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

2023-07-14 00:41
经济导刊 2023年1期

要闻

习近平谈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

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从战略全局出发,抓主要矛盾,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抓住重大关键环节,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必须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使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同时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抓紧补短板、锻长板。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要在重点领域提前布局,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我们必须亮明态度、决不含糊,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二是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要把优质存量外资留下来,还要把更多高质量外资吸引过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要扩大市场准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有针对性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要加强同外商沟通交流,为外商来华从事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同时也要推动经贸人员常态化走出去招商引资。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防范房地产业引发系统性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习近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

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31日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

要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习近平强调,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有本金和债务约束的金融需求。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安全性,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

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习近平指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使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全球领跑者,在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力争尽早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习近平强调,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網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习近平指出,要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增强城乡经济联系,畅通城乡经济循环。防止各地搞自我小循环,打消区域壁垒,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畅通国内大循环。

环球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美对华贸易战害人更害己

自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美国从中国进口商品下降,但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某些产品数量激增,从2020年开始,受新冠疫情封锁措施影响,很多美国人开始在家办公、学习和娱乐,大大增加了对某些产品的需求,其中很多产品是从中国进口的,如笔记本电脑、电脑显示器、手机、电子游戏机和玩具。在贸易战之前,这些产品加起来占美国从中国进口总额的21%,如今,这一比例已经提高至27%。

贸易战关税对美国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关税损害了美国的制造业产出、就业和出口,成本上升损害了美国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仍在实施的关税阻碍美国企业获得进口商品。有证据表明,美国开始越来越多地采购在中国以外的国家进行组装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脱钩”和“贸易转移”的结果。

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经济活动变化的全部意义。例如,为了避免贸易战关税,中国企业可能正在越南设立新的组装工厂,以服务美国消费者。这些企业会保留在中国的工厂,继续为中国市场和并未对中国商品征收新关税的其他国家生产。因此,决策者需要谨慎解读美中“脱钩”的初步证据。今天为减少两国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而做出的政策决定,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双方不可能不付出任何代价。

(摘编自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网站,作者为尼亚·基钦和梅利纳·科尔布)

印度无法复制“深圳模式”

在制造业强国的愿景下,印度迫不及待想搭上“果链”的顺风车,对承接苹果供应链相当积极。同时,印度正在与富士康洽谈,希望后者能在该国卡纳塔克邦设厂。仅寄托于“果链”,立志于打造制造业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其制造业的雄心目前面临许多挑战。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制造业只占印度GDP的14%,印度一直试图努力提高这一比例,但印度想复制中国制造业的“深圳模式”绝非易事,需要考虑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和用工在内的一系列问题。

另外,供应链不全、基础教育不足导致产业工人數量与能力不足、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也是印度制造业发展的巨大挑战。印度国家规划与实际脱节严重,资金瓶颈难解是一大隐患:2021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为3万亿美元左右,而印度政府的“总理速度的力量”项目计划投入1.2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0%,筹措如此大规模资金困难重重。现在“印度制造”的成本优势已渐渐不再,加上包括罢工等在内的各种风险评估,印度的制造业成本同中国相比不再有绝对优势。

“美债悬崖”拖累今年全球经济

美国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即将达到31.4万亿美元的法定债务上限,但美国国会仍在为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争吵不休。美国债务上限风险产生的国内政治根源是其两党结构,国内经济根源是其依靠债务推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国际经济根源则是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美国国内政治持续延宕债务上限谈判时间,最终可能导致美联邦政府陷入停摆,不论美国自身还是全球经济,都已经无法承受这些代价。

当前美国经济走势并不支持美国国内围绕债务限额进行长期政治博弈。近期美国股市的表现以及各大科技公司大幅裁员的决定,都反映了对美国今年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增速为1%。联合国日前发布的《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更是预测,今年美国经济增速只有0.4%。

美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巨量债务扩张。2020年年初,美国联邦债务规模23万亿美元,但到了2023年年初,美国联邦债务规模攀升至31万亿美元。相比之下,这三年美国的GDP从21万亿美元增至26万亿美元。

美国债务限额不仅是美国的问题,还是影响全球经济的问题。2023年世界经济脆弱性加深,正承受着严重的下行压力,需要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如果短期内美国国内无法就其债务上限尽快达成一致,将会导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增大,势必冲击世界经济稳定,让其他国家不得不共同承担美国政治顽疾造成的后果。

中国“铁路外交”在全球开花结果

2022年年底,中国企业签署了建设连接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港和姆万扎港的铁路的最新工程合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联合项目将有助于改善该国的战略地位并推动跨境贸易发展。中国是坦桑尼亚的重要投资者和铁路系统建设的主要伙伴。几十年前,在中方帮助下,坦桑尼亚通过铁路与赞比亚连接在一起。如今,建设中的从维多利亚湖到印度洋岸边大型港口的新铁路,甚至对坦桑尼亚的邻国也具有重大的物流意义。

由中国建成的亚的斯亚贝巴到吉布提的电气化跨境铁路,也对东非地区的自由贸易和一体化建设产生促进作用。在非洲,由中国提供金融和技术支持的另一个大型铁路项目是蒙巴萨-内罗毕-坎帕拉-基加利干线。总体而言,铁路网将把东部非洲多个国家连接在一起。

中国与拉丁美洲的铁路合作同样备受关注。中国已树立了建设公路、桥梁、隧道等运输物流基础设施的可靠伙伴的形象,玻利维亚、巴西、秘鲁和阿根廷都有在该领域与中国合作的需求。

在亚洲,中国到老挝的铁路为货物运输提供了巨大便利。泰国已从这条铁路获益,能够将蔬菜和水果更快地运往中国。泰国与中国联合建设的铁路也已经开工,目前正在建设从呵叻府到曼谷段。中国在马来西亚也成功开发了铁路市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项目业主马来西亚铁路衔接公司合作,正在建设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

美对华芯片管制导致美企裁员

美国拜登政府采取的限制中国芯片制造商获得关键制造设备的政策,已经给美国国内造成了损失。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芯片制造设备供应商——泛林集团由于在2023财年可能损失25亿美元(约占其2022财年收入的13%),宣布将解雇1300名全职员工,未来两个季度还计划解雇1400名临时员工。

泛林集团是少数几家销售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公司之一,特别是用于制造NAND闪存芯片和DRAM芯片的设备。泛林集团首席执行官蒂姆·阿彻强调,芯片需求放缓以及最新一轮禁止向中国出口芯片制造设备的规定是公司裁员的主要原因。泛林集团2023财年第一季度约30%的收入来自中国,但到第二季度,这一比例降至24%,预计到2023年3月第三季度末,这一比例将进一步下降。美国国内半导体行业普遍认为,在美国政府对中国芯片和半导体等行业实施蛮横打压,会使许多美国公司深受其害,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开发商、芯片设计商、晶圆制造设备生产商、芯片制造商等。

莫斯科交易所首推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所交易基金

2023年1月16日,莫斯科交易所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宣布,俄罗斯首只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所交易基金开始交易。交易基金将投资以人民币计价的俄罗斯公司债券和以人民币结算的货币市场工具。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金融机构实施制裁后,莫斯科交易所开始扩大可用的人民币交易。2022年11月,人民币在莫斯科交易所外汇市场交易中的占比增至48%(年初时仅占0.2%)。

莫斯科交易所股票市场部主任鲍里斯·布洛欣表示:“首次推出的人民币交易所交易基金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领域,为所有类型的客户提供了更多使用人民币投资的机会。我们发现,人们对这一产品有兴趣,人民币金融工具的供给量将有所增加。”2022年10月3日,莫斯科交易所共完成T+1人民币/卢布交易64900笔,交易金额703亿卢布,人民币交易额在莫斯科交易所首次超越美元,成为该交易所交易量最大的外币。

经济

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稳经济积极信号

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了促进经济稳步回升的积极信号。将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入落实稳经济相关政策和措施,推动财政、金融工具支持的重大项目建设、设备更新改造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深入实施延续执行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普惠小微贷款等政策。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支持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企业快速复工复产,扎实做好农民工返岗就业服务。

抓紧春耕备耕。一是抓好小麦、油菜春季田管;二是明确各地粮食和油料生产目标,确保春播面积落实,稳住大豆种植面积;三是扎实做好保障服务;四是落实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等政策;五是加大对大豆种植支持力度,继续实施小麦“一喷三防”补助全覆盖,提早下拨病虫害防控资金,实施南方早稻集中育秧补助,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增产增收。

更好统筹“双循环”,把握发展主动权。将乘势推动消费成为经济主拉动力,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保稳提质,加力扩消费、努力稳定外贸、积极吸引外资三方面部署具体举措。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政策全面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工作,落实出口退税、信贷、信保等政策,推动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加快落地,支持地方招商引资。

中国外贸“量质并举”特征凸显

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到42.0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以美元计,2022年中国年度进出口规模为6.31万亿美元,这是自2021年首度突破6万亿美元后持续站稳这一重要台阶。

中国外贸的逆势上扬,表明中国更加善于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中,掌握稳产业链供应链、稳主体、稳市场的宏观政策逻辑与微观运行规律;更加熟于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挤压下,把准扩大市场份额并保持出口竞争力的发展脉搏。2022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达到5.05万亿元人民币,增长3.7%,说明市场主体的理性对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干预保持一定免疫。中美多年来形成的有效分工与产业互补,是两国经济“和则共赢”的坚实基础。

中国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这是外贸总量持续扩大的指标性体现,也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延伸。目前,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上、中、下游三个环节都承担着关键角色,掌握全球中间品供应的将近1/3份额,并开始在全球产业链扮演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我国不仅在包括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逐步攀升至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中低端环节也逐渐形成以中国为上游国,越南、印尼等地区性制造中心为下游国的地区乃至国际分工格局。

中国制造走向世界须过三关

要让国际市场认识到中国制造的可靠与实惠是第一关。在国际上,“中国制造”仍存在低端廉价的形象,高端制造业的国际标准大多数仍由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制定。中国正在打造的“统一大市场”将为高端制造提供依托。

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是第二关。在制造业一些领域仍被“卡脖子”。要打造参与全球高端制造业博弈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继续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除国家实验室、研究型大学、国家科研机构外,科技领军企业在未来将发挥更大作用。目前华为的19.5万名员工中,大部分是从事研究与开发的工程师,而不是工人。

高端制造的大品牌数量较少是第三关。目前全球高端制造业品牌中,中国大陆地区品牌鲜有一席之地,不过这一现象正得到改善。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最新发布的《中国高端制造业上市公司白皮书2022》,截至2022年12月10日,中国大陆地区高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121家,其中半导体、电力设备及新能源板块增长最为明显,海外布局逐渐加速。大陆地区的很多中小企业往往拥有很高的创新能力,不能忽视其重要性。中国既要造就世界级大企业,也要打造拥有创造力的中小企业, 2022年中国工信部启动“专精特新”企业梯形培育工程,已将中小企业引入政策重心。中国高端制造欲与西方齐头并进并不容易,但竞争已经开始。

(摘编自台湾《旺报》社论)

1月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近2.8%

2022年11月中旬以来,随着国内稳经济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和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的相继出台,加之市场预期美联储将放缓加息步伐,美元指数高位回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逐渐转向升值态势。今年1月,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盘中一度升破6.69,相较2022年11月初的低点,反弹力度达到了8.6%。国家外汇局在展望2023年外汇收支形势时表示,虽然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但国内经济有望总体回升,我国外汇市场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平稳运行,跨境资金流动将更加稳定。

信息基建是香港在大湾区建设中的优势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近日调查显示,在822家受访香港中小企业中,11%目前已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有销售业务,其中41%表示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营业额占其总营业额一半或以上。24%的中小企业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而已经或考虑将业务进一步拓展至大湾区内地城市。香港中小企业有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拓展业务占比最高的行业为资讯及通讯业(56%),这凸显出香港最大的信息基建优势。

在创新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科技发展日益升温、资料跨境传输要求也日益增多的今天,稳定、快速的信息基建愈发重要。而信息基建与中国内地近期推动的“新基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许多海底光缆(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公司经营的)都在香港上岸。由于光缆之间存在重合,中国大陆与国际Internet的所有通道有4个入口11条光缆,但14条亚洲内部的海底光缆系统当中的11条实际上在香港着陆,意味着仅在香港就有11条光缆通向Internet世界,显示香港的国际数据中心的“中心位”明显。因此,香港信息基建优势可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信息创新科技发展提供技术更先进、传输量更大、速度更快、质量更稳定、服务品质更好的互联网和通信服务。这需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深化数据跨境流动及应用转化,形成相关产业,找出国际国内数据跨境流动及应用实践、困难问题及发展趋势基础上,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高度开放的特殊优势和现实制约,提出大湾区率先开展深化数据跨境流动及应用转化,形成相关产业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近期着力点。

观点

马丁·雅克:西方化不是现代化的唯一标准

西方人认为世界就像一部“自动扶梯”:不同的国家根据其发展阶段处于不同的水平,但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而西方站在自动扶梯的顶端。现代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西方化,特别是美国化。这种想法是西方价值观及现代化理论的核心,但它忽视了历史和文化。不同的历史和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不同的社会,决定了它们现代化的性质和现代性的特征。其实现代性不是只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果说到20世纪中叶,现代化主要属于西方,此后它就越来越属于非西方世界,而地球上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那里。中国、印度、沙特阿拉伯和无数其他国家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并带来了它们与西方截然不同的历史、语言、文化、习俗和传统,这个世界正在寻求重新塑造历史、多元化的现代性和身份。

现代化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现象。1978年后的中国就是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的现代化重心已经从学习和借鉴西方稳步转向本土创新。中国面临着一种全新的挑战。中国希望建构一种什么样的现代性?一个更加公平的中国社会如何实现?这是中国等国家需要回答的。

(马丁·雅克,英国剑桥大学高级研究员)

亨利·保尔森:美国遏制中国政策难以奏效

中国和美国正从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急剧坠落到一种几乎处处对抗的关系中。有人担心美国正在输掉与中国的竞争,而美国当前的行动可能会使其担心成为现实。美国正试图与一些国家组成的联盟,以此来制衡中国并向中国施压,但这种战略没有奏效。它伤害了中国,同时也伤害了美国,从长远来看,对美国人的伤害很可能更大。在某些领域与中国合作或以互补方式与中国共事,以及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有益的经济关系,这些显然都符合华盛顿的利益。没有一个国家打算按照华盛顿的方式去解决这些关切,就连华盛顿最亲密的战略伙伴也不准备像美国那样在如此广泛的领域对抗、遏制中国,或者在经济上与中国“脱钩”。

(亨利·保尔森,美国前财政部长。摘编自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

弗朗西斯·福山:陷入困境的自由民主

美国的政治已经变得如此势不两立、如此反民主:美国的保守派和进步派都越来越不信任“民主进程”,美国政客们更愿意迎合激进的民意基础,而不是去达成可能得到广大民众认同的“共识”。右翼和左翼的文化斗士都要保持适度,形成一种爱国伦理,承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是私人生活及公共生活领域的宽容度、多元化及舒适度的必要前提。美国领导人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论和政策让公民有充分的理由去树立这样的信心。要让自由民主长久存在下去,人们要相信言论创造的可能。也就是说,人们对自由民主的信心仰仗对民主言论的信心,而这正是当今美国政坛奇缺的东西。当下自由民主陷入困境,是因为人们越来越不信任政治言论所创造的可能,长此下去,要终结的不仅是历史,还有人们对历史、对治理形式的信心。

(弗朗西斯·福山,美国知名政治学者。摘编自2022年12月18日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

外媒选编

中国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外商对华投资信心加强

中国正在努力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外商对华投资信心也不断加强。

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在《中国商业环境调查报告2022》中指出,中国仍是许多会员企业的优先战略重点国家,并将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特别是以应对全球环境变化为目的的减碳项目成为会员普遍关注的新兴领域。许多会员企业都将此列为工作重点,包括将其纳入企业全球业务战略,同时减碳项目的投入也可提升公司整体品牌价值。

报告指出,中国不断增长的本土消费市场和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规模增强了企业在各自行业发展的信心,尽管过去几年企业在华经营面临重重挑战,但长期持续不断的投入也或使企业在华运营取得回报。近三分之二的中国美国商会会员企业将中国作为短期内全球首要或前三大投资市场。这些企业增加在中国市场投资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是中国市场战略重点地位,以及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更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当问及在中国市场的首要业务机遇时,许多企业认为本土消费增长以及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将有利于他们的业务增长。约三分之一的企业表示,当前经济以及市场改革也有利于其业务表现。中国市场的战略优先性和对中国增长速度加快的预期,仍然是增加投资的主要动力。在所有行业中,绝大多数成员都没有考虑将制造或采购转移到中国以外。

2023年1月11日,香港协力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简报》(China Briefing)指出,中国正取消对外贸易运营商注册,简化进出口程序。根据中国商务部的公告,2022年12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对外贸易法》修正案,废除了对外贸易运营商的某些申报和注册程序的要求。从2022年12月30日起,当地商业当局已停止处理外贸运营商的注册。这表明申请进出口许可证、技术进出口合同注册证书、配额、国家贸易资格以及其他相關证书和资格的公司将不再需要提供外贸运营商的申报和注册材料。这标志着对外贸易管理的重大改革,是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重要一步。它还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商业环境,利用外贸的增长潜力,促进高质量的贸易发展和进一步对外开放。

取消对外贸易运营商的申报和注册要求标志着简化与中国贸易的重要一步。此举也符合中国2023年的经济目标,这些目标主要侧重于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高增长水平。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是中国经济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尽管对外贸易在2022年仍然相对强劲,但与2021年的高增长水平相比,还是有所放缓。因此,刺激外贸是2023年及以后实现中国经济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注册程序的取消和疫情的结束,将大大改善外贸运营商的商业环境,并使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外国公司更容易采购产品,与业务合作伙伴和供应商会面,并确保供应链安全。

(编译 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