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思与行”导写

2023-07-17 04:01林启华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第一性理性主义合一

林启华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与其行动后思考,不如思考后行动;也有人不这样认为。

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以“有人说”和“也有人不这样认为”来建立一组对立结构,讨论“行动”与“思考”的关系。前者在说“三思而后行”的道理。后者对此道理进行否定,肯定“行动后思考”的做法。把两者的原因,以及两者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讲清楚。

“三思而后行”的原因大致有:1.认知局限。人是肉身的存在,用感官从外界获取信息,并与外界进行交往。而人的感官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全面地获取信息,人类根本没办法对所有事情都了如指掌,以思考来弥补认知局限。2.从众心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们不喜欢孤独、不喜欢特立独行,因而,大多数情况,人们不会去问自己究竟喜欢什么,也不会去思考自己要怎么做。三思而后行,显得特别重要。3.非理性主义。人具有动物性,很多时候人们会被情感所驱使,忽略对事实和真相的追求。理性思考尤为重要。“三思而后行”强调人的言行要理性,源于哲学的理性主义。而“行动后思考”则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思、怀疑与批判。简单地讲,三思而后行太过于谨小慎微,很可能贻误了行动的时机。

两者并非完全矛盾对立,而是在对立中统一。一则强调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一则强调行动的重要性,不纠结,勇敢地行动,即使出现失误,还可以重来;行动与思考密切联系,不可分离。

例文

思行合一

□一考生

有人說,与其行动后思考,不如思考后行动,也有人不这样认为。生活中,类似这样思考与行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时常困住了我们生命的步伐。

思考,是感性认识深化为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人终其碌碌一生为自己找寻意义的过程。反观行动,是将理性认识深化为实践的过程,具有改造世界的重要目的。

行动后思考往往带来初次行动的莽撞而只想寄希冀于下次行动,或是陷入“终日役役而不见其成功”的行动怪圈中。而看似自洽的思考后行动,也易使人耽于幻想成为纸上谈兵的空想主义者。因而,人类陷入“思考与行动何者为第一性”的迷思中,又该当何解呢?

人对于“思想先行”的无限崇拜根植于人内部对“意义”的追寻。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言道:“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错以为行动前的各种担心让我们能为行动找到完美无缺的意义阐释,却不知真正的意义包蕴在不断发展的行动中。“鸡娃”现象便来源于典型的思考先于行动,家长将自身的乌托邦寄托于孩子身上,而忽视了在行动中发现孩子的志向爱好,未尝不是一种悲哀。

同时,外部世界的纷扰使人慎于思,谨于行。无数人终日营营役役,被囚于现代性牢笼,试错成本的加速膨胀,使人成为行动上的侏儒;而人安于社会机器高速运转的现状,也使精神思考空间无限被压缩,走入了不想思考也不愿思考的封闭自我。这样两重困境使人在行动与思考上沦为涸辙之鲋,意图通过第一性的发现达成人生的捷径,却殊不知忽视了思行合一的重要性。

马克思认为,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思考是正确行动的基石,但也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检验思考的真理性。

因此,思考与行动并非阶段性的先后顺序,而是相辅相成,并序进行,以此道,才可在面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时沉心思考反省,在面对人生无意义的终极问题时用行动创造意义。

思行合一,方可出于崖涘,观于大海,致真理之道。

评点

文章围绕思行合一展开,充满着哲学思辨的味道。作者轻松驾驭着一些哲学概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意义”“实践”“真理”“认识世界”“现代性”等,并能清晰地剖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作者的素材积累丰厚,文章结构布局合理,结构清晰,论述富有层次。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第一性理性主义合一
AuBe5型新相NdMgNi4-xCox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SO2和NO2在γ-Al2O3(110)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从理性主义到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利益观的形成理路研究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W、Bi掺杂及(W、Bi)共掺锐钛矿TiO2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缺陷和硫掺杂黑磷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关于“三规合一”的几点思考
论梁遇春散文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