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玥
大千世界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牵动着我们的情思,在经典作品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之景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哲思。比如,《春》《桂林山水》,等等。
所谓“景物”,是指多种景观的集合体,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体为:(1)自然景观:花鸟虫鱼、雨雪风霜;(2)人文景观:长廊庭院、亭台楼宇、村舍街道。优秀的记叙文强调叙事完整、形象丰富、写景生动,也就是说,生动的写景能让文字变得鲜活,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写作指导
一、镜头组合法
所谓的“镜头组合法”是围绕一定主题,选取合适的一组画面进行组合。主要包括:人物组合、画面组合、场景组合。在景物描绘中,可以运用组合法,选好“主角”和“配角”组段成文,形成画面感强、镜头感足的文章。
春天到,百花开,就连空气里都是香甜的味道,最美的是人民公园的一角。瞧!一只轻巧的小船在湖面上缓缓地前行,清澈的湖水轻轻地拂过它的身体,娇嫩粉白的樱花时不时地飘到它的四周,真是“船在湖中游,人在画中走”。
该段将“船”在湖面游走的画面生动地描绘出来,其中,“船”为画面的主体,“樱花”“湖水”是其陪衬,三者结合绘成了一幅春景游船图。
春天在哪里?在那争芳斗艳的花坛里,在那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中,在那平静如画的湖面上。
瞧!春风吹过,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波光粼粼(远景)。那湖水,清澈见底,映出了嬉戏孩子的脸。那湖底的水草,绿油油的,正随水流轻轻飘动,似乎在逐梦(近景);还有几只野鸭浮在水面上,时而整理羽毛,时而追逐嬉闹,好不热闹。那一道道划出的水纹,映着夕阳的余晖,明净耀眼(特写)。
该段写景运用镜头组合法,以湖面景色为画面主体,用“湖水”“水草”“野鸭”等景物作为陪衬,绘出了春日夕阳下湖面的静谧之景。作者运用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的手法,使得画面有序、有趣。
方法总结:(1)注意观察顺序(由远及近、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面到点);(2)选准特写镜头详细描述;(3)选准“主角”“配角”,添加修饰语,组合成段。
二、五感结合法
生动的景物需要用眼睛看、鼻子闻、耳朵听,为了让景物描写更加生动真实,可以巧用“眼”“耳”“鼻”“舌”“口”五官,全面体验世界,感知自然,进而融入文字中。在寫景诗句中,这种手法用得较多,比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巧用“湿”“寒”将视觉与触觉打通,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的清新美好。再比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将视觉与嗅觉融合,写出了春天的温暖美好。写景时,可以运用五感法,将景物的颜色美、形态美、味道美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丝丝绦条拂柳岸,春姑娘的脚步近了。小路旁那绿油油的小草正争着冲出泥土,几朵不知名的小花早早地立在了草丛中,似乎想给这春天的大地带来几分暖色。(视觉描写)远处传来叮叮咚咚的流水声,伴着那小燕子的呢喃声,正在合奏一曲春的歌谣。(听觉)一阵春风拂过,抚摸着一旁嬉戏玩耍的孩子的笑脸,拂去了一冬躲在家里老人的寂寞(触觉)。伴着柔和的春风,伴着芳草或浓或淡的气息,一切都是新的、美的……(嗅觉)
上面语段围绕春天,依次借助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描写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春天。
方法总结:(1)总体概括景物的特点;(2)按照五觉顺序逐层展开;(3)聚焦一个事物,运用一种感官详细描述。
三、妙用修辞法
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本无生命,只是多情的你我使之有了生命。为了让事物、景物鲜活起来,可以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其人的动作、情态,可以巧用比喻的手法使其形象生动鲜明,可以运用夸张的手法使其高大如苍天、渺小如微尘。比如,描写“雪景”的经典古诗句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妙用比喻)、“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巧用夸张)、“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巧用拟人)……
这是春光明媚的一天,我们全家人兴致勃勃地走进人民公园。刚走进大门,就见一棵巨大的海棠花毅然挺立在中间。凑近那棵海棠树,层层叠叠的枝叶,密密层层的花朵,就像一群手足情深的姐妹,密不可分。阳光透过树梢,斑斑驳驳地留下点缝隙,就像流动的飞泉,美丽无比。其中,最为耀眼的一朵海棠花正挺立在枝头,以饱满的精神向我们示意,似乎要将蕴藏一冬的力量爆发出来。
该语段聚焦“海棠花”,巧用比喻修辞写出其花朵枝叶浓密的特点。同时,为了将“海棠”迎春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作者聚焦单朵海棠,巧用拟人修辞将其描写得立体形象。
方法总结:(1)描摹景物外在特征;(2)联系其特点,与生活其他事物产生联系;(3)外在+内在(表现其精神品质)。
四、动静结合法
为了让画面鲜活起来,写景的时候需要巧用动静结合的方法,让亭台楼宇、雕梁画栋等动起来,从而让读者感受到生活气息。一般而言,可以选取静态之物,巧加“动词”“形容词”等修饰语,进而让美景活跃起来。古诗文中有“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诗人王维巧用“看”“听”描摹了山水之声色。
二月的风,春天的使者伴着暖阳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它轻轻地掠过了土地,唤醒了满地的春草;它悄悄地越过了田野,摇曳着小麦轻柔的身姿;它不经意间拂过了湖面,泛起了层层的涟漪。慢慢地,它染红了桃杏,吹绿了柳枝,吹来了呢喃之燕,送走了冬天的寒冷。
春天的风本为抽象之物,作者巧用一系列动词,如“唤醒”“越过”等,写出了春风的活泼多情。
方法总结:(1)抓住景物特点(颜色、形状);(2)展开想象;(3)巧用修饰语(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