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化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探索及实践

2023-07-12 09:38:11陈柏竹刘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2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生物化学立德树人

陈柏竹 刘杰

[摘 要]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实践方式。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穿插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在介绍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深入挖掘“生物化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以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对学术前辈拼搏探索精神的学习,以及对国家时事及政策的有效关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应保持学习状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通过对“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立德树人的水平。

[关键词] 思政元素;生物化学;立德树人

[基金项目] 2022年度中山大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类项目;2022年度中山大学校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8年度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多学科背景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工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高厅函〔2018〕17号)

[作者简介] 陈柏竹(1990—),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助理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针对恶性肿瘤的纳米药物、基因递送联合治疗体系的开发研究;刘 杰(1981—),男,山东潍坊人,博士,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材料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22-0074-04[收稿日期] 2022-07-29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寻找课程的思政元素和切入点,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是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大学四年是在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然而大学生在心理上依然不够成熟,与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体系尚在搭建中。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时代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知识传授有机融合,对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德育素养、文化素养与其他素养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一、将思政元素融入“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实践方式。在中山大学培养具有“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素养的大学生的背景下,探索“生物化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可为实现专业课程育人目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对于自然学科相关专业课而言,在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如何适宜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进行与课程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值得探索的重要热点问题。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其授课对象为有一定化学基础知识的大二学生。“生物化学”的课程内容包括生物体的物质组成与结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体内化学反应的过程及在复杂生命活动过程背后的相关调控机制和规律。通过学习“生物化学”课程,学生可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体内离子、有机小分子、核酸、蛋白质及酶的基本结构和性质,了解其行使生物学功能的基本原理,以及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代谢调控知识,包括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等。“生物化学”课程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元素,为融入思政元素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在讲授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自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生命科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其他涉及生物化学知识的专业课奠定了基础,也为学生在未来学习及工作中开发助力人民身体健康的相关技术及产品做了铺垫。同时,结合授课内容,可适当地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养和输出,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实现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的双重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因此,充分挖掘“生物化学”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在授课过程中适宜、有效地融入并自然而然地展示给学生,这对课程思政在自然学科理论课程中的灵活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探索理论内容中思政元素切入的不同角度

生物化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对微观世界、生命体功能的认识,以及对学术泰斗及科研前辈科学活动的认识,对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在制定課程标准及教学大纲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建立知识体系与思想政治内容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寻找合适的思想政治内容切入点,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提供具体的实行办法[2]。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思政元素的切入进行探索及讨论(见图1),包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从学科相关科学家的事迹中寻找思政元素,鼓励学生投入科技强国事业中;从国家时事及政策中探索思政元素,联系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人和事,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爱国情怀;从当前授课方式的变化中探索思政元素,结合授课方式本身,联系学生真实的参与感与体验感,培养学生对科技进步的具体感知,积极引导学生投身于科技事业的发展及建设中。

(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3]。因此,在“生物化学”课程的讲述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进而渗透及渲染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在介绍《酶》这一章节时,以“酶”这个文字的来源介绍“酶者,酒母也”,既可以让学生了解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的催化作用(如可用于酿酒及发酵),又可以通过文字字形的来源,引出汉字的创造及使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从古至今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以此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坚定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其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服务新时代建设的合格人才。

(二)将学科相关科学家事迹中的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丰富充实,既包含对生命体内生物大分子功能的介绍,又包含营养物质的代谢及转换。将课程的相关内容与中国近代及当代科学家的光辉事迹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又可激发学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精神及爱国情怀。在介绍学科的具体理论知识之前,可以简要阐述生物化学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引出中国生化之父吴宪先生的故事。吴宪先生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于1920年回国创建了北京协和医院生物化学系。在那个年代,吴宪先生放弃了国外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了祖国,为我国生物化学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对老一辈科学家光荣事迹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理论课程的介绍过程中,应当关注当代科学家无私奉献的光荣事迹。例如,在讲授代谢内容时,可以由葡萄糖为基本的供能物质引出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介绍袁隆平先生和他的超级杂交水稻。袁隆平先生的毕生梦想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所研发的超级杂交水稻大幅提升了畝产,解决了人民生活中的基本口粮。通过介绍袁隆平先生的事迹,鼓励学生投身科技强国事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从实践中启发创新。

(三)时事及政策的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当前社会处于全民自媒体时代,信息来源纷繁复杂。在校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多元化的时代,加之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内容和负面情绪的影响,继而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影响其未来发展。因此,将“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与国家时事及政策深入融合,将课程相关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讲授过程,既可以提醒学生关心时事,又可以引导在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介绍氧化磷酸化提供能量时,可结合2022年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运动健儿的拼搏精神,提示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过程中要有敢于争先的品格和决心,同时提醒学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自身的健康水平,加强锻炼;在介绍反转录及反转录酶时,可以新冠病毒为例介绍病毒变异的原因,同时结合当前的新形势,提醒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怕困难、敢于奋斗。新冠病毒感染以来,国家出台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政策,以钟南山院士为代表的专家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广大医护工作者响应号召加入抗疫工作,人民群众积极配合政府抗疫工作,为学生展示出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动人局面,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及向心力。

(四)授课方式中思政元素与课程讲授相结合

新形势下,线上授课的方式被广泛应用。相较于线下课堂的体验感,线上授课不受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使用个人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共享课程的相关材料。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或电脑连接网络,同步跟进课程内容。类似于线下课程的课堂互动,学生可以通过连麦、留言等方式实时与授课教师进行课程难点内容的交流。线上授课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克服空间的限制,最大程度的保证教学进度的顺利推进。因此,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学习新知识,同时线上教学以学生个体的方式参与,更容易激励学生积极学习。还可以结合中国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以及广泛普及的5G移动网络,这些都为线上授课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基础知识,积极投身科技事业的发展中。总之,充分利用好理论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及时发掘时事要闻中的思政元素,积极探索授课过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自然地融入课堂讲授过程中,对于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课程思政相关内容的学习,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反馈

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关于教育发展的内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教师发展体系和教研体系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素质,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要将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自然学科的理论课程讲授中,身处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就要时刻保持一种学习的状态,要不断巩固和完善所讲的理论知识,查漏补缺,同时要关注时事政策,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及储备。教师要勤于思考如何将思政元素与所授知识有机整合,有理有据不突兀,让学生在接收学科知识的同时,能接收其包含的思政元素,以实现科学与人文内容的双重输出。如图2所示,在教师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应注重与学生的联系,通过谈心聊天、调查问卷、布置作业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积极与学生交流互动。在教师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应及时跟进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进展和取得的成效。比如,在课程中布置与思想政治内容相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内容的探索,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跟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进展及效果。又如,可以在课间休息时积极与学生沟通,以了解相关内容的推进情况,也可在课间播放与思政元素相关的课件或短片,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及内容,更好地发挥思政元素对学生思想上的培养作用。

结语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丰富,与众多基础学科有所交叉,可以成为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载体。将理论课程内容与思想政治内容进行合理的交叉及关联,对在理论课程中推进课程思政内容具有积极作用。将理论课程讲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现代科学家事迹、当前时事政策等进行适当结合,同时注意结合授课方式的变化以及线上授课的方式,为挖掘思政元素提供开阔的思路。在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心理建设尚在进行中。理工科学生面对的课程理论性强、专业内容多,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学习的压力较大,因此,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切入角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导学生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为学生在毕业后融入社会进行合理引导。教师在结合理论课程与思想政治内容的同时,应注意自身能力的提升,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便更好地发挥思政元素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同时对其他生物及化学学科的课程思政探索提供了借鉴及参考。

參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郑兆娟,徐勇.高校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广东化工,2021,48(21):185-186.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文)[EB/OL].(2021-11-16)[2022-06-29].http://www.gov.cn/zhengce/2021-11/16/content_5651269.htm.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Biochemistry Course

CHEN Bai-zhu, LIU Jie

(School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Shenzhen, Guangdong 518107,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has been a novel explor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 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rela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hile preparing courseware of biochemistry. While exporting professional theories about natural science, we should excavate the elements associated with both biochemistry and political theories and find proper points to introduce the content. It will be helpful to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pride in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admiration to scholars of the past and the attention to current policy together with the situ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guide the students to develop correct outlook on the world, life and value. Teachers should keep studying, and try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o continual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biochemistry;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生物化学立德树人
生物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分析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1:16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青年与社会(2019年7期)2019-04-05 14:19:54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 11:20:01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35:01
习得性无助感与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