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雪
相较于2011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语文新课标在“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理念基础上,再次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不能单单把阅读当作“任务”,而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新课标要求阅读由“量变”转向“质变”,重新强调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师需立足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从多个维度深入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指导策略,以此提高学生阅读素养。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1. 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阅读是一项主观认知活动,学生阅读的自觉化、生活化、常态化离不开自身良好阅读习惯的加持,然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通过后期有意识的养成。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如下几点阅读习惯:其一,有始有终的连贯性思维习惯;其二,圈点、批注、思考的阅读习惯;其三,乐于与他人分享阅读的习惯;其四,热爱阅读、定期阅读的习惯。随着学生从单篇几百字的短文阅读到上万字的小说阅读,这个过程会让其获得高阶思维锻炼,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从各类文本中发现不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支柱,审美素养也会相应得到提升,从而学生会更加热爱阅读。阅读习惯的夯实,不仅仅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应然需求。
2. 促进课堂教学多元架构
学生思维建设尚不成熟,对于整本书阅读的理解较为浅薄,其阅读过程中的关注点多为精彩的故事描绘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对固态文本背后隐藏的动态思想、情感内涵较为懵懂,简言之,学生的阅读行为较为表象。而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会开展各式阅读活动,从学生学习语言、习得技巧、思维晋升、情感升华等维度寻找有效教学着力点,着眼于学生综合阅读素养的培育,这不仅仅契合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还促使课堂教学朝多元化发展方向迈进,彰显语文学科魅力。
3. 助推德育课堂教学渗透
五育并举理念下,德育作为五育之首一直以来都备受各界关注,小学语文作为渗透德育的重要载体,肩负不可懈怠的责任,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落实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德育渗透契机。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各类适合整本阅读且涵盖诸多德育内容的优秀书籍。学生通过阅读该类书籍会自觉提升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实现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主动挖掘整本书中的各类德育元素,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围绕书中人物的一次实例进行探讨,以文中人物影响学生的人生道德观,以此实现德育的有意渗透。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整体性的架构原则,一是要关注书的封面、封底、书脊、辅文等内容,让学生学会阅读此类信息要素,培养他们快速认识和筛选书籍。二是要关注文本内容的整体性阅读指导,学生感性思维较强,常常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较高的阅读兴趣,跳跃性、挑选性阅读行为屡见不鲜,这显然与整本书阅读初衷不符,所以教师要贯彻连贯性的阅读指导原则,引导学生尊重文本的整体性和故事完整性,切勿断章取义。
2. 系统性原则
整本书阅读活动架构要系统化、有章程,一方面要立足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链接,形成有机阅读体系,兼顾课内教学和课外延伸,从两个方面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统筹与规划,课内教方法,课外促实践,并依托教材教学内容来设计单元阅读活动,让课外阅读成为延伸学生思维深度的有效助力。另一方面,教师需注重各类阅读教学活动之间的连贯性,切勿今天读这书,明天说那书,这会弱化整本书阅读的实际价值,无法让学生建构完整的认知体系,要围绕一本书的某一思想特征,构建具有多维度目标指向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浅出,系统内化文本内容。
3.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应遵循的核心原则,即明确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围绕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素质发展来进行教学设计,包括书籍的选择、活动的策划都要建立在理解和尊重学生个性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心理,以其全面发展为重心,发挥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育人功能,调动学生主观阅读兴趣,为其语文素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路径
1. 注重书目筛选,优化前端分析
教学前端分析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对可能会为阅读教学带来不好影响的因素进行客观分析,从而规避不必要问题的出现,为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筛选整本书阅读材料时,教师可以依托语文教材的单元教学框架实现课内外阅读教学的有机连接,对语文教材单元主旨进行整合,推荐书籍让学生展开整本书阅读,以此实现学生学情与阅读材料的契合。然后,教师对学生所选书目进行筛选,真正做到让学生读好书。
2. 加强方法指导,提高阅读能力
在经过前端分析、确定好阅读书籍类目后,教师需加强阅读时的方法指导,保证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阅读方法充分汲取书中营养,实现自我阅读能力和情感的进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速度去制订读书计划表,以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次,精读在整本书阅读中极为关键,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其一,架构性阅读。旨在通过初读书本的封面、简介、目录等内容快速提炼信息,从而对整本书形成一定认知。其二,理解性阅读。在读书过程中对一些关键性段落、语句展开深入分析和研究,并将好词佳句摘抄至素材本中,方便后续的读书交流。其三,批判性阅读。教师引导学生以自我认知经验为基点,立足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书籍人物、故事展开客观评价,强化自我思辨思维。通过精读,学生可以开辟更为宽广的阅读天地,能够以“资深读者”的身份适应丰富的现实生活。
3. 组织多样活动,深化阅读情感
整本书阅读不是学生一人之事,教师应定期开展读书交流研讨会,为学生阅读搭建适宜的互动平台,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深化阅读情感。读书交流研讨会的主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组织学生进行读书经验分享,讨论一下自己最近阅读的书目和读书心得,以实现生生思维的碰撞。二是素材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在日常阅读中摘抄一些经典词句、段落,此时便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收藏”,其他学生可以将之增添至自我素材本中,通过这一过程扩大学生阅读收获。三是依托教师推荐的阅读书目,根据整体阅读计划的推进定期组织学生就书中章节进行议题讨论,让整本书阅读价值得到深度彰显。
4. 落实家校共育,营造良好氛围
学生整本书阅读有效、有序地推进,不单单是教师一人之责,父母作为孩子家庭行为的监督者,同样需要发挥出家庭阵地教育力量。一方面,教师要与学生家长达成整本书阅读观念上的共识,为孩子提供所需书籍。另一方面,家长要做孩子阅读的陪伴者、督促者、帮扶者,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对于孩子在阅读中遇到的难解之处给予及时指导,保证其阅读任务圆满完成。最后,教师要经常性地与家长开展座谈交流会,就孩子读书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共商育人方针,以坚实合力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生成与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提倡整本书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育人理念,是小学语文教育乃至家校共育的一致追求。教师需发挥出自我干预指导教学作用,遵循多元化原则来架构整本书阅读活动,不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深化阅读情感,引导学生将整本书阅读作为自我日常生活的趣事、乐事,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语文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