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教育校本化实施的困惑、归因与对策

2023-07-13 18:34:32孙颖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6期
关键词:心理学育人理念

孙颖

正面教育是以先进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关注和尊重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为原则,以具体操作模型和工具为保障,以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的的一种育人方式。这种育人方式在国内多个地区和学校推广,对更新教师的师生观、育人观,帮助学生解决交往中的情感困扰,起着积极作用。然而,虽然正面教育具有较为成熟的操作模型和工具,但在校本化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惑,甚至阻碍了正面教育的实施。如何破解这些现实问题,让正面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发挥最大的功效,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一、正面教育校本化实施的困惑及归因

教师在班级实施正面教育以前,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培训,理解和掌握正面教育的理念和实施要领。而在实施的初期,教师也会发现,正面教育对解决一些班级中的问题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某些不良行为、生生之间、亲子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有着令人欣喜的成效。然而,许多教师在实施了一段时间后,也出现了以下的困惑。

1.学生不良行为反复出现,教师对正面教育效果的持续性产生怀疑

许多教师在一阵热情之后容易产生灰心和怀疑,原因是教师运用了正面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通过良好的沟通解决了学生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得到学生的认同和配合后,学生不但没有持续向好,还重蹈覆辙甚至变本加厉。

正面教育的效果真的不能持久吗?其实不然,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们的成长和改变需要时间,问题出现反复是正常现象,任何一种教育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其实,学生不良行为的反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抱着一种错误的期望,就是认为好的教育方法能让学生“一次性地脱胎换骨”,从此成为一个不再有问题的、符合教师期待的“好学生”。这种认知不但违反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更会导致教师因怀疑而在态度上表现出来的变化,使其在“正面教育”的耐心倾听、尊重感受与传统教育中恨铁不成钢的失望、指责、训斥间游离切换,导致学生对教师失去信任,這才是促使学生问题愈演愈烈的根本原因。

2.学生在情感表现上更加脆弱,教师对正面教育的理念开始动摇

正面教育认为,感觉好才能做得好。这强调教师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与学生沟通。然而,有的学生可能因此而过于依赖好的感觉,对可能产生的“不好的感觉”过于敏感,从而情感上更加脆弱,甚至听不得提醒和批评,情绪容易波动起伏。这种现象也使教师对正面教育的理念产生动摇,担心如果总是讲鼓励的话,学生会过于娇气,反而不利于学生的人格发展。

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对积极心理学的片面理解。“感觉好才能做得好”强调的是当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爱的时候,才会拥有做得更好的动力。但尊重、理解和爱与纠正、提醒、讲道理并不是矛盾的两面,而是统一、融合的。教师如果将尊重理解为只说好话不能批评,或将批评理解为不需要尊重,都会导致两者成为相互矛盾的对立面,要么过度呵护导致学生情感脆弱,要么在尊重与不尊重之间摇摆不定,让学生无所适从。

3.学生眼中满是“问题”,教师处理问题应接不暇

正面教育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工具和路径,包括班级建设中的问题或学生个体问题。然而,由于将问题正式提出和解决,也可能带来了学生眼中满是问题,感觉总在解决问题当中,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让教师处理问题应接不暇,感觉身心疲惫。

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教师过分放大正面教育的功能,以致于希望有一种教育方式能满足学生成长过程中所有的需要。学生的成长不仅要解决每天发生的矛盾、问题,他们还需要有远大的志向、价值观的建构、非解决问题的各种育人活动,如果缺少了这些,学生就会总盯着问题,而越是盯着问题,目光也会越发狭隘,甚至斤斤计较。

二、探索正面教育实施问题的破解之方

1.强化认知,坚定科学育人之路

对于任何一种教育主张,我们都不能停留在对其感性上的认同与否,而需要加强对其背后的心理学原理的认知,否则就容易产生片面理解,形似而神离,在实施中也就容易摇摆不定,影响了实施的效果。在实施正面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的心理学原理。

首先,正面教育的心理学基础是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和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的个体心理学,其核心观点是:孩子行为动机的主要根源是寻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一个行为上出现问题的孩子,其背后是归属感和价值感的缺失,因而用错误方式寻找归属感和价值感。这是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心理实验和案例分析总结的观点,教师应该对其内涵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明白爱与尊重在教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并在内心深处产生真正的认同,使之成为我们育人工作的思维起点。那么在遇到任何实施过程中的状况时,就不至于“走回老路”,又用指责、训斥的方式。因为那样的话,学生刚刚获得的归属感可能即刻又被教师亲手摧毁,从而加大了后续的教育难度。其次,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对教育心理学有一定的认知。教育心理学揭示了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一些特殊孩子的心理特征,能帮助教师们对教育对象有更客观的了解,避免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

当教师拥有足够的心理学认知基础,心里有了更理性、更坚定的认同,才能在实施中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而行,避免因片面理解产生的怀疑与灰心,明确科学育人的正确方向。

2.知行合一,将尊重与爱进行到底

在科学认知的引导下,教师应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与爱,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当教师由始至终坚持用尊重与爱去面对学生成长中的各种状况,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时,必然会看到学生一点一滴可喜的变化。

许多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教师如果只是抱着解决眼前困境,如学生之间发生冲突、违反课堂纪律等问题,而非真实地从爱出发,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便是运用正面教育的工具,也不会有耐心的倾听,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得到学生的信任,达不到期待的效果。而许多成功的案例也告诉我们,当教师知行合一,将尊重与爱进行到底,即使问题可能还会反复,或者新的问题还会出现,教师也能坚守育人的底线,给予学生足够的包容和等待,继续通过倾听、共情、引导,保持与学生的情感链接,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喜爱,这才是教育智慧之所在。

3.价值统一,让每个人成为正面教育的代言人

学校从管理者到实施者、从班主任老师到非班主任老师育人理念的一致性,是育人效果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方面,校长是一所学校的价值引领者,他的率先垂范、言行一致,无形中会给行政班子树立起榜样,也给一线教师树立起信心。如果管理者只将正面教育作为对教师的要求,而不能在自身管理理念和方法上鲜活地体现,就说明管理者并没有真正认同该理念,这必然会影响教师对该教育方式的认同。当教师遇到困惑的时候,他们难以从管理者那里得到价值上的支持,也就难以坚持。另一方面,如果只有班主任老师运用正面教育,而其他非班主任老师仍采用与之相反的传统方式进行教育,对立的理念在同样的学生身上产生冲突,必然会令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学校应该统一价值理念,树立让每一个人成为正面教育的代言人的信念,让正面教育在学校育人中发挥最大的效能。

4.多元融合,丰富教育路径

正面教育只是教育的一种途径和方式,对于人的成长也只能起到一部分的作用,尤其是发挥心育的作用,然而要培养健全人格的未来人才,我们须坚持五育并举。通过丰富的教育路径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志向,发展学生宽广的胸怀。如此,他们自然不会总纠结于各种琐碎的问题,对教师过度依赖,而是放眼未来,用理想信念战胜成长中的烦恼,用正确的是非观念规范自己的行为。例如,通过学校的各种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荣誉感;通过开展名人事迹演讲活动,传扬伟大人物的精神和品格,激励学生立下人生志向;通过艺术展演、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对艺术和科技的追求,发展兴趣、培养特长;通过推动阅读活动让学生从好书中得到良好的熏陶……丰富的教育路径,能扩大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弥补正面教育的局限,让孩子心中有志,眼中有光。

当教师走近每一个活泼的生命,就会发现,正面教育并非一套僵化的模式,其不仅给学校育人工作带来工具和方法的更新,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参考文献:

[1]简·尼尔森,谢丽尔·欧文,史蒂文·福斯特.正面管教儿童早期教育者培训指南[M].项熙丽,高雪鹏,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9:16.

[2]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单[M].中惠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2:46.

[3]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玉冰譯.北京:京华出版社,2009:1-10.

本栏责任编辑 黄博彦

猜你喜欢
心理学育人理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中医研究(2014年10期)2014-03-11 20: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