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建设和实践

2023-07-14 06:32聂明娜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3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思政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在不断发展,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是新时代要求。因此,基于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就尤为重要,从当前的形式来看,为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需对其课程的改革进行进一步的思索和改进。

关键词:课程改革;思政;实践教学

中图法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1 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1)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要与社会所需的专业技能发展一致,从而才能学以致用,不与社会脱节。建设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注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将专业知识和就业导向紧密结合,并深入企业做好调研,明确就业领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专业课程体系。同时,以技能训练为基础,避免盲目性和不切实际。并通过项目研发和项目实训等教学手段,同时考虑到我院校目前具备的师资力量和实际情况下的实训条件,有针对性地增加或去除相应的专业课程。

(2)融入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与合作企业分析岗位的职业能力,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岗位上能够胜任,这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同时,鼓励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获取岗位职业能力及职业技能证书等。学校也应极力和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共同研究修改及制订教学大纲及专业培养目标。

(3)对课程内容进行升级和整合,使其形成工单教学。同时,也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程的需求,对整门课程的难易度重新进行调整,对于层次好的学生可以挑战高难度的,对于层次薄弱的学生做基础工单即可,注重实效性,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学习,学精学通,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4)实践性课程的创新设计。为了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训及实践设置时,对于应用型较强的一些课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评价方式采取教师主评,各小组对作品进行展示汇报、互评、自评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利互助的品质,同时使学生可以获得工作经验、体会工作模式,即增强学生对真实工作环境的感性认识。

(5)课程体系注重连贯性和针对性。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将就业导向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以适应社会市场的用人需求。注意整个课程体系的连贯性,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顶岗实习中,将前后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所以结合教学条件,对课程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调整和更新课程体系。

2 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方式

根据目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需要实行与课程体系相适应的,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本位,并且能够加强实践实操的教学环节,同时融入课程思政,渗透育人内涵,真正体现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

(1)在理论课教学中,一般采用案例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重点使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即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愉快学习氛围中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

(2)在实验课教学中,选取实操性强的课程科目,在选取的实操工单中涉及到课程的重、难点,使学生从中真正掌握实操的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由于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涉及的实操课程比较多,可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或聘请企业教师进行更进一步的实战学习,同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充分挖掘其思考空间,进而激发其创新性[1~2] 。

(3)师资队伍要工程化。要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能力,并对“双师”素质教师进行培养。由于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重在实践,要使学生能应用、会应用,就需提高教师的实操能力。学校定期组织或是开展教师校内培训或是企业培训,教师通过企业培训积累实战经验,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进而有利于施展自己的技能,培养的学生也能符合社会需求,适应目前多变的信息时代。

(4)考核方式要过程化。在考核方面要加入过程性考核,在实操课中要对是否完成实操任务以及完成的程度进行评分并纳入最后期末考试中。从原来固定纸质模式的考試,转换为对学生实操能力的测试,过程的考核,最后的实际实操考试,以及职业资格考试等方式,因此,“必会技能,熟练技能”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

(5)结合资源共享课补充课程资源。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授课的方式有所不同,知识储备也有所不同,在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现有的资源共享课,像慕课、微课等对课程进行补充,同时学生也可以领略其他教师的教学风范,进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3 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

3.1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

课程是专业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课程思政需增强效果,拓展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课程思政要立足于育人生态,着力构建全员协同的育人模式。具体来说,就深挖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而言,可从两方面着手。(1)依据学科专业特点,找准“课程思政” 切入点。教师不应局限于单一的课程知识,而应在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视域中寻找思政元素。比如,可从学科发展与现实成就等方面切入,从重要的科学技术发展成果、科学家或学科领军人物的科研事迹中挖掘自豪感、使命感、爱国精神和奋斗精神等思政元素,实现育人的“润物细无声”。(2)教师应该关注当前社会背景下职业人的通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如爱岗敬业、问题解决能力等,并作为课程思政的基本切入点,从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角度挖掘课程所蕴含的育人元素,让育人导向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就立足育人生态、构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而言,也可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可建立各课程教师的教学交流机制,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等形式,不断反思与进步。第二,强化顶层设计,落实相关部门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成立“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各关联部门、各教师的育人职责[3] 。

3.2 增强课程思政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课程思政教师育人能力

在“课程思政”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高职院校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需要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强化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组织教师定期进行课程思政的相关培训,帮助教师寻找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点,以推动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协同育人发展。另一方面,要将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进行充分融合,通过系统化设计和深挖课程的多样化思政元素,以最为自然和谐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深度嵌入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热爱学科和专业等积极认同感。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提升教师的育人能力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应用案例增强课程思政实效性。生动的案例能够提高课程思政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在教学过程中,应主动搜集本专业领域的热点事件与先进事迹,有针对性地挖掘、创造性地应用其中的思政元素,如“家国认同”“公民意识”等,激活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主动性、内驱力。(2)教师之间可通过构建教学共同体实现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并通过竞赛等方式促进教师育人能力的良性循环提升[4] 。

3.3 不断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提升职业院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一环,是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课程思政评价机制,需恪守“以人为本、以质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思政评价的核心,以教师教学质量作为评价的关键。具体而言,可从两方面着手。(1)构建以学生评教为主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影响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的要素,加强对关键影响要素的过程管理。例如,从学生的角度去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可以从教态得体与否、着装整洁与否、尊重学生与否、按时上课与否、备课充分与否、重难点突出与否、课堂管理有效与否、照本宣科与否、课堂生动与否、关爱学生与否等要素来评价课堂教学。同时,要对学生评价环节进行督促管理,确保学生在评教环节客观公正。(2)建立健全奖励约束机制,发挥榜样和制度的育人实效,助力课程思政教师队伍的成长,重视评价结果在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绩效考核、职称晋升中发挥的作用及影响,激活思政育人机制。总而言之,完善和优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应把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综合应用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环节,促进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突出教学政治性与学理性相融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融合,以及统一性与多样性交叉互动的课堂育人效果,促使评价结果真正应用到教学、科研全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的整体育人合力与育人水平。

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以激活课堂氛围,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可以融入本节课相关的课程思政教育,让学生懂得大国情怀,具有爱国精神,奋发图强,勇于担当,做一名优秀的大国工匠。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中思考如何融入课程思政。可以是课前3分钟讲一个思政故事,或在课中巧妙融入思政元素使整个课程更完美,更生动,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束语

高职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项目化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必须依据新时代对高职院校的新发展要求去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对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使改革走上有领导、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比较稳妥可拓展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陳隆升.学情分析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

[3] 王娟.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6):12?16.

[4] 黄祝明.胡亚联.加强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高[J].理工高教研究,2006(6):45?49.

作者简介:聂明娜(1983—),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