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 刘仕悦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具有创新精神的好校长,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脊梁。在实际办学中,校长该如何创新教育改革实践,带领师生书写中国教育的辉煌?
近期,本刊举办线上圆桌论坛,特邀一线中小学校长围绕“变革与创新,如何成为好校长?”的话题进行交流研讨,分享自己的办学理念、创新观点与教育改革实践,希望让更多的教育人从中受益。
近年来,能仁中学在学校管理的各个领域持续变革创新,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
持续推进学校行政组织变革,逐步实现扁平化管理。学校践行“以师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将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变革为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设立技术装备中心,让技术赋能师生发展;成立校务管理委员会,将学校周边社区领导及家长纳入学校管理队伍;将管理部门变革为“党政督导事业部”“教师发展事业部”“学生发展事业部”“服务保障事业部”,同时着力培养“85后”“90后”后备干部。
持续推进学生管理变革,全面实施学生自治管理。为践行“自我管理是最好的管理”这一教育理念,学校在学生发展中心下设学生会、自管会、团委会三个二级机构,由学生参与组织、策划和实施学校各项会议、活动,真正实现了“让学生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持续推进教学管理变革,全程实施教师自治管理。为落实“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做”这一管理理念,学校将教研组升格为“学科中心”,将教研组长升级为学科主任,学科主任与备课组长全面参与学校各项教学管理;重构教学管理体系,重塑作业价值观,实施“全对象、全时段、全空间、全领域”管理制度,推动“双减”政策真正落地。
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全方位驱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向德育要质量,明确学生“十大学习习惯”“十大生活习惯”,纳入学生发展综合评价。二是向健康要质量,确保学生每天的运动和睡眠时间。三是向课改要质量,推行能仁“三真课堂”范式,即设计“真问题”、开展“真活动”、实现“真学习”,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四是向技术要质量,引入学习大数据分析,实施个性化教学。
持续推进家校共育创新变革,全领域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构建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校共育委员会;成立能仁新父母学校,开设能仁新父母课堂;向家长开放学校图书馆,打造新父母书吧;等等。通过不断变革创新,让家长能够自觉、自愿地深度参与学校管理。
学校要以儿童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那么,怎样才能让组织里的每个成员都产生“内生动力”,让教育像呼吸一样自然呢?
设立统一目标。发生一场变革的首要因素是目标统一,让变革从领导者的“一言堂”转变为集体的群策群力。以高桥学校为例,为培训新教师,学校将学科组长、年级组长及新教师组织在一起,成立教师成长项目组,充分发挥教师成长积极性,让校本培训从“要我培”转向“我要培”。
分析变革力场。变革前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进行力场分析。首先,要坦然面对,学会与问题和平相处,须知激发永远比控制有效。其次,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到既有支持变革的正向力量,也有拒绝变革的抗拒力量,并有效管理好变革的抗拒力量。
致力融合共生。变革其实就是在处理一组组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关系,只有让组织目标主动融入个人目标、把个人目标提升为组织目标,变革才有可能成功。其次,要处理好领导者与关键人物的关系,变革者要关切每一个关键人物的需求。
建立组织品格。核心品格的建立,能够帮助组织找到变革方向,让组织中的每个人都有“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判断标尺。组织品格也是领导干部的“紧箍咒”,领导者要做到率先垂范、严格遵循,再慢慢影响身边的人。
创造第三空间。第三空间是指老师们可以自主定义自己的身份、自行安排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己决定和哪些志同道合者在一起的地方。这个地方,能够将人的意愿系统放大,充分调动、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能够满足个体成长的多元化需求,激发教师内心的渴望;能够实现教师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融合,帮助教师成长、成功。我们学校就有三点半下午茶,在这个空间中,教师可以交流想法、孵化创意、尝试新做法。
在汇贤实验学校,我们把教师的专业发展看作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近几年,学校依托智慧课堂项目,积极推动教师成长。
找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路子
四年前,学校与光大教育共同开发了一套纸笔互动的智慧课堂系统,命名为“P&P智慧课堂”。这套系统基于手写板、智能笔,利用蓝牙AP,实现与教室内一体机互动。师生基于普通的纸张和书籍,用手写板和专用笔进行信息采集,学生答题情况可以实时展现在课室的一体机或教师的手机当中,方便教师把握学情,调整教学方法。由于学习任务发布与批阅都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来完成,教师当天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另外,作為一种课堂辅助工具,这套系统不需要改变教师的上课习惯及原有的教学设计,客观上没有增加教师的负担。推行四年来,教师们已经养成了使用系统的习惯。
搭好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架梯子
把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写进学校章程—必须干。引入智慧课堂之初,不少教师表现出迟疑、抗拒心理。为此,我们把“坚定走出智慧课堂的教改之路”写入学校章程,使之成为学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成功打消了不少教师的观望态度,坚定了必须干的决心。
把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融入学校自信—值得干。本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上,我提出了学校发展的四个有利因素,即“汇贤自信”:师风学风及师资生源的基础自信、教育教学及管理手段的策略自信、智慧课堂及辅助工具的技术自信、区先市优省知名学校的目标自信。其中的第三点,让教师们对智慧课堂引领专业发展充满信心,有力地消除了一些教师的怀疑与焦虑。
把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糅进办学特色—想要干。学校坚持每年举办全员参与的智慧课堂教学能力大赛,开设教师专业发展论坛,征集改进系统平台的金点子。依托这一举措,教师们近两年申报了十几个大小课题,发表了近百篇高质量论文。学生学业成绩与学校办学声誉日渐提升,教师也从专业发展中获得了成功感、幸福感。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性任务,也是校长工作的重心。在此方面,我校是这样做的—
目标导航。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要求100%的教师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80%的教师至少参与一项科研课题,各主要学科要拥有1~2名学科带头人。
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指导小组、管理小组和督查小组等,保障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实施。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定期研究规划,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确保信息畅通,及时调控,有效指导。
制度保障。学校建立和完善《优秀教师评比表彰制度》《师徒结对帮扶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系列制度。每学年对各教研组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成效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学校评估、教师队伍建设、备课组教研组建设、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科学评价。评价具有导向作用,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每学期期末,学校都会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一次综合评价,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共同参与。学校合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五子”工程。一是“树牌子”,在学校文化长廊建立“名师榜”,张榜宣传。二是“给位子”,将富有经验、能干、肯干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充实到校级班子和中层队伍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三是“搭台子”,推荐各级骨干教师参加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评选,参加优质课教学竞赛等。四是“压担子”,大胆放手,积极扶持青年教师担任年级组长、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等。五是“结对子”,学校领导、高级教师、教学能手都与青年教师结对,建立指导教师制度,落实带教措施,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才。
此外,学校还通过思想保证、榜样引领、督查管理、合作学习等举措,积极促进教师成长。
做校长十几年,我一直在思索,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在人的生命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在此,和大家分享一点自己的思考。
从身心教育入手,培养健康幸福的人。健康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我校一直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创新体育工作,帮助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同时,开展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
从唤醒自己开始,培养生发内在智慧的人。互联网时代,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探索信息背后的规律,需要人的智慧。让孩子生发智慧,是基礎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而要唤醒孩子的智慧,首先要开启家长和教师的智慧。为此,学校要做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创新教育的探索者、国际教育的开拓者。
深挖家校共育内涵,培养有民族情怀的精英。小学六年,学校要完成四个任务—潜能开发、知识积累、习惯养成、文化奠基,让每一个生命充分绽放。学校要指导家长学会陪伴、鼓励、示范。我校一直坚持家校共育,每周举办一次家庭教育读书会、每月开设一次好爸妈课堂、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会展演。
智慧实施课程,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我校把课程分成基础科目和发展科目两大类,主课是体育和语文,科学课和艺术课是小学阶段的兴趣课程。到了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升了,再开始学习物理、化学等科学技术类课程。至于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将之放到劳动周活动课程中践行,每月一个探究主题,对应一个词。比如12月是“平等月”,下雪的时候,我们带着孩子们到操场打雪仗,师生一起玩儿。现在的孩子,不需要我们讲大道理,而要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
此外,我认为,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让学生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学校要处理好素质与应试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自驱力。未来已来,教育应培养孩子适应不确定、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