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飞 袁海员
【关键词】“三学课堂”;自学;合学;展学;音乐感知力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2-0087-02
音乐感知力是音乐素养的基础。音乐感知力,即乐感,包含对音乐的感觉能力和知觉能力,表现为对声音的长短、高低、强弱,音乐所表现的情感、时空和动静的感知能力。打造“三学”课堂,以自学、合学、展学的方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培育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1.搭建自学支架,酝酿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音乐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节奏、音高等音乐元素的消化和吸收去感知美、体验美、理解美,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将预习单作为学生课前自学的支架,有助于在课前初步提高学生对将要学习的音乐作品的认知水平。
依据教学目标,预习单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诞生背景的了解,二是引领学生完成对音乐作品的初步欣赏,三是鼓励学生写下对音乐课内容的期待。在苏少版《音樂》四上《电闪雷鸣波尔卡》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预习单(见表1)。
有了这个预习单,学生就可以在课前通过自学走近作者,了解奥地利浓厚的艺术氛围。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有的学生听出了雷鸣电闪的声音,初步理解了音乐标题中“雷鸣电闪”的含义。课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感受波尔卡、欣赏波尔卡、表现波尔卡,加深了对乐曲中声音长短、高低等特征的感受,对音乐所表现的情感、主题也有了更为深入和丰富的感受。
2.创建合学组织,生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而进行的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分为同质合作学习和非同质合作学习。同质合作学习是无差别地参与同一种活动的学习,非同质合作学习是为达到同一目标有所分工的学习。
《拉德斯基进行曲》是一首热烈、庄严、欢快的音乐。为了发展学生对这一音乐风格的感受力,笔者既安排了同质合作学习,又安排了非同质合作学习。
在同质合作学习中,笔者将学生分成三人小组,小组中每个人将小凳子围在一起,在每张凳子上用彩笔画一个圆圈,里面各放一个色彩鲜明的正方形方块。在每小节音乐开始时,学生将面前的方块拿起,按顺时针顺序将方块放入下一个学生的圆圈内,接着用拍手动作表示这一节里的其他节拍。当A主题结束进入中间节奏时,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彩色丝巾,手拉手将丝巾连起来快乐舞动,表现此中间节奏。当B主题出现时,学生再次用A主题拿放方块的方式进行表演。学生在合作中进行了互相学习,掌握了乐曲的节奏特点,清晰地感受到了乐曲主题和节奏的变化以及乐曲中蕴含的欢快气氛,生发了对乐曲表现主题的理解力和感知力。
在非同质合作学习中,笔者先让学生熟悉自己的分工,明确此次合作学习的意义,然后有序开展合作学习。《拉德斯基进行曲》是一首交响曲,涉及不同的演奏乐器,因此,帮助学生熟悉自己在合作中的分工尤为重要。学习这样的乐曲,需要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欣赏、模仿该乐曲需要学生用军鼓、大鼓演奏。开场的节奏感,需要学生以踏步的形式来感受;在乐曲主题转换区间,学生需要以拍手表现过渡乐段,或者以“lu”声来表现过渡乐段。在教师分别完成踏步、拍手、打大鼓动作、打军鼓动作、“lu”声教学之后,学生逐渐明确了自己在合作演奏中的分工。这样当音乐响起,教师在指挥时,学生便顺利地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并感受到乐曲时而热烈、时而庄严、时而欢快的气氛,生发出源自学生个体独特感悟的音乐感受力。
3.设计展学阶梯,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是逐步增进的,音乐能力的发展也是循序渐进的。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了课前的自我认知,通过合学完成了音乐素养的自我发展,学生也需要通过展学来巩固、检测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刚刚形成的音乐感受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设置展学阶梯,让学生的音乐感知力螺旋发展。
苏少版《音乐》五上《打麦号子》是一首靖江民歌,表现了靖江人民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但由于打麦子这件事学生从未经历过,因而他们很难通过音乐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艰辛,以及劳动人民以苦为乐、变苦为乐的精神,很难体会到民歌与流行歌曲风格上的差异。教学时,笔者通过学生与自己三次分层次的练习展示,让学生体会到乐曲的内涵以及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进而提升学生对乐曲的感知力。
一展,识得乐曲其形。在师生共同表演完打麦子动作之后,学生体会到了劳动人民打麦子时的干劲。于是,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歌曲视唱环节。教师弹奏乐曲,学生试唱歌词。试唱之后,学生识得了歌词的内容,但总觉得唱起来软绵绵的,没有表现出那充满干劲、热火朝天的场面。于是,教师分析乐曲节奏特点:首拍强,次拍渐弱。这样当学生再次试唱时,便掌握了乐曲的这一节奏特点,提升了对该乐曲节奏特点的感受力。
二展,习得乐曲其质。音乐需要反复练习,在练习中可以提升学生对乐曲表达形式和主题的感受力。随着学生练习次数的增加,学生熟悉了乐曲的节奏,想象到了乐曲充满干劲的劳动画面。此时,教师一边弹奏一边唱乐曲“领”的部分,学生则随后唱乐曲“和”的部分。在反复试唱中,学生对音乐节奏和乐曲表达的气氛有了更深的感受,感受到了教师领唱的悠扬,感受到了乐曲“一领众和”形式所营造的热火朝天的场面,心灵受到了劳动教育的浸润。
三展,激发弘扬民歌之志。《打麦号子》是一首民歌,学生学会了用普通话演唱之后,笔者又带领学生欣赏、试唱了带方言的民歌《打麦号子》,感受劳动人民的质朴与勤劳。民歌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翻唱版。教师一边弹奏钢琴一边演唱了《打麦号子》的翻唱版,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学生说,翻唱版虽然优雅但力量不足,体现不出民歌蕴含的干劲与力量,从而对原唱的风格有了更深的领悟。在此基础上,师生再次弹唱《打麦号子》,深化学生对充满干劲与力量风格民歌的认识,激发其唱好民歌并树立让中国民歌走向世界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