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3-07-17 16:28伏慧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活动

伏慧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也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其中,自主阅读能力更能够体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在广泛的阅读活动中,不仅可以获取材料中的各种信息,还可以让自身的情感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素养得到提升。对此,需要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主阅读,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阅读是一项心智技能,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因素。本文结合平时的阅读教学实际,从兴趣、习惯、容量、感悟、技巧以及评价这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全面细致地探讨了如何有效优化阅读教学模式,以期对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实现有效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阅读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0.006

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获取知识的能力一般与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有关。我们知道,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阅读教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因为其对于语文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自主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养的体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将有利于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应该从小学阶段做起,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遵循儿童认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从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开始的。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他们的认知活动取决于自己的兴趣。所以,兴趣是阅读的基础,更是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关键。我们知道,阅读的目的是扩展见闻,收获知识,透过文字与作者进行充分的对话。阅读内容不应局限于课本,应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阅读是广泛的,更要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活动不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是为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形成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有趣的故事或小学生感兴趣的人与事的材料,这样才能真正引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还可以跳出书本组织一些有意思的社会实践活动,从侧面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在设计阅读任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阅读能力与认知能力等诸多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遵循儿童的认知,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同时,即使是相同年级的学生,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不同层次的阅读要求;只有满足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教学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帮助学生有效提高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兴趣。

二、培养阅读习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我们知道,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提升学习能力的途径。学习方法的好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样也会影响阅读质量。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能够让学生从书本中实现更多自我提升,而这会成为一种正循环以激励学生坚持和努力,反之则会让学对阅读活动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引路人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阅读技巧。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写作能力。

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因为古诗词是小学生喜爱阅读的内容,但古诗词语言比较凝练,小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及时的引导与点拨。首先,要根据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了解作者,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接着,教师可以利用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考。如“谁在什么时候忆哪里的什么人?”“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情感?”最后,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按自己的体会理解诗句,并给予及时补充。在学生理解这首诗的大意的基础上,去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这样的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在课堂上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自主阅读能力是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应该从培养阅读习惯开始。

三、加大阅读容量,倡导自主阅读活动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良好的习惯可以引导人的言行,有利于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所谓习惯成自然,就是这样的道理。教学中不难发现,当学生养成了阅读习惯后就不再需要教师督促。而学生阅读的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步养成的,更重要的是在阅读活动中求真知,并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小学语文课本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才能逐步地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尽量开展自主阅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与点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疑惑,以维持学生的阅读信心。

例如,在教学《我来编童话》时,就可以让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了解更多的童话故事,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换阅读,及时分享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这样,就能在拓展学生知识和视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今后的作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制定一些奖励机制,定期评选出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或一定的物质奖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榜样的强化作用,很多同学都会积极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去,由此让自主阅读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四、强化阅读感悟,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我们知道,阅读活动能激发人的内心体验,进而从中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就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量阅读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创造性地開展阅读。在开展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注重强化学生的阅读感受,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去解读阅读材料,多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步提高自主阅读能力。阅读不应该仅局限于现行的课本,还应向课外延伸,以此来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这就需要教师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开展探究阅读活动来提升阅读活动的效果。当然,要想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教学资源,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建立高效的阅读教学体系。

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时,就应把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方法作为阅读的重点。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他们为什么要称象?别人是怎样称象的?曹冲采用了什么方法?以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就会加深。教师的质疑与设疑,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从而引发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意识。通过这样的自主阅读与探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还能促使学生产生共鸣。

五、分享阅读成果,掌握自主阅读技巧

阅读是一种高层次的认知活动,需要相互交流。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还应学会及时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分享活动不仅可以让其他同学了解自己的阅读感受,还能在交流讨论中取长补短,进而达到提高自主阅读效果的目的。在开展阅读分享的过程时,要鼓励所有学生就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及时沟通,解决阅读过程中带来的困惑。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而且还能够分享学生的阅读成果,有利于实现共同进步。

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就可以鼓励学生去查阅关于鲁迅先生的相关资料,掌握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文学巨匠鲁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课堂上学生就鲁迅先生生前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进行交流,大家认为鲁迅给作者的教益就是一个人应该爱憎分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把自己课外的阅读感受进行及时分享,对遇到的问题让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并把自己的阅读心得与其他同学分享,从而掌握阅读技巧,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给其他同学。教师也可以推荐课外的作品,等学生们阅读后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掌握自主阅读的技巧。通过这样的训练,就能够达到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目的。

六、发挥评价作用,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

我們知道,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增加学生的阅读自信心。教师需要更加积极地关注各种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并以此来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避免重复性评价。因为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阅读方式,也有不一样的阅读感受;此时,教师不妨让其他学生通过鼓掌的方法来评价这位学生的回答。通过不同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时,教师不必逐句逐段地对内容进行解读,而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度。教师在课前就制定好导学案,在课堂上利用微课视频引导学生们开展自主阅读活动,让学生们谈谈这个故事阐述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开展自主阅读的信心。自主阅读能力不仅是一种习惯,还包括阅读情感的获得,以及对作品的感悟能力等。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体验文中的情感,这样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

七、借助工具书,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是一个自我完成的过程,需要学生具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因为小学生的阅读经验较少,而且知识积累有限,所以他们在开展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理解不了的问题。如果自己不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很容易让他们失去自主阅读的兴趣。所以,在开展自主阅读时,要教会学生利用工具书来辅助自己学习,适时解决自主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从教学实践来看,工具书是小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活动不可或缺的好帮手,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效果。如当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遇到生字词时,就可以通过工具书及时查找字的读音与意思,及时解决自主阅读中的困惑。

例如,在教学《武松打虎》时,为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主阅读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的某些章节,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布置这样的自主阅读任务前,教师应该预想到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一定会遇到生僻字与不能理解的词语等。对此,就提前给学生准备好工具书,如《新华字典》《汉语大字典》《说文解字》等。这样,学生就会在遇到阅读障碍时及时查阅相应的工具书,快速地解决自己在自主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保证自主阅读活动高质量地开展。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又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八、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众所周知,思维导图图文并重,能够把阅读材料中的各种关系通过层级图展示出来,还能够建立起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之间的有机联系,最终达到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在自主阅读活动中就能加深理解。因此,要鼓励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来开展自主阅读,并以此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课文中的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了,在寻找的过程中遇到了鲤鱼与乌龟,最后找到了妈妈。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们拿起笔,根据课文内容在纸上画出这篇课文的思维导图。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小蝌蚪的外貌,并在分支上画上鲤鱼、乌龟和青蛙等。经过这样的标注,让学生们把课文内容梳理得十分细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时,课文中描述了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和豌豆妈妈等形象,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就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从中发现植物生长的奥秘。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开展自主阅读,这是传统阅读方式难以取得的效果。由此可见,思维导图有利于自主阅读活动的开展,还可以让抽象的文字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转变传统落后的阅读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自主阅读能力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意义。同时,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只要教师大胆地践行新课改教育理念,并在平时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及时的引导与点拨,学生就一定能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进而达到提升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范根秀《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2017年第2期。

[2] 邹一军《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研究》,《基础教育论坛》2018年第28期。

[3] 陈明贵《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内蒙古教育》2016年第7期。

[4] 邹玲燕《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探究》,《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8期。

[5] 姚沁华《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23期。

[6] 沈琼《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探究》,《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23期。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背课文的小偷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