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双双
宣笔是毛笔的一种,产于安徽泾县,因泾县在古代隶属宣州而得名。宣笔不仅在中国毛笔制作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且以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优良的品质在当代中国毛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8年,宣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本栏目由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稿件,栏目中的文字、图片由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授权使用。)
宣笔的历史
相传两千多年前,秦朝将军蒙恬南下伐楚,经过中山(今安徽省泾县一带山区),发现这里的野兔毛特别适合制笔。他们用竹管做成笔杆,用野兔毛做成笔头,在原始竹笔基础上制成改良毛笔,世人称其为“蒙恬笔”。唐宋年间是宣笔发展的鼎盛时期。
江南石上有老兔,
吃竹饮泉生紫毫。
宣城之人采为笔,
千万毛中拣一毫。
以上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紫毫笔诗》,诗中所赞即为宣笔。
宣笔制作工序
宣笔制作以选料严格、做工精细著称,制作一只宣笔需经选料、水盆、制笔杆、装套、修笔、镶嵌、刻字、检验包装八大工序,一百多个环节,至今很多工序仍需人工亲为,无法用工业机器代替。下面我们来看几道关键工序:
选毫:笔之贵,在于毫。负责选料的人员要能鉴别各种毛的品质,并熟知其性能和用途。
水盆:又称水作工,因这道工序是在水中完成而得名,是宣筆制作过程中最为复杂和关键的工序。水盆环节主要是对用于制笔的毛进行根部理齐和头部理齐。制笔者需对笔毛进行反复梳洗,去除油脂,将笔毛的根部理齐,将没有用的茸毛梳理掉。将根部理齐后,再整理笔毛的头部,这一步称之为齐毫。齐毫工序完成后,再将笔毛做成圆锥形的笔头。最后将千毛万毫的笔头捆扎黏合在一起,谓之扎笔。这道工序对笔是否适合使用至关重要。
修笔:又称择笔,也是宣笔制作过程中的一道关键工序,目的是将笔头里面没有尖的毛都修掉,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不会开叉。
镶嵌:就是将凤眼竹、罗汉竹等竹梗或象牙、红木、檀木等材料作为笔的主杆,再用牛角或有机玻璃等进行镶嵌,使笔杆造型美观典雅。
一只上好的宣笔需要具备“四德”
尖,指笔毫聚合时,末端要尖锐。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
齐,指笔尖蘸水润开压平后,笔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毫毛充足则书写时字形饱满,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
健,指笔腰富有弹力,将笔毫下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
宣笔的分类
宣笔按毫料组合主要分为羊毫、狼毫、紫毫、兼毫四大类。
狼毫笔 这里的狼,指的是黄鼠狼。笔头是用黄鼠狼身上的毛制成。
羊毫笔 笔头是用白山羊的胡须或身上的毛制成。羊毫笔比较柔软,吸墨量大,适于写大楷。
紫毫笔 笔头是以山兔背上一小部分的黑针尖毛为主要原料制成,颜色呈黑紫,得名紫毫。
兼毫笔 笔头是用几种细毛混合在一起制成的。兼毫笔笔头的根部很粗,前端较细,储墨较多,便于书写。
知识窗
如果你是初学者,可以买一支长锋羊毫笔,笔锋长度4厘米~5厘米,直径1厘米左右,这样的毛笔可以写7厘米见方的大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