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研究

2023-07-13 15:42李莹
世界教育信息 2023年6期
关键词:悉尼大学驱动力可持续发展

摘   要:为探索大学内部哪些因素驱动其对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文章基于“相关性分析获得相关因素—案例研究分析因素指向—二者综合构成驱动力”的思路展开研究,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及其影响力排名作为数据来源,运用皮尔森系数、多元线性回归、随机森林、最大信息系数,对教学、研究、国际视野、产业收入与大学影响力综合得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和国际视野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呈现明显相关。为进一步阐释与丰富量化研究结果,文章以悉尼大学为案例,进一步阐释在《可持续发展战略2020》的指导下,悉尼大学通过聚焦相关主题、开展卓越研究,拓展伙伴关系、深化国际合作,结合课程活动、共塑学生体验,紧密连接产业、协同解决问题四个方面落实具体实践,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设,为我国大学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经验。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悉尼大学;驱动力;《可持续发展战略2020》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2-3937.2023.06.06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更迭,促进了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进步与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环境等挑战。为应对诸多困境,联合国于2015年提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1]。大学作为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职能的重要社会机构,理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充分利用自身知识、人才、合作伙伴关系等重要资源,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泰晤士高等教育》(THE)自2019年起发布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Impact Rankings),打破了传统以学术为主要标准的评价体系,创造性地将17项SDG作为评价标准,评估全球高等教育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度。此次排名分为单项排名与综合排名。单项排名依据大学在该项SDG上三个维度的表现,即研究力、贡献度和治理水平,据此设计一系列细化评价指标并分配权重。有意向的大学只需提交1项SDG材料即可参加单项排名。但若要参加综合排名,第17项SDG(实现目标的伙伴关系)材料为必须提供项,此外,大学还需提供至少其他3项SDG材料,最终大学影响力的综合得分根据其在第17项SDG及其余16项SDG中评分最高的3项获得,其中SDG17权重为22%,其余3项SDG各占26%。[2]

基于此,“大学内部哪些因素驱动其对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思考。结合THE世界大学排名的5个评价指标(教学、研究、引用、国际视野、产业收入)[3]、大学基本职能及日常各项活动,本研究选取教学、研究、国际视野、产业收入四个指标,运用皮尔森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多元線性回归(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ML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最大信息系数(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探究其与大学影响力综合得分(本研究以此项数据代表大学可持续发展建设情况)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结合悉尼大学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大学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提供经验。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一)数据集构建

为探究影响大学影响力综合得分的因素,本研究依托THE 2021年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和THE 2021年世界大学排名①构建了相关性分析数据集D②,数据集可使用如下公式表示:

i  分别是THE世界大学排名提供的教学、研究、产业收入、国际视野四个指标得分,Yi是THE 2021年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提供的基于SDG的大学影响力综合得分。数据集D是5维实数集,包含总计687所同时存在于两个排行榜中的大学。

表1展示了数据集D的部分统计学描述。变异系数越大,则得分越分散;反之,变异系数越小,则得分越集中。

(二)相关性分析方法

以相关性分析数据集D为基础,本研究运用PCC、MLR、RF和MIC四种相关性分析方法探究教学、研究、产业收入和国际视野4个指标对大学影响力综合得分的影响。其中,PCC与MLR算法可评估X与Y的线性相关性,RF与MIC算法可评估X与Y的非线性相关性。

PCC[4]由卡尔·皮尔森提出,是最常用的衡量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性的方式,其原理是使用消除量纲协方差度量两个变量的变化趋势,当两个变量变化趋势接近时,其协方差较小,当两个变量变化趋势不同时,其协方差较大,度量变量X与变量Y的皮尔森系数ρ可由如下公式表示:

ρX,Y=(2)

其中,μX、μY、σX和σY分别是变量X与变量Y的均值与标准差。皮尔森系数的值被限制在-1到1之间,其绝对值越接近1,则变量X与变量Y的线性相关性越高,反之,皮尔森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0,变量X与变量Y的线性相关性越低。

MLR[5]是一种统计学模型,旨在分析一个因变量与一组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本研究视大学影响力综合得分Y为因变量,视四个指标得分为自变量,假设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相关性,构建了一个多元线性模型,可表示如下:

其中wt、wr、wii、wio和b均表示模型参数,i是综合得分的估计值,模型通过有监督的方式学习模型参数的取值,使综合得分Y与综合得分估计值的差值最小。因此,通过有监督方式学习到的wt、wr、wii、wio可表示不同指标得分对综合得分的影响。

MLR和PCC可以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性,但无法衡量变量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因而本研究选取RF与MIC衡量变量间的非线性相关性。RF算法[6]是一种机器学习算法。它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较低的过度拟合和较强的可解释性。除用作分类回归外,RF还兼具相关性分析的能力。RF由许多决策树组成,决策树的每个节点选择一个维度的特征将输入数据集分为两个子集。RF在生成每棵决策树时,会随机有放回地抽取样本,因此每棵树都有一些未被抽取到的样本,这些样本被称为决策树的袋外(Out-of-Bag)样本。袋外样本的误差,可衡量决策树的性能。在使用RF分析综合得分与某个特征得分的相关性时,需利用两个RF回归模型,一个模型回归特征得分与综合得分的关系,另一个模型回归在特定维度加入噪声的特征得分与综合得分的关系,计算两个决策树袋外误差之差并取均值,可以度量加入噪声的特征得分与综合得分的相关性。

MIC[7]于2011年由雷谢夫(Reshef)等人提出,最大信息系数利用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的概念,互信息的公式为:

Ι(X;Y)=p(x,y)log(4)

上述公式的含义是,综合得分Y与特征得分X之间的互信息I(X;Y)是它们的联合概率分布p(x,y)与各自边缘概率分布p(x)、p(y)的相对熵。MIC的计算方法对综合得分与特征得分构成的散点分布图进行多种网格划分,求出每种划分下的最大互信息值。其中,综合得分Y与特征得分X之间的MIC系数被认为是不同网格划分得到的互信息值中最大的一个。

(三)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使用PCC、MLR计算综合得分与四个指标的线性相关性(表2展示了PCC与MLR的显著性检验系数P值),使用RF、MIC计算综合得分与四个指标的非线性相关性,图1展示了4个指标与综合得分的相关性关系。

由表2可见,使用PCC检测4个指标与影响力综合得分的相关性时,4个指标的P值均小于0.05,即4个指标与影响力综合得分之间均呈显著相关;使用MLR检测4个指标与影响力综合得分的相关性时,教学、产业收入两个指标的P值大于0.05,即教学、产业收入与影响力综合得分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

如图1所示,图中每个柱状图组均描述了一种相关性分析方法下4个指标与大学影响力综合得分的相关性系数,从左向右依次代表教学、研究、产业收入、国际视野。从PCC图组来看,教学、研究、国际视野均与影响力综合得分呈现较为接近的变化趋势,其中研究、国际视野的相关性系数超过了0.5;从MLR分析上看,教学和产业收入对综合得分的效应较低,在数据集上学习到的MLR方程中,与教学和产业收入对应的权重参数均不足0.1;从RF图组分析来看,在研究与国际视野指标中加入噪声会对影响力综合得分造成更大的影响,相比之下,在教学与产业收入指标中加入噪声对影响力综合得分的影响较小;从MIC上看,尽管教学、研究、产业收入与影响力综合得分均有一定的非线性相关性,但相关性系数均不足0.4。

为综合四个相关性系數的结果,本文提出以平均相关系数C作为衡量4个指标与影响力综合得分相关性的唯一标准,平均相关系数C是经过softmax归一化后四个相关性系数的均值,其公式为:

Ci=(s(ρi)+s(yi)+s(Ii)+s(Ri))(5)

其中Ci表示第i个指标与影响力综合得分的平均相关性系数,ρi、yi、Ii、Ri分别表示第i个指标与影响力综合得分之间的PCC系数、MLR系数、MIC系数、RF系数。s(·)表示softmax归一化函数。得分Ci高于0.25时,证明指标i与可持续发展影响力综合得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经公式(5)计算,教学、研究、产业收入、国际视野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07、0.279、0.202、0.302,由此可见,研究和国际视野指标均高于0.25,即研究和国际视野与大学影响力综合得分之间呈现明显相关,亦即研究和国际视野与大学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具有较强联系。

三、案例的选取

通过上一章的相关性分析,国际视野、研究两项指标与大学影响力综合得分之间的相关性较高。为进一步探究大学通过哪些具体举措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相较于可持续发展表现不均衡地区的优势高校,可持续发展表现均衡地区的拔尖高校更具研究价值且更易被学习推广,为此需要规避地理因素对高校可持续发展表现可能造成的影响,因而本研究定义了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得分,利用这一得分筛选可持续发展水平均衡的地区。

本研究以国家或地区为分类依据,对THE 2021年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中的1118所大学影响力评分条目进行分类,上榜大学可被分类至94个国家或地区[8]。依据分类结果,统计了94个国家或地区的上榜大学数量、上榜大学平均得分、上榜大学平均排名三个指标。

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影响力的得分与其上榜大学平均分、上榜大学数量成正相关,与上榜大学平均排名成负相关。因此,本研究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得分Si定义为上榜大学排名XRank

i      倒数、上榜大学平均分XScore

i       和上榜大学数量XNum

i     的乘积关系。由于XRank

i       、 XNum

i      数据分布较为分散,对这两项指标进行开根号操作,可对数据分布进行约束。基于这三个统计学指标,本研究提出了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力评分公式,可写作如下形式:

Si=N(XScore

i     )×,i=1,2,3,…,94(6)

其中,Si是第i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得分,XScore

i     、XNum

i    和XRank

i     分别是第i个国家或地区上榜大学的平均分、数量和平均排名。N(·)是归一化函数,用于统一平均分、平均排名和数量的取值范围,其公式为:

Xnorm=(7)

其中,X是未被归一化的数据,Xnorm是归一化后的数据,Cmax和Cmin分别是X所在维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通过归一化函数N(·),三个指标被限制在[0,1]的范围内。

本研究通过公式(6),计算94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得分。图2在世界地图上对其进行了可视化呈现:颜色越深的国家或地区,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得分越高,反之颜色越浅,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得分越低,斜线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中则无大学上榜。

图3以多维柱状图的形式,可视化了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得分排名前25的国家或地区的各项指标,四个柱形由前往后颜色依次由深变浅,各自分别代表归一化以后的上榜大学数量、上榜大学平均排名、上榜大学平均分以及由公式(6)计算所得的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力综合得分。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除丹麦外,澳大利亚上榜大学的平均分与平均排名得分最高,由于丹麦上榜大学数量过少,因而其不具备代表性;此外,尽管如英国、美国和西班牙等国上榜大学数量较多,但其平均分与平均排名得分均不高,故其可持续发展影响力得分低于澳大利亚。上述对比一方面证实了本研究设计的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影响力评分公式的综合评分性能较强,另一方面明确凸显了澳大利亚在THE 2021年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中的突出表现。

此外,在17项SDG中排名第一的大学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在17项SDG指标中,美国大学取得了两项SDG的第一名,英国大学与加拿大大学取得了三项SDG的第一名,而澳大利亚大学取得了四项SDG的第一名。这一发现同样从侧面反映了澳大利亚在THE 2021年世界大学影响力排名中的卓越表现,与图2、图3的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澳大利亚大学在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中具有突出贡献。因而,本研究选取影响力排名位居澳大利亚第一、世界第二的悉尼大学作为案例,对其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进行深入分析,以进一步阐释与丰富量化研究结果,并为我国大学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四、悉尼大学致力于促进

可持续发展的案例研究

悉尼大学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且最负盛名的大学,被称为“澳大利亚第一校”。继承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社区(Our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Community)的土著历史传统[9],秉持勇气与创新、尊重与诚信、多元与包容、开放与参与的核心价值观念[10]。悉尼大学致力于吸引全球最优秀的研究者和最有潜力的学生,通过提供卓越的教育与研究使他们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此为澳大利亚及更广阔的世界作出贡献。

2020年8月,悉尼大学发布《可持续发展战略2020》[11],通过将可持续发展置于大学日常教育、研究、运行的核心,致力于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与挑战,在本地及全球范围内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为更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作出重要贡献。该战略全面深入、清晰明确,兼具形式的连贯性与内容的逻辑性,对悉尼大学致力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宏观指导作用。从形式上来看,《可持续发展战略2020》以“关爱国家”(caring for country)为核心基础,并以此为出发点及最终目的,建立三大支柱、16条策略以及具有针对性的具体目标,而这些目标的达成也是核心基础的实现。“核心基础—支柱—策略—目标”四者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形成密切联系的闭合回路。从内容上来看,核心基础、支柱、策略、目标之间具有强烈的一致性,且三大支柱作为该战略的有力支撑,按照“宏观—中观—微观”的层次进行构建,其内容具有缜密的逻辑性。支柱2对应宏观层面,从校园正常运行过程中显性的建筑、设施、饮食、采购、交通等方面入手,为营造全面可持续发展文化的氛围创造物质保障。支柱3对应中观层面,以有序的组织管理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设。支柱1对应微观层面,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大学日常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为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可靠抓手。三大支柱两两之间双向互动、密切协作,共同推动悉尼大學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卓越开展(见图5)。

作为一所致力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基于《可持续发展2020战略》的全面指导,悉尼大学在开展可持续发展建设时不仅仅局限于研究与国际视野,而是将范围拓展至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等多个维度,系统地推进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蓝图。

(一)聚焦相关主题,开展卓越研究

作为一所卓越的研究型大学,悉尼大学始终坚持将促进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开展科学研究的核心原则。为此,悉尼大学设置多层面的研究中心,明确自身的优势学科领域,各院系基于17项SDG合作开展跨学科研究,确保科学研究的开展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频性。

为应对世界范围内的共同挑战并解决复杂社会问题,悉尼大学在国家、大学、院系等多个层面建立研究中心。国家层面的研究中心如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委员会卓越研究中心(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Centres of Research Excellence);大学层面的研究中心如癌症研究网络(Cancer Research Network);不同院系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及兴趣点的不同也设置了丰富的研究中心,如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的悉尼环境研究所(Sydney Environment Institute)、工程学院的可持续能源发展中心(Centre for Sustainable Energy Development)、法学院的澳大利亚气候和环境法中心(Australian Centre for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Law)、医学与健康学院的老龄化教育与研究中心(Centre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n Ageing)、理学院的悉尼大学农业研究所(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12]。虽然这些研究中心的层级不同,但都基于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相关主题而设置,与17项SDG涉及的农业、健康、优质教育、清洁能源、社会公平等内容一致。

悉尼大学研究视野广泛,遍布农学、生物科学、地球科学、医学与卫生科学等20多个主要领域。[13]为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各院系密切协作,针对17项SDG设置丰富的研究单元并发表丰硕的研究成果(见表3)[14]。可以发现,任何一项SDG均牵涉多所学院,不同院系基于SDG确定多样的研究主题,并据此构建丰富的研究单元小组,成员凭借各自学科的多元思维从多角度对主题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汇聚多学科优势解决共同问题。

(二)拓展伙伴关系,深化国际合作

基于多元包容、开放参与的核心价值观,悉尼大学致力于与世界一流大学构建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一方面大力开展交流计划,为学生提供国际化视野;另一方面坚持进行合作研究,共同解决复杂问题,提升国际影响力。

为丰富学生及教职员工的国际化体验,为其全球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悉尼大学与40多个国家的250多所大学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开展400多个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交换流动计划。[15]对学生而言,交流计划既包括持续整个学期学年的联合及双学位项目,也包括暑期、冬季学习等短期游学项目,合作伙伴包括波士顿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麦吉尔大学等。[16]为保证国际学生更快地适应日常学习生活,悉尼大学设立时长不等、层次不同的基础项目[17],如悉尼大学基础项目(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Foundation Program)、高成就者准备项目(High Achievers Preparation Program)。悉尼大学还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亚洲高水平大学签订衔接协议[18],认可学分互换。此外,悉尼大学举办国际月(International Month)活动,分为亚太周(Asia-Pacific Week)、欧洲与英国周(Europe & UK Week)、北美周(North America Week)[19],通过一系列展览加深对合作大学的了解。对教职员工而言,针对管理人员开设专业发展计划,针对教学人员开展“伊拉斯谟+”(Erasmus Plus)計划,通过精心设计的在线互动课程,加深教职员工对国际化趋势的理解,并不断发展其与合作伙伴进行交流、跨文化学习与管理服务的能力[20]。

悉尼大学不仅局限于校内各院系之间的跨学科合作研究,还积极致力于与其他大学建立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与欧洲、北美洲、亚洲26所世界一流大学共同开展200多个研究项目,如与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合作开发世界上第一台全身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扫描仪、应对气候变化引发的森林火灾;与伦敦大学学院、哥本哈根大学、日内瓦大学共同研究提高欧洲及其他地区大学间战略国际伙伴关系评估的质量和一致性,并举办大量材料科学主题的研讨会,举办可持续粮食生产系列讲习班;与浙江大学、香港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延世大学等共同应对疫情的巨大挑战并分析其社会影响,探讨健康技术,追求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发提高能源可持续性和可负担性的技术并确保能源基础设施的安全[21]。

(三)结合课程活动,共塑学生体验

悉尼大学以培养具备批判性思维、高效协作能力和影响世界理念等素质的毕业生为使命。为此,悉尼大学将正式的课程教育与广泛的校园生活有机耦合,全面塑造学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行动。

首先,悉尼大学开设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学位项目,如可持续发展(硕士学位项目)、建筑与环境(学士学位项目)、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工程(硕士学位项目)、城市规划(硕士学位项目)、可持续发展设计(硕士学位项目)等[22]。其次,悉尼大学提供广泛的课程项目,涉及建筑、设计与规划,工程与计算机科学,艺术与社会科学,法律,商业,医药与健康等多个领域[23],且几乎都包含可持续发展相关主题,如全球贫困、公共卫生营养、全球能源与资源法、可持续交通策略等[24]。除正式课程之外,悉尼大学营造丰富的校园生活,为学生营造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悉尼大学鼓励学生将校园作为生活实验室(living labs)来创建、测试、评估并实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想法,为学生提供通过实际行动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如废物转化研究中心(The Waste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Hub,WTRH)专门研究循环经济以及如何回收并重复利用材料,目前正在测试一种新型配方的生态混凝土路面,有助于实现校园零垃圾填埋目标[25]。此外,悉尼大学开设多元项目,包括可持续发展行动拨款计划(Sustainability Action Grant program)、可持续发展之旅(Sustainability Trail Tours)、绿色影响(Green Impact)、绿色咖啡厅(Green Caffeen)等[26],吸引学生参与并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紧密连接产业,协同解决问题

作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悉尼大学一方面打破学科、学院、大学之间的界限,大力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另一方面打通大学与产业界之间的壁垒,全面进行产学研合作,致力于协同产业力量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

悉尼大学与世界各国的相关产业构建广泛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开展多元合作研究项目,双方运用各自优势共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解决。就与产业界的合作而言,悉尼大学与微软在悉尼纳米科学中心建立持续投资以研究量子经济;与澳大利亚航空(Qantas)合作开发飞行规划系统,帮助澳航优化航线、减少燃油消耗、提高运营效率,支持更为环保的商业航空;与GE医疗(GE Healthcare)探索支持研究连续体的机会,从实验室研究到生物技术创造、临床试验、临床成像研究、医疗保健系统的采用以及通过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创新创造财富;与必和必拓基金会(BHP Foundation)合作开展为期五年的护理计划,将当地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前沿研究相结合,从而创建持续、协调和密集型数字化的青年心理健康保健;与国际矿业力拓集团(Rio Tinto)合作成立力拓矿山自动化中心(Rio Tinto Centre for Mine Automation,RTCMA),培训下一代采矿自动化工程师和相关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实现完全远程自主采矿流程技术,并通过自动化提高采矿作业的安全性、可预测性、精度和效率;与Sirtex医疗有限公司(Sirtex Medical Limited)合作研究纳米颗粒在固体肿瘤化疗中的可能应用,通过世界领先的医疗技术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放射治疗[27]。

作為澳大利亚最为卓越的大学之一,悉尼大学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可持续发展置于学校的核心地位。在宏观指导层面,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2020》,以“关爱国家”为核心基础,以建立有弹性的场所和负责任的足迹、增强良好治理与协调能力、通过研究和教育丰富生活三大支柱作为支撑,对应设置16条策略与46个目标,为可持续发展建设提供有力抓手;在具体实践层面,聚焦可持续发展相关主题开展深度研究,建立大量伙伴关系以加强国际合作,将学位课程项目与校园生活活动有机结合以塑造学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真实体验,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汇聚多方力量应对问题解决,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有序开展。

五、总结与讨论

本研究通过运用PCC、MLR、RF、MIC,探索大学日常开展的教学、研究、产业合作、国际化活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发现研究和国际化二者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呈现明显相关。为进一步阐释与丰富量化研究结果,选取悉尼大学作为案例,深入分析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所付出的各种努力。悉尼大学在其《可持续发展战略2020》的全面指导下,通过聚焦相关主题,开展卓越研究;拓展伙伴关系,深化国际合作;课程活动结合,共塑学生体验;紧密连接产业,协同解决问题四个方面落实具体实践,从理念与实践两个层面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设,为我国大学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我国大学可制定全面深入、清晰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相关战略,以此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宏观指导,并在具体实践中将可持续发展置于学校发展的核心,将其渗透融入到学校日常运转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产业协作等多项事务之中,以实现大学内部的有机协调互动。

但由于量化研究中所涉及到的指标选取、数据获得的全面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大学内其他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驱动因素可能有所忽略,如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组织管理结构、运行方式、校园建筑设施等。本研究只是针对大学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的一次积极尝试,未来仍需获取更多数据、查阅更多案例、运用更多方法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我国大学可立足国情与校情,不断汲取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国外大学的经验,将可持续发展与我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进行深度融合,建设真正具有中国特色并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一流大学。

注释:

①依据THE世界大学排名、THE影响力排名的计算标准,两个排行榜的观测数据间相互独立,得分计算标准不同,因此可以利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探究THE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各个指标与THE影响力排名的相关关系。

②数据集构建时,排行榜中使用区间表示的得分无法参与相关性分析,针对该问题,本研究使用区间均值替代区间。

参考文献:

[1]The United Nations. Take ac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EB/OL]. [2021-06-23]. https://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

[2]THE. Impact rankings 2021: methodology[EB/OL]. [2021-06-23].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impact-rankings-2021-methodology.

[3]THE. 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1: methodology [EB/OL]. [2021-06-23].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1-methodology.

[4]BENESTY J, CHEN J, HUANG Y, et al. Noise reduction in speech processing[M]. Heidelberg, Berlin: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9:37-41

[5]ZELTERMAN D. Applied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with R[M]. Basel, Switzerland: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5:231-256.

[6]GENUER R, POGGI J-M, TULEAU-MALOT C. Variable selection using random forests[J].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10, 31(14): 2225-2236.

[7]RESHEF D N, RESHEF Y A, FINUCANE H K, et al. Detecting novel associations in large data sets[J]. Science, 2011, 334(6062): 1518–1524.

[8]THE. Impact rankings 2021[EB/OL]. [2021-06-23]. 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rankings/impact/2021/overall#!/page/0/length/25/sort_by/rank/sort_order/asc/cols/undefined.

[9]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Our Aboriginal and Torres Strait Islander community[EB/OL]. [2021-06-23]. https://www.sydney.edu.au/about-us/vision-and-values/our-aboriginal-and-torres-strait-islander-community.html.

[10]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Vision and values [EB/OL]. [2021-06-23]. https://www.sydney.edu.au/about-us/vision-and-values.html.

[11]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Sustainability strategy 2020 [EB/OL]. [2021-06-23]. https://www.sydney.edu.au/content/dam/corporate/documents/about-us/values-and-visions/sustainability/sustainability_strategy_2020.pdf.

[12]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Research centres and institutes[EB/OL]. [2021-06-23]. https://www.sydney.edu.au/research/centres.html.

[13]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Research areas[EB/OL]. [2021-06-23]. https://www.sydney.edu.au/research/research-areas.html.

[14][24]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update[EB/OL]. [2021-06-23]. https://www.sydney.edu.au/content/dam/corporate/documents/about-us/values-and-visions/sdg-2020.pdf.

[15]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Study overseas with student exchange[EB/OL]. [2021-06-23]. https://www.sydney.edu.au/study/why-choose-sydney/study-abroad-and-exchange/study-overseas-with-student-exchange.html.

[16]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Global experiences [EB/OL]. [2021-06-23]. https://sydney-au-sa.terradotta.com/index.cfm?FuseAction=Programs.ListAll.

[17]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preparation programs[EB/OL]. [2021-06-23]. https://www.sydney.edu.au/content/dam/corporate/documents/study/guides/usyd-international-guide.pdf.

[18]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International articulation pathways[EB/OL]. [2021-06-23]. https://www.sydney.edu.au/study/how-to-apply/international-students/international-articulation-pathways.html.

[19]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International Month[EB/OL]. [2021-06-23]. https://www.sydney.edu.au/study/why-choose-sydney/study-abroad-and-exchange/international-month.html.

[20]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Global leaders program[EB/OL].[2021-06-23]. https://www.sydney.edu.au/engage/global-engagement/global-leaders-program.html.

[21]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University partnerships[EB/OL]. [2021-06-23]. https://www.sydney.edu.au/engage/global-engagement/university-partnerships.html.

[22]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Course search[EB/OL]. [2023-02-09]. https://www.sydney.edu.au/courses/search.html?keywords=sustainability&search-type=course&page=1.

[23]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Areas of study[EB/OL]. [2021-06-23]. https://www.sydney.edu.au/content/dam/corporate/documents/study/guides/usyd-international-guide.pdf.

[25]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Living labs[EB/OL]. [2023-02-09]. https://www.sydney.edu.au/about-us/vision-and-values/sustainability/research-and-education/living-labs.html.

[26]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Get involved[EB/OL]. [2023-02-09]. https://www.sydney.edu.au/about-us/vision-and-values/sustainability/get-involved.html.

[27]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Industry and business partnerships[EB/OL]. [2023-02-09]. https://www.sydney.edu.au/engage/industry-business-partnerships.html.

Research on the Driving Forces of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I Ying

(School of Education,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within the university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dopts the idea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obtain relevant factors-case study to analyze factor orientation-the two comprehensively constitute the driving forces” . Using 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and its impact ranking as a data source, this article uses Pearsons coefficient,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random forest and maximum information coefficient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eaching, research, international outlook, industry income, and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university impa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clear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outlook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further explain and enrich the quantitative results, this article conducts a case study of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It further explains that under the effective guidance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2020,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focuses on four aspects of practic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relevant topics and conducting excellent research; expanding partnerships and deepen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ombining courses and activities to shape the students experience; and closely connecting with the industry to solve problems collaboratively to implement specific measures. The case of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has provided an experience for our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Driving forc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2020

編辑 吕伊雯   校对 王亭亭

作者简介:李莹,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 300354)

猜你喜欢
悉尼大学驱动力可持续发展
悉尼大学开发出可保护碳纤维性能的回收工艺
宓迈克:悉尼大学中国中心,用服务拥抱世界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The Ownership of Heritage Area with the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Apporach
——Taking Tianzifang and The Rock as Case Studies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