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巍山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古迹,至今仍然保持着古城的独特风貌,以其古朴典雅的气质而闻名。本文将深入探讨巍山古城的建筑装饰艺术,从古城的概况、古建筑装饰文化的渊源、建筑装饰材料的种类、建筑色彩等方面,为乡土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巍山古城;古建筑;建筑装饰
巍山古城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朝就已经成为南诏国的发源地,也是南诏国初期的首府。据记载,巍山古城始于明朝洪武二十三年,由当时的中原知名堪舆家们共同规划,城堡的外形犹如印章,城垣环绕,城内还修筑了壕沟、吊桥、跑马场,城内还配备了印章。巍山自明清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风貌闻名于世,清朝更将它封为“文献名邦”,并将它列为第3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巍山更加受到了自治区政府的认可,它不仅是巍宝山景区的核心景点,更拥有着丰富的文物遗产。至今,依旧能够看到这座古老的城市600多年前的棋盘状结构。
巍山古城的建筑物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场地,也是自然景观的物质实体,它们构成了巍山古城独特的自然景观空间结构。巍山的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繁多,古建筑群林立,拱辰楼、星拱楼及南诏古街两旁的民房,仍然保有着明清时期的建筑物样貌,让巍山古城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令人叹为观止。巍山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蕴含着丰厚的中国历史底蕴,是云南最具标志性的乡村建筑之一。
巍山古城拥有众多珍贵的文物遗产,其中包括2处国家级、2处州级和20处县级等,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拱辰楼、玉皇阁、文华学堂、等觉寺及双塔、文庙、星拱楼、文昌宫、北社学、东岳宫、西竺庵、萧公祠、南社学、明代城垣残段、崇正学堂、南熏桥、西门吊桥、刘家宅院、梁大小姐宅院、柯家宅院、施家宅院以及官署等,它们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可低估。
巍山古城的结构以公共建筑为主,其中大部分都得以完好保存,有着极高的科学、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价值。然而,少数公共建筑仍受到一些历史原因的影响,甚至遭受了破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进院式”是住宅建筑设计的主流,但也有一些建筑设计采用了多种形式,并且拥有丰富的建筑手法和营造技巧。
(一)源于对自然的崇拜
巍山位于哀牢山与无量山的交界处,山势险峻,山间溪流纵横,巍山古城就坐落在如此优越的自然环境之下,文华山位于城的正对方,巍宝山与锦溪河汇合,阳瓜江横贯城市,巍山古城的北部则拥有宽广的巍山坝。当阳瓜江蜿蜒曲折穿过巍山古城,犹如巨大的双翼,将古城紧紧拥抱,勾勒出一幅完美的“一水抱孤城”画卷,“山环水抱”的景观,“万山拱城”的构图,巍山古城的美景令人叹服。巍山的历史悠久,当地居民一直尊重大自然。他们将其视作一种宝贵的馈赠,并以不同的方式来祭祀它。
(二)源于对图腾的崇拜
图腾崇拜是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古老的氏族社会,大多数来自动物,其次是植物,少数则来自其他物种,而这些物种就是当时的图腾。图腾崇拜是一种古老的宗教信仰,它源于古老的文化传统,包括龙、虎、葫芦等,它们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并且在当地的社会中被广泛传播,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礼仪、禁忌制度和习俗。因此,在一些建筑装饰中,例如彩绘,常常会使用民族图腾的元素。
(三)源于对“土主”和祖先的崇拜
巍山地区的彝族人民一直将南诏十三代王视作他们的先辈,并且从唐代开始,他们就开始对这些王都进行宗教祭祀,并且逐渐演变出一种独具特色的宗教信仰,即对这些王都的敬仰。
(四)源于对宗教文化的崇拜
巍山古城的建筑风格受到中原地区城市建设的影响,其中包含了明显的等级制度,并且继承了“礼治”中的仁、礼、忠、信等基本理念,同时也融合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文化。
(一)巍山古城建筑材料
巍山古城拥有完美的自然环境,因此,当地的木材、泥土、石头、草料等都是从大自然中获得的,而且数量众多,质量上乘,不仅经济实惠,而且取材方便,完全能够满足当地居民在特定时期和环境下的生活需求。
木材具有极佳的强度和耐久性,其纹理清晰,触感和视觉效果都很好,具有很高的可塑性,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尺寸,调整其结构、尺寸、用料和工艺,从而满足施工要求。因此,它已经成为各种大小建筑构件的首选材料。巍山古城的木雕艺术精湛,其造型优美、制作精细,常被用于装饰门头、窗口、梁柱等部位,如雀替、檐头挑坊、垂花柱柱头等。
巍山古城的泥土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而且可以在任何地方取得,使得它们更加经济实惠。古代的民居建筑中,泥土常常被用作外墙的围护结构,如照壁,但如今,这种材料的使用正在逐渐减少。
巍山古城的石材使用非常普遍,它们被用來雕刻各种各样的图案和动物,从吉祥的狮子到繁复的鸟兽,都能在古城中被找到。这些石材被用来制作抱鼓石、门墩、门槛、铺地和柱础,以增添古城的历史气息。
巍山的古代建筑大多采用了漆料来进行彩绘,这种涂层不仅可以提高外墙的质感,还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提升室内的整洁程度,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二)巍山古城古建筑装饰类型
巍山古城的建筑物上,装饰品种繁多,从内部到室外,每一处都充满着独特的魅力。从户外的砖雕、石雕、陶雕、灰雕到内部的木雕、彩绘,每一种都能给人以绝佳的视觉享受,更能让人体会到它们的独特魅力。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木、石、砖的使用是十分普遍的。巍山古城古建筑特点如下:
1.木雕尤为突出
巍山的明清古建筑大多由木材组成,其中包括精美的木雕、精细的窗棂、精致的梁柱、精致的檐口、精致的斗拱和精美的雀替。
巍山古城的门的设计非常注重外观和内部结构,根据它们的用途,巍山古城的门有许多不同的形态,如牌坊门、门楼门、垂花门、山门、墙门、洞门和八字墙门。此外,巍山古城的门还有许多独特的设计,如板门、棋盘门、实榻门和格扇门。巍山的古代建筑物中的窗户不管尺寸有多么巨大,它们的外观和质地都非常优秀,通常是由木头雕琢而成,非常精致,如图1所示。
巍山古城的梁的断面以矩形或方形为主,也有使用圆木作为梁的。古城的梁的尺寸与建筑的尺寸成正比,并且与其功能相符。官宦府邸人家和寺庙书院的梁更加厚重,普通民宅的梁则更加轻巧,但在装饰上,民宅建筑更加精美。巍山古城的柱子种类繁多,包括外柱、内柱、檐柱、金柱、中柱、垂瓜柱等,从图2中可得到证实。
巍山的雀替在当地的建筑中十分常见,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民居中,雀替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们的装饰作用远远超过了它们的实际作用,从而增添了建筑的审美效果,如图2所示。
2.石雕
古代的中国,由于其独特的家庭结构,其建筑的尺寸、外观以及内部结构都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其特殊的建筑材料上,如砖、石、木、水泥、陶瓷、瓷器、玻璃、陶瓷制品,以及其他各种材料上。
巍山古城的建筑物中,除了使用大量的木材,还有许多精美的石材。这些石材不仅可以承受重量,还可以固定建筑物的结构。例如门楼的基础、门墩、墙面都使用了坚硬的石头。墙面则常常使用细腻的石头。抱鼓石由优质的青石、汉白玉等材料制成,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异形,高度不一,装饰丰富,既有简单的表面,也有精美的雕刻。
石材具有多种装饰功能,从铺装到花台、石狮子、小品石凳、石磨、石灯,每种装饰都有其独特的尺寸、主题和技巧,从檐廊到院落,石材的大小、形状也各不相同,为室内外增添了许多美感。巍山的石狮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石雕,它们通常出现在公共建筑的门口,若在民宅的门口,它们则被安置在石墩的两侧。
3.瓦作
巍山古城的装修风格以其精美的瓦当而闻名,其种类繁多,其中最常见的两种分别为琉璃瓦、青瓦。其中,琉璃瓦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贵族、宗教场合,而青瓦则仅限普通民众使用。巍山古城的公共建筑以及豪华的住宅都使用了大量的圆形瓦当,这些瓦当的外观由铜钱、动物、植物以及精美的线条组成,令古城更加美观大方,如图3所示。
4.彩绘
彩绘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早已被广泛应用于隋唐、清朝的建筑设计之中,尤其受巍山古城的青睐[5]。它以精美的色调和细腻的纹理,将巍山的历史文化完美地融入了当代的艺术设计之中,成为巍山古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巍山古城“三滴水”的门楼与照壁,采用了精心设计的彩绘,彰显了白族的古老文化风貌。白族的门楼设计精致,简洁大方,给人一种温馨、宁静、优雅的感觉。这些精致的彩绘,大部分都采用了淡淡的蓝、绿、白,与墙面的青灰相得益彰,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用金黄色作为外观的点缀,可以增添视觉冲击力。在门、窗、梁、斗拱上,则可以使用更加明亮的颜色,例如红、黄、绿、蓝,既可以展现本土的精致和典雅,又可以表现当地的原生态和多样性特征。
巍山古城的建筑以青瓦为主,这也是它独特的色调。在古城的建筑立面上,木材是最常见的材料,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梁、柱、坊及其裝饰构件、门窗等。此外,古城的建筑还采用了多种暖色系材料,如褐红、朱砂红、橘黄、土黄、橙黄等。巍山古城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从民居住宅到沿街商住混合住宅,每一种都十分独特。其中,民居住宅以木材为主,外立面采用暖色调,给人以温馨舒适的感受。巍山古城的民居住宅以黑白灰色系为主,其中包括围墙、照壁和门楼,而其内部的建筑构件则以木材制作,呈现温暖的色调。相比之下,巍山古城的公共建筑则以温暖的色调为主,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暖色系。总的来说,巍山古城的屋顶主要由黑白灰组成,但在建筑中,暖色系更为常见,而黑白灰则是次要的颜色。图4展示了巍山古城的建筑色彩分析。
巍山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它的历史价值、空间布局和建筑形式都非常值得研究。巍山古城的建筑装饰艺术,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南诏文化、历史、明清建筑以及当地文化的绝佳素材。
作者简介
黄良华,男,广西崇左人,助理工程师,本科,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顾晓伟,周海东.遗珠拾粹54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云南大理州巍山古城[J].城市规划,2008(7):99-100.
[2]陶昆.巍山古城防火措施初探[J].云南消防,2003(12):52-53.
[3]刘斯荣,许嵩.谈色彩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06(18):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