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平
因为要写《AI换脸》封面选题的稿件,不自觉就会留意这方面的案例和信息。网上输入“AI换脸”等关键词,相关的条目和视频噼里啪啦蹦出一堆,点开一看,什么情况都有——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里扮演黄蓉的香港女演员被换成了内地某女星杨某;走红网络“挖呀挖”的黄老师被换成了满脸倦容、耷拉着眼皮的中年妇女;曾被作为笑资出现的“功夫大师”马某国,被换到一个正抱着奶嘴吃奶的小婴儿身上,视频中的“马大师”一边吃奶一边还嘎嘎在笑……这些视频看起来还蛮像一回事,不仔细看,真以为视频原来就是这样的。
然而,這种情况算轻的,换脸爱好者只是把“这个人”的脸换到“那个人”身上,以博大家一乐。但有人竟把不少女明星或公众人物的脸换到带“色”的视频上,这就严重了。比如,四川成都一名26岁的女子上班时,旁边的同事给她看一个视频。看完之后,女子惊呆了,视频中的人脸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但是那赤裸的身体根本就不是她。女子很气愤,她肯定自己从来没有拍过这样的视频。但看过视频的人认为,这就是女子本人。女子自然非常恐慌,她不知道别人看了这样的视频后会怎么看她?这样的视频会不会对她今后的生活造成困扰……
写稿中我梳理了很多材料,感到类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绝对不是个例。广东深圳一家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最近两三年,“AI换脸”视频数量翻了一倍,且多数都与色情、准色情、调侃、逗乐、无厘头等沾边。有的网友很喜欢把一些明星或特定目标的人脸,通过AI技术“移花接木”到别的视频人物身上,有的甚至还把别人的脸换到动漫人物或动物的身上,显得特别没有底线。
从科技趋势上看,AI时代已经到来,这一点谁也回避不了。毕竟,技术是中立的,是不可遏制的潮流,当下我们要做的只能是积极应对,审视技术背后的责任和意图以及如何管控,保证新技术被正当使用,不被放任自流,任其异化,成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工具。
网友通过某种方式创作内容、完成表演,是法律规定公民所享有的权利,但任何一项言论或行为自由都和相关义务以及责任匹配,自由的边界是不得侵犯其他个人或组织的利益,也不能损害公共利益。对此,有必要提醒爱玩“AI换脸”的网友,玩可以,但心里要有清晰的法律界限。试想,如果“AI换脸”技术被伪装成另外一个人并虚构一些内容,用于丑化他人或者诈骗等行为,轻则损害他人的名誉权、肖像权,重则造成了传播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危害。所以,相关行为人利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时,一定要秉持科技向善的原则,牢牢守住法律这条底线,不能利用这样的技术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
同时,我还觉得,“AI换脸”技术的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授权他人使用相关产品时,一定要明白科技伦理的概念,考虑这项技术在法律上、伦理上是否可能被滥用,在开放过程中有没有采取更加合法合规的措施和方式,有效注意后期的预防措施等。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开发运营者要对“AI换脸”产品所展现的图像本身或者声音本身是否经过了AI技术处理、是否存在不真实的可能性、是否仅用于表演等情况,作出标注,并放在显眼处,让人能够一眼识别出来这是虚拟、虚构的,而且要把这种重要的提示完全嵌入到相关开发技术运营单位的经营流程之中。这点如果能牢牢守住,就能避免很多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