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绕甲措 杨洋 曹大命
[摘要]民营企业为西藏自治区贡献了40%以上的GDP,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税收,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西藏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着融资难、融资少、融资慢等突出问题。本文对西藏3万户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经研究发现,西藏民营企业整体信贷需求率偏低,其中有效信贷需求的满足率较高,潜在信贷需求的满足率较低。笔者认为,下一步要通过提高金融机构融资供给水平,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加强民营企业自身发展培育等一系列举措,充分挖掘西藏民营企业的潜在信贷需求,使其转化为有效信贷需求,进而提高民营企业整体信贷满足率,促进西藏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关键词]西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91(2023)02-0056-09
——作者简介:西绕甲措(1986-),男,西藏昌都人,博士,国家民委民族团结促进司城市民族工作处,研究方向:经济、金融、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北京 100021 杨洋(1990-),女,四川成都人,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统计研究处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民族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曹大命(1990-),男,河北沧州人,中国人民银行拉萨中心支行统计研究处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民族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西藏 拉萨 850000
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西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西藏自治区民营经济逐步形成了以住宿和餐饮业、畜牧业、水利、建筑业、商品流通等行业为主,高原生物、绿色工业、清洁能源、现代服务、高新数字、边贸物流等新兴行业为辅的良好发展局面。但由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底子较弱、起步较晚等历史和现实原因,目前西藏民营企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科学规范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加上近年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大疫情影响,西藏民营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难困境更加凸显。在此背景下,如何将理论联系实践,有效解决西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全社会经济学界、实务界共同面临的课题。已有关于西藏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更多聚焦于学理和政策方面,限于研究精力和时间所限未能深入西藏民营企业一线开展大规模实地调研。本文对西藏3万户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翔实的一手调查数据,分析西藏自治区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探讨解决与改善西藏民营企业融资状况的相关措施及建议,以期助推西藏民营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
一、西藏民营企业融资情况现状
本文采取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在西藏辖区商业银行开设基本账户的民营企业作为调查对象。据初步统计,2019年末全区在银行开设基本账户的民营企业约4.3万户左右,约有2万户民营企业由于规模小或生产经营活动在区外等原因没有在区内开立基本账户。本次调查在剔除部分无效的样本之后,有效样本共计31653户,约占全区开设基本账户民营企业数的73%,调查样本覆盖面广、样本量大,可以反映西藏民营企业基本融资情况。调查信息主要包括民营企业基本信息、2017年和2018年两年的主要财务指标及经营情况。
(一)民营企业自身情况
1.基本存款账户方面
基本存款账户是办理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的主办账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是开立其他银行结算账户的前提,也是民营企业获得金融服务的前提和基本条件。本次调查的民营企业户数为31653户,占2019年末全区工商注册登记民营企业总数的比重约为50%。被调查的民营企业开立基本账户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在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中,多数民营企业选择在农行、建行、中行开设基本账户,在三家银行开设基本账户的民营企业总占比77.32%,其他在藏银行占比22.68%。数据表明,农行、建行和中行是西藏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主要力量。
被调查的在西藏辖内开设基本账户的民营企业中,基本账户一年内有资金往来的民营企业23294户,占比为73%,休眠账户8359户,占比为27%。据了解,活跃账户民营企业的经营活动大多在西藏辖内,可能成为银行贷款的潜在客户,休眠账户民营企业可能已注销但未销户,或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在区外,或未注銷但实际已“破产”。还有相当比例的民营企业未在西藏辖内银行开立基本账户,这些企业可能由于规模较小而无基本账户,或者企业属于在区内注册但在区外开设基本账户。
2.财务制度方面
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既能反映出企业成长趋势也是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的主要评估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在配合填写问卷的企业中,27.47%的民营企业有正规财务人员,20.47%的民营企业有完整的财务报表。西藏民营企业财务制度健全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民营企业申请贷款的获批率。
3.企业规模方面
企业的规模是检验企业生存和发展潜力的基本标准,也是衡量公司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民营企业属于小微企业,其中10人以下的民营企业占比约48%,10人以上及40人以下的民营企业占比约40%,这表明西藏民营企业中小型、微型企业占比较大,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初创或成长期,获得贷款的能力相对较弱。西藏民营企业职工人数分布表2所示:
4.信用意识方面
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拥有良好信用的企业才会有长远的发展。调查显示,只有46.78%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具有较好的信用意识,能够较好地熟悉企业信用方面的相关金融知识;另外半数以上的西藏民营企业负责人信用意识较为淡薄。这表明西藏民营企业整体信用意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民营企业融资情况
1.融资意愿方面
调查显示,38.98%的民营企业有意愿或已经通过银行渠道获得融资支持,约占32.6%的民企愿意通过企业自身经营积累获得融资(详见表3)。这表明西藏民营企业通过债券、股票等多种融资渠道来进行自身融资的意识较弱,在拓宽和培育西藏民营企业利用多渠道融资方面的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另外,仅有7.41%的民营企业存在非银融资情况,其中26.09%选择了从亲戚朋友借款。非银借款渠道平均利息水平在2.75%-10%。被调查的民营企业非银融资渠道结构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此外,企业融资中考虑的最主要因素是融资成本,占比36.14%,其次是融资可得性,占比23.78%,具体如表5所示。这表明西藏民营企业融资过程对资金价格等因素较为敏感。
2.信贷需求率方面
正确识别民营企业信贷需求是分析其融资现状的前提。本文从信贷需求中分离出有效信贷需求和潜在信贷需求,进而更准确地分析民营企业受到的信贷约束。信贷需求是指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借助外来信贷资金以扩张企业规模或维持企业发展,主观上有信贷资金的需求。有效信贷需求是指如果民营企业贷款的预期收益大于利息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民营企业实际行为就会选择申请贷款的情况。潜在信贷需求是指民营企业虽然存在信贷需求,但考虑隐性成本后其申请贷款的预期收益低于内源融资(不融资),此时民营企业不会申请贷款,因为隐性成本过高而被抑制的信贷需求的情况。
(1)相关指数
本文设定四个指标以考察民营企业信贷市场:一是信贷需求率,即有信贷需求的民营企业户数占全部民营企业户数的比重;二是有效信贷需求率,即存在有效信贷需求的民营企业户数占全部民营企业户数的比重;三是潜在信贷需求率,即存在潜在信贷需求的民营企业户数占全部民营企业户数的比重;四是有效信贷需求满足率,即成功申请到贷款的民营企业户数占有效信贷需求的民营企业户数的比重。
(2)识别方式
针对不同的信贷需求类型进行了明确定义后,我们必须对所调查的民营企业进行精准识别并归类。
首先,通过电话调查,将拒绝填写问卷的民营企业视为无信贷需求企业。然后,重点对有信贷需求企业进行再分类,如一个企业为解决自身资金需求,发生过贷款申请行为,无论是否申请成功均归为有效信贷需求;如一个企业面对自身的資金需求选择内源融资的方式,均归为潜在信贷需求。我们将向银行正式提交过贷款申请的企业的信贷需求视为有效信贷需求,没有向银行提交过贷款申请的企业的信贷需求视为潜在信贷需求。最后,对有效信贷需求进一步分类,发生过贷款申请行为并实际获得过贷款,即为信贷需求得到满足;发生过贷款申请,但因各种现实原因未能得到贷款,即为信贷需求未能满足,民营企业贷款受到了信贷约束。本文重点关注信贷需求得到满足的企业占有效信贷需求的企业比重,即信贷满足率。
(3)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31653户民营企业中,存在信贷需求的民营企业为5355户,信贷需求率为8.40%。其中存在潜在信贷需求的民营企业2454户,潜在需求率为3.85%;存在有效信贷需求的民营企业为2901户,有效信贷需求率为4.55%。存在有效信贷需求的民营企业中有2784户获得了贷款,有效信贷需求满足率为95.97%。西藏民营企业贷款获得率(获得贷款的民营企业户数/民营企业总户数)为4.36%,高于2018年北京民营企业贷款获得率[8][9]。数据表明,西藏民营企业信贷需求率整体偏低,而西藏存在有效信贷需求的民营企业信贷满足率较高,这表明有待进一步挖掘西藏民营企业的潜在信贷需求,使其转化为有效信贷需求,进而促进西藏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分行业看,在配合填写问卷的企业中,卫生和社会工作、制造业等行业有效信贷需求率相对需求较高,分别达到33.33%和31.09%;教育、采矿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有效信贷需求率较低,具体有效信贷需求率行业分布情况如表6所示。
1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9.09%,10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信贷满足率较高。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信贷满足率较低,由潜在信贷需求转换成有效信贷需求的上升空间较大。数据说明西藏金融机构针对各行业民营企业均出台相应的优惠贷款政策,但融资效果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因此有必要根据信贷政策的目标分类施策。具体分行业信贷满足率如表6所示。
(三)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在有信贷需求的5355户民营企业中,只有2901户企业选择向银行申请贷款。另外有潜在信贷需求的2454户民营企业因为贷款门槛高、贷款手续及流程繁琐、贷款发放时效性差、贷款缺乏灵活性等原因选择内源融资,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隐性成本过高,未能转化为有效信贷需求。那么这部分企业可能面临着无资金继续扩张规模或高额的融资成本以维持企业发展的局面。但存在有效信贷需求的企业中超过9成的企业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信贷满足率较高,对于有信贷需求的民营企业来讲,仅有不足5%的民营企业受到了信贷约束。由此可见,西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最主要原因是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的潜在信贷需求没有转化为有效信贷需求。调查数据显示,主要存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原因。一是客观方面由于缺少抵押品或担保,这是影响民营企业潜在信贷需求转化为有效信贷需求的主要因素。
客观原因方面,企业盈利不够占比29.28%、缺少抵押品或担保占比42.18%、企业负债过高占比4.14%、有不良信用记录占比1.54%、国家政策不允许占比2.60%、在银行内没有熟人占比2.33%,其他情况占比17.93%。主观原因方面,资金够用、不需要贷款占比23.20%,市场形势不好、不愿贷款占比15.91%,更乐意自身积累、不愿贷款占比12.65%,贷款手续复杂、不方便占比23.29%,能获得贷款、但未申请占比8%,贷款成本太高占比11.42%,其他情况占比5.54%。
下一步金融系统应关注民营企业信贷融资的隐性成本桎梏,向民营企业倾斜更多金融资源。具体而言,可从简化贷款流程、改善营商环境和降低融资成本等方面进行。调查问卷设计了贷款利率降低、贷款手续简化、市场形势改善、企业效率好转等四个措施,以激励企业将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统计占比分别为20.11%、29.63%、20.03%、16.10%,总计85.87%,另外,任何情况都不会贷款的企业占比1.74%,其他情况占比12.40%。
与潜在融资需求转化为有效信贷需求的障碍类似,融资需求被拒绝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抵押品或担保,占比38.71%,其次是企业盈利不够,占比28.23%。其他原因还有企业负债过高、有不良信用记录、国家政策不允许、在银行内没有熟人等,占比分另为5.65%、8.06%、5.65%、2.42%,其他情况占比11.29%。
(四)民营企业其他方面的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中属于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的达6.06%,其中自治区特色优势产业民营企业的有效信贷满足率为84.52%,表明西藏支持特色产业的信贷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贯彻,特色优势产业的信贷可得性较高。配合填写问卷民营企业中属于限制和禁止类企业占比仅为0.84%,这表明西藏限制和禁止类企业在西藏已将尽退出。
应收账款方面,民营企业中存在应收账款的比例达82.98%,表明西藏推行民营企业应收账款贷款服务还有较大的空间。在期限结构方面40.68%应收账款账龄小于三个月,其中76.99%的企业应收账款账龄与去年相比持平。
被调查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市场形势不好和资金缺乏,占比分别为25.32%和22.69%,此外,还有原材料成本过高、用工贵、招工难、税费较重等困难,占比分别为13.5%、11.63%、8.61%、4.68%,其他情况占比5.95%,没有困难的占比仅为7.61%。
二、西藏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表明,导致西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较为复杂的,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银行供给侧的问题,也有融资环境方面的问题。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需要企业、银行、政府等多方共同发力,综合施策形成政策合力纾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
(一)民营企业有效信贷需求率不足
1.大多数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
公司治理結构不规范是当前全国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共性问题。调查发现,在配合填写问卷的企业中,仅有27.74%的企业有正规财务人员、20.47%的企业有完整的财务报表。科学的内部管理、完善的治理结构、健全的财务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缺失,致使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风险较高。商业银行在进行授信时会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风险偏好选择,为保障收益覆盖风险,商业银行会针对风险较高的民营企业进行风险溢价,加剧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2.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多数企业抵押品不足
西藏民营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很多都是小型、微型企业,固定资产价值较低,难以提供足额提供有效资产抵押和担保品满足商业银行的信贷要求。本次调研的民营企业中职工人数为1-5人的企业占24.78%、5-10人的企业占23.43%,职工数达8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4.67%。调查发现,西藏民营企业中有42.18%的企业因自身缺乏抵押品而未选择向银行贷款,38.71%的企业因缺少抵押品向银行申请贷款被拒绝。民营企业缺少足够的抵押品导致商业银行难以把控信贷资产质量,为规避自身风险,银行只能选择将资金贷给规模更大的企业。
3.民营企业融资环境趋紧信用风险凸显
西藏大部分民营企业在银行信用评级中资信差、信用等级低,不能满足最基本的贷款条件,致使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加大。调查显示,在配合填写问卷的企业中有8.06%的企业因存在不良信用记录被银行拒绝过贷款,同时只有46.78%的企业负责人认为自身有较强的信用意识,超过一半的企业负责人意识到自身信用意识的欠缺。在西藏未建立完善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情况下,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高质量民营企业必须为恶化的融资环境的支付额外的融资成本,换言之欠发达的市场条件和市场秩序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剧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民营企业信息披露不透明
商业银行对于民营企业的不信任更大程度上还是对于其相关生产经营信息不透明的质疑,信息披露的不完善与不及时导致商业银行对于民营企业未来的预测程度降低。调查显示,西藏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等信息透明程度低,以至于西藏金融机构无法准确掌握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重要指标,无法对其后续还款能力作出准确判断,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信息收集处理成本。在配合填写问卷的企业中,近80%的民营企业没有正规的财务报表,超70%的民营企业没有正规的财务人员。
5.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由于西藏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区情,长期以来中央赋予西藏一系列特殊的优惠贷款利率政策,有效地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导致区内企业长期依赖于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调查显示,在配合填写问卷的企业中38.98%的民营企业选择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仅有0.2%的民营企业选择通过债券、股权等直接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二)金融机构融资供给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银行贷款操作流程较为繁琐。民营企业获得银行贷款需要复杂的审贷手续,审核贷流程繁琐、周期长,必须经过严格的层层审批、逐级审核。调查显示,西藏金融机构从接收贷款申请到最终发放贷款,最短也要1个月的时间,最长能达到3-4个月,不符合民营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的特点。本次调查的民营企业中有23.29%的企业因贷款手续复杂不方便而选择不向银行贷款,在存在潜在信贷需求的民营企业中,有39.63%的企业认为如果贷款手续简化便会选择向银行申请贷款。贷款手续的繁琐降低了民营企业贷款可得性,加剧西藏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
(三)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1.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信贷保证方式较单一
有效的融资担保能一定程度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西藏现存的担保机构不僅数量少且业务品种单一、业务覆盖面小,同时再担保机构的缺位,加剧了西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局面,现有担保机构的在保余额远小于西藏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本次调查的民营企业中有42.18%的企业因自身缺乏担保而未选择向银行贷款,38.71%的企业因缺少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被拒绝。本次调查发现,西藏银行业机构在民营融资过程中多接受传统的抵质押担保,未采用以仓单、存货、厂房租赁合同等创新担保品进行担保融资的担保方式,固有的抵质押担保方式降低了民营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本次调查中有82.98%的民营企业存在应收账款,账款的账龄小于等于3个月的占40.68%、3至6个月的占32.40%、大于6个月的仅占26.92%,若西藏金融机构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将大大改善西藏民营企业融资环境。
2.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银企共享机制不畅
西藏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普遍存在银企信息不对称,信息沟通不畅的情况。银行对企业经营状况等信息了解不够,银行只能通过实地考察、征信系统等方式了解企业信息,信息来源渠道窄且信息准确性不高,这使得银行不能充分地掌握企业信用信息。调查显示,2019年末,在全区工商注册登记的63785户民营企业中,约有68%的民营企业开设银行基本账户,在被调查的31653户民营企业中,仅有8.8%的民营企业获得了贷款。其次是企业不了解银行的信贷政策、产品以及其他相关金融服务。本次调查的民营企业中有2.33%的民营企业因自身在银行没有熟人而没有向银行贷款,2.42%的贷过款的民营企业因自身在银行没有熟人而被拒绝贷款。这说明西藏民营企业在进行信贷融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熟人社会思想,充分利用银行信贷服务意识较弱。若在银企双方信息完全对称的情况下,“熟人社会”将逐渐向“信用社会”转变,信用体系以及共享机制的建立将推动民营企业融资向便捷化、透明化发展。
3.民营企业中介服务平台缺位
随着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及自治区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但据调查显示自治区政府层面却未设有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中介服务平台,导致部分民营企业对相关部门出台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不了解,普遍反映距离政府的关爱很遥远,部门政策“中看不中用”等,不能充分掌握和利用利好政策发展企业,使得政府出台的利好政策效果大打折扣。本次调查的民营企业中有12.65%的民营企业更愿意自身积累不愿意贷款,8%的民营企业认为贷款成本太高,这说明了部分民营企业还存在对西藏相关优惠政策不了解、不知晓的情况。
三、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藏民营企业融资最大的问题是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以及潜在信贷需求不能有效转化为有效信贷需求。针对这一突出问题,下一步应就提升民营企业有效信贷需求、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融资供给水平以及优化完善融资环境等方面做好西藏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工作。
(一)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引导和培育
1.分行业制定民营企业发展规划,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实力
建议相关部门按行业研究制定民营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明确具体目标和措施,提升西藏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大企带民企的机制,按照“扶持一批、培育一批、做强一批”的原则,帮助和指导民营企业打好发展和管理基础,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在培育核心技术、核心工艺、核心能力上下功夫,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和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争取突破和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2.加强正向引导,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力
建立民营企业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民营企业持续推进自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培育科技领军企业,对领军企业实施的重大项目、创新平台建设,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资金补助。鼓励银行扩大知识产权等质押融资规模;鼓励保险公司支持民营企业参加境外展会、产品认证、专利申请;鼓励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为民营企业做好上市辅导,提供融资和风险管理服务。
(二)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发展的基础工作
1.引导民营企业创造有利于融资的条件
民营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股东大会决策机制作用充分,董事会执行效率不断提高,监事会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使“三会”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规范其自身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民营企业信用观念,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提供完整、有效的财务信息,使其成为合规的信贷主体,满足银行审贷要求,增强其融资能力。
2.引导民营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多渠道多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民营企业遵纪守法,提高民营企业家的诚信意识,规范自身会计核算,主动做好相关信息的披露,不恶意逃废金融债务。帮助和指导民营企业优化融资结构,规范关联交易管理,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三)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风险保障机制
1.帮助遭遇风险事件的企业摆脱困境
要切实把纾困基金的重要作用发挥出来,并在基金发放使用的审核过程中要更好地优化流程,要把基金的关注重点放在类似业大户这样的民营企业上。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政府部门以及其下属机构、国有企业之间的隐形担保关系管理,要协调各方,积极稳妥处理民营企业逾期欠款问题,切实提高民营企业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受不可抗力影响,致使流动性遇到暂时困难且发展前景良好的民营企业贷款,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可予以展期或续贷。
2.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积极引进国内大型担保机构在西藏设立分支机构,丰富西藏担保机构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在藏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培养在藏担保机构树立保本微利思想,找准担保机构的定位,逐步降低担保的要求门槛。对那些信誉优良、诚实守信的民营企业可以采取免担保的模式。把自治区专项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用到实处,民营企业生存困难,有需要首贷、转贷、续贷等服务的,需要政府协调相关机构予以支持,鼓励担保机构规范对民营企业收费,适当降低民营企业的担保费用,有效降低民营企业的财务成本。
(四)拓宽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支持西藏优质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和支持西藏企业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对其发债给予一定的贴息。支持非上市、非挂牌民营企业依法依规发行私募可转债,鼓励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要通过发行小微、民营专项金融债券,拓宽民营信贷资金筹集渠道。积极对接有发债意愿的企业,做好债券发行辅导工作。加强与交易商协会、中债信用增进公司的沟通,重点支持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但暂时遇到流动性困难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缓解流动性压力。
(五)金融机构要改进作风,深化惠企措施的落实
1.努力让民营企业“融有所得”
在新发放贷款中,适当增加民营企业贷款的比重,提高民营企业首贷率。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服务机制,加强国有控股银行民营企业信贷服务水平,使民营企业贷款过程更加简便。同时也要加强利率市场监督,监督好小贷公司等市场机构的利率水平,调控好贷款利率水平。金融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机制,采取差异化考核机制,采取民營企业贷款户数和贷款余额同步双增考核机制。国开行西藏分行、农发行西藏分行可以增加转贷业务,通过零售型银行服务民营企业发展。
2.适当简化民营企业审贷流程
在藏银行机构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民营企业提供线上贷款渠道,简化不必要的审批流程。对有续贷需求的民营企业,在藏银行机构要提前主动对接,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应延尽延,降低民营企业贷款周转成本。在藏银行机构要适当下放审批权限,结合自身实际,将一定额度信贷业务审批权下放至分支机构。探索建立民营企业信贷快速通道,整合业务办理环节,推进“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缩短审贷时间,提升信贷审查审批效率。对重点民营企业推行主办银行制度,构建互利共赢、长期稳定的新型银企合作关系。
3.增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可持续性
在藏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以经济金融规律为依据,科学设定信贷计划,杜绝组织运动式的信贷资金投放。健全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管控,提升对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定价能力,在有效防范风险前提下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信贷支持。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口帮扶民营小微企业台账,定期与相关企业联系沟通,动态掌握其融资需求是否得到解决。
4.减轻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
针对西藏民营企业轻资产的特点,改进传统型抵押担保模式,对长期合作,经营效益突出,大股东信誉优良的民营企业进行信用授信,提高民营企业信用贷款比重。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和贸易金融,创新推出针对应收账款、订单、仓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等作为抵押品的多样化融资产品,更好地服务民营企业发展。
(六)建立扶持民营企业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敢贷、愿贷、会贷”长效机制
严格贯彻落实民营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目标,提高民营企业的贷款在公司类贷款中比重。在藏商业银行积极向上级银行进行申请针对西藏民营企业的特殊优惠政策,促进民营企业的贷款积极性。银行也要适当放宽民营企业贷款的考核制度,提高民营企业征信容忍度,对那些有不良贷款记录的民营企业也要适当放宽政策,做到“能贷尽贷”,激励民营企业对贷款的信心,给民营企业更好的贷款体验。银行工作人员也要采取奖励制度,对民营企业贡献突出的给予奖励。
2.抓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整合金融、税务、市场监管、社保、海关、司法等涉企信息,建立民营企业融资主体数据库,实现与金融机构共享共用。发挥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线上服务功能,引导更多小微企业主动对接融资服务平台,全面真实掌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督促相关银行及时对接、快速响应,做到“有求必应、合规授信、应贷尽贷、全程留痕”。依托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和信用中国(西藏)平台,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依法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和跨部门联合激励惩戒,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务行为。
参考文献:
[1]普布次仁.西藏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研究[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9(36):42-43.
[2]刘晓春,等.建设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J].新金融评论,2020(03):57-76.
[3]陈倩,陈怡.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J].财务管理研究,2020(08):30-34.
[4]熊飞.民营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J].今日财富,2021(04):60-61.
[5]陈新行.内蒙古民营企业融资情况调查与思考[J].北方金融,2020(11):75-78.
[6]张建良.商业银行服务民营经济的实践与思考[J].金融纵横,2020(08):3-8.
[7]王振卿,侯梦雨.乌海市民营企业融资情况的调查报告[J].北方金融,2020(12):66-67.
[8]林艳.2018年北京支持民营企业近3万户[EB/OL].https://www.sohu.com/a/297626721_161623.
[9]华经产业研究院,2010-2018年北京市私营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户数及就业人员数量分析[EB/OL].http://huaon.com/story/475654”.
收稿日期:2022-11-11 责任编辑:王 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