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婧怡
远远地看见,一艘巨大的油轮驶入港口,悠远的汽笛声中,甲板上的水手们有条不紊地忙着。
我懒散地倚在酒店的窗前,看着这个城市中唯一的动点。笛声仿佛一声呼唤,将我的思绪从眼前拉回至故乡,故乡熟悉的景致与眼前所见有颇多相似,这是在家里吗?须臾间,我的神思有些恍惚。
我家旁边也是港口,每天都有船只驶入。我从来没有反感过汽笛声,但也从未从那短短长长的声音中感受到美。可能是笛声在高空中的传播力更广,传到我耳中的,不是对话,不是旋律,仅仅是一种莫名的亲切。住的时间久了,听的次数多了,也就慢慢融入我的生活。有時骑车在上学的路上,或深夜在桌上伏案疾书,远方那穿透众多建筑的亲切声音,便会不动声色地抚平躁动的内心,让我坦然地迎接新的开始。
大概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些亲切的声音。在闹市,它也许是柴米油盐的喧嚣;在乡下,它也许是门内的鸡啼和门外的吆喝;在沙漠中,它也许是骆驼脖子上的铃声;在郊区,它也许是夜深人静时的阵阵虫鸣……而身居异乡时,它就像家人的呼唤、唠叨,抑或是提醒,身在其中时,可能没有发现,甚至让你心生厌倦或愠怒,想逃离它日复一日的纠缠,可当你真正远离了它,心里却是难以驱遣的空虚。再次听到那亲切的汽笛声,思绪就会被带到宁静之处,即便是听完,也觉余音袅袅,回味绵长。仿佛平静的海面上,被海鸟的爪子勾起的—个个音符,溅起又坠落,荡起的一阵涟漪,惊艳着聆听者的内心。
曾见过大大小小的船只,耳边响起来自远方的呼唤。停靠过多少港口,捎来过多少惊喜,唤醒过多少乡思,又多少次如母亲般亲切的呼唤,将那些心底的记忆唤出来。这些记忆呼呼地吹进我的窗口,穿过我的发丝。于是,我便在这汹涌的风中,凭着记忆中的印象分辨海的声响,这一声是海浪拍打礁石,这一声是海鸟掠过船帆,这一声则是从遥远的老家东港一路追至这里的汽笛声……
关好窗户,摸了摸因长时间吹风而干燥的皮肤。远方的呼唤再度响起,是新的船只驶入,还是开启征程的船只驶出,我不清楚。但我清楚的是,那触动神经的呼唤一直都在。
在他乡听到了熟悉的呼唤,算不算我已经到家?已经回到那独属于我的海滨小城。
‖河北省秦皇岛市第十中学‖指导教师:林海
[JIJIGONGZUOSHI][吉吉工作室]
油轮驶进港口,一声悠远的汽笛传来,瞬间将小作者的思绪拉回到家乡,故乡的山水风物也随着这声记忆里的呼唤,一一浮出心海,重到眼前。曾几何时,这笛声伴着“我”在上学路上飞驰,又陪着“我”在深夜的书案上奋笔疾书,不论内心多么躁动,它的韵律一响,就能熟练地安抚心底的忧伤。
其实,每个人在内心深处,往往都住着一声亲切的呼唤,它可能是祖母慈爱地叫着乳名,也可能是妈妈碎碎的唠叨,闹市中柴米油盐的喧嚣,家门外隐隐约约的叫卖,夜半时若断若续的虫鸣……从来不需要刻意去记,却总在不经意间被勾起涟漪,然后一声声回荡在心间,任凭汹涌的回忆呼啸而起,湿润思念的眼眸。
那些来自远方的声音,应和着心底的呼唤,带着不可替代的“独家记忆”,成为温暖“我”人生之路的珍宝。
【适用文题】留在心底的声音;故乡的记忆;爱的馈赠……(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