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写作教学研究

2023-07-17 09:27陶媛
关键词:互联网+素养教师

陶媛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和写作经验,但由于他们处于身心发育的初级阶段,且普遍不具备较好的信息整合、输出意识和能力,所以对于语言、文字中较高层阶的运用模式还无法做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难以立足于更高层面完成思维性、宏观指导性知识的能动摄入和内化。写作所涉及的知识、技法要素十分多元、丰富,同时对学生个人的多方面“软实力”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进一步发挥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在资讯呈现和素材整合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令其成为推动写作教学质量、效率大幅度提高的“核心引擎”。

一、依托“互联网+”模式,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储备

很多小学生之所以存在“提笔忘字”和“望题脑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必要的素材积累,不能为想要表述的内容注入充分的“养料”,于是只好用“凑字”的方式“挤”出一篇作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要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和信息技术的资源整合、信息表达优势,立足于生活片段搜集和课外素材引入两个方面,从更大范围、以最佳形式为学生提供参考材料,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注重对生活片段的广泛搜集

“来自生活、回归生活、服务生活”是所有艺术所具有的根本属性,从本质上看,文学创作也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每一篇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均植根于丰富的生活观察和深刻的日常体验。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绝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在不同程度上具有鲜明的“流水线”特点,习惯于沿用那些存在于课文和“满分作文”当中的“制式思路”去组织材料,对一些富有主题性和应用性的素材则缺少更灵活、自然的获取渠道和驾馭方法。这一问题的出现固然有着复杂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学生的写作素材过于单一,且对各类主体性表达方法的掌握还不够娴熟。为此,教师不妨依托于网络搜索、下载或者制作一些具有突出主题性和代入感的篇目或富有感官刺激的视频资讯,通过有声朗读等方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收集更丰富的创作灵感和素材,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多种句法和表达方法的应用方式、作用形成深刻的记忆,从而协助学生把握更丰富的语义表达和角色塑造方法,以让学生的写作具备更强的感染力。

例如对于“金色友谊”这一主题的写作训练,教师不妨从网上搜集《有趣的“天使朋友”》《红树林里的秘密》《美丽的榆树叶》等篇幅较短且以塑造文学角色为突出特点的小说选段,引导学生感受依托文中主要人物之间的感情经历来体现角色性格、推动故事发展的创作手法;还可以组织学生收听《小迪姆的诗》《约翰娜的秘密》等以抒情性形式或散文模式所撰写的友情题材小文的有声朗读,以协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依托这些“小众”文体进行写作的方法。

2.注重对课外素材的多元引入

尽管很多小学生都有着比较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但他们的社会经历毕竟非常有限,因此在语言、文字和相应文化资源的接触、摄入、开发方面没有积累起足够丰富的经验,教材可以说是他们主要乃至唯一的获取有关“营养”的渠道。同时,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能够直接体现生本写作能力培养、强化的材料仍旧较少,同时存在结构单一的问题,难以进一步为学生提供完备、多元、新鲜的认知体验。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在进一步强化教材研究和运用工作力度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共性趣味以及写作素养的主要诉求,依托对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的深度开发来引入更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料,通过多媒体的动态展现,为学生提供富有直观认知效力的演示,协助学生体会更强烈的写作趣味,在更大范围内打开学生的眼界,从而为后续的一系列教学环节做好必要的铺垫。

比如在进行“未来的来信”这一“脑洞”较大题目的写作教学时,教师不妨从网络上搜集一些以“未来理想”和“科技生活”等为主题的影视作品或选段,借助电子白板等设备播放给学生看,如《40岁的来电》或者《报未来以微笑》等具有励志色彩的少儿影片,或者是《永不言别》等情感色彩更浓厚的“穿越”科幻影片,使学生以“沉浸其中”的方式把自己融入这些影视作品的故事、场景中,为学生后续写作中故事情节的设计提供借鉴。

二、依托“互联网+”模式,完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构建

小学写作教学有着非常鲜明的“打底”性质,这就意味着学生要在这个阶段的写作学习、练习中尽可能多地接触、把握不同类型、方向的写作形式、方法和理念,这样才可以为后续写作素养的提升奠定最牢固的基础。很多教师的写作教学过分“青睐”记叙文和传统的“老三样”主题,没有从更大范围、更高维度引导学生打开写作视野、扩充写作材料储备,因此导致学生的写作核心素养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当借助“互联网+”模式的多元信息呈现功能,从“主题”和“体裁”两个方向切入设计、执行具体的策略,从而更为完整地构建学生的写作素养框架。

1.丰富学生的写作主题

处在当今这个网络媒体发达的“E时代”,每个小学生的日常生活都非常精彩,有属于自己的五彩“生活圈”。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要在最大程度上避开那些过于陈旧的话题,转而引导学生积极尝试更新鲜、更具发散空间和“脑洞”应激性的话题,依托发达的网络自媒体和信息技术、设备,为学生展示更多元的文化资讯,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写作角度,另一方面也可有效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

比如,之前提到的“穿越”主题是网络文学的“热点”,教师不妨利用这个“脑洞”颇大的话题,组织学生开展写作训练,依托网络资源和信息设备播放一些符合学生兴趣的以“穿越”为主题的影视片段,之后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方才看到的内容在小组范围内展开讨论,挑选一个自己比较感兴趣且能够驾驭的“穿越坐标”,围绕“跨越时空的对话”等题目共同商量出一个写作大纲,而后分头创作,看看谁的作品更天马行空,更有想象力。

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小学生与生俱来的想象力优势就能充分发挥出来,作文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摆脱“千篇一律”的问题,呈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局面。

2.丰富学生的作文体裁

目前小学阶段的写作基本上是围绕记叙文这种文体“打转转”,相应的教学方案设计也大体上对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基本的记叙文要素。这种教学模式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撰写传统作文的能力,然而从长远来看,却妨碍了学生立体写作素养的多维形成和优化。因此,教师应当在确保基本的记叙文写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把一部分资源投入对多类型文体写作的指导中,依托有声朗读等多媒体载体展示多种文体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尝试更多类型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挑选一些类似“最后一滴水便是人们的眼泪”“青春的价值在于‘遗憾”“责任的颜色”等具有更强议论性的题目,并利用搜索引擎和有声朗读插件,搜集、播放涉及这一主题的高质量文章素材,同时根据这些具体的素材引导学生把握议论性文章的写作方法和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议论性短语等。

三、依托“互联网+”模式,从多元角度雕琢写作教学

小学写作教学所需要的生本意识、能力是多元化的,因此对学生写作素养的塑造和提升要从更多角度切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借助“互联网+”模式的多维引导作用,分别抓牢“兴趣培养”和“活动拓展”这两个抓手来开展具体工作,让学生的写作行为更加自主、能动、多元,以实现教学成果的实质性巩固、扩大和优化。

1.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对语文认识只停留在教材和一些课外读物的层面上,而对语文背后的汉语言文化则鲜有接触、体会和深度运用的窗口与机会。为此,教师不妨在写作教学中结合教学的主题、内容安排以及学生的趣味取向,依托于互联网资讯和信息化技术设备,引导学生观看更多能够体现汉语语言文化环境和汉语交流思维的文化作品,同时引导学生立足于更高的维度了解课内语言要素在教材篇目之外的材料当中的具体运用路径、形式,使学生对汉语文化和对应的书面表达活动产生更浓厚的兴趣,也帮助学生从更深层面掌握有关成果的应用技巧。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和谐之美,美在自然”这一主题写作方法时,教师便可依托交互白板引导学生观看类似《雨中的等待》《简和乔治熊的回忆》或者《白桦林的呼唤》等以人和动物之间和谐相处以及不同物种之间自然情感等为主题的影片镜头集锦;也可在课堂上播放诸如《伶俐的忠犬约翰》或《李先生和他的“家人”们》等具有同样内容的歌曲;还可推荐《蓝色天堂》《飞翔的蠕虫》,以及《飞鸟兰德斯》等经典绘本的电子版供学生阅读,等等。

依托这样的方式,学生便能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来审视、理解、感受写作活动的价值和乐趣,也能反向为写作获得更丰富、多元的执行素材,以“双元循环”的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开展常态化写作训练活动

小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表现欲和好胜心,喜欢在他人——尤其是同龄人面前展现自己的过人之处,这完全可以成为组织、优化学科教学活动的一大资源。据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所能提供的便利平台,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以“写作”为主要形式的训练活动,并在活动中融入更多竞赛成分,让学生得以在“自我彰显”之诉求的“加持”下进一步激活、释放写作潜能,同时在客观上推进不同类型的生本写作能力的形成、强化,进而取得养成学生能动的写作习惯的作用。此外,也可同步结合家校合作的方式,利用网络交互平台的共享功能充分发动家长参与其中,让学生写作学习成果的取得和优化得到来自家庭、学校的助力。

例如,教师可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引导学生登录“古韵今谈”或者“中华传统文化”等专题网站,通过这些网站中常设的“传统节日征稿”活动发动学生参与其中,根据相应的要求撰写自己满意的作品,看最后谁能得到主办方的青睐而成功入选;对那些没有入选但确实有“亮点”的作品,则可在班级范围内做朗读和展览,等等。

语言的价值在于传递情感、沟通彼此,而这一价值的实现要以书面表达作为重要渠道,否则语言的学习也就失去了核心意义和魅力,也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真正的樂趣。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树立鲜明的“与时俱进”的进取意识,充分发挥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功用,以之为依托通过多元形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和价值,帮助学生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写作素养体系,使学生学会写作、用好写作、爱上写作,从而为日后的写作发展和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互联网+素养教师
最美教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