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风云 盛唐气象

2023-07-12 03:23文志
中华瑰宝 2023年7期
关键词:阿房宫大明宫大雁塔

人们可以在西安阿房宫遗址领略秦统一六国的龙威虎势,在大明宫、慈恩寺遥想唐恢宏磅礴的盛世之风,在古城墙体验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

古城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和古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目前,西安共存遗址161处,拥有各类博物馆159座,囊括人文历史、民俗文化、自然科学、红色革命等40多个领域。这些遗址既是自然人文景观,也是历史文化载体。

阿房宫讲述秦代历史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唐代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丰富的想象、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述了秦代阿房宫的“宏大”,后人对阿房宫的印象多源于此。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伐光蜀山的树木,建造了阿房宫。《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史记·项羽本纪》又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项羽率军攻入咸阳城,一把火烧毁了阿房宫,大火烧了3个月,可见阿房宫之大。

20世纪50年代,西安郊区农民在当地发现了云纹瓦当、板瓦、残砖等建筑遗物,由此引起了考古学家的重视。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学者最终确定了阿房宫的遗址。据考古探测,阿房宫遗址位于今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内,其范围东至皂河西岸,西至长安区纪阳寨,南至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车张村、后围寨一带,总面积150万平方米。在这一区域之内,至今仍保留地面的夯土台基20余处,其中以前殿遗址为最大。

经过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广场向北行,有一座高大的夯土台,就是阿房宫前殿遗址。前殿遗址现存东西长1270米,南北长426米,夯土台基高7—9米,面积约54.4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夯土建筑台基。因其规模宏大,阿房宫也被称为“天下第一宫”。

阿房宫前殿遗址附近还曾出土排列有序的大型石柱础和绳纹瓦片,瓦片上刻有“北司”“左宫”“右宫”“宫甲”等小篆文字。“北司”二字也曾在秦皇陵出现过,但史料文献无相关记载,学者推测可能是少府属官。

随着秦帝国的覆灭,阿房宫也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如今,它只残存土基、砖石和零散的瓦片。但是,作为世界上最大宫殿的代名词,阿房宫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其所记载的是中华民族从分散走向统一的历史,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辉煌记忆。

20世纪60年代,阿房宫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2015年,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吸引游客前去观光游览。人们在日常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昔日秦代的历史与文化。

大明宫演绎盛唐气象

曾经,一部电视剧《大明宫词》风靡大江南北,让人们见识了唐代宫廷生活的雍容与华贵。大明宫是唐代皇帝与官员议事上朝的宫室,亦是国家的政治中心,其位置大致在今西安市北部的龙首原。

大明宫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建成于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是长安城三座主要宫殿—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中建筑规模最大的一座。因其位于太极宫东北,故时人称之为“东内”。大明宫落成后,唐高宗李治常居于此,故此后大明宫遂成为唐代天子与朝臣议政之所。自此,前后有十几位皇帝在这里“指点江山”,大明宫经历了200余年的政治时光。

唐太宗时,大明宫已建成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寝殿,太液池、龙首池等亭台楼阁也已竣工,最初名永安宫,不久改为大明宫。唐高宗时,皇帝和武后徙居大明宫,并新建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3座正殿,之后又在太液池西边高地上修建麟德殿,该殿后来成为皇帝召见、宴会大臣和中外宾客的场所。唐高宗至武周时期,大明宫几度易名,先后改名蓬莱宫、含元宫,于武周时复称大明宫,后再未更名。

大明宫宫殿群占地320万平方米,是明清时代所建北京紫禁城面积的约4.5倍,被后世历史学家誉为“千宫之宫”,堪称位于古老丝绸之路上的“东方圣殿”。大明宫作为大朝正宫,也曾宫墙高耸,宏伟辉煌。从目前残留的宫墙遗迹来看,大明宫整体平面呈南宽北窄的楔形,由3座正殿、10多个中央官署、30多座便殿及数量众多的亭台楼阁和苑池景观构成,豪华壮丽,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皇家宫殿。

在布局上,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三大正殿与大明宫正门丹凤门均位于大明宫南北中轴线上。含元殿建于三重高台之上,雄伟恢宏,精美绝伦,为皇帝接受百官朝拜、接待中外宾客之地。宣政殿在含元殿以北,是皇帝专门召见京都文武百官之所。宣政殿以北,即为紫宸殿,是皇帝与中央各官员决议国家政事之处。紫宸殿以北为太液池,又名蓬莱池,因其池内有一个名为蓬莱山的土丘而得名。蓬莱池沿岸筑有回廊,有多座亭台楼阁和殿宇厅堂环绕周围。中晚唐时期,三大正殿逐步变为礼仪性质的宫殿。自唐肃宗以后,位于紫宸殿西上阁门以西的延英殿几乎成为朝廷的中心。

麟德殿是大明宫内规模最大的便殿,用于皇帝举办宴会、非正式接见官员及娱乐之用。据史书记载,皇帝在麟德殿举办宴会时,其殿前和廊下可容纳3000人就坐,且殿内可以表演歌舞,殿前可以打马球。道教在唐代备受推崇,因此当时的统治者在大明宫内设有三清殿、大角观、玄元皇帝庙等道教场所。因唐玄宗和杨贵妃喜爱歌舞,大明宫的梨园堪称中国第一座皇家艺术学院,唐玄宗曾在此地教演艺人,后世“梨园”也成为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

大明宫因规模宏大、格局完整,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其開创的宫殿建筑布局风格,为当时许多东亚国家所推崇和模仿,是唐以后中国宫殿建筑的范本,对中国明清紫禁城及东南亚地区宫殿建筑风格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建筑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令人惋惜的是,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大明宫毁于战乱,如今的大明宫为复古重建。2014年,大明宫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慈恩寺普照古城上下

古城西安的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慈恩寺原址为隋代无漏寺。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长孙皇后将其改名为慈恩寺,并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慈恩寺,重楼复殿,云阁禅房,有十几进院落、1800多间房屋。

慈恩寺建成后,高僧玄奘任该寺主持,主管佛经翻译。当时,协助玄奘译经的学者和佛僧有数百人之多,皆住在寺院中。玄奘又在该寺创立了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唯识宗,故该寺声名远扬,拜访者众多,门庭繁华。当时的慈恩寺广种花木,以牡丹花最盛,吸引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唐代诗人权德舆在《和李中丞慈恩寺清上人院牡丹花歌》中写道:“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时过宝地寻香径,已见新花出故丛。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可见当时慈恩寺中的赏花盛况。

如今的慈恩寺院内建筑除大雁塔外基本为重建,其前殿后是供释迦牟尼佛的大雄宝殿,大殿后是方方正正的大雁塔。大雁塔又称慈恩寺塔,始建于唐永徽三年(652年)。当时,唐高宗李治为安置玄奘从天竺(今印度)取回的佛经而专门建造一座5层高的佛塔,即大雁塔。大雁塔最初为砖表土心,不堪风吹日晒,逐渐倾毁,武周时期重建为10层石塔,后遭兵火摧残,最上3层损毁,只余7层,保存至今。

大雁塔整体呈方形椎体状,分为塔基和塔身,塔基高约4米,塔身高约60米,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宏伟壮观。塔内一、二层为9间,三、四层分作7间,上三层均为5间,每层正中开券门。塔各层壁面以砖砌成瘦长的扁柱及阑额,塔内各层均设有楼板扶梯,可盘旋而上。唐代诗人岑参在《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中写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可见当时的大雁塔之高大巍峨。

大雁塔后是玄奘的祠殿与纪念馆,均为唐代殿宇模样,与塔、佛殿的建筑风格浑然一体。馆中陈列与玄奘有关的若干文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是玄奘法师的头骨舍利,其颜色略微发黄,中有空隙及疏密纹络。慈恩寺山门前有一座广场,四周种有樱花树,广场中央矗立着高高的玄奘铜像。玄奘一生倾力于取经、译经、弘法事业,其执着的求索精神令人敬仰。

大雁塔南门东西两旁各立一砖龛,其内嵌有石碑,即《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这两通石碑,前者为唐太宗为翻译经文所书,后者为太子李治所撰,均在唐永徽四年(653年)由书法家褚遂良誊写后刻为石碑,在研究唐代历史和书法艺术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古城墙守望古今西安

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城墙是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城必有墙,西安古城也不例外。西安古城墙,也称明城墙,地处西安市中心区,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它奠基于隋唐长安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明清时期曾进行过多次加固和修缮,保存至今。它是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也是古代城墙建筑的典范。

唐末战火频仍,长安城遭到很大破坏。驻守长安城的节度使韩建认为原来的长安城大人少,不易防守,便舍弃了外廓城和宫城,将官署所在唐皇城整修一番。由此,一座新的长安城圈地而起,并一直延续至元代。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接受隐士朱升“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的意见,令各府县筑城墙。现在的长安城墙正是在明洪武年间的筑墙热潮中以唐皇城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秦王朱樉就藩西安,在城东北兴修秦王府,并于东、北面拓展城池,新修城墙。清康熙年间《咸宁县志》记载:“今城西、南二面,俱即皇城之旧。”其中的“皇城”指的正是唐皇城。此后,西安城墙历经多次修葺,清代时就有12次,其中以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主持的修葺工程最为浩大,如今西安城墙的砖石结构保持的正是那时的样貌。

西安古城墙高约12米,墙体宽约15米,东、南、西、北四面合计总长13.74千米,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内外垛墙)、烽火台、塔楼、瞭望哨、翁城、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每部分各有不同的功能,起到防御作用。城墙共有垛口5957个、墩楼98座,每隔120米修有突出墙体的敌台一座,四角各设有角墙一座,城墙外则筑有城壕。

西安城墙的建设依照传统建制,东、南、西、北四面各设门楼,门楼分三重,即正楼、箭楼、闸楼。三重门楼间有瓮城。正楼主要为歇山式重楼建筑,三层重檐,四角轻翘,周有回廊,廊下及平座均施斗拱。箭楼面外为一层檐,下分4层楼窗,将墙面分割成密密麻麻、分布均匀的孔道,可射箭御敌,楼内亦均施斗拱,下有回廊。闸楼及楼下围墙和门洞均在清末时被拆除。

西安古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墙代表之一,它为今人研究明清时期的军事建筑风格和特点提供了实证资料。它的建筑风格和技术特点也对后世的城墙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明清北京城的內外城墙建制就与西安古城墙相差无几。

除了以上几处著名的历史遗迹外,西安古城还有享誉中外的小雁塔、碑林博物馆、大唐芙蓉园、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每一处历史遗迹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历史背景。游览这些历史遗迹,人们不仅可以感受中国古代文明的魅力和风采,还能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文志,山东省临沂市作家协会理事。

猜你喜欢
阿房宫大明宫大雁塔
大雁塔
大雁塔即景
背黑锅的“纵火犯”
走在大明宫
跟着我的脚步去旅行——西安之旅第一站:大雁塔
唐文化符号在现代广场景观中的应用——以西安大雁塔北广场为例
《唐大明宫图》再现盛世荣光
“火烧阿房宫”:一场历史的修辞战争
BIM技术在阿房宫站设计中的应用
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