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2年世界排球锦标赛欧美强队表现出的高水平,让我们看到了目前中国排球的差距,源于观念认知和技战术理论落后导致的高水平排球竞技人才培养之沉疴宿疾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竞技排球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桎梏。因此,把握竞技排球运动发展趋势,与国际接轨,从规范运动员专位称谓和排球技战术分类开始,构建适于竞技排球发展规律的技术、战术理论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實践价值。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我国现有排球技战术理论提出了质疑和思辨,构建了新的排球技战术理论体系。研究认为:副攻的重要职责是拦网和牵扯对方拦网,而并非是没有主攻重要的副手;按照排球击球动作进行技术分类存在很大误区;比赛中用“垫球”动作完成的“接发球”和后排“防守”,是截然不同的两项技术,因此不能统称为“垫球”;“小球串联技术不好”的根源在于战术理论体系缺失了“攻防转换系统”;发球已然成为比赛中真正意义上的全队“第一次战术进攻”;“防反”和“推攻”在“四攻战术系统”中都是接对方的进攻性击球组织进攻,目的都是为了“反攻”;“保攻”的唯一目标是为了实现“再攻”。通过理论思辨提出了诸多新的观点,以期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学界争鸣,促进排球技战术理论研究走向深入和创新发展。
关键词:竞技排球;专位;技术;战术;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23)03-0081-08
Query, Discernment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Constructing a New System of Modern Competitive Volleyball Specialized Technical and Tactical Classification
JIN Xiaoyu
School of P.E.,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Shandong, China
Abstract:The high level of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strong teams in the 2022 World Volleyball Championship has shown us the current gap in China's volleyball. The deep-rooted problems caused by the backward concept of cognition and technical and tactical theory have become the shackles tha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mpetitive volleyball to a higher level. Therefore, starting from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title of athletes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volleyball skills and tactics,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grasp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mpetitive volleyball, align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construct a new system of technical and tactical theory suitable for the development law of competitive volleyball.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reasoning and expert interviews are used to question and discern the existing volleyball technical and tactical theories in China and construct a new theoretical system.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the important duty of the second spiker is to block and curb the opponent's blocking, but not an assistant less important than the chief spiker. There is a bigmisunderstanding in classifying the technique according to the volleyball hitting action; Both the service reception and defending in the back row which are done with the Dig action in the game are two different techniques, so they cannot be collectively called "Dig"; "poor small ball tandem technique" is rooted in the lack of tactical theory system of the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transition system"; the Serve has become the "first tactical attack" of the whole team in the real sense of the game; Counterattack and Push attack in the "four-attack tactical system" are both receive the opponent's offensive hitting and organize the attack for the purpose of "counterattack"; the only goal of "keep attack" is to achieve "re-attack". The only goal of the "Protection attack" is to achieve the "re-attack". The paper proposes many new ideas through theoretical discussion, in order to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nd promote the in-depth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volleyball technical and tactical theoretical research.
Key words:competitive volleyball; specialty position; technology; tactics; theoretical system[HK]
我国排球技战术理论体系创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沿用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虽然此间国际排联(FIVB)根据竞技排球的发展对《排球竞赛规则》不断修改完善,排球比赛的竞赛方法、计分方式、场地区域划分、身体合法击球部位、比赛过程管理、运动员专位构成等发生了巨大改变,致使排球比赛制胜规律发生变化,但是,我国的排球技战术理论体系并未与时俱进,如:排球运动员专位名称一直沿用“主攻”“副攻”等称谓;“发、垫、传、扣、拦”始终被认为是排球五大核心技术;排球战术体系依然沿袭着人为划分的“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两大体系;“四攻战术系统”中的“推攻”已脱离训练和比赛实践而被高水平排球训练遗弃等。这些实践中现实存在的问题与传统的排球技战术理论相冲突、矛盾,表明传统的排球理论已难以指导排球实践走向创新发展,也不利于排球运动的推广普及。通过中国知网和EBSCO等中西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排球技战术理论体系的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把握现代排球制胜规律,与国际接轨,重新审视排球技战术发展变化实况,构建适用于现代排球运动员专位和排球技术、战术理论新的分类体系,对促进排球理论研究和排球运动创新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1 从改变排球运动员专位称谓开始,全面推進改革和促进排球技战术理论创新发展
我国排球运动体制改革始于1996年年底,中国排协在当年“全国排球联赛”推出以赛制改革带动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全面实行排球俱乐部和主客场赛制。然而,体制改革只是将排球运动逐步推向市场,并未真正融入国际职业排球运动发展,尤其在与国际接轨和理论研究方面,改革至今未见卓有成效的创新发展。因此,有必要从改变排球运动员专位称谓开始,从小的方面逐步推进改革和促进排球技战术理论创新发展。
逻辑学分类原理是,根据对象的本质属性和显著特征对对象进行划分,以揭示各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分类的关键在于把握对象的本质属性、抓住对象的显著特征、建立科学的分类标准、遵循正确划分对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包括以下4条:(1)划分必须是相称的,即划分的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2)划分的各子项在外延上应当是互相排斥的;(3)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统一;(4)划分必须按层次进行,不能越级[1]。排球运动员专位和技术、战术“新的分类体系”的构建必须依据此划分规则以及遵循现代排球运动的基本规律。
1.1 专位名称质疑——更改排球运动员专位称谓
曾有多位基层排球教师/教练员面对初学者时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我不喜欢打副攻,我还得练多久才能打上主攻啊?”在初学者或是非排球专业人士的眼里,副攻是配角,是不重要的位置,打主攻才是“厉害”的,其根源在于沿袭至今的传统的排球专位运动员称谓已经词不达意。“副”,区别于“正”和“主”,意为附带的、次要的。因此才会导致初学者或非排球专业人士的思维混乱,无法从字面上理解排球专位真正的职责和内涵。为了改变这一窘境,我国篮球改革伊始,就将专位运动员称谓由“前锋、中锋、后卫”更改为1号位(控球后卫,PG-Point Guard),2号位(得分后卫,SG-Shooting Guard),3号位(小前锋,SF-Small Forward),4号位(大前锋,PF-Power Forward),5号位(中锋,C-Center),这不仅与国际接轨,显然也促进了全民健身篮球运动的广泛开展。称谓是为了准确地表达内容,为了让大家更容易懂得排球。为了让排球更快地发展,排球运动员的专位称谓也应该及时更改。
按照我国传统对应国际惯例,目前我国排球运动员专位分为主攻(Wing spiker)、副攻(Middle blocker)、二传(Setter)、接应二传(Opposite spiker)和自由防守队员(“自由人”,Libero)等5个角色,其专位技术表现受其身体形态学指标、动作技术和位置职责的影响[2-3]。但是由于自由人的诞生和后排进攻的广泛运用,排球运动员专位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现代高水平排球比赛中,主攻在轮转中通常换到场地左侧,主要担负的是左翼(4号位/后3号位)进攻职责;接应二传不再担负副二传调整传球的职责,在轮转中要换到场地的右侧,担负右翼(2号位/后2号位)进攻职责;副攻的重要职责是拦网和牵扯对方拦网,轮转到后排会被自由人替换;自由人专职接发球和防守,使其他人的位置更加专位化,促进了排球各专位技术更加精细化。另外,在二传无法组织进攻时,自由人还尽可能地担负起副二传调整(前排垫传组织进攻、后排传球组织进攻)职责,彻底把接应二传解放出来,保障接应二传能够专注地完成左翼进攻。所以,随着现代排球专位职责的这些变化,排球专位运动员的称谓也应该与国际接轨,更改规范其专位名称,建议副攻改为“拦网手”,接应二传改为“边攻手”。同时,尊重传统习惯,建议主攻、二传和自由防守队员称谓不变,分别叫“主攻手”“二传手”和“自由人”(近年CCTV转播排球比赛解说已开始注意使用这样新的专位称谓)。
更改排球运动员专位称谓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与国际接轨,新称谓的更大优势在于,从字面上明确了各排球专位的主要职责,为初学者指明排球专位的发展方向,避免初学者产生某个排球专位重要还是次要的认知误区,这对普及排球知识、促进全民健身、广泛开展排球运动具有积极作用。
1.2 源于“最佳阵容”评选质疑,建立新的专位技术表现评价体系
在我国重大排球比赛结束后,常常根据不同专位运动员的比赛技术表现进行最佳排名评选,并在此基础上评选比赛最佳阵容。如,每年的全国排球联赛,赛后评选的最佳阵容包括最佳主攻2名、最佳副攻2名、最佳接应1名、最佳二传1名、最佳自由人1名和最有价值运动员(MVP)1名[4]。获得重要比赛的“最佳”已成为排球运动员的一种崇高荣誉。然而,多年来最佳阵容公布后已数次引起球迷和运动队的质疑。其原因在于运动员专位技术表现无法完全依靠技术统计,中国排协尚未建立明确的专位竞技表现排名和最佳阵容评定科学方法,评委会只能结合单项技术统计的百分比算法,并根据临场观察和球员影响力进行“经验式”评定,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影响。而在国际上,重大排球比赛结束后一般不评选“最佳阵容”,因为排球专位的技术表现是非常综合的,难以以简单的技术统计数据衡量评价。因此,国际上通常完全依据技术统计反映的运动员技术表现排名进行最佳评选,共7项,包括最佳发球、最佳接发球、最佳二传、最佳进攻、最佳拦网、最佳防守和MVP。这样按技术表现的排名方法相对科学严谨,所以很少存在争议。如何根据各排球专位职责的内涵,建立科学的排球运动员专位比赛技术表现评价体系,以便更加科学严谨地根据比赛反映的量化数据进行重大排球比赛“最佳阵容”评选,对客观公正评价运动员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比赛主办方面临的实践问题。
2 排球“发、垫、传、扣、拦”五大核心技术质疑与思辨,构建排球技术分类新体系
2.1 解析“排球技术”概念,不是“动作”的总称
排球理论发展近70年来,学界似乎并没有对什么是“排球技术”进行深入研讨,两大权威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各年代版本《排球》教材(或教程)给出“排球技术”这一概念的定义基本是一致的,即:排球技术是指在排球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击球者(运动员)采用的各种合理的击球动作和其他配合动作的总称。发球、垫球、传球、扣球、拦网等技术称为有球技术,准备姿势与移动称为无球技术[5-7]。从对“排球技术”概念的权威解释可以看出,把“技术”理解为“动作”的总称,是不符合概念内涵有悖语法逻辑的。技术(technology),意为技艺、法术,是需要在实际中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因此,排球技术与完成击打排球时采用的动作不是一回事。这提示我们,排球技术的分类不能按照完成击打排球时采用什么样的动作划分。《体育概论》给出“体育运动技术”的定义: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合理有效的方法[8],即运动技术是方法。因此,排球技术的分类一定要按照进行排球运动或比赛过程中完成击打各种来球所运用的方法来划分,且这种击球时所运用的方法,一定是规范化的和合理有效的,是要经过专业的指导和反复练习才能够掌握的。参照目前国际的划分标准,研究提出排球有球技术新的分类体系(无球技术不存在争议)(见图1)并进行概念界定。
发球技术:轮转至1号位的队员,在发球区用一只手或手臂将抛起的球直接击入对方场区的技术。发球是比赛的开始,是排球比赛“攻防链”的起点,应将发球视为排球比赛中真正意义上的全队的“第一次战术进攻”。因此,比赛中无论采用发飘球还是大力跳发球,发球技术的评价主要看得分率、破攻率和失误率等。
接发球技术:针对对方发球采用垫球、传球、挡球等击球动作完成的第一次击球技术,通常也叫一传。其中,以“双手垫球”动作接发球,是最重要的接发球技术。接发球到位率直接影响一攻的得分率,评价接发球技术的指标主要看接发球的绝对到位率和失误率。
二传技术:是比赛中第二次击球组织同伴进攻所运用技术的统称。主要使用双手传球击球动作完成,也可以使用单手传球、垫球等动作。二传是球队组织各种进攻战术的关键环节,是从防守转入进攻的桥梁纽带。二传技术的运用直接影响进攻技战术的发挥,对二传的评价主要看对方“空网”“一对一”等组成拦网的效果。
进攻技术:比赛中为了使球在对方场区落地或造成对方拦防失误而采用扣球、吊球、快抹等击球动作完成的所有将球击向对方场区的技术。其中,以扣球动作完成进攻是最重要的进攻手段,进攻技术运用得好坏、进攻得分率的高低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评价进攻技术的指标主要看得分率、被拦率和失误率等。
拦网技术:靠近球网的队员,将手伸向高于球网处阻挡并触及对方来球的技术。现代排球比赛精彩激烈的争夺就是围绕进攻与拦防这一对矛盾展开。拦网追求的目标是将球直接拦死,因此,拦网不仅是排球比赛中的第一道防线,也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评价拦网技术主要看拦死率、拦回率、拦起率和失误率等。
防守技术:针对对方的进攻性击球,后排防守队员为了不使球在本方场区落地而采用垫球、传球、挡球、脚踢球等一切合法手段完成的击球技术。以“双手垫球”动作进行防守,是最重要的防守技术。防守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由防转攻的效果,评价防守主要看防起能攻率。
2.2 明确比赛中运用“垫球”动作完成“接发球”或后排“防守”是两项截然不同的技术
在进行排球运动或比赛过程中,面对比较高的来球,如果想把球击打给同伴,一般可采用单/双手传球或挡球的动作完成;而面对比较低的来球,则通常采用单/双手垫球或脚踢球的动作完成。如果是把球打向对方场地,且不希望对方能够将球打回来,除了采用传球、垫球等击球动作外,更多地会采用单臂挥击动作,以打出一个加速向前/向侧前旋转或轨迹飘忽不定、速度很快的球,从而提高球的攻击性,这就是扣球和发球。如果是为了阻止对方把球打过来,则采用拦网动作进行拦截;当前排队员拦截不到的时候,后排同伴就得采用垫球、传球或各种扑救动作,防止球落地成为死球。对于上述各种击球动作,只有按照规范的要求并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做好,因此,要想打好排球,必须强调和准确掌握“规范动作”。
目前公认的排球五大核心技术(发、垫、传、扣、拦)中,垫球主要用于接发球(一传)和接扣球,被泛指为“接发球”和“防守”两项技术的统称,这造成了概念混乱并直接导致“接发球(一传)”和“防守”两项运用“垫球”动作击球技术的误同。在排球比赛实践中,以“双手垫球”动作“接发球(一传)”和后排“防守”是两项完全独立的不同的技术,表面上看两者貌似一致,都用“双手垫球”的动作进行击球,实际动作和要求则存在根本的区别。在比赛中,二者的目的也是截然不同的。接发球的目的是追求绝对到位率,因此,需要用尽可能规范的垫球动作完成击球;防守的目的首先是将球防起(尽可能到位),因此,可以用在规则允许下的各种击球动作(包括各种形式的垫球和脚踢、上挡、肩顶等下意识动作)。所以,必須把“接发球(一传)”和“防守”使用的“垫球”动作在技术分类中明确区分开。虽然“接发球(一传)”和后排“防守”都是主要采用双手“垫球”的动作完成,两项技术的动作看似相同,但是,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技术动作和概念,不能统称为“垫球”。接发球(当采用“垫球”动作接轻飘球时)的区域范围在比赛场地内,重心控制在腰腹部稍低,双手前臂中部触球,压腕、加力送球(接大力跳发球相当于接扣球除外)。若防守的区域范围超越场区(高水平男排比赛运动员通常在端线外1米处防守端线球),重心压低到两膝位置,双手前臂下部触球,翘腕、减力控球。因此,必须强调不同技术运用“垫球”动作的规范,对两项技术的“垫球”动作,要明显区别对待,增加“防守技术”的概念,给防守技术应有的地位,高度重视防守技术在比赛中的作用。
3 排球“两大战术体系”的质疑与思辨,构建排球战术分类新体系
3.1 从排球战术理论层面重视并建立“攻防转换体系”
20个世纪,我国排球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建立了排球战术理论体系。如:按照参与战术的人数,分为“个人战术体系”和“集体战术体系”;按照球权在哪一方的战术组织形式分为“进攻战术体系”和“防守战术体系”,“防守战术体系”又按照比赛中应对各种来球方式建立了“四攻”战术系统。这些排球战术理论体系的构建推动了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也为世界排球战术理论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四攻”战术系统与实战紧密结合,对指导比赛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这些排球战术理论成果是在20个世纪“球权得分制”赛制下研究取得的,“每球得分制”赛制的实施、“自由防守队员”规则的执行,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排球比赛的制胜规律,因此,必然带来排球战术体系的变化。
排球运动区别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攻防链”,各项技术环环相扣、依次串联,每项技术既可以得分又可以失分,攻防体系瞬息相互转换,形成了技战术运用具有得分和失分两重性结果的比赛胜负规律[9]。“每球得分制”的实施,使得这一特征愈发显现。因此,排球专家学者们按照组织形式将排球战术分为“进攻战术”和“防守战术”两个战术体系如今已是不全面的,甚至是有很大缺陷的。因为,这样划分缺少了现代排球(每球得分制)决定比赛胜负特别重要的两个体系之间的衔接,即“攻→防”和“防→攻”的转换体系。国外有研究明确指出,转换过程是当今排球竞技比赛制胜的关键,高效率的转换对每局和每场的获胜至关重要。排球运动中,高效地“从防守转为进攻”和“从进攻转为防守”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是一支队伍训练有素的典型特点,其前提是每个队员在比赛中时刻明确自己所处专位位置的职责并精于转换[10-12]。
3.2 “攻防转换体系”是竞技排球比赛中常态化存在的战术体系
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现代高水平排球比赛至少有一半得分由防守反击获得,说明有一半左右的球是必须经过完整的转换过程,即比赛双方一方进行防→攻转换。另一方则进行攻→防转换[10]。发球后,发球一方进行攻→防转换,接发球一方则进行防→攻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发球方队员在发球后的队员之间换位快速形成拦防,接发球方一传后的保护进攻都属于转换过程,即使接发球方进攻直接得分,发球方拦防没有成功,转换过程依然存在。而如果接发球方一攻被对方防起或者拦起,则即刻进入攻→防转换;如果球被拦回,则进入再攻,转换的过程在进攻性击球的瞬间就已经开始。只要球在本方,全队的唯一任务就是进攻;只要球在对方,全队的唯一任务就是防守,攻防转换随着球所在的位置瞬息变换直至死球。由此可见,排球运动的转换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转换的流畅性是队伍训练有素的重要标志。
3.3 建立“攻防转换体系”是竞技排球比赛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
国外已有学者深刻认识到排球“攻防转换体系”的重要性,认为排球战术训练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攻防转换,越是高水平的队伍越要高度重视转换,即在明确了每名队员所处的进攻位置、防守位置以及在攻防两端的作用后,就应该深入了解攻防转换的重要性,并通過针对性的训练,提高攻防转换的效率[13]。“攻防转换”已成为当今排球比赛制胜的关键,高效率的“转换”对每局和每场比赛的获胜至关重要[11]。郎平在执掌中国女排教鞭后,曾不止一次批评中国女排队员“小球和串联保障环节短板问题”,明确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攻防转换”[14-16]。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们谈及我国男、女排存在的问题时,一致认为“串联技术不好”是核心问题。“与其说串联技术不好,不如说攻防转换不畅”,因为,从运动员个人来看,是串联技术训练的问题,但从战术层面来看,则是攻防转换体系的问题。显然这与我国排球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对攻防转换体系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密切相关,而其根源在于我国排球战术理论体系中,一直没有“攻防转换体系”的内容,理论的缺失是导致实践迷茫的关键。因此,将“攻防转换体系”列入排球战术理论体系,引起基层教练员的高度重视,在基础训练阶段全面提高排球运动员小球技术和串联水平,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3.4 构建排球战术分类新体系
我国目前的排球战术体系缺失了攻防转换和防攻转换这两个重要的中间过程,这既不符合分类的原则,也不符合现代竞技排球比赛规律。因为,排球比赛的本质规律是攻中有防、防中有攻,防守的最终目的是要转换为进攻。如果独立地讲进攻或防守,无疑忽视了攻防(防攻)转换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进攻和防守并不能涵盖排球比赛的整个过程,划分没有严格遵循逻辑学分类规则的第一条——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外延。因此,缺少转换过程的排球战术体系不符合逻辑学分类的原则和排球比赛规律。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建立新的排球战术分类体系,按照战术组织形式分为“进攻战术体系”“攻防转换体系”和“防守战术体系”(见图2),以便从根本上解决理论认知的问题。
3.5 “攻防转换体系”的内容与结构模型构建
转换是排球比赛中攻防对抗双方由进攻转为防守或者由防守转为进攻的动态过程。
双方“攻→防”(或“防→攻”)转换体系的起点均是在发球队员击球瞬间,发球一方进入攻转防系统,接发球一方则进入防转攻系统。此时,发球一方快速完成位置交换,通常是前排队员——拦网手换位到3号位;主攻(左翼进攻)换位到4号位;接应(右翼进攻)/二传(在前排时)换位到2号位;后排队员也要根据防守区域各守其位进行换位。而接发球一方,首先要将对方的发球接起来,并转换完成最为有效的进攻(一攻),同时,还要做好保护的充分准备(保攻),一旦一攻被拦,则要尽可能组织起有效的再攻、三攻,直至进攻得分或将球打到对方场区,这期间或许会经过多次攻防转换过程。因此,攻防转换体系不仅是完成击球队员个人的,更是全队整体统一协调进行的,无论是前排队员还是后排队员,每个人都要参与到攻防转换体系中。而在双方多回合的攻防对抗过程中,攻防转换总是在交替进行。攻转防,总是在一方完成进攻性击球(第三次击球过网)瞬间启动,而防转攻则在第一次防守起球的瞬间。防守的唯一目的是转换为进攻,只要球在本方(有球一方),每个人都应考虑如何完成有效的进攻和保护;只要球在对方(无球一方),每个人都要考虑如何展开有效的拦防。
快速高效地进行攻防转换是球队提升进攻和防守综合能力的关键,是球队实现攻守平衡训练的核心。根据排球比赛过程的规律,构建“攻防转换体系”的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
3.6 建立“攻防转换体系”意义在于明确现代竞技排球不容忽视的重要过程
排球攻防转换一直存在于排球竞技比赛中,进攻不得,必然转换进入拦防系统;拦防起球,必然转换进入进攻系统。正是由于排球攻防转换在瞬间完成,所以要求运动员既要有清晰连贯的球场意识(即转换意识),又要有精湛的技术水平,同时,运动员相互间还要有熟练、准确、默契的技战术配合,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攻防转换效果。
攻防转换,一是进攻不得如何快速转入拦防系统,给对方的进攻造成压力,争取本队反攻机会;二是拦防成功如何快速组成有效的进攻,争取一锤定音。这就是现代高水平排球训练中攻防转换训练的核心内容。在攻防转换中,进攻不得转换成拦防相对比较简单,而拦防成功,或者保护成功转换成进攻则比较复杂。这其中包含有拦网起球后转入进攻,防守起球后转入进攻和保护起球后转入进攻;有球队员转入进攻,无球队员转入进攻;二传从拦网或者防守转入组织进攻等。还有很多攻防转换的具体内容,都是高水平排球队每天要反复训练的内容。排球比赛的主要技术内涵是“垫、传、扣”,“发、拦、防”也是为了“垫、传、扣”,因为,毕竟发球和拦网得分占总得分比较少,而扣球得分占排球比赛总得分的70%以上[10]。因此,在实际训练中,攻防转换是高水平排球训练最重要的环节,一方训练进攻,另一方训练拦防和防守反击,进攻不得,训练进攻的一方瞬间转换成训练拦防和防守反击,双方循环往复,攻防转换体系在对抗训练中已是无时不在。
本研究将“攻防转换体系”划分出来,不是要否定70多年来排球专家学者们建立起的进攻和防守两大战术体系,而恰恰是对两者的补充与发展完善。攻防转换体系搭建了进攻与防守间的桥梁,指出了进攻和防守两大体系中多种阵型与打法之间内在的联系,强调了“攻防转换”的动态过程,充分展现了现代竞技排球比赛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
4 “四攻战术新系统”的创建
4.1 基于对发球战术的新认识建立“始攻系统”
随着现代排球比赛制胜规律的发展变化,传统的“四攻战术系统”(接发球及其进攻,简称“一攻”;接扣球及其进攻,简称“防反”;接拦回球及其进攻,简称“保攻”;接传垫球及其进攻,简称“推攻”)已经不能全面概括排球比赛中应对各种来球构建的攻防战术体系,有必要遵循现代竞技排球比赛制胜规律,建立一套新的排球“四攻战术系统”。
始,起头、最初、开始之意。攻,击也、进击、打击、进攻之意。始攻,即最初的进攻,在排球比赛中就是通过发球使比赛开始的进攻。竞技排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发球早已超出了“比赛开始”的作用,把发球战术仅仅放在“个人战术”层面理解也是很肤浅的。发球是竞技排球比赛攻防链的起点,是进攻的开始逐渐成为共识[9,17-18]。然而,当今排球高水平竞技比赛实踐告诉我们,把发球看做“进攻的开始”依然不够,要想赢得比赛就必须将发球战术系统融入排球集体战术体系,给予足够高度的重视,要把发球当做排球比赛中真正意义上的全队的“第一次战术进攻”,对每一个发球都要经过全队的认真谋划,才有可能在比赛中赢得主动。因此,发球战术已超越了个人战术的范畴,延伸成为全队集体战术的重要构成。要想赢得冠军,就必须在赛前做足功课,通过信息时代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和高科技手段,弄清楚对方每个轮次接发球队员的详细信息和一攻各进攻点的线路和效率,以确定本队每个轮次发球攻击的明确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部署发球后的防守策略。为了便于区别传统四攻系统中的“一攻”,本研究将发球进攻战术系统命名为“始攻系统”。
4.2 对“防反”和“推攻”系统的新认识
在传统四攻系统中,“防反”与“推攻”之区别在于接对方的来球不同。防反接的是对方扣过来的球,那么接对方吊过来、抹过来、搓过来、拍过来的球呢?FIVB统一的《排球竞赛规则》写得非常清楚:“除发球和拦网外,所有直接向对方的击球都是进攻性击球[19]。“因此,无论是对方扣过来还是吊过来或是传垫过来的球,都是进攻性击球,其性质是一样的,其目的也是完全一致的,都是为了置对方于“死地”(得分)或是给对方防守制造最大的麻烦——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反攻。如,即使是传垫过来的球,也是往死角、端线等最不容易接起来的地方传垫,没有谁会主动“送上大餐”,让你舒舒服服地接起来球,所以,“防反”和“推攻”其实完全是一回事。如今,高水平排球队已很少将“推攻”单列出来纳入训练体系,但对于水平较低的队伍,“推攻”依然较多存在,因此,在实践中要予以区别。“防反”首先强调的是将对方的进攻防起,进而争取能够组织扣球反击;而“推攻”则一定要强调上球到位,争取能够组织起有效的进攻,直接得分。本研究提出将“防反”和“推攻”两个系统合并为“反攻系统”,以统一应对对方的“进攻性击球”,可以把“推攻”作为“反攻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针对基础阶段或较低水平队伍的训练和比赛。参考“传统四攻系统”的定义,可将“反攻”定义为:接进攻性击球及其进攻。
4.3 “保攻”系统的唯一目的是“再攻”
保攻的唯一目的是再攻。一攻不得,二攻;二攻不得,三攻;三攻不得,则四攻。虽然攻手的进攻受阻,但同伴的保护如果能够使本方的进攻得以实现再攻,则是对攻手和全队信心极大的鼓舞,因此,再攻的意义重大。用“再攻”替代“保攻”,强调的是全队连续进攻的意识和持之以恒的进攻精神,保护只是实现“再攻”的基础,保护起球的目的是唯一的,就是再次给对手攻击,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支真正高水平排球队的重要特征。因此,本研究提出用“再攻系统”替代传统四攻系统中的“保攻系统”。
4.4 “四攻战术新系统”的结构
基于对排球战术体系中传统四攻系统存在的各方面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本研究提出建立排球“四攻战术新系统”(见图4)。
排球“四攻战术新系统”根据排球运动“攻防链”特征、遵循现代竞技排球运动发展理念和排球比赛制胜规律,在理论上补充完善了“传统四攻系统”因时代规则变化而产生的不足,在理论指导实践上提出顺应时代发展,把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和高科技手段运用于比赛实践。贯彻“发球是排球比赛中真正意义上的全队的第一次战术进攻”的指导思想,把发球列为全队集体战术系统的重要内容,并命名为“始攻系统”;坚持沿用传统四攻系统的“一攻系统”;突出攻防转换对现代排球比赛重要性的认识,提出将传统四攻系统的“保攻系统”更改为“再攻系统”,以强化比赛中全队要时刻准备好连续进攻的思想意识,促进对小球、串联技术(防转攻、攻转防)训练重要性的认识;将传统四攻系统中的“防反系统”和“推攻系统”合并为“反攻系统”,进一步明确应对一切“进攻性击球”而组织全队整体反攻的战术思想。“四攻战术新系统”依次衔接、环环相扣,将排球整个攻防战术体系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 结 语
构建现代竞技排球专位技战术理论新的分类体系,其意义不仅仅表现在与国际接轨,使排球理论具有更加缜密的逻辑,适应现代排球运动新的发展,更在于符合现代竞技排球比赛制胜规律,促进排球运动更加广泛地推广普及。本研究所构建的新体系是对我国原有排球技战术理论体系的传承与发展,旨在为竞技排球从攻防角度进行技战术理论探索、实战分析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平台视角。
参考文献:
[1]金炳华.哲学大辞典.[M].修订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551.
[2] PALAO J M,MANZANARES P,VALADES D.Anthropometric,physical,and age differences by the player posi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level in volleyball[J].Journal of Human Kinetics,2014(44):223-236.
[3] LIMA R,PALAO J M,MOREIRA M,et al.Variations of technical actions and efficacy of national teams′ volleyball attackers according to their sex and playing posi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rformance Analysis in Sport,2019,19(4):491-502.
[4] 中国排球协会官方网站.2020—2021中国女排超级联赛最佳球员评选结果[EB/OL].(2020-12-24)[2021-01-30].http://www.volleychina.org/2020-12-24/doc-iiznctke8329653.shtml.
[5] 黄汉生.球类运动-排球[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8.
[6] 虞重干.排球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33.
[7]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排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44.
[8] 杨文轩,陈琦.体育概论[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13.
[9] 靳小雨.“攻防链”理论解读发球在竞技排球比赛中的作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1):101-103.
[10] 赵西堂.转换系统:一种排球运动战术理论体系的新系统[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1,37(5):54-60.
[11] Ugrinowitsch H,Lage G M,Santos-Naves S P,et al.Transition I efficiency and victory in volleyball matches[J].Motriz:Revista de Educao Física 20.1(2014):42-46.
[12] Eom H J,Schutz R W.Transition play in team performance of volleyball:a log-linear analysis[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92,63(3):261-269.
[13] DEARING J.Volleyball fundamentals[M].Champagne:Human Kinetics,2019.
[14] 北晚新視觉.郎平用兵有何新意?中国女排新一代有潜力也有不足[EB/OL].(2019-05-22)[2020-10-10]. https://www.takefoto.cn/viewnews-1794411.html.
[15] 英视网.郎平:攻防转换需提高[EB/OL].(2016-11-30)[2020-09-18].http://sports.cctv.com/2016/11/30/VIDEcqbe209aKhG08NhxPDoU161130.shtml.
[16] 新浪网.郎平:女排打出自己的水平,需调整前后排保障环节[EB/OL].(2013-10-01)[2020-08-28].http://sports.sina.com.cn/o/2013-10-01/23186810553.stml.
[17] 李娜.发球技术在现代排球比赛中的战略地位新论[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9.
[18] 王振标.排球运动中发球及其战术延伸探析——以女子排球运动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19] 中国排球协会审定.排球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7.
收稿日期:2022-11-17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项目(编号:2017HT094)。
作者简介:靳小雨(1968- ),男,黑龙江克山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竞技体育科技攻关与服务、体育赛事运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