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熹文
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常常处于焦虑的状态之中,像上了发条的钟。想要化解紧绷状态的你,不妨尝试下治愈生活的这些小事。
1烹饪
关了火,置身于食物的香气里,生活的热情也从中产生了。
还记得有段时间追邦妮的微博,最喜欢她每天在小黑板上写下的当日菜谱,隔着屏幕飘来的酸甜苦辣,让我特别想拥有那样一个家。后来才明白,我想要的不是一模一样的家,是同样充满心意的食物把能量从一张餐桌弥漫到整个房子去,就像邦妮说,“一个人对食物一丝不苟,其实是一种要把日子过好的决心。”
一个人为自己煮饭不需要什么力气,却需要很多的心气。
那一年除了特别忙碌的几周,我很少用外卖解决三餐,总觉得极力满足大众口味的外卖,其实是对自己胃口的不忠,里面缺了一份“我单独照顾你”的偏爱,是仓促麻木度日的开端。
不敷衍胃的人,也不会敷衍生活,我是这样认为的。
早餐蓝莓蔓越莓干燕麦,每一样原材料都经过自己的挑选,吃起来就觉得“今天的自己也非常重要”;午餐是低碳水的健康餐,丰富的蛋白质和高纤维,让人打开饭盒,能看到写进一蔬一饭里的“加油”二字;晚餐从自家的灶台上呈现,烹饪也是释放负能量的过程,让人平心静气地、认真地告别当下这一天。
好的食物都在治愈不开心的灵魂。
有几位读者经常在朋友圈分享美食图片,每次看着穿插在其间的健身、读书、旅行等等照片,就想起蔡澜在《今天也要好好吃饭》写下的——“做菜是消除寂寞最好的方法。一个人要吃东西的时候,千万别太刻薄自己,做餐好吃的东西享受,生活就充实。”
照顾好胃,你就照顾好了一半的生活。
有一句话这样说,胃是通向爱人之心的捷径,我觉得还应该补充一下,胃是爱己爱人爱生活的捷径。不敷衍胃的人,也不会敷衍生活。
2运动
网上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妙,“跑步的多巴胺仅次于谈恋爱,三公里专治各种不爽,五公里专治各种内伤,十公里跑完内心全是坦荡和善良。”
我三十一岁这一年,过得有点丧,能带给我肾上腺素的事情屈指可数,跑步算是一桩,不管踏上跑步机之前有多么不想跑,上去了,也就跑了,跑完了,就觉得还好跑了,大汗淋漓,神清气爽,“要好好活下去”的热情全回来了。
跑步这个二十多岁时的高效减肥运动,一直被我间歇地坚持着,渐渐失去了燃烧卡路里的作用,成了一种动态的冥想。
每次跑着,总有什么是越跑越清楚的,健身房的狂热音乐远去了,手机里的剧目模糊了,身旁的男男女女消失了,脚下的节奏像催眠师手中的怀表,把我引入无人的境地。
一个人在荒原里,没有时间、距离,甚至没有方向,现实中的包袱一样样被抛在身后,身体和物质以及精神的关系,这些哲学问题浮现出来,思考、消化,回到现实,更接近自己。
运动蕴藏着的能量绝非只是为了身体的美和健康,是为了制造一种思考的可能,在那里抛弃一切现实带来的焦虑、恐惧和自我怀疑,将自己拉回到一片净土,日复一日,令表象的生活更接近心之所想。在跑步中,学会自我理解与自我接纳。
3种植
种菜这件崭新的技能,让生活变得有所期待。
一個曾经的都市女性,小心翼翼地发着种子,盯着芽儿冒出来,膝头蒙了土壤的灰尘,头发被雨露沾湿,她的过去像一个美妙的泡泡,风一吹就散了,只剩下摇摇晃晃的植物,一天天长大。
我的朋友很少有人不种菜的,除了超市的菜价激发了我们勤俭节约的本能,还有一个本质的原因,大家的双手闲不住,必须发挥点作用,日子才能过得舒心。
双手伸进泥土里,栽种浇灌,把一株细芽儿养高养肥,这个过程养心又暖胃,大概是人类最原始的成就感了。
我有一群热爱种菜的朋友们,年龄职业背景相差甚远,平日聊起大多话题,都像是非洲人和越南人在讲话,只有说起种菜,才回到同一个频道。有人擅长种凤尾菇,有人佛手瓜年年丰收,有人用自家辣椒熬酱,有人培育出巨型冬瓜……
我们分享种菜心得,交换蔬菜,在这踏实的播种里,我们也像植物一样,在阳光和雨露中奋力生长着。
作家塞万提斯曾说:“弓弦不能老绷紧了不放,人是软弱的,如果没有一点适当的松散,是支持不住的。”你有哪些治愈生活的小习惯,欢迎分享。
编辑/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