,是科幻电影的唯一现实支点。

角度二:以人为本,以现实为基。

作品要以人为本,以现实为基。再优秀的影视技术,最终要服务于关于人的好故事。不以人为核心的创作,就会丧失意义;脱离现实基础的想象,必然毫无力量。纵观人类艺术史,优秀的作品往往能在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给予一代代受众直抵心灵的思考,并激发出更多超越时代的火花。被优秀作品点燃幻想火种的孩子,将成长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创作者、消费者,激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更大潜力。

角度三:中国科幻的文化表述。

如果说《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化征程,那么《流浪地球2》所承载的,更有一份对中国科幻电影工业化走向成熟的期待。除此之外,影迷们也希望中国的科幻电影能够讲述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一概念就生发于中国人的故土情怀。我们首先要找到自己的根脉,再用自己的方式,并结合今天的科学技术,完成我们中国科幻电影的文化表述。”

运用示例 : 如果我们没有量子计算机,看到片中刘德华研究数字生命可能会觉得不真实。如果我们没有探索过月球,没有建过空间站,没有惊人的大规模基建,电影中很多元素都不好理解,观众之所以能一秒入戏,是因为这些真实存在的“大国重器”: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高端装备、能源化工、移动通信、北斗导航、三代核电……《流浪地球 2》引发的“央企朋友圈评论”,展现的是科技创新“国家队”的自信。

中国制造作舟,劈波斩浪;中国科幻扬帆,追逐曙光。仰望满天星光,双脚扎根土壤,方能行稳致远,常立潮头。

科幻故事看起来是一种幻想,实际脱不开文明基因的烙印。同样是科幻,不同的是文明的境界。影片中,刘培强问人工智能机器人 MOSS,人类能活下来吗?MOSS 回答:“文明的命运取决于人类的选择。”是的,面对灾难,人类选择什么样的方案去应对,路径不同、方向不同,结果则不同。而任何一种选择的背后,都是文明的价值选择。影片中有包括数字生命方案在内,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明体系之间各种方案的竞争。最终,“移山计划”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并得以真正实施。“移山计划”的内核是同舟共济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境界。

(资料选摘自《解放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文汇报》、人民网、观察者网等 / 编辑:关晓星 王冠婷)

猜你喜欢
外骨骼科幻电影中国式
中国式民主
昆虫的外骨骼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一种可穿戴式外骨骼康复机械手结构设计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中国式失败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
智能助力外骨骼使人举重若轻
负重型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机构研究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