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郝南韧性是需要建设的

2023-07-17 22:17
中国慈善家 2023年1期
关键词:慈善家谎言愿景

郝南难得穿一次西装,也难得正经地拍一次照片。在约定好的拍摄结束后,他又询问摄影师能不能再多拍一点照片:“我总是没什么自己的照片。好不容易有这个机会。”

这是他难得的放松时刻。这些年,他总感觉自己就像站在铁轨岔道口上,火车迎面驶来,而自己手里握着变道的扳机。面对天灾人祸,楼宇的坍塌,生命的消亡,他觉得自己不可能放松下来,更别说要放弃。

《中国慈善家》:你现在做的事情,有没想过要放弃?

郝南:你知道做与不做的差别有多大,知道这个选择会跟多少人的命运发生关联。这个选择的天平,它的重量实在是太重了。有的时候怎么说呢,不是你想放弃就能放弃得了的。

也有那种真的撑不下去的时候。撑不下去,其实不是因为缺钱,而是因为你发现大家的眼里没有光。

日常大部分时间,卓明就我一个人。对我而言最痛苦的一件事情,是我们明明可以在平时做更多的事情,在救灾的时候就不用那么着急地去弥补我们平时的疏忽所导致的问题。这些事明明在平时可以做,但是你在平时就是没有力量,非常的虚弱,非常的无力,什么都干不了。

在灾害发生的时候,大家看到我们做了很多的事情,有很强的号召力和比较大的影响力,大家会愿意听你说话。但没有灾害的时候,你说的话可能不被接受,也不被理解。在平时动员志愿者,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很难得到回应。一年绝大部分的时间里,我实际上都处于这样的一个状态。

但是我放不下这个事情。因为任何人都可以离开,我不能。这是一种期望,也是一个责任,这个事情你知道你做和不做,它的差别有多大。这个选择不是我能决定的,我知道它会跟多少人的命运发生关联。

比如河南水灾救灾的时候,当时救援的对象是在水里的将近100万人,我们三天四夜把它干完了。我知道这个过程的背后是多么不容易,有卓明多少年的努力。这中间少了任何一次的坚持,都不会有那样的一个结果。

作为个人,所有的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我和卓明作为一个齿轮,很清楚我们那个位置其实少不了。我经历过很多那种一根绳绷着的时刻,但如果我曾经做出其他的选择的话,我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所有人。可以说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责任。

《中国慈善家》:你认为目前在救灾领域还存在什么问题?

郝南:所谓人道援助和人道主义需求,就是整个社会的机制完全失灵以后的一個结果,它是一些底线被突破所造成的后果,这本身就是人类自己惹出来的祸。在底线受到挑战、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应当成为去维护人类文明底线的人。

当灾难发生的时候,一定是我们的系统出现了失败。我们的系统是会失败的,人类系统经常失败。我们需要把问题给解决了。

对于中国而言,我们之前几十年的发展走得太快了,导致我们现在面临很多系统性风险,防范风险迫在眉睫。在抵御风险方面,我们的能力还差得太远。我们有一些防御灾难的手段,但比起我们即将面临的灾难的危险程度,是不够的。

《中国慈善家》: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郝南:我觉得我是个坦诚的人,在很早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因为我发现,撒谎对我来讲是件太累的事情。我发现所有问题最简单的解决方案,就是要尽可能真实地去传递信息。

我们做的工作,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需要处理的最大症结就是谎言。人们有时会因为一些可以理解的原因说谎。比如土耳其地震的时候,网上也有很多求助的声音,说他听到了废墟底下有声音传过来。但实际上,那可能是因为他的亲人没有跑出来,他只是希望救援队再去看一看。这很容易理解。但最后我们核实的结果是,90%的这样的信息都是假的。救援队跑了一整天一无所获,就耽误了真正救人的时机。那些真正的有效信息会被淹没在谎言里,无法得到回应。我们经常要面对这样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对世界的隐喻。发生灾难之后,大部分信息都是无效的,你需要在迷雾里找到那些真实存在的东西。

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觉得必须要说真话。谎言会增加很多原本不必要的成本,如果这个世界上人人都能说实话,也许危机根本就不会存在。我从事这个职业会有一种天然的危机感,觉得在任何场景里,再说一些谎言或者曲折的表达,就都来不及了。所以我给自己定下原则,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说真话。也许可以不说,也许可以调整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但是一定要保证自己说的是真话,不能撒谎。

《中国慈善家》:你平时工作中会接触到很多灾难中的受害者和工作人员,他们可能都会有创伤或者非常复杂的情绪,你怎么帮助他们消解这种情绪?

郝南:这个问题很难,我们现在还在探索。首先我们得保护好志愿者的情绪,不让情绪发展到超出他自身防御能力的范围。但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来源。没有人是因为理性行动的,大家其实都是因为情绪做的决策。人就是这样的动物。

情绪是一种价值,它恰恰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或者AI的重要特征。所以我觉得,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所有人要共享一个尽可能透明的信息场景。让大家有一样的愿景,才能共同达到目的。万众一心也好,抗震救灾或者抗疫精神也好,它指向的就是大家要有共同的愿景。但这个愿景我希望它是由真实的信息导向出来的,而不是慷慨激昂的、简单用情绪堆砌起来的。

《中国慈善家》:你理解的“坚韧的力量”是什么?

郝南:“坚韧”这个词,或者我们去年很多响应用过的“韧性”这个词,在灾害领域里面有着特别的意义。

这三年里,全球的水灾、地震、山火都密集发生。面对这些超出目前社会防御水平的灾难,我们还没能建立有效的防御机制。

在遭受过损失之后能够恢复起来的力量,才是决定我们未来的人类世界向何处发展的关键。

在历史上的灾难中,人类的韧性其实一次又一次地展现出来。其实之前我们常说“多难兴邦”,从某种程度来讲,也的确是因为灾难不断发生,人类的文明才被推动着修复、进步和发展。我们有能力在每一次的劫难之后,让世界发生一些改变。它背后就是一种韧性的力量。

但韧性是需要建设的。我们应该明白,到底怎样去发挥组织和机制的作用,才能减少在黑暗中摸索的时间。

猜你喜欢
慈善家谎言愿景
不舍放开那双手——怀念旅港慈善家郑兆财先生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慈善家田家炳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揭穿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