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妍君 黄嘉敏 宋丹
[摘 要] 目的:修订中文版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探讨其结构和心理测量学特征。方法:随机抽取1079份高中生样本与468份大学生样本,用SCIM量表与其他量表组成问卷进行施测。结果:项目分析、EFA以及CFA分析得到20题的问卷,问卷为一阶三因素结构。修订后的中文版SCIM量表含自我认同稳定、自我认同混乱和自我认同缺乏三个维度,与原量表因子结构一致,内容相近。三个样本的SCIM各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86~0.898之间,样本2间隔4周的重测信度在0.617~0.831之间,SCIM三维度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简版问卷四维度的相关系数在0.224~0.545之间,与抑郁、焦虑及拖延的相关系数在0.415~0.636之间。结论:中文版SCIM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跨时间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可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推广使用。
[关 键 词] 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结构;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 G4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9-0077-04
自我认同又被译为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受和体验[1]。自埃里克森之后,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自我认同作了探索。其中Marcia从自我认同状态出发,提出自我认同可划分出四种状态:同一性获得、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和同一性擴散[2]。Berzonsky等则从自我认同的过程角度研究[3]。近年来,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自我认同会导致一系列人格障碍、情绪障碍及行为问题。DSM-5将自我认同作为判断人格障碍的核心内容,这表明自我认同是个体发展及临床方面的重要概念。
不同的研究角度催生了不同的测量工具。如Ben-nion等编制的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EOM-EIS-2)[4],该问卷在Marcia的研究范式下测量个体自我认同状态;Balistreri从自我认同过程入手,编制自我认同过程问卷(Ego identity process questionnaire,EIPQ)[5]。Berzonsky则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编制ISI-5问卷[6]。以上量表从发展的角度理解自我认同并应用于正常人群自我认同的测量。临床研究中,有关自我认同的测量有Goth等修订的青少年自我认同发展量表(AIDA)[7]以及Berman等编制的身份困扰问卷(IDS)[8]。国内学者对EOM-EIS-2问卷进行了修订,王树青等将其应用于我国青少年自我认同的测量[9]。此外,陈香和张日昇修订了加藤厚编制的量表,将之应用于中日青年自我认同的跨文化研究中[10]。从上面研究可以看出,中文版自我认同量表的修订主要集中在个体发展方面。
本研究拟修订Kaufman编制的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elf-concept and Identity Measure,SCIM)[11]。修订SCIM有以下优点:一是该量表既适用于正常人群,又适用于临床应用,克服了目前发展取向与临床取向的自我认同量表无法通用的困难。二是该量表关注个体在自我认同过程中的感受,更契合埃里克森的自我认同理论,为目前主要从认知和行为维度进行自我认同的测量提供了新的视角。三是该量表为维度量表,有效地避免了分类量表将人群人为分类导致信息丢失的问题。四是该量表对于青少年尤为重要。青少年时期是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期[12],在这个阶段自我认同整合得好,能促进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若自我认同发展受阻,则容易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13]。鉴于以上原因,本研究拟对中文版SCIM问卷进行修订,从而探讨该问卷在我国人群的适用性。
一、被试与方法
(一)被试
样本1的被试来源于广州市某中学,采用在线问卷调查方式,回收有效问卷1074份,问卷有效率99.54%。随后,将样本1随机分成两份:第一份(n=539)用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第二份(n=535)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样本2用于校标效度检验:随机抽取广州市某高校的大一学生,采用在线问卷调查方式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样本3用于预测效度检验:随机抽取广州市某高校的大一学生,采用在线问卷调查方式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27份。
(二)研究工具
1.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30)[11]
该量表包含30个条目。其中,自我认同稳定维度的条目为反向题,反向计分后各条目相加为总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认同稳定性的问题越严重。该量表先由2名熟练掌握英汉双语的心理学研究生翻译成中文。同时确保量表内容忠于原量表,最终形成SCIM中文版初稿。最后,请2名心理学教授对初稿进行审核与修改,形成中文版问卷终稿。
2.自我同一性状态简版问卷
原问卷由Bennion和Adams编制[4],中文版由王树青和陈会昌改编[14]。量表由32个条目组成,采用6点计分,从“1”至“6”表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并包含以下4个维度:同一性获得状态、同一性延缓状态、同一性早闭状态和同一性扩散状态。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77、0.627、0.828以及0.689。
3.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最初由Derogatis编制,中文版采用王征宇的译稿[15]。量表共有90个条目,采用5点计分,从“1”至“5”表示“从无”到“严重”,并包含9个因子。根据研究目的,本研究选取抑郁与焦虑两个分量作为效标,其Cronbachs α系数都为0.930。
4.一般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 Scale,GPS)
原问卷由Lay编制,中文版由包翠秋翻译修订[16]。量表为单维结构,由20个条目组成,采用5点计分,从“1”至“5”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其中,量表内容涉及学习和日常的行为活动。有10道反向题,在反向计分后各条目相加即为总分,分数越高表示个体的拖延情况越严重。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7。
(三)问卷实施与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6.0、Mplus8.3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首先进行项目分析,采用题总相关方法,以相关系数小于0.4为标准[17],结果项目26和项目6被删除。接下来对剩余项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0.924,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χ2=3684.31(P<0.001),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轴因式分解法和凯撒正态化最优斜交法,综合考虑特征根、碎石图、负荷值、共同度和理论结构,经多次旋转,逐步剔除高交叉负荷的题项,以及因子负荷小于0.3的题项。最终得到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3个(特征根分别为6.896、1.619、1.094),共20个题项,解释了48.047%的方差,各条目的因子载荷如表1所示。项目分布与原量表一致,因子1为自我认同稳定,因子2为自我认同缺乏,因子3为自我认同混乱。
进一步通过相关分析探索问卷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自我认同稳定(反向计分)与自我认同缺乏相关为(r=0.633),与自我认同混乱相关为(r=0.425),自我认同缺乏和自我认同混乱相关为(r=0.665)。
(二)验证两性因子分析
EFA中,第一个因子的解释率(34.482%)远高于第二个因子的解释率(8.095%),提示可能还存在单因子结构[18],因此将一阶单因子(M2)和一阶三因子(M1)进行比较。另外,查看修正指数(Modification Indices,MI)发现第7题和第11题的MI指数较高,鉴于两个项目来源于同一维度,内容相近,因此,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允许两个项目残差相关(M3)。表2表明,一阶三因子(允许残差相关)模型拟合为最优结果。各条目因子载荷在0.32~0.82之间。
(三)效度
以自我同一性状态简版问卷为效标,自我认同稳定(反向计分)与同一性获得状态(r=-0.545**)、自我认同缺乏与同一性获得状态(r=-0.319**)、自我认同混乱都与同一性获得状态(r=-0.261**)有显著负相关,自我认同缺乏与同一性延缓(r=0.340**)、与同一性早闭(r=0.224**)以及同一性扩散(r=0.407**)具有显著正相关;自我认同混乱与同一性延缓(r=0.387**)、同一性早闭(r=0.271**)以及同一性扩散(r=0.386**)具有显著正相关,符合预期假设。由表3可知,SCIM各维度与抑郁、焦虑以及拖延有显著正相关。
(四)信度
表4列出了中文版SCIM问卷的内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和重测信度。结果显示SCIM量表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
三、讨论
本研究首先探討了中文版SCIM问卷的结构效度。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20题的中文版自我概念与认同量表(SCIM)。量表的结构为一阶三因素结构,对应的三个维度分别是自我认同稳定、自我认同混乱和自我认同缺乏,这与原量表以及荷兰语版本的SCIM结构一致[13]。这一结果也验证了Kaufman关于自我认同的结构假设[11]。本研究则删除了10个条目,Bogaerts等人编制的荷兰语版本删除了题目11和16[13],Kaufman等人在临床样本中删除了题目3、22以及17[19]。这可能是某些条目在不同文化群体中有不同的理解,也可能是原量表的适用对象还包括中老年人,即与文化差异和年代差异有关。与原量表比较可以发现,中文版SCIM量表结构在维持原有结构的基础上更简洁,量表内容在保持原有内容的基础上也更加集中。
中文版SCIM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为探讨该量表的适用性还须进一步研究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发现中文版SCIM分量表在4份数据中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介于0.686到0.858之间,一个月后的重测信度介于0.617到0.831之间,这表明量表的信度较好,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和跨时间的稳定性。本研究还发现,中文版SCIM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首先,中文版SCIM量表的三个维度与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四个维度)具有相关性。其次,中文版SCIM量表三个维度与抑郁、焦虑以及拖延行为均有显著的正相关,这一结果与已有研究结果及理论假设是一致的[11,13,20],表明自我认同与个体的情绪以及行为问题关联密切。这也表明中文版SCIM量表具有较好的预测效度。综上,我们认为中文版SCIM量表各方面的指标较好,可以在今后的相关研究中推广使用。
本研究的不足在于,此次中文版SCIM量表施测样本仅限于高中生和大一学生群体,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拓展,比如下至初中生、小学生群体,上至大学生等成人群体,甚至推广到临床样本和犯罪人群样本。另外,未来研究还可以将中文版SCIM量表应用于探讨自我认同与前因变量的关系,探讨自我认同与各种后果变量(如焦虑、抑郁)的关系以及影响机制问题。
参考文献:
[1]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7-21.
[2]Marcia J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Ego-Identity Statu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6,3(5):551-558.
[3]Berzonsky MD. Identity Style: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J].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1989,4(3):268-282.
[4]Bennion LD,Adams GR. A Revision of the Ex-tended Version of the Objective Measure of Ego Identity Status:An Identity Instrument for Use with Late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1986,1(2):183-197.
[5]Balistreri E,Busch-Rossnagel NA,Geisinger KF. 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of the Ego Identity Process Questionnaire[J]. Journal of Adolescence,1995, 18(2):179-192.
[6]Berzonsky MD,Soenens B,Luyckx K,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Revised Identity Style Inv-entory(ISI-5):Factor Structure,Reliability,and Validity[J].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2013,25(3):893-904.
[7]Goth K,Foelsch P,Schlüter-Müller S,et al. Ass-essment of Identity Development and Identity Diffusion in Adolescence - Theoretical Basis and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elf-Report Questionnaire AIDA[J].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Ment Health,2012,6(1):27.
[8]Berman SL,Montgomery MJ,Kurtines WM.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easure of Identity Dis-tress[J]. Identity,2004,4(1):1-8.
[9]王树青,陈会昌,石猛.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权威性、同一性风格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65-72.
[10]陈香,张日昇.青少年的发展课题与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0(4):70-77.
[11]Kaufman EA,Cundiff JM,Crowell SE. The De-velopment,Factor Structure,and Validation of the Self-Concept and Identity Measure(SCIM):A Self-Report Ass-essment of Clinical Identity Disturbance[J]. J Psychopathol Behav Assess,2015,37(1):122-133.
[12]Schwartz SJ. Self and Identity in Early Adoles-cence:Some Reflections a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 Th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2008,28(1):5-15.
[13]Bogaerts A,Claes L,Verschueren M,et al. The Dutch Self-Concept and Identity Measure(SCIM):Factor Structure and Associations with Identity Dimensions and Psychopathology[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18(123):56-64.
[14]王樹青,陈会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中文简版的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2):196-199.
[15]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2):68-70.
[16]包翠秋.大学生拖延行为与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17]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181.
[18]张盈霄,孙旭宁,谢家树,等.学校归属感量表的中文修订[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1,29(6):1188- 1192.
[19]Kaufman EA,Puzia ME,Crowell SE,et al. Rep-lication of the Self-Concept and Identity Measure(SCIM) Among a Treatment-Seeking Sample[J]. Identity,2019,19 (1):18-28.
[20]Shanahan MJ,Pychyl TA. An Ego Identity Per-spective on Volitional Action:Identity Status,Agency,and Procrastination[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7,43(4):901-911.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