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白玉薯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2023-07-17 13:08覃胜
种子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栽植育苗病虫害防治

覃胜

摘    要:大化白玉薯是河池市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具有高产稳产、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是众多食品、饲料的原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提高大化白玉薯的产量和品质,在遵循科学、适度、可行原则的基础上,文章结合河池市大化白玉薯种植的规模、品种、气候、土壤等条件,提出了大化白玉薯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实现丰产、优质、安全、高效的生产目标。

关键词:大化白玉薯;育苗;栽植;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10-0043-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31       文献标志码:B

作者简介:覃 胜(1971—),男,壮族,广西大化人,本科,经济师,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农业农机技术推广、农业农机技术试验示范、技术培训与技术服务、种植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等。

大化白玉薯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特产之一。大化白玉薯为旋花科蔓生草本植物,喜光,植株匍匐生长,顶叶、叶脉、叶柄、茎均为绿色,叶形为浅裂单缺刻形,茎粗0.3~0.5 cm,分枝4~8条,蔓长90~190 cm,花为漏斗状,中间为紫色,边缘为白色;适宜生长温度为22~30 ℃;薯块呈纺锤形,刚采收時薯块呈白皮白心,在自然条件下贮存皮呈浅黄色,一般单株结薯3~4个,单薯重80~600 g,切开鲜薯块会有乳白色浆液浸出,蒸煮熟后薯肉呈白玉状,口感粉、香、甜,味道甜美。经检验,大化白玉薯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镁等10余种元素。同时,大化白玉薯块根中含有大量黏液蛋白、黏液多糖等,具有抗癌、保持心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保持呼吸道、消化道、关节腔润滑等作用。大化白玉薯加工成的粉条呈淡褐色,半透明状,煮熟后口感爽滑、韧性好。

独特优良的品质,使大化白玉薯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大化白玉薯及加工产品销量和价格节节攀升,产品供不应求。2018年7月3日,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大化白玉薯”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但是,当前河池市大化白玉薯种植普遍存在着品种良莠不齐、管理粗放、田间操作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制约了大化白玉薯产业高效、健康发展。规范和推广大化白玉薯大田栽培、病虫害防治、采收、贮藏等技术,有利于提高鲜食质量和商品经济价值,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1 育苗

1.1 品种

选用无病、无虫害、中等大小的大化白玉薯农家品种。

1.2 育苗时间

2月下旬至3月上旬育苗。

1.3 育苗方法

规模种植时,采用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育苗。小面积种植,可选用中、小型拱棚或农膜覆盖温床育苗法[1]。

1.4 建造苗床

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建造苗床,床宽1.3~1.7 m,长度按移栽面积大小而定。畦与畦之间应留30 cm宽的土埂,踩实。苗床内需施足基肥,一般施加腐熟有机肥5 kg/m2或者尿素25 g/m2、过磷酸钙60 g/m2、硫酸钾40 g/m2,与床土混合均匀[2]。

1.5 排薯与覆盖

将种薯放在50~54 ℃的温水中浸泡10 min;或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消毒10 min,可防治大化白玉薯茎线虫病、黑斑病[3]。

浸种后,将处理好的种薯块平放,上平、下不平,大小薯分开,大薯排中间,小薯在两边,头尾方向一致,薯块间留1~1.5 cm距离。种薯排好后,每床泼浇40 ℃温水,浇水量是种薯重量的1~1.5倍。随即覆盖3~5 cm厚的无污染细土,可铺设1层地膜(为了防止膜下缺氧,可每隔15~20 cm放1根玉米秆),搭建棚顶高40~50 cm的弧形拱棚,立即盖上拱棚膜[4]。

1.6 苗床管理

幼苗出土前,少浇水或不浇水,湿度保持80%左右,床温32~35 ℃,高温催芽。当种薯出苗后及时移去苗床上的地膜及玉米秆,保持床温28~30 ℃,苗出齐后苗床温度保持在25~28 ℃,床温超过35 ℃要及时打开苗床两端薄膜通风降温。在第1次采苗前不需要追肥。薯苗高20 cm时,放风炼苗。5~7 d后逐步增大放风口,浇1次大水。剪苗前2~3 d,将棚膜全部揭开,使床温降至环境温度[5]。

1.7 采苗

苗龄30~35 d、茎粗5 mm、苗长20~23 cm时采苗。选择叶片肥厚、叶色深绿、顶端平整、节间粗短、无病斑的苗,采取高剪苗方式采苗。采苗当天不浇水。剪刀消毒后,剪取离苗床5 cm的上部粗壮茎节移栽大田,同时保留苗基部1~2个叶芽继续繁殖。每次采苗后,应在采苗次日除草并适当追肥。将腐熟农家肥、有机质颗粒肥或尿素(25 g/m2)均匀撒入苗床中,追肥后立即淋洗并浇透水,然后覆盖薄膜催苗,苗高20 cm左右时再次炼苗和采苗。每次采苗后,重复上述管理过程。

2 栽插

2.1 选地与整地

2.1.1 选地

选择无污染源,土地平整,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性能良好,pH值5.2~6.7,土壤含盐量超过0.2%,前茬未种白玉薯、马铃薯等薯类作物的壤土或沙壤土种植。要求种植地远离城镇、工业园区等,不受生活、工业污染,光照充足。

2.1.2 整地

在前作收获后及时深翻土,选择在晴天、土壤湿度较小时深耕,不应在土壤黏湿时耕作。耕翻深度34~36 cm,晒田15 d以上。深耕后犁耙,耙平耙细,施腐熟农家肥15 000~30 000 kg/hm2或复合肥450 kg/hm2。

2.1.3 起垄

起垄时垄形饱满肥胖,垄沟窄深,垄面平,垄土塌实,无硬心,垄高30~40 cm,垄距90~110 cm。

2.2 适时栽插

春薯露地栽培,在距土壤表层下10 cm处地温稳定在15 ℃以上时栽插。争取适期早栽,一般在4月中下旬栽植,4月底栽完,最迟在5月5日立夏前结束。夏薯在6月15日左右栽植完毕,最迟不超过6月20日。

2.3 栽植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种植习惯适时早栽,宜当天剪苗,当天栽完。或剪苗后,放置阴凉避雨的环境中炼苗2~3 d后栽插,栽插前可用70%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浸泡种苗基部10~12 min。

2.3.1 栽植时间

选择阴天土壤较湿润时栽插,晴天气温较高时宜选择下午栽插。无浇水条件的地块,宜选择阴天土壤较湿润或雨前、雨后栽插。

2.3.2 栽植密度

依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灌溉条件、栽插早晚等确定适宜密度。单垄单行种植,行距90~110 cm,株距20~25 cm,密度为36 000~55 500株/hm2。

2.3.3 栽植方法

采用水平插或斜插,栽插时苗入土3~4节,苗尖露出土面2~3节。栽后淋足定根水。

3 田间管理

3.1 查苗补苗

栽后5~7 d查苗,发现缺苗应立即补栽,栽后淋足定根水,再覆1层干土,成活后施偏肥。

3.2 施肥管理

结薯期(栽插后25~40 d)及时追肥,施入复合肥(N∶P∶K=15∶15∶15)375~525 kg/hm2、硫酸钾225~375 kg/hm2,苗较弱时,可配施尿素75~150 kg/hm2,采用条沟施肥法,在平行于种植沟的垄面上,距薯苗根部10~15 cm处开条沟施入,然后盖土5 cm。栽插90~100 d后,如发现叶片落黄早衰,可用0.2%磷酸二氢钾和0.5%尿素溶液1 125~1 500 kg/hm2進行叶面追肥,每隔7 d喷1次,喷施1~3次。

3.3 水分管理

薯苗栽插后的20 d内需保持土壤湿润,确保薯苗成活、正常生长及快速分枝。在分枝结薯期(30~40 d),干旱时灌浅水。薯块盛长阶段(60~100 d),遇干旱应及时喷淋。在生育后期、收获前15~20 d应停止灌水。白玉薯整个生育期应及时排涝降渍,避免影响薯块膨大。

3.4 中耕、培土、除草

第1次除草在薯栽插后次日进行,喷封闭除草剂如精异丙甲草胺等。第2次除草可在第1次追肥时进行,结合除草、中耕和培土,培土后将薯蔓轻放回原位。

3.5 提蔓断根

当白玉薯茎叶基本覆盖垄面后,原则上不要扯动薯藤,但在水肥较充足的地块,会引发茎蔓徒长,并滋长新根,此时应适当提蔓,抑制茎蔓长根。翻蔓应提蔓断根,轻放回原位,不可打乱茎叶的原有分布。

3.6 化学调控

栽插后20~40 d时,可选用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3 600~6 750 m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施茎叶,每隔3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促进群体生长。有旺长趋势的地块,雨后提秧不翻秧,可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540~750 g/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施茎叶,每隔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控制茎叶旺长。

4 病虫害防治

白玉薯病害主要有甘薯瘟病、甘薯蔓割病、甘薯疮痂病和甘薯病毒病;虫害分食叶虫害和食薯虫害,其中食叶虫害主要有甘薯叶甲、甘薯金针虫、斜纹夜蛾、麦蛾、甘薯天蛾、地老虎、白粉虱、蚜虫和叶螨等。薯块虫害最常见且为害最大的主要是甘薯蚁象和蛴螬。

4.1 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宜采取水旱轮作,不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料。剪苗前,对剪刀或镰刀等剪苗工具进行消毒,剪苗后集中对伤口再次进行消毒。发现有病害植株,应及时拔除并销毁。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处理残株落叶及漏收的甘薯;加强中耕除草、高培土、清洁田园等田间管理,降低病虫源数量,冬耕灭虫。深耕深种的种植方式可以使薯块不露出土壤表面,防止甘薯蚁象直接接触薯块,起到间接防治的作用。茶麸中的茶皂素对甘薯蚁象具有趋避作用,种植时,在种植沟中同时施入茶麸,可防止甘薯蚁象接近薯块。甘薯蚁象喜干厌湿,干旱期应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甘薯蚁象为害。

4.2 物理防治

种薯用50~54 ℃温水浸种消毒10 min防治茎线虫病;采用诱杀虫灯、黄板(柱)以及性诱剂诱杀害虫。

4.3 生物防治

释放天敌,如捕食螨、寄生蜂、七星瓢虫等。保护天敌,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可选用对天敌较安全的农药。植物源农药如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等和生物源农药如阿维菌素防治病虫害,还可使用轮枝菌防治茎线虫病。采用性诱剂诱杀甘薯蚁象成虫,降低虫口密度。

4.4 化学防治

防治茎线虫病,用1.8%阿维菌素神农丹颗粒剂穴施进行土壤杀消,或30%三唑磷、辛硫磷进行杀消。防治黑斑病、根腐病,种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消毒10 min,1次配药可连续浸种10~15次。在病毒病初期喷施2%宁南霉素水剂200~4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200~400 倍液,或50%三氯异氰尿酸片剂1 000倍液防治,每隔7~10 d喷施1次,连喷3次。粉虱种群发生初期,可用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蚜虫,用10%氟氯氰菊酯乳油2 000~4 000倍液喷雾。在斜纹夜蛾、甘薯天蛾成虫盛发期,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甲维盐等喷雾防治。防治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0.38%苦参碱乳油500倍液,用少量水溶化后和炒熟的棉籽饼或菜籽饼或麸皮80 kg拌匀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在幼苗根附近诱杀。

5 采收

在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选择晴好天气采收,也可根据市场需求提前采收。采收前可提前1~2 d杀秧。宜在晴天和土壤干爽时采收,提倡机械采收。在收获过程中避免机械、人工损伤,剔除病、烂、破损薯,提高商品率。单薯重100~300 g为商品薯,其余作为白玉薯粉丝等加工产品原材料。

6 贮藏运输

贮藏前,要清扫、消毒贮藏窖,用点燃硫黄熏蒸或喷洒多菌灵方法消毒。严格剔除带病、破伤、受水浸、冻害的薯块。贮藏适宜温度为10~14 ℃,空气相对湿度85%~90%。贮藏量占窖容积的2/3左右,利于通风透气。

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品混合运输。装卸时应轻装轻放。

参考文献:

[1]李慧峰,陈天渊,李彦青,等.优质菜用型甘薯新品种桂菜薯1号及其栽培技术[J].中国蔬菜,2023(2):121-123.

[2]蓝飞任.大化县红香粳——白玉薯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22,38(5):38-40.

[3]朱文斌.华南地区菜用甘薯绿色标准化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22(2):33-35.

[4]张宝廷.甘薯综合增产技术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22(1):18-19.

[5]石翔,梁西利.甘薯田耕作和施肥技术的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0):209-210.

猜你喜欢
栽植育苗病虫害防治
论林业育苗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塑料大棚番茄早熟栽培技术
日本五针松的嫁接育苗技术研究
试析雪松移栽技术与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