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朗毓 吕刚 陈锦龙 李丽花 伍丽娴
[摘 要] 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其医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将来为病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思政教育和素质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病原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核心课程,是医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结合“病原生物学”课程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和素质培养并行的教育模式,将思政教育和素质培养融入教学的各环节,以达到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亦可为基础医学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基础。
[关键词] 思政教育;素质培养;病原生物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海南医学院课程建设专项研究课题“思政先行,素质为重——病原生物学课题德育模式研究”(HYJW202001);2022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自筹项目“新医科背景下‘病原生物学多元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Hnjgzc2022-26)
[作者简介] 饶朗毓(1979—),女,海南文昌人,硕士,海南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副教授,主要从事病原生物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6-0176-04[收稿日期] 2022-04-26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课程思政是以思政为主概念,以课程为主载体,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充分结合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与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职责,可有效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的目标[3]。本研究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利用本学科已构建的网络教学平台,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程中深度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两手抓,引导学生树立并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同时通过与临床紧密合作,开设专题讲座,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整体提升本学科的教学水平。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一)思政素材的收集和建设
收集“病原生物学”所有教师的授课资源,并通过资料查询、网络搜索等多种途径,对“病原生物学”所有环节中涉及的思政和人文素材进行梳理、汇编,最终构建形成“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思政教学素材库。
(二)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病原生物学学科在基础医学学科中具有相对独特的地位,与文学、历史等学科存在诸多结合点,为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会将一些课堂知识相关的名人事迹、新闻报道等引入课堂教学,如屠呦呦与疟原虫、汤飞凡与沙眼衣原体、伍连德与鼠疫耶尔森菌、中国热带医学奠基人钟惠澜,以及东北农业大学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等。由此引出病原生物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研究者的探索精神、面对病原体和患者的正确态度、病原生物研究的生物安全意识,以及医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和人文关怀素养等,这种巧妙植入“广告”的教学效果远远好于抽象笼统的道德、励志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突出我国微生物工作者们的研究和贡献,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微信公众号添加思政元素,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构建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病原生物学在线学习平台,开辟“漫话病原”专栏,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史、病原体的研究历程、人文故事、新闻报道等,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后续调查显示,学生对此板块给予了高度的认同。我们将延续并拓展这一陣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充实框架、填充内容、丰富形式,在拓展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并坚定正确的价值观。
(四)开展第二课堂的思政实践活动
开展多样化的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感染性病原及相关疾病。偶像崇拜是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之一。在崇拜心理的驱使下,被崇拜人物的高尚品德、坚强意志等能强烈地影响崇拜者,启示他们该如何对待生活与事业中的成功和挫折。我们将以“追星”为主题,开展图文或者微视频的创作比赛。学生通过合作收集资料、制作作品,在此过程中深入了解所追寻的“星”的奋斗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润物无声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所产生的作品亦可实现思政资源的师生共享、共建,对学生而言,作品制作的过程也是对知识的理解与实践、自我教育的过程;对教师而言,学生创作的优质资源又可以成为新的思政素材。通过活动的评比及实地或者网络平台的展示,可使这些思政元素覆盖更广大的学生群体,产生更积极的辐射效应。
二、素质培养方面
(一)开设选修课,拓展人文素养和情怀
除了作为必修专业基础课程的“病原生物学”,选修课程“热带病原及热带病发展简史”亦是病原生物学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延伸[5]。“热带病原及热带病发展简史”从科普及人文的角度讲述重要热带病原的发现、研究进展及人类与相关热带病斗争的历史及防治现状,普及热带病原及热带病的相关知识,强化学生对海南热带地域特征的认知,为海南的建设和发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结合临床,注重素质培养
医学相关的多种职业都是高危险职业,直接面对细菌、病毒、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的伤害,在相应岗位上,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强化生物安全意识,是减少职业性感染的首要措施。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今后在工作岗位上,如何避免职业性感染的发生,可以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加深其对病原体的认识。同时,利用“实验室生物安全”慕课,增强学生对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法规、危害评估、操作规程、应急方法和技能的认知,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思维的良好训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医学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必要的实验技能,同时具备基础的生物安全知识与实验室防护与管理技能,进一步降低实验室生物事故的发生,并为培养高素质的有创造性的医学人才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结合疫情,与时俱进
2020年,COVID-19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事件在诸多方面可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对接。由于其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紧密相连,因此可以成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人为本等教学目标的宝贵教育资源。医学院校的课程思政不仅要紧贴社会生活的实际,更应该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因素纳入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对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勇于奉献、“不计报酬,不畏生死”的新闻报道和事例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医学生勇于奉献的精神和强烈的职业使命感,向他们传达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三、师资培训,教学相长
综合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是提升育人质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关键[6-7]。在现阶段的信息洪流中,不仅是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尤其是青年教师群体也面临各种思想信念上的考验。因此,要建设优秀的教学团队,必须强化育才先育人的教育理念,树立教师的育人意识。在师资培训过程中,帮助青年教师深刻认识到,教书是方式,育人才是核心;引导青年教师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做呕心沥血的教书匠,而且要做具有人文情怀的引路人。如何从师资培训开始,将课程思政的春风有效渗透至学生群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人才培养计划,挖掘课程思政的内涵实质
医学教育以人为本,医学院校的青年教师应深度把握人才培养计划,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潜在育人价值,思考如何将显性育人模式与隐性育人模式深度融合,如何凸显价值关怀、促进医学生的良性发展。一方面,通过邀请专家对专业课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内涵实质、了解课程思政建设方式、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积累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并结合专业实际,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升育人能力。同时,通过教学团队的培训、调研、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团队成员从本专业和课程角度进行研讨和互动,可以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意识,从而确保教师可以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真正做到以身作则。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育人能力,并在提升教师育人意识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积极性,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加强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组建跨院系、跨专业的教学团队,各自发挥教学特长,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专业课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设计,使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恰当地融为一体,以更贴近学生的方式提高接受率,扩大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8]。
(二)注重教学设计,实现专业培养与道德培养相统一
首先,在青年教师的培训过程中,除了基本的教学素养外,还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主要教学模块和知识点紧密结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等爱国情怀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学职业道德,以及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科学精神,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课程的讲授、讨论、第二课堂、课外实践等所有教学和考核环节,实现专业培养与道德培养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从而能培养出为时代和岗位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其次,在完成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教师须重视自身行为对学生感知能力、情感认知的影响[9],重视修品练功,在工作、生活中时刻严以律己,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感召和吸引学生,从而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加强横纵向联系,凸显专业和学科特质
由于本学科部分青年教師没有临床医学学科背景,临床医学知识薄弱。在本研究过程中,将加强与临床的合作,结合教研活动,邀请不同科室的临床医生定期开展感染性疾病的专题讲座,研讨各科室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病例特征、诊断、治疗方案等。以此加强青年教师对于临床知识的认知。通过这一方式,努力将各个临床学科的知识与病原生物学的教学优化整合,加强学科间横向和纵向的联系,突出感染性疾病特色,使本学科教师对相关医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更加明晰的认识。同时,学科资源的整合,可以进一步将案例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临床思维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思维模式转换为临床执业角色,有利于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整合医学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
结语
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德医双馨的医务工作者的重任,课程思政势在必行[10]。在“病原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开展“思政先行,素质为重”的德育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培养,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和坚定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与时俱进的优秀医药人才;同时对青年教师进行临床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辅导,增强青年教师的临床认知,可发挥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为“病原生物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张慧,宋志超.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相结合的路径研究: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商情,2020(13):125-126.
[3]林乐勋,商庆龙,王慧,等病原生物学实验课程思政的初步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1):19-20.
[4]饶朗毓,吕刚,陈锦龙,等.基础医学课程微信公众号教学资源的构建:以病原生物学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7):10-11.
[5]陈锦龙,饶朗毓,崔秀吉,等.构建热带病原及热带病发展简史课程的实践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8):76-77.
[6]盧杨,刘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位思考[J].高教学刊,2019(23):164-166.
[7]李军.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6):79-83.
[8]王宪青,邹安妮,冯世德.立德树人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53):79-81.
[9]潘伟伟,殷波.试论社会热点与高校思政教学的有机结合[J].学周刊,2019(35):8.
[10]陈裕庆,刘文文,陈丽红,等.病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3):11-12.
Abstract: As future medical workers, the level of medical ethics of medical student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and level of patient service in the fu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ll-round education are the core contents of higher medical college education. Pathogenic biology is the core course of basic medicine education and one of the main courses for medical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thogenic biology course, we carry out the parallel education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ll-round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integrate them into all links of teach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fundamental goal of foster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while impart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lso provide a practical experience basi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basic med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ll-round education; pathogenic biology; educational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