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旅加速蝶变

2023-07-13 03:03
企业界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文旅数字化数字

主稿一:淄博烧烤“火出圈”,文旅产业“新玩法”来了?!

整个三月,國内几乎所有的美食话题都被“淄博烧烤”所攻占,成为一种现象级“围炉夜话”。凭借烧烤出圈的淄博再成顶流,每一天,无数人坐着高铁赶赴这座北方老工业城市,只为打卡当地的烧烤。美团数据显示,14日火车票订单量已达今年春运峰值2倍。火车票搜索增幅位居全国第一,五一假期首日“北京南-淄博”火车票开售1分钟即售罄。有网友调侃称,“上次淄博这么热闹还是在齐国”。淄博的各行各业,都被烧烤给盘活了。淄博烧烤爆火背后透露出什么样的文旅产业发展趋势?Mob研究院最近发布了《2023年中国文旅产业发展趋势报告》,解读了中国未来文旅产业发展情况。到底这份报告有哪些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结合淄博烧烤“爆火”现象给中国文旅产业发展哪些启示?我们提供几个思考问题的角度供大家讨论。

1.政策引领,多方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顶层到地方政府,各项文旅政策规划纷纷出台,引导文旅市场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从税收减免、金融支持、刺激消费、行业补贴、审批管理等多个层面积极为行业纾困解难。

淄博烧烤爆红固然有很多因素,但是当地政府的精心打造最为关键。淄博市政府推出了一项“烧烤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烧烤产业的发展。政策包括减免税费、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等等。这些政策不仅吸引了更多人投身于烧烤行业,也促进了其质量的提升。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淄博全市累计发放烧烤行业相关贷款590.55万元,发放贷款笔数34笔。威海银行淄博分行推出“烧烤e贷”,实行全线上、纯信用、零纸质材料办理,方便急需资金的烧烤商户足不出户,快速获贷;张店农商银行针对烧烤行业推出的“金炉惠享贷”产品,利率低至4%;临淄农商银行的“优享淄味贷”,采取家庭信用方式,贷款资金用于商户日常经营周转;沂源博商村镇银行专门推出“烧烤贷”助力烧烤行业发展,以纯信用方式获取贷款额度。这一系列举措为烧烤摊店主提供了强力资金支持,促进淄博烧烤经济发展。

2.新兴人群崛起,产业焕发活力

新兴人群Z世代崛起,为文旅产业注入更多活力;疫情也让原本发展迅猛的文旅产业慢了下来使其有充足的时间调整产业布局,对新消费业态的多元化发展起到间接作用。

作为网络原住民的Z世代,在我国整体网民中占比近三成,用户总规模达3.4亿。调研显示,八成人群并未受到疫情影响,仍会择机旅行,有近三成人群甚至更想出门旅行。 淄博烧烤的火爆出圈的背后,离不开当代90后及00后群体的推波助澜。此前,“特种兵式旅游”火爆全网,一则“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的词条登顶抖音同城热搜榜榜首。淄博火车站门口挤满了为一顿烧烤而来的大学生,最高一天到发旅客近5万人,创近三年以来最高纪录。各种花式打卡彰显着“ Z世代”们对生活、对美食的追求。 Z世代旅游意愿强烈,是未来旅游消费主力军。如今,许多餐饮企业都在寻找自己“增量”和“突围”的方法,而“Z世代”无疑成为了餐饮企业竞争最大筹码。

3.数字化引领文旅发展方向,构建产业互联网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成为产业融合创新的新动力,推动产业向数字化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新媒体对淄博烧烤成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淄博烧烤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做营销,讲好淄博烧烤故事,通过直播、短视频、图文将鲜活生动的烧烤体验展现在用户面前,酒香也怕巷子深,网络流量迅速扩大了淄博烧烤的影响力。

4.最后的话

网络时代,城市间的“流量比拼”不可避免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价值的命题之一。 淄博烧烤的出圈,成为互联网思维和流量思维下进行文化IP打造的典范。一花独放不是春,淄博烧烤已为文旅产业“打好样”,在消费市场逐步复苏的大背景下,文旅产业要想发展的更好,各地都需要新突破口,结合当地优势, 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路。

主稿二  淄博烧烤走出文旅融合发展成功路径

文|李娅

近日,淄博烧烤在网络上火爆“出圈”。打高铁到淄博吃烧烤、组团到淄博吃烧烤……这个春日烟火气中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据不完全统计显示,以“淄博+烧烤”为关键词,3月1日-28日,监测到相关信息超28.5万条,平均传播速度为10179.07条/天。其中,视频信息超17万条,占比超60%,成为最大舆论场。伴随着淄博烧烤成为热门话题,无数网红达人们正在涌入淄博,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中央媒体,也把镜头对向了他们。

美食既是平常生活,也是城市窗口。从持续打造“淄博烧烤”品牌,在央视播出《和为淄味》、山东卫视播出《至味山东》、B站播出《人生一串》,到各大美食博主带头安利淄博烧烤、展示了“淄博烧烤的正确吃法”、助推“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话题,吸引大量网民纷纷打卡淄博烧烤并发布视频,助推淄博烧烤流量攀升。依赖于短视频传播和“种草”平台,契合了公众“说走就走”的情绪,淄博烧烤就这样迅速“火出圈”,成为城市新名片。

淄博烧烤“火出圈”,源于“小串+小饼+小葱”的一顿烧烤,但并非仅仅只是烧烤这么简单,其背后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积淀和传承。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作为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先后策划了“十个一”文化创新工程,积极争取将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等10个重点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推动齐文化赓续传承。正是得益于这份文化滋养,淄博这座城市的工商文明绵延千年,城市文化开放包容,进而打造出包罗万象的美食和独有的淄博味道,蓄积了淄博烧烤“火出圈”的深沉力量。

依托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淄博率先走出差异化的发展路线,大力打造烧烤这一文旅融合的拳头产品。从推介“一方烤炉+小三样”的烧烤模式,打造美食文化和城市符号,升腾“烟火气”,到开通“烧烤专列”,文旅局长亲自服务、“疯狂投喂”沂源苹果、文创书签等特产,做到热情好客和推介产品两不误,再到特警上街巡逻、商户诚信经营,让旅客“独行无忧”“吃喝不愁”,给足消费者“安全感”,随着各项服务日益优化,淄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淄博、推介淄博,不断把“让别人爱上你这座城,就先让他爱上你的味”变成了美好现实。

依托美食发展文旅产业,对一座城市的贡献就是“Buff加成”。长沙成为全国文旅市场的“新晋网红”,美食功不可没,不少游客到长沙的主要任务,就是喝“茶颜悦色”,吃“文和友小龙虾”,还有臭豆腐等特色小吃。缙云着力打造烧饼品牌,推动产业年产值从2014年的不足2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亿元,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淄博作为“后起之秀”,在赋予“淄博烧烤+”文旅品牌持久的生命力上持续发力,不断扩大“淄博烧烤热”的长尾效应,淄博烧烤必将成为激活当地文旅资源的新的增长点。

在众多文旅局长纷纷“出圈”的当下,淄博烧烤“另辟蹊徑”,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路径,这份成功虽然不能复制,但成功的经验却可以借鉴。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透过淄博烧烤火爆“出圈”路径,掌握文化奠基、文旅融合、服务为上的“成功密码”,必能在互联网时代更好激发消费活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来源:宣讲家网)

综合全览

从五一数据看数字文旅的潜力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5月3日公布的数据,“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出游人次与营业收入双双超过2019年,无论对于文旅产业,还是整体国家经济的信心提振非常明显。它的火爆不仅体现在各项统计数据上,更在于人们的直观感受上,这是一个彻底走出疫情干扰、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假期。

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数字科技创新赋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正在成为业界共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科技与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新的行业趋势。文旅行业从业者纷纷利用大数据、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积极开展数字文博、云展览、云演播、网络直播等服务,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创新发展,激活文旅新业态。

数字文旅是战略也是共识

文旅产业是文化和旅游行业的融合,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日益增长的大众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文旅产业也由此得以快速发展。

我国大部分省份已发布地区文旅行业的发展要点及目标来讲,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为民、旅游带动作用是极为显著的,北京市就曾预计旅游业的总收入将会在2025年达到9000亿元。由此可见文旅行业的“钱”途有多么光明,近期爆火的淄博,就是各地文旅局该抄的模范作业。

数字文旅相较于传统文旅而言,具有资源无限、时空无界、身份多元等特征。从数字文旅新业态来看,目前已形成线上文博、智慧旅游产品和服务、沉浸式服务等。这意味着我国文旅行业正在逐步转型升级。

近年来,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时代新趋势。工业和信息化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我国旅游场所5G网络建设基本完善,5G融合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5G+智慧旅游繁荣、规模发展。

文旅产业表现亮眼,出现了云旅游、云直播、云看展等新业态,尤其在疫情期间,以数字内容为核心的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推动产业线上线下融合一体化发展,同时数字文旅产业也被各地作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振兴经济的重要抓手。

数字技术赋能线下文旅产业

为探索“云游”产品,一些旅游景区借助数字技术将景点或展品放到网上,也爆发出了智慧旅游、直播带货、线上“云游”等众多新业态、新玩法。以创意为内核、以IP为引领的文旅发展模式,将改变传统的景区景点的游览模式,大批数字文旅项目涌现,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将步入快车道。

虽然说今年的五一,各地景点不仅仅是堵车,还出现“堵骆驼”、“堵船”的情况,但仍旧挡不住人们线下实地体验的躁动,不少景区也加强了自身的数字化建设,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的互动体验和智能化服务。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在旅游业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了大趋势。这种趋势呼唤景区具有更快的服务速度、更精准的用户推荐、更安全高效的票务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提升。景区管理者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推进数字化转型,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通过数字化形式活化历史和人文之美,积极挖掘数据资产价值,进行有效的经营分析和精准布局,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之一。

譬如:

敦煌研究院立足“数字敦煌”构想,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实现了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让观众深切感受敦煌艺术的魅力、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绥阳卧龙湖景区将重磅推出大型红色主题沉浸式空间“元境·卧龙湖”,以红色长征为主题,将VR虚拟现实技术与党建教育内容紧密结合,打破传统党建教育的时空限制,让历史书本中的图画和文字“活起来”,解决了传统党建学习形式单一、学习内容枯燥、学习成果无法展示等问题。

再如,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数字技术助力长城保护从文物本体保护转向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通过为城砖红外测温、无人机测绘、建立数字模型等,开启长城保护新阶段。

数字景区建设覆盖旅游前、中、后不同阶段,满足人们在行程规划、产品预订、智能导览、互动体验等方面的旅游需求,实现旅游的便捷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背景下,数字景区的建设还刚刚起步。面对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旅游景区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创新发展,需要我们持续而深入的探索。

最后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上升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在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等已多有描述,叠加省市目的地的对应政策与措施、文旅新基建等要素,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趋势明显。

数字化打破了传统文旅产业的时空边界,带领文旅产业进入到了去中心、去边界的新发展环境当中,激发了更多有价值的商业模式,丰富了文旅行业的生产要素、生产技术、运营模式等等,更好地满足了人们对文旅产业的新需求,推动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来源:IOT观点)

培育壮大数字文旅经营主体

文|朱克力

不久前工信部、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围绕5G+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创新应用和产业生态构建等领域,提出多项目标和任务。受此前出台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及相关利好政策影响,文旅行业加速融合创新,在科技创新与数字赋能下,正开辟更为广阔的数字文旅新赛场。

近年来,随着5G、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应用深化,数字文旅行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供给质量随之提升,成为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推进数实融合发展、打造数字经济优势的新兴领域。从国家战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从行业政策看,文化和旅游部先后发布《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从各地实践看,不少区域积极引导数字文旅行业发展,加快发展新型文旅业态和文旅消费模式,培育更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竞争力足的“专精特新”文旅企业。

可以说,由国家战略部署到行业政策规划,再到地方各具特色的实践举措,从不同层面,为改造提升传统文旅业态、加快发展新型文旅业态、提高行業质量效益及核心竞争力带来了政策利好和重大机遇。鉴于当前数字文旅仍处在发展初期,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助推力度,在持续支持和引导中不断激发其成长活力。

培育壮大数字文旅经营主体。应制定数字文旅融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针对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出台专项政策和具体措施,鼓励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和推动文旅融合数字化进程。在积极引导互联网及其他领域龙头企业布局数字文旅产业、扶持中小微数字文旅企业成长的同时,开展数字文旅企业认定和梯度培育,为高成长性的数字文旅企业提供融资和技术等支持。还要多渠道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文旅新基建和数字文旅融合发展,聚集多方力量发展数字文旅产业。

充分挖掘数字文旅消费潜能。要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用好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营造沉浸式体验新场景,推动门票经济向体验经济转变。鼓励发展线上平台经济,支持文旅领域垂直电商供应链平台创新发展,形成数字经济新实体。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转化,引导线上用户转化为实地游览、线下消费。提升文旅消费便捷度,推广网络消费新方式,提升数字化预约能力,鼓励利用数字技术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产品,推动数字文化融入夜间经济。

强化数字和文化的双向赋能。应加强数字企业与旅游企业对接合作,促进文化创意向旅游领域拓展,更大释放数据要素和文化创意的双向赋能合力。基于数字技术和文旅需求融合形成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持续加强IP开发、品牌授权及价值转化。深化优质内容供给,促进数字文化与社交电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在线新经济结合,鼓励发展旅游直播、旅游带货等线上内容生产新模式,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应用,促进数字展厅、数字藏品等数字文博新业态发展。(来源:经济日报)

地方发展

借力数字赋能 加快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文| 李锦璐 杨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科技与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新的行业趋势,文旅产业迎来了新的变革和发展机遇。内蒙古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文旅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新征程上,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抢抓发展机遇,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着力以数字技术赋能文旅产业,加快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化是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文旅产业数字化是利用数字技术对文旅产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过程,旨在实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激发文旅产业创新动力。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质效,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

文旅产业数字化是国家战略规划。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先后印发《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从顶层设计层面阐释了文旅产业向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顺应了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和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为新兴文化和旅游业态规范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近年来,在国家战略、消费升级等因素推动下,文旅行业掀起数字化探索浪潮。2021年,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长20.5%,高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占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3%。从相关数据看,数字化已经成为当前文旅市场推动产品迭代和产业创新的主动力。

数字化是优化服务和提升旅行体验的重要途径。当前,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特征,走马观花的旅行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在旅游过程中消费者更加注重体验感。稳定、安全、沉浸式、场景化的数字体验模式,能够增强旅行体验的可触、可感、可知效果。借助网络平台,用数字技术将大量文物、艺术作品、文旅资源数字化,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搜索、了解、观看相关文物和资源,一些珍贵文物可以借助这种形式为更多大众所了解和认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游客在购买前、旅游中都可以获得更有品质的服务,如云旅游、沉浸式演艺、沉浸式游乐项目等。通过互联网、APP、微信、微博等多种信息渠道,游客可以获取关于目的地的全方位信息,旅游出行更加便捷。数字科技与文旅融合,给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丰富多彩的惊喜体验。

数字化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内蒙古幅员辽阔、四季皆景,但很多外地游客对内蒙古的第一印象还只是停留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缺乏深度体验和认知。增强文化旅游吸引力,就需要我们主动适应文化旅游消费的新变化,走好转型升级之路、创新发展之路、品牌化之路。而文旅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就要抢抓数字化发展机遇,以产品和服务数字化、智能化为导向,积极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减少低端无效供给,提升供给效率,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更好理解和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

数字文旅相较于传统文旅是革命性变革,需要从更高、更新的维度进行思考、创新和实践。理解和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需要把握好内涵和载体、虚拟和现实、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

把握内涵和载体之间的关系。对于文化和旅游来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体验更多是从当地独有的自然风光、民风民俗、特色美食等方面获得的,这些标识都具有人文内涵,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浅显、空洞的旅游。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也是对文化的挖掘、传承和弘扬的过程,旅游产业发展促进了文化传承创新。通过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更加富有魅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成为文旅融合的新动力,文旅产业数字化,更进一步打破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边界,推动两大产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深度融合。

把握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数字文旅产业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文旅的数字化,就是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对现实世界进行改造,最终将现实世界映射到虚拟世界中。另一个层面是数字化的文旅,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除了能将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映射外,还能够把虚拟世界所创造的“文化”和“景色物品”反射回现实世界。这两个层面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是相互连接、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把握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关系。数字技术和数据的运用,还能为文旅打开时间和空间的大门。游客可以提前预知当地当时景区的流量,从而合理安排时间、路线和行程,避免“人挤人”式观景;可以通过仿真、虚拟现实等技术,让游客更直观地感受因为旅途和时间限制无法实地观看的景观魅力;可以转换空间,把“让人去看景”变成“让景来找人”,随时可以奔赴“诗和远方”;可以让游客不再被时间所束缚,同时领略春夏秋冬的不同美景,体验不同时期的特色景观。

统筹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布局

近年来,内蒙古在数字文旅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技术融合不够、产品类型单一、商业模式缺乏、线上文旅消费规模较小、与实体文旅消费相互促进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我们应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通过借力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文旅产业跨越性、智慧化发展。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拓展文化场所服务范围,促进服务形式与内容的多元化,提升服务质量,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要从实际出发,做好市场调研,通过政府引导、社会众筹等方式,鼓励引导企业对旅游景区、文化馆所的大型基础设施提供支持,有序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展览馆和古籍文献中心等场馆的建设,提升旅游景区周边软硬件条件。

培育数字化创意产业。充分发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依托内蒙古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围绕動漫、游戏、交互设计等科技应用场景,发展智能导游、导购、客流管理、质量投诉等网络旅游服务,推广3D景观、VR体验、游客交流互动等虚拟旅游产品,打造系列数字文旅特色IP。

推进消费者深度参与。与传统文旅消费模式相比,数字文旅更重视消费端的需求。提升消费者的参与度,需要尽可能收集和加工文旅消费者的行为数据,总结规律,切实了解消费者需求,在此基础上打造智能化、定制化、即时化、多样化、互动化、场景化文旅产品。给予消费者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权,参与数字文旅产品创新,使消费者同时具有传播者乃至生产者等多重身份,进而重塑文旅消费供应链及价值链。

打造文旅数据多主体共建共享体系。完善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的文旅数据协同治理,建立不同主体、不同平台间文旅数据分享机制。明确文旅数据的所有权、运营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归属,制定基于文旅数据权属内容和程度的分级授权制度,构建符合文旅数据市场化配置要求的交易体系,明晰文旅数据市场化过程中各环节、各主体的权责边界。

加快“数字+文旅”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进程的重要支撑要素,对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培养“数字+文旅”人才,可在有基础的高校开展学分互认的交叉复合辅修,增设数字文旅专业方向或相关课程,构建数字文旅数据库、案例库,提高数字文旅复合型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强化目标导向,采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形式推动优质企业参与数字文旅领域人才培养,加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订单式培养专项技能人才,优化数字文旅应用型人才供给,用人才的“金钥匙”开启数字文旅高质量发展之门,绘就“诗和远方”新画卷。(来源:中国经济网)

重庆数字文旅建设按下“快进键”

文|韩毅

WiFi探针、热力地图、客流统计摄像头……5月5日,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技术人员忙着升级景区智慧文旅系统,一系列“黑科技”被安装到关键节点位置。

“洪崖洞景区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5天时间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并精准科学地作出了分时段限流、封桥等措施,智慧文旅系统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洪崖洞景区管理公司总经理张奇称。

前不久,我市召开数字重庆建设大会,对重庆数字化建设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

“我们既是数字化建设的受益者,也是践行者。”张奇介绍,洪崖洞在原有“智慧景区”系统的基础上,全面升级景区智慧文旅系统,以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景区影响力及旅游服务质量、体验质量。

“该升级系统对景区的数字化运用作出了诸多创新,具有很强的可靠性、先进性和可复制性,预计今年内投入运营。”承担洪崖洞智慧文旅系统升级项目的长嘉文旅公司运营总监王飞表示。

该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基础层建设、感知层建设、数据层建设和应用层建设,包括景区全域管控大平台、景区大数据中心、安全管控体系、运营管理体系、游客服务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以游客服务体系为例,不仅可为游客提供预约停车、导游导览、信息发布等,还将提供机器人服务、智慧步道服务等,可谓未来感、科技感十足。

洪崖洞的数字建设,是我市扎实推进数字文旅建设的缩影。近年来,数字化广泛应用于我市各地文旅场所。如,大足石刻的数字旅游系统,将历史悠久的石刻和光影雷达互动、3D数字图书馆、MR交互等数字新技术融合起来,让游客随时随地“云游”大足石刻;武陵山智慧旅游信息平台,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GIS、软件系统集成等多项技术,将文旅数据采集和治理、视频监控汇集、互联网数据汇聚、游客公共服务等集成融为一体,集资源展示、数据监测、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身;“一机游武隆”平台,通过个性线路定制、达人推荐、智能定制、智能导览等功能,为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行程规划、产品预订、游记分享、特色电商购买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智能化服务。

“数字文旅建设是文旅行业发展的方向。”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全面实施数字文旅建设行动计划,包括推进智慧文旅广电云建设、完善文化旅游数据发布机制、积极推进成渝两地文化旅游政务数据共享、推进文献数字化建设、推进示范区文化馆数字建设、完成应急广播系统市级平台建设等,着力提升全市文化旅游数字资源应用水平。(来源:重庆日报)

跨界反应

数藏文旅跨界再融合,“圈”出更大价值新蓝海

文|朱赫

这个“五一”假期很多熟悉的东西又回来了,琳琅满目的商品、熙攘的人群、浓浓的烟火气……旅行不再是疫情之下的奢望,而是成就了大家的诗和远方。用元宇宙、数藏NFT赋能文旅产业,已成为当下的热点之一。

因烧烤而出圈的淄博文旅正打造线上文旅元宇宙,希望让游客在线上优先体验、了解景区,再决定是否到实地游玩。泰国旅游局则推出了“Amazing Thailand NFTs”体验,鼓励游客探索唐人街、暹罗广场等主要文化地标,以更有趣的方式深入地了解該国历史。

文旅数字藏品成为新玩法

国内众多旅游景区推出的数字藏品,已经开始吸引更多游客的目光。

山东青岛崂山风景区首发的数字藏品《巨峰神鳌》,该藏品以巨峰游览区的雕像神鳌为设计元素,采用3D扫描、建模、数字孪生等技术将神鳌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受到广泛欢迎。再比如,江苏镇江著名景区推出的数字藏品《游在镇江》,购买者可获得手绘数藏图、景区门票、特色文创袋等礼品,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

一些数字藏品平台也在积极布局与文旅相关数字藏品。2022年以来,国内领先的数字藏品生态平台iBox链盒已陆续与南山滑雪场、木鸟民宿、湖南航空等品牌达成合作,推出了《南山顶亭》《踏青季入场券》《鸿鹄机长-腾空万里》等深受大众喜爱的数字藏品。

去年,中国旅游报社也曾联合中国电信发布“中国旅游日”主题数字藏品——“旅游开篇遇见美好”。此藏品以第一个“中国旅游日”的《中国旅游报》头版报道版面及2022年“中国旅游日”主会场平遥古城影像为主要元素设计而成,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稀缺性,在给游客和藏友带来厚重的历史珍藏之时,也为文旅产业发展开拓了新玩法。

元宇宙+数藏,成为文旅新体验

文旅行业发展的核心是体验和优质IP,而未来的IP运营将横跨现实和虚拟两大世界。现实世界中具有高IP价值的资产,在虚拟世界中会衍生出相应的映射,并体现对应的价值。在数字孪生技术的加持之下,文旅行业对潜在客户的触达和服务将不仅存在于现实世界,还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展到虚拟游览、虚拟文创等更多维度。

以游览景区为例,传统旅游模式之中,游客往往需要纸质门票,在门店购买旅行纪念品。数字藏品的发展则可以将传统门票、纪念品替换为数字旅行证明,即不可篡改的链上活动证明,颠覆文旅产业现有业态,赋予景区更多维度的价值。

今年“五一”前夕,太平国家森林公园、西安关中民俗博物院、昭陵博物馆等景区(博物馆)元宇宙数字门票便已正式上线,将数字化创新发展与文创产品紧密结合,是文旅元宇宙这一应用场景的生动呈现。

此前,山东济宁市水泊梁山景区在阿里拍卖平台发行的数字门票——“好汉令”,也引起诸多关注。此“好汉令”不单具有收藏价值,景区更赋予终身免费游览景区的使用价值,是以数字化手段拓宽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与创新,有助于打造济宁市水浒文化特色文旅IP。

可见,数字门票、数字纪念品等也为景区发展补充了新的业务方向。而结合VR/AR等技术,景区还可制作介绍或留念视频等相关数字藏品,与游客间建立更多关系与纽带。

文旅类数字藏品作为具有流通力的虚拟资产,以及有目的地独有文化价值的赋能,可以使景区等文旅IP资产通过数字藏品市场拓展新的成长空间,更好地实现变现。而那些具有强IP属性的文旅景区将优先受益,如少林寺、泰山、张家界等。

文旅元宇宙,方兴未艾

事实上,数字藏品NFT在国外文旅行业也已有不少尝试和商业应用。其中,最常见的是NFT“赠品”或“收藏品”。比如,旅行箱品牌Rimowa推出的一系列基于Rimowa标志性设计的NFT。文明古国柬埔寨也推出了“高棉梦境中的少女”项目。该项目以柬埔寨第一位女王为原型,融合当地海岛、沙滩等打造专属NFT,以此推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传和旅游产业在数字新模式下的发展。

在中国,以数字藏品为入口的元宇宙,正在席卷更多实体行业。作为与消费者体验强相关、与文化艺术领域天然融合的文旅行业,它与区块链、数字藏品的结合正是国内Web3.0发展的先锋军。

今年以来,国内旅游复苏强劲。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国内旅游合计约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如此大的市场规模让我们见证了行业的潜力。而在数字藏品加持下的文旅行业,未来空间也会更为广阔。

数藏生态平台iBox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平台将继续探索数字藏品与文旅产业加速融合,以数字化形式展现中华大地的美好图景,促进文旅行业更好的发展。

国内知名的休闲旅游在线服务商同程旅行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半年来同程累计发售60款藏品,吸引了数十万人次的用户参与。希望通过‘数字藏品+乡村振兴系列数字藏品,助力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产业的发展。” (来源:中国网科技)

智库声音

文旅业加快重塑:打造IP增强体验感 抢抓数字化浪潮

文|郭阳琛 张家振

“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以下简称“珍藏展”)人流如织,吸引了诸多年轻人驻足观赏。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上海博物馆采访了解到,“珍藏展”汇聚了英国国家美术馆的馆藏精华,包括52件欧洲大师的油画杰作,完整呈现了从15世纪“文艺复兴”至19世纪“后印象派”的发展脉络,因此尤为受到“Z世代”年轻群体的欢迎。自今年1月以来,“珍藏展”已经接待了约27万人次入场参观。

在线下展览火爆的同时,数字技术也给“珍藏展”带来了更广泛的传播力。此外,“珍藏展”能够爆红,也得益于这是英国国家美术馆这一全球文博界的“大IP”首次来到中国。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消费者越发注重体验感,文旅产业和业态也在加快重塑。文旅企业正纷纷加快IP建设,例如,北京环球影城联名《王者荣耀》的花车巡游和复星旅文引入的三亚·亚特兰蒂斯等。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旅游绿皮书:2022—2023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旅游绿皮书》”)撰稿人沈涵认为,年轻群体对升级传统文旅业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产业朝创新驱动转变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数字技术渗透传统文旅的趋势不可阻挡,如何抓住数字时代的浪潮,实现文旅营销的跨越式发展,是文旅业需要思考的重要命题。

“Z世代”偏爱沉浸式体验

“如今,每次同学聚会,一起玩密室逃脱或剧本杀已成为了惯例。”在上海市工作的李鑫龙(化名)告诉记者,相比于去电影院和KTV等,密室逃脱和剧本杀更具沉浸感和互动性,更受年轻群体的欢迎。

据介绍,25岁的李鑫龙与同学一行6人不久前在以校园为主题的密室逃脱游戏消费,人均为120元,总价需要720元。“一进入到实景场地,伴随着背景音乐和熟悉的上课铃声,众人开始寻找解密线索,合作找到通向下一关的方法。同时,游戏环节还设有丰富的单人支线任务和真人NPC互动,年轻人愿意为这样的体验感买单。”

在中国社科院大学研究生院特聘导师柏文喜看来,剧本杀、密室逃脱等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这主要是其深度参与性、情景化和趣味性提升了体验感与社交性,因此也大大提升了此类活动的顾客黏性和顾客停留时间,从而为衍生消费或随机性服务收入创造了更多的触发点和交易机会,这也是这些活动得以“爆红”的共性原因所在。

除新兴的剧本杀和密室逃脱等项目外,传统出新的艺术展、博物馆展览等文化活动也让年轻的“Z世代”流连忘返。以上海市为例,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上海博物馆、浦东美术馆、龙美术馆和西岸艺术中心等场馆往往一票难求。

以“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为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今年1月以来,该“珍藏展”已经接待了约27万人次入场参观。夜间展览也已累计接待了近3万人次,让“珍藏展”成为“现象级热展”。

“在观展开放的4个工作日内可预约门票,每天限5000个名额,周末时间段的预约门票每次一放很快就被约满了。”上海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夜间展览是从2月份开启的,最初仅在每周三和周六设置两场,因为太过火爆又调整为除周一闭馆日外每日开放。

打造IP成文旅发展关键

北京环球影城此前举办“王者荣耀·英雄盛会”春季主题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往打卡。

记者了解到,以《王者荣耀》游戏中皇家巡游为背景的花车剧情表演是“王者荣耀·英雄盛会”的重头戏:女皇武则天、剑客李白、狄仁杰、李元芳等11位英雄角色,以及8名战士、12名舞者和6名旗手共同组成了巡游演员阵容,在多个还原游戏场景的花车阵中为玩家表演了一场移动戏剧。

而位于上海市的迪士尼乐园,2021年便推出的原创IP形象“玲娜贝儿”也已成为乐园中的“顶流”。

近日,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在能够与“玲娜贝儿”人形玩偶互动拥抱的“部落丰盛堂见面会”现场,排队时长最多需要2小时,与飞跃地平线、抱抱龙冲天赛车等热门项目排队时长接近,而游客购买包括春日系列在内的多款“玲娜贝儿”玩偶更是需要抽签。

作为本土主题乐园的代表,海昌海洋公园也一直注重IP的打造和建设。据统计,仅在2022年,海昌海洋公园新引入或建设的IP就达9个,新增IP项目共8个,涉及航海王、奥特曼、小猪佩奇和小羊肖恩等国际知名IP。

2022年6月,海昌海洋公园与欢乐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向海昌海洋公园同时开放旗下8个欢乐谷项目,引入海昌海洋公园奥特曼超级能量站项目;同年9月,海昌海洋公园与中国儒意、欧桦文娱打造签约IP,就旗下IP开发与推广开展各项合作。

同样作为知名的文旅IP,三亚·亚特兰蒂斯也发展迅速。复星旅文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两个月,三亚·亚特兰蒂斯全面复苏且超越2019年前的水准,录得营业额3.99亿元,同比增长10%,平均客房入住率达96%,客房每日房价平均达2893元。

三亚·亚特兰蒂斯快速复苏,与复星旅文“一手抓IP、一手抓会员”的战略路径密不可分。在业绩发布会上,复星旅文董事长徐晓亮表示,好的IP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是有文化、有模式、有团队运营积淀的。“一个完美的IP,就像三亚·亚特兰蒂斯,引领了中国旅游度假产业的发展,成为海南省乃至中国旅游度假的標杆。”

徐晓亮进一步指出,复星旅文一方面要依托自有IP——Club Med来丰富和延展产品线,比如Club Med Joyview和Club Med城市酒店;另一方面,要继续引入更多像三亚·亚特兰蒂斯这样的全球顶级IP,深度运营创造更多价值和体验,集合各类IP打造“超级地中海”。此外,更要在IP落地的场景中能运营好、经营好,持续带来收益。

数字化技术加速赋能

近年来,谈及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之道,“数字化”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4月12日,工信部和文旅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围绕5G+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创新应用和产业生态构建三大领域提出总体发展目标和九大工作任务,力争到2025年,我国旅游场所5G网络建设基本完善,5G融合应用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5G+智慧旅游繁荣、规模发展。

在創新旅游服务新体验方面,《通知》提出,鼓励旅游行业结合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资源及文旅公共服务设施,以增强游客体验、提升游客服务为核心,充分利用5G等技术适配更多应用场景,打造复合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个性化、品质化、交互化、沉浸化旅游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旅游绿皮书》也指出,以信息、人工智能、虚拟、5G、大数据等技术为引领,对旅游业进行创新性、前沿性和实践性的大胆改革将是旅游业摆脱停滞、实现增长的关键。长期来看,这些新技术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将是深层次、立体化和多维度的,具有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

沈涵表示,中国文旅产业的基本结构已发生巨大变化,正步入以“数字文旅”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数字文旅产业发展将紧密围绕“交互融合”与“虚拟现实”展开,其中以元宇宙为核心的虚拟化、智能化发展将成为主流。

迈点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郭德荣也告诉记者,文博类景区数字化趋势凸显,数字藏品更是景区IP变现的高效途径。在经历1.0版本的数字藏品阶段后,逐渐成熟的市场必将迎来更加趋于完善的2.0甚至3.0版本。

“景区也或将成为元宇宙应用的重要载体之一。”郭德荣表示,元宇宙作为科技领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热度已蔓延至文旅领域,并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元宇宙带来的沉浸式、虚拟空间和参与感等体验,正好契合旅游业在数字化时代下所追求的发展新模式。目前,宋城演艺、携程集团等已率先进军元宇宙领域,试图抢占全新赛道。

柏文喜则分析认为,数字技术、元宇宙渗透传统文旅的趋势已不可阻挡,未来除了塑造具体商业与文旅展示、演示、表演场景以提升项目观感和吸引力之外,还可以塑造沉浸式和参与式的具体文旅活动以提升项目体验感和趣味性,从而增加项目的号召力和参与度,推动项目的商业转化能力。(来源:中国经营报)

朱克力:数字文旅新业态正在形成,新战场充满机遇

文|张若琳 张福超

“文旅重启,市场重振。布局数字文旅新赛道,开辟数实融合新战场。创造新价值,制胜新未来。”展望2023年数字文旅行业发展,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充满信心。

1月9日,封面新闻专访了朱克力,他认为,当前数字文旅在科技创新与数字化新基建的助推下,正加速形成新业态,并发展出更加广阔的“新战场”。

数字文旅新业态正加速形成

面对数字化新基建与科技创新持续助推发力,文化和旅游走向深度融合发展,数字文旅新业态正加速形成,并发展出更加广阔的新战场。朱克力表示,受疫情影响线下活动开展受限,文旅消费需求部分向线上转移,催生了“云直播”“云演出”“云展览”等线上新业态,丰富了定制、体验、智能、互动等消费新模式。近年来,数字文旅行业规模的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供给质量随之提升,正在成为激发文旅消费潜力、推进数实融合发展、打造数字经济优势的新动能。

“当前,数字化和智能化跃升为文旅行业发展主引擎,预计其结构性贡献逾三成。”朱克力讲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长20.5%,高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占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3%。

“可以说,从国家部署到行业规划再到地方举措,都为改造提升传统文旅业态、加快发展以数字文旅为核心形态的新型文旅业态,提高行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等领域带来了重大机遇和政策利好。”朱克力向封面新闻记者表示,从国家战略部署来看,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其次,从行业主管部门来看,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发布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21年又相继发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

朱克力认为,全国各地不少区域正在积极引导数字文旅行业发展,包括建设数字景区和智慧景区,打造引领数字文旅发展的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型文旅业态和文旅消费模式,培育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竞争力足的文旅行业领军企业及更多“专精特新”文旅企业。

转型期依然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朱克力告诉封面新闻记者,除了机遇之外,数字文旅从技术运用到市场落地依然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尤其在疫情等外部环境变化的背景下,普遍存在行业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够匹配、跨界融合亟需进一步深化、相关政策执行力度有待增强等突出问题。

对此,朱克力给出了三点建议。首先是激发市场内驱力,促进供给与需求更适配。“当前行业的内在驱动力不强,市场主体获得感不足,这与其产业链长、承载就业人口多、对经济拉动作用大等特点不匹配,迫切需要锤炼内功,更大激发内生动能。”朱克力说,随着人们的需求向个性化多样化拓展,市场主体更应当协同推进文化创造、场景营造和数字化改造,构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格局与新产业生态,进一步做好精细化运营。

在面对新机遇时,市场主体还要提升跨界融合力,推动纵深与横向相结合。朱克力表示,“在产业跨界融合的大背景下,文旅业态转向轻资产模式,数字文旅更为倚重文化科技和创意元素,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成为主流形态。”他认为,除了行业自身纵深拓展,还要充分发挥数实融合的连接器优势和文旅结合的黏合剂特性,在深化数智赋能的同时,加快布局“文旅+研学”“文旅+体育”“文旅+康养”等新业态,以新经济思维盘活市场大棋局。

“从各地情况看,目前有不少瞄准行业痛点的惠民措施,为加快纾困提供切实的政策保障。在相关纾困措施快速落地的同时,要从政策上注重为市场主体提供扶持和引导,推动市场重新焕发生机,激发数字文旅消费活力。”朱克力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增强政策执行力、统筹纾困与引导两手抓在新机遇面前同样十分重要。(来源:封面新闻)

深度观察

未来十年,旅游数字化的趋势和商机在哪?

文|蔡家成 周易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时代大潮叠加疫情倒逼,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正深刻改变着社会经济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等方面。

据研究机构测算,截至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39.8%,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还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强调,在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虚拟现实重点应用领域实现突破;文化和旅游部起草了《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在线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由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指导的“2022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项目推选与宣传活动”中,正式揭晓了“2022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项目”名单等,都着力在迎接并引导旅游业数字化智慧化信息化发展。

大势以来,顺势而为。未来十年,旅游业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智能化大有可为,特别是其中的十大应用场景、五大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旅游数字化的十大应用场景

当前,旅游行业全面推进“互联网+”的数字化工程,多个旅游企业也积极投身其中并努力寻找商机,正在形成深入广泛和多姿多彩的应用场景,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其中有十个场景尤其值得业界关注。

场景1: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

智慧旅游依托旅游消费者、经营服务者、组织管理者等各方主体,通过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视联网等网络信息系统),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射频、各种终端等信息化技术和设备,进行旅游信息及时、高效、便捷、准确的传输交流和开发利用,有力地实现旅游消费、经营服务、开发建设、组织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科学化。

智慧旅游的应用场景,使得旅游消费更便利、轻松和游客感受更好(放心、省心、舒心、开心),使得旅游经营服务更为规范、优质、高效、经济,使得旅游组织管理和公共服务更科学有效(全面、细致、有力),使得旅游资源利用更合理、旅游消费更理性科学、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更高等等。一些OTA企业、互联网大厂涉旅板块、传统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等已经投身其中深入探索。

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应用,就是面向大目的地的智慧文旅平台(如省级一机游),按目的地依托互联网平台,发挥集约化优势进行服务及资源聚合,影响较大有“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游湖北”、“一部手机游山西”等等。其中,湖北省政府和景域驴妈妈集团旗下景域智能科技联合打造的“一部手机游湖北” 2021年2月正式上线。短短半年用户数突破300万,交易额突破5000万元。依托数字化平台,湖北各景区正打破“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立体化地塑造灵秀湖北的整体文旅品牌。

场景2:互联网+旅游消费=潇洒旅游

旅游业的数字化、“互联网+”让旅游消费进入高水平、高质量状态的集中体现,应该就是“说走就走、想停就停、要回就回”以及“有话就说、有事就联”的潇洒旅游。这种场景就是从产品思维向用户思维的生动展现。

行前,游客用不着长期准备、精心谋划、反复协商、不断调整,一切都可以在出门踏上旅途后再随时随地随意安排——说走就走。途中,项目选择、计划安排和调整不仅不会受到计划、预订、供给等自身和外在因素的限制、制约,而且也不会产生不便和多花钱,可随时根据感受和心情决定走还是停留及其时间长短,最理想的状态是即时所有的合理需求都会及时得到满足,且因为有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支撑的市场服务、公共服务而很好满足,收获、感受、评价都会很好——想停就停。如果临时有事或者因为感受评价方面的因素,要马上中止行程返回居住地,也可以即时中止并返回,且同樣不会因此而受到预订、预购、预交费用的过多损失——要回就回。此外,行程过程中和结束后,还可以通过网络及时、随时进行展示、交流、评价、寻求帮助乃至投诉,随时随地随意通过网络记录、传输和分享旅游感受和评价,为自己今后的旅游和他人旅游选择、决策提供充足、可靠的数据信息依据——有话就说、有事就联。

马蜂窝、穷游网等此前一直做着类似探索。马蜂窝探索的“内容+交易”模式,就是通过AI技术与大数据算法,将个性化旅行信息与来自全球各地的旅游产品供应商实现连接。而在疫情之下,马蜂窝推出全新攻略品牌——北极星攻略,指向的就是极致的旅游攻略,它用更加系统化、结构化的攻略内容,为游客搭建从“发现”到“抵达”所需的一站式旅游信息岛。

场景3:互联网+旅行社=旅游电子商务

旅行社是为旅游消费提供计划安排和组织接待服务等综合性旅游服务的经营组织,由于是组合、依托其他旅游经营服务者的产品、服务来开展经营服务,及时、充分掌握各方面信息就是最重要的,互联网无疑是旅行社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手段,因此,不仅传统旅行社最早触网、用网、建网,而且“互联网+”旅行社的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更快,效果更好。

旅游电子商务企业自身也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早期是从旅游搜索查询和单项预订服务起步,很快就向旅游计划和行程设计、安排接待、收付结算等旅行社全业务链延伸,成为线上或者线上线下结合的综合性旅游服务企业。

其实早在1997 年,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就投资成立了华夏旅游网,比后来的OTA都早得多,但可能是由于体制机制原因,一直没做大反而被收购了,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后来,中旅总社搞了个星旅网、国旅总社搞了个国旅在线、港中旅搞了个芒果网、中青旅搞了个遨游网等等,都差强人意。后来这些试图嫁接互联网的传统旅行社才深刻理解,旅游电子商务决不是用互联网经营旅行社业务那么简单,而是会通过互联网及其辅助设计、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来使得游客查询、旅游线路选择和行程计划设计、预订、修正调整、交流互动、记录分享等更方便快捷,行前、行中、行后的感受更好,旅游经营服务的自动化、科学化水平和效率更高。

场景4:互联网+酒店=智能酒店

最集中的表现就是智能客房及其相关服务,理想的情形是,从网上可以随时查询到酒店服务项目、设施和服务档次水准、特色、价格及折扣、位置及交通、预订方式等信息,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齐全、规范、真实、美观。

具体来看,一旦游客选择决定后,可以顺利在网上预订客房并安排抵离店交通,同时收到预订安排通知、客房钥匙等信息;按照预订和计划到酒店入住,无需在前台等候办理入住手续和获得客房钥匙,可以在抵达后直接到自己预订的楼层和房间前,用自己手机上的电子钥匙开门进房,此前房间温控、湿控已经提前打开并在进入时达到合适程度,进入房间时灯光、窗帘、电视、网络、背景音乐、提示和贵宾欢迎语言(通过电视和多媒体显示屏)都自动开启并适时开关调节;离店时客服人员会及时得到通知并查房,游客可以直接离店而无需在前台等候查房、结账,其手机上的客房门锁钥匙自动失效,费用通过网络和信用卡按约定结算。飞猪前些年通过“未来酒店”项目初步做了一点场景尝试,可惜虎头蛇尾,后来不了了之。

同时,酒店提供的餐饮、康乐、商务、交通、游览、会议等服务,工程维修管理、采购供应管理、生产加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等,也都使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

场景5:互联网+景区=智慧景区

智慧景区与智能酒店的相同之处,是在推广营销、销售、门禁管理服务方面通过“互联网+”来方便游客查询、预订、收取和使用电子门票、网上支付结算并随时分享感受、进行评价,不同之处是在景区内部游览及导游解说、展示互动和相关服务方面应用电子声讯、影像等技术、设备更好地为游客服务,以及在游客数据汇总分析、宣传推广目标选择、客流交通组织管理、安全监控和应急指挥、内部运营管理等方面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射频等信息化技术、设备、手段。

智慧景区在直接为游客服务层面的基本目标,就是让游客在行前就查得到、看得明、能订票、好支付,到达后进门快、行得畅、游得好,游览中和结束后随时用文字、照片、视频等记录、传输、分享感受并进行评价。

疫情之下,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互联网预订景区门票,提前安排好行程。当前,各地政府和景区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科技助力,携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更优质的旅游体验。泰山风景名胜区借力美团等互联网平台的技术支持,通过分时分段的“门票预约”,实现对于客源的前置管理和分流,削峰填谷、减少聚集和扎堆的现象,改善游客在出游时面临的参观难、交通难等问题。这种智慧景区的打造,在疫情下对于数字化技术有了更明显的倚重,比如联合美团等推出“多码合一”,即游客门票预约前置校验健康码、门票购买后出行前健康码状态跟踪和入园前健康码状态展示的“全流程”健康状态管理,提升预约购票和入园的效率,提升游客出游便利度。

场景6:互联网+导游=电子导游

导游服务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面也很广泛,能够用信息化技术替代的主要是景区及途中的讲解、导览服务,其他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管理引导、应急调整等等都必须继续以人工服务为主,当然导游人员可以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从行业管理角度来看,原国家旅游局2017年推出的“电子导游证”就做了点探索。

由电子导游来承担解说、导览及相关提示、提醒、引导服务,不仅仅是替代和减轻导游人员在这方面的工作,而且往往还具有讲解语言更清楚明白、语调语音语速可调节、内容更规范、没有相互干扰等优势。

场景7:互联网+餐馆=智能餐馆

作为旅游终端服务,智能餐馆前端服务与酒店、景区基本相同,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让游客能远端查询餐饮品及其特色、档次和价格、餐馆位置和交通并进行预订,餐馆及时通过互联网向客人手机等便携终端推送预订餐位及位置交通、即时通联等信息;点菜可以是在到达前通过网络菜单完成,也可以是到达后通过智能终端完成,都是圖文并茂并可以看到其他客人的评价,一般不用服务员人工点餐,必要时可以网络查询或到达后问服务员;结束时,通过智能化手段提供结算、离店交通等服务。

这方面,在线旅游平台也认识到这一场景的可塑性。一直在战略判断力、商业嗅觉方面都颇具水准的携程,就推出了独立餐饮品牌“携程美食林”进军旅行餐饮信息服务行业,并立足本地生活,会根据地理位置智能推荐,为用户提供本地品质美食指南的一项功能,还逐渐探索出发布“全球餐厅精选榜”。

场景8:互联网+旅游推广营销=新媒体营销

旅游新媒体营销在外部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应用互联网生动形象地展示宣传旅游目的地及其旅游产品、服务项目,及时回应询问及进行针对性推介,并延伸至旅游计划安排建议及辅助设计服务、网上预订和通知等服务,实现更有效、更高效等目标。在内部支撑方面,主要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射频等信息化技术,收集、汇总、分析游客及其旅游消费信息,研究确定旅游推广宣传的目标区域、重点人群,并根据其选择旅游目的地及产品、服务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推广营销方式、时间,大幅度提高旅游营销的针对性、精准度并使得效率和效益更高、效果更好。

场景9:互联网+旅游教育培训=旅游云课堂

旅游云课堂还处在建设发展初期,但推进和扩展速度会很快,因为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场景在疫情之下的发展成效更是有目共睹。一是可以大大提高旅游教育培训的效率,线下的课堂教育培训,每堂课以几十人最多几百人为限,而网上的一堂课,对象数量只受网络覆盖和终端持有量的限制,几乎是无限的。二是质量水平可以大幅度提高,由于大大提高了效率,就可以选择最优秀的培训者并精心研究准备培训内容和教学方式,使之更科学合理,环境条件也尽可能符合培训的要求。三是同步推进均等化,线下分散培训,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在条件、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差距是客观存在且非常大的,旅游云课堂则是教师、教材、教学方式等完全一致。

这方面,故宫、敦煌莫高窟等老牌景区做得还是很见功力的。故宫博物院从1998年就开启数字化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经验和成果。2022年,故宫博物院旗下中国文博深度云学习平台“故宫云课”App上线,以故宫博物院藏品为依托,由故宫博物院文物研究专家联合打造,包含中国书画、器物、古建、宫廷生活等八大门类视听课程,课程内容专业、系统,通过数字科技链接传统文化教育。而且,故宫云课App发布数字徽章“瑞鹿幽夏”,采取知识学习免费获取的形式进行发售。民众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积累文化积分,即可兑换数字徽章,借助数字化工具实现全民共享。

场景10:互联网+旅游局=旅游电子政务

旅游电子政务既能提高各项旅游行政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更好地为行业、产业和事业发展服务,更能改进、扩展、强化其面向游客和公众提供的旅游公共服务。各级旅游行政管理机构从建设网络平台发布政务管理信息和旅游资讯信息,推进旅游政务透明化、公开化、服务化入手,迅速向网络咨询、新媒体宣传推广、网上政务服务和交流互动、回应关切扩展延申,同时加强内部办公自动化和相互之间互联互通,逐步向整合组建统一的旅游电子政务平台和实现旅游局内部办公网、外部政务网、旅游资讯网、旅游商务网既统一资源平台又按职能性质各负其责的集群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并积极探索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运用于旅游组织管理、监督规范、应急指挥、会议展览等工作中。

旅游数字化的五大发展趋势

“互联网+旅游”是旅游业全面融入互联网时代、用信息化技术武装中国旅游全行业、实现旅游数字化的重大战略。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智能化对旅游的影响是深入全面和持续不断的,当前出现了很多重要趋势。其中,有五个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趋势1:全新旅游体验将引领产业变革

工业时代,一些国家应用工业技术、工业设备和方法手段,创造出了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以及埃菲尔铁塔、邮轮、火车、汽车等美妙事物,给人们生活特别是文化和旅游生活以巨大的快乐享受。

数字化时代,人们一定会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设备、方法、手段,给人类创造出更具吸引力和趣味性、能够极大提高体验和感受时的快乐指数、幸福指数的崭新事物和场景。目前,受到青睐的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和可穿戴设备等应用,都还只是初露端倪的小儿科。

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涉及旅游的元宇宙论坛和会议就展开过150多个,有些纯是凑热闹、炒概念,有些还是有干货的。国内已经有北京城市副中心、青岛胶州市等在探讨建设元宇宙主题公园,突出沉浸式、强交互性,重塑“元宇宙+文旅”体验;浙江开化的密赛村推出的元宇宙数字夜游项目——隐藏在山林里的UFO、马金溪星际漫游、MS号星际列车等,已经成为年轻人热衷打卡的网红产品。

趋势2:全流程再造将倒逼企业转型升级

这种大势放到旅行社行业会看得更清楚。旅行社在英文中的一个名称是“TRAVEL AGENCY”,即“旅行代理”,因为旅游是在远离居住地的体验性消费,不可能预先去看货验货,更不能先试用,只能找专业代理商去考察,然后提供文字、语言、图画等向游客描述,并据以达成旅游协议后前往旅游。

在数字化、信息化全面深入推进的形势下,人们出门旅游和旅行,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来很便捷、更经济地得到途中和目的地的相关信息,即使是观光旅游者所需要的目的地产品、项目等信息也会从互联网上更直观生动、明确细致和及时可靠地获得,往往也比从旅行社间接获取的信息更为可信可靠。

这就是为什么旅行社越来越难的主要原因。传统的以提供旅行代理服务的旅行社,因为互联网的去中介化(去中间化),其前途命运还将继续堪忧,只有实现从中间商、代理商向专业服务商转变者才可能继续生存下去,要拥抱数字化的变化大势,寻求合适自己的转型升级之路。

趋势3:全渠道营销将打通行业壁垒

互联网尤其是多终端的移动互联网,加上物联网、视联网、搜索引擎和5G、6G等通讯技术,使得数字化时代旅游查询、预订、计划、安排高度便捷。

人们一旦产生旅游动机,可以随时随地拿出手机等移动终端,通过搜索引擎来获得所需要的无所不包、精细至极的信息。各个国家、地区政府及其旅游组织管理部门、机构和广大旅游经营商、服务商,率先建立旅游网站、网页,不断丰富其内容,不断增强其可感知、可查询、可预订、可支付、可分享、可评价等功能,不断扩展其覆盖范围,不断增加其应用终端,使得行前、途中、游后所有除现场亲身体验、感受以外的事项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完成,真正实现了“使信息都上网,让游客不跑路”。在营销端,游客不会在意是不是旅游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普及,尤其是系列新媒体APP的普遍应用,小红书、抖音、快手、视频号等这些非旅企业,也成为了游客获取、预订、评价的重要渠道。

趋势4:全方位内嵌衔接将带来极致的旅游服务

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大数据应用越来越普遍。旅游行业对大数据探索使用起步也比较早,主要是通过网络搜索、查询数据和手机信令监测数据,来精准分析研判游客的旅游需求及其发展变化趋势,据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旅游线路、项目和目的地信息推送及推广营销。

旅游供应商、服务商可以根据游客消费需求大数据来开发生产旅游产品和改进服务,补齐短板,消除痛点,提升游客满意度,增强旅游消费体验性和感知度,更可以为特色化、个性化旅游消费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一些房地产商转型做旅游产业,其中先知先觉者也在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融创文旅集团旗下全功能数字化服务平台——融创文旅俱乐部小程序拥有大量会员,聚焦用户行前、行中、行后场景,打通线上线下用户服务触点,甚至聚焦冰雪旅游还开发了热雪奇迹小程序以覆盖滑雪用户的全体验周期,力图提升用户满意度。

趋势5:全面技术渗透将让旅游发展更可持续

在信息化、数字化条件下,旅游资源从普查调查、分类分级,到规划设计、开发利用,都可以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计算机模型模拟和辅助设计、大数据分析等,做到比传统技术和方法、手段條件下更科学、更有效,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闲置和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环境——包括人文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来源:易水文旅)

猜你喜欢
文旅数字化数字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文旅照明的兴起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