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23-07-12 06:33黄洁简婵黄海城汪文卉唐晓敏颜嘉丽易玮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7期
关键词:委中筋膜针刺

黄洁, 简婵, 黄海城, 汪文卉, 唐晓敏, 颜嘉丽, 易玮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006)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MPS)是临床常见疾病,常与急性损伤、不良姿势或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相关[1]。本病是由局部筋膜增厚、粘连、组织液渗出所致的无菌性炎症,故以局部疼痛、远处牵涉痛、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以筋膜触发点(MTrPs)为主要特征[2]。本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据统计,约有85%的人群一生中会受到MPS 的困扰,且该病在女性当中更为常见[3]。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多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采用麻醉性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药或三环类抗抑郁药,但上述药物长期疗效不佳,且常伴有胃肠道反应、皮肤损害甚至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中医治疗痛症疗效显著,已有临床研究表明,传统针刺、银质针、小针刀、火针等能够明显减轻MPS 患者的疼痛程度[4-7]。本研究采用毫火针治疗腰背部MPS,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4 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及骨伤科门诊收治的60 例明确诊断为腰背部MPS 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本研究获佛山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 年颁发的《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8]与2005 年版《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9]的MPS诊断标准拟定。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21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的MPS相关诊断标准拟定。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 ~65岁之间;③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在3 ~8 分;④近2 周未服用过相关药物治疗;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严重脊柱疾病,且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②患有精神疾病及意识、情感障碍类疾病的患者;③过敏体质的患者;④患有凝血机制障碍、或正服用抗凝药、或肝肾功能不全、或患有其他严重原发疾病并危及生命的患者;⑤备孕期、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⑥施术部位有皮肤溃破的患者。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①未能按时按疗程完成治疗的患者;②在研究过程中自行加入其他治疗手段,影响疗效判定的患者;③因个人原因要求退出的患者;④研究资料不齐全而影响疗效判定者;⑤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晕针的患者;⑥试验过程中失访的患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塞来昔布胶囊(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06,批号:201816MG)口服,每次1 粒(100 mg),每日2 次,早晚餐后服用,连服2周。

1.6.2 观察组

给予毫火针针刺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嘱患者取舒适俯卧位,采用环球牌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规格:0.30 mm × 30 mm,0.25 mm × 25 mm)。穴位选取:大肠俞(双)、肾俞(双)、委中(双)、阿是穴,穴位的选取参考《针灸治疗学》[11]腰痛病篇局部取穴及循经远取。穴位名及腧穴定位参照《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12]。医者使用记号笔定位腧穴后,以棉签蘸取0.5%安尔碘消毒穴位局部皮肤,施术者手部消毒,左手持酒精灯,右手大拇指、食指的指腹握住针柄,中指指腹扶住针身,将针尖及针身烧至白亮,根据穴位处肌肉丰厚程度及解剖结构,快速刺入穴位于适宜深度,以达到皮下筋膜层为度,快速进针后留针15 min,治疗结束后,以消毒干棉签压迫针孔出针并涂抹少量万花油。隔日治疗1 次,1 周治疗3 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6.3 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年龄、体质、胖瘦、病位决定针刺角度、深度、方向,并叮嘱患者当天勿用水清洗、搔抓针刺局部,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1.7 观察指标

1.7.1 疼痛程度评估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使用1 条长10 cm 的直尺,一面标有10 个刻度,两端分别为“0”分端和“10”分端,“0”分端代表无任何疼痛,“10”分端代表能忍受的最大痛感。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在卡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此位置背面的刻度即为患者的VAS评分[13]。

1.7.2 功能障碍评估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 组患者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评分的变化情况。ODI量表用于评定患者腰部功能障碍的情况,涉及疼痛的程度、日常活动自理能力、提物品、行走、坐、站立、睡眠、社会活动、旅行、职业/家务等方面问题,每个项目分别计分0 ~5 分,每题第1 个选项为0 分,依次递增,最后1 个选项为5分。将10个问题的总分相加,分数越高,表示腰椎活动障碍越大,分数越低,表示腰椎活动障碍越小[14]。

1.7.3 焦虑程度评估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 组患者焦虑量表(SAS)评分的变化情况。该量表含有20 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1~4/项目),分为轻度焦虑(50~59 分)、中度焦虑(60~69 分)、重度焦虑(≥70 分),评分≥50分为焦虑阳性[15]。

1.7.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0]进行疗效评价。根据患者疼痛、压痛和腰部功能障碍项目治疗前后分数的变化情况,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痊愈:腰痛症状消失,压痛点消失,腰部活动度正常,95%≤疗效指数≤100%;显效:腰痛症状基本缓解,压痛较前减轻,腰部活动度正常基本恢复,70%≤疗效指数<95%;有效:腰痛有所缓解,压痛有所减轻,功能活动有所恢复,30% ≤疗效指数<70%;无效:未达以上标准或病情加重,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7.5 安全性评价

观察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 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4 ~52岁,平均(38.80±12.92)岁;病程4~12周,平均(8.03 ± 2.23)周。对照组30 例患者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4~49 岁,平均(40.00 ±12.64)岁;病程4~12 周,平均(7.70 ± 3.62)周。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 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80.00%(24/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例(%)]

2.3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VAS 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 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2 2组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注: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42组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OD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ODI 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ODI 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ODI scal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3 2组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ODI scal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注: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52组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

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S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SAS 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SAS 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表4 2组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分)

注: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6 安全性评价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无不良事件发生,观察组有2例患者治疗后出现局部血肿,消毒棉签按压后血肿可消散,未影响研究进行。2 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主要认为与“能量危机”相关。“能量危机学说”认为,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运动终板由于异常活动使乙酰胆碱大量释放,Ca2+通道随之开放,Ca2+持续外流,当Ca2+与肌肉纤维上的肌钙蛋白结合后引起肌纤维局限性收缩,导致肌肉紧张和痉挛小结节形成[16]。同时,该过程不断消耗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形成局部缺氧的环境。此外,该过程还会引起炎症因子和代谢产物的释放,如5-羟色胺、P 物质、白细胞介素6 和白细胞介素8等,从而引发疼痛。研究表明,长期慢性疼痛易诱发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7]。目前,西医治疗以消除MPS 病理状态,缓解疼痛,改善MPS 导致的焦虑状态为主要治疗目标。

MPS 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经筋病”“腰痛”的范畴,本病源于外伤或过度劳损,筋伤气耗,气血运行不通则痛;感受风寒湿邪,寒凝气滞,不通则痛;或因素体亏虚,气血无法濡养筋脉,不荣则痛。《素问·调经论》言:“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灵枢·经筋》中记载,经筋病“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火针具有温通之功效,温能调动人身之阳气激发经气,又能调畅气血,通瘀散滞,能起到调和经筋气血的作用。毫火针是衍生于传统火针的针灸疗法,与火针一样,具有引热入深的优势。研究表明,烧针后毫火针针身温度高达400 ~600 ℃,刺入皮肤相当于Ⅰ°和浅Ⅱ°烧伤,热损伤能直接到达真皮浅层[18],针尖所到之处能直接烧灼条索、结节状病理性产物致其碳化坏死[19],同时,能促进局部炎症物质代谢和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组织粘连、渗出,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的状态,且针刺局部能促使机体发挥自我修复作用新生正常组织,恢复肌肉正常的张力和运动功能。相比于传统火针,毫火针针刺后遗留针孔较小,能降低感染风险,且不易留疤,患者接受度高[20]。

在选经选穴方面,本研究中选用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大肠腧(双)、肾俞(双)、委中(双)及阿是穴。《灵枢·经脉》中记载: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膀胱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入循膂……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是主筋所生病者……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经过腰背部,“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其经穴多有治疗颈项痛、腰背痛、脚痛的作用。且足太阳膀胱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古人常通过用针或灸的方式来刺激膀胱经穴位,以调动阳气、温养气血,调动人体正气[21],故选择针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大肠俞为大肠的背俞穴,《针灸大成》中记载:大肠俞“主脊强不得俯仰,腰痛……”。刺激大肠俞不仅可以起到调节局部气血的近治作用,亦可起到调节足太阳经循行处下肢部分气血的远治作用。且其位于腰背肌筋膜与髂肋肌与最长肌之间,深层有第四、第五腰神经皮支经过,故刺激大肠俞可以缓解局部肌肉和神经紧张的状态[22]。肾俞为肾之背俞穴,《景岳全书》曰:“腰痛证……肾之虚也。”《针灸大成·胜玉歌》曰:“肾败腰痛小便频,督脉两旁肾俞除。”针刺肾俞不仅能够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消除炎性渗出及水肿,改善肌肉筋膜的粘连状态[23],亦可培本固元,强壮腰膝,标本兼治。以委中穴治疗腰腿痛,为历代医家长期实践经验所得,如《琼瑶神书》谓:“委中二穴(治一切腰腿脚疾等证)。”《针灸大成》云:“腰背委中求。”委中穴是膀胱经位于下肢部的经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故可治疗腰腿痛。现代研究表明,委中穴皮肤松软,其浅筋膜之下分布较多神经和血管,针刺委中穴可牵动其下结缔组织,刺激穴位周围小血管和神经,针刺委中穴进针至适当的深度能牵动穴位周遭复杂的结缔组织,从而有效地刺激穴位周围小血管和神经,激活中性粒细胞,通过复杂神经、体液调节改善不稳定的内环境[24],进而达到治疗腰腿痛的目的。另外,本研究选择阿是穴作为治疗的主要穴位之一。阿是穴源于孙思邈《千金要方》“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云阿是”。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经筋·卷十三》中云:“言筋但以筋之所痛之处。”从广义上来说,阿是穴包括激痛点与压痛点,激痛点与压痛点则是阿是穴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激痛点还包括病变部位紧张肌肉带和挛缩肌节[25]。有医家研究发现,压痛点多位于肌肉两端的骨骼附着处,激痛点多位于骨骼肌肌腹,而任意部位的痛点都可称为阿是穴,本研究在压痛点和激痛点理论上寻找阿是穴。研究[26]表明,针刺阿是穴能促进局部腺苷释放明显增加,与腺苷受体A1 结合,共同介导针刺镇痛的过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80.00%(24/3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VAS 评分、ODI 评分、SAS 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 评分、ODI 评分、SAS 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毫火针治疗腰背部MPS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委中筋膜针刺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针灸甲乙经》委中穴考证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委中穴的穴性及临床应用
腰酸背痛找委中
委中穴的临证应用初探*
手足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预防及切开减张术后的护理
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