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达·芬奇,是一个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但这个名字蕴含着太多的不可思议,以致于我们往往仅限于敬仰,而难以深入认识。因为“业余”,成就了达·芬奇的伟大,也使之成为西方艺术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笔者把达·芬奇的艺术生涯粗略地分为三个时期:职业化时期、自然化时期以及个人化时期。不同时期的达·芬奇在艺术上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表达,并最终成就为一位无与伦比的画家。
【关键词】艺术家;自主性;职业化;自然化;个人化
【中图分类号】G63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8—188—03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伟大,我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了解他做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而莱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留下的东西太多,以致于我们会轻易地忽略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达·芬奇留存下来的笔记手稿就多达7000多页,足以编辑成近百本高质量的专业性书籍,可以说著作等身。其中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绘画、建筑、几何学、医学、生物学、地质学、流体力学、天文学、机械设计、铸造工艺等等。更让人惊讶的是,在这方方面面的研究中,达·芬奇都取得了创造性的成果。毫无疑问,“完人”或“全能天才”已经成为达·芬奇最重要的标签。而作为艺术家的达·芬奇,在大众的面前却变得越来越模糊。但我们试想一下,在其他的任何领域,其实缺少了达·芬奇都并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如果在艺术史上没有了达·芬奇,那是不可想象的。正因如此,我们完全有必要重新去认识达·芬奇。
达·芬奇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但到底有多伟大?我们并不清晰。显然,任何的评价都会带有主观的色彩。因此,我想用具体的事实得出答案。在世界范围内,法国的卢浮宫[Louvre]是西方艺术最重量级的藏馆,里面收藏的艺术珍品无数,但其中有一件作品却享有至高无上的待遇——独立的展区和无法靠近的安保设施。这就是达·芬奇的《蒙娜丽莎》[Mona Lisa]。最近在2017美国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一件油画作品最终以4亿美元落槌,一举打破了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成为史上最贵。这件作品是近些年才被确定出自达·芬奇之手。可以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作品和最昂贵的作品都属于达·芬奇,那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达·芬奇作为一位艺术家是最伟大的。不过,这样的定论意义不大,因为这并非竞技领域,苛求排名永远是主观的。但我们可以肯定,达·芬奇是西方艺术史上最伟大的那几位艺术家之一,而这就足够了。
达·芬奇不单是伟大的艺术家,更是西方艺术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前辈们都只是匠人和生产商,因为他们的作品都必须完全符合委托人的要求。而且这些要求往往会明确地写进委托合同,以此监督作品的实际效果。至于艺术作品的不可复制性,使模式化的行为被拒之门外。作为艺术家,必须与作品建立起一种“点对点”的私密关系,在只能偶遇的闪光点出现时及时抓住,并使其留在作品之中。物质层面的独一无二,是孤独的;情感上的独一无二,却能产生美妙的共鸣。艺术无须苛求,只求偶遇,故不可辜负。
显然,作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创作的“独立自主”尤为重要。失去“独立”和“自主”,将失去成为真正艺术家的可能。而达·芬奇,正是第一位实现创作上“独立自主”的巨匠。
我们可以认为,达·芬奇走上“独立自主”的创作道路是一种偶然。因为达·芬奇并不是一位职业的匠人或职业的画家,他是一位拥有很高社会地位的御用工程师。正是“业余”,成就了达·芬奇的“独立自主”。达·芬奇不需要为了生计而绘画,更无需迎合委托人的要求。达·芬奇的一生,留下了大量未完成的委托作品,以及多件未按委托人要求进行创作的作品。显然“我说了算”成就了达·芬奇作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的“独立自主”。也许我们不禁要问,如果达·芬奇仅作为一位画家,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绘画上,他的成就是否会更高?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但我相信,我们面前的这位达·芬奇已经足够伟大,以致于更伟大是不可想象的。
达·芬奇一生留下的作品十分有限。正如当今最权威的达·芬奇研究学者马丁·肯普[Martin Kemp]教授认为,现存世的达·芬奇作品不会超过20幅。而作为一位如此伟大的艺术家这绝无仅有。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达·芬奇的艺术及其发展脉络,我宁可冒着简单粗暴的风险,把达·芬奇的艺术生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472年正式成为画家行会注册成员开始的佛罗伦萨时期,我把这一时期称为“职业化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483年抵達米兰到1499年被迫逃离,我称这段时期为“自然化时期”;而第三个阶段则是从1500年返回佛罗伦萨到其生命的最后,称为“个人化时期”。
一、职业化时期(1472—1482)——极致的传承
1472年,达·芬奇正式成为佛罗伦萨圣路加画家行会,具有了独立的行业资质。
作为韦罗基奥[Verrocchio]最出色的学生,达·芬奇肯定接触到不仅限于绘画这一个工种,还包括建筑设计与施工、大理石雕刻、青铜铸造、装饰品制作、服装设计等等。但对于这位无比向往高尚职业与体面生活的私生子,达·芬奇最乐于从事的只有绘画。因为绘画是匠人们所涉及的所以门类中,最接近脑力劳动的,而其他工种则更像是低贱的体力活。而且随着透视法、短缩法、明暗法、解剖学等知识性的内容在绘画中的运用,画家们便开始了像科学家一样在工作。
虽然达·芬奇成为了独立的行会画家,但他依然乐于留在韦罗基奥那个思想活跃又人才聚集的作坊中工作。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达·芬奇对于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充满了渴望。就如当达·芬奇在作品中要画出岩石,他便会先搞清楚岩石是如何形成的,在不同地方的岩石又有些怎样不同的特点等等。达·芬奇一定认为,如果你不去全面了解事物,你就不可能把事物最真实的一面描绘出来。研究,成为达·芬奇绘画行为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他的绘画风格及关注点更多地是受到其师傅及前辈大师的影响,而且很快便把绘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过程。也正是此时的方向和需求太过于明确,以致于受限明显,即使达·芬奇再出色也只能停留在“匠人”的层面。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两件,都收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馆[Uffizi Gallery],一件是创作于1473—1474年的《天使报喜》[Annunciation],另一件是创作于1479—1481年的《博士来拜》[Adoration of the Magi]。《天使报喜》被认为是达·芬奇第一幅独立完成的作品,严谨克制,带有明显的学徒气息。如果说《天使报喜》是达·芬奇职业化的开始,那《博士来拜》则是达·芬奇职业化的高峰。达·芬奇在《博士来拜》中使群像人物的构图实现了前所未有动感,而且又和谐统一,极具凝聚力。这是一件远远没有完成的作品,但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学者们广泛研究和讨论。
二、自然化时期(1483—1499)——科学的真实
从决定离开佛罗伦萨起,达·芬奇对待绘画的态度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为他已不再是一位单纯的职业画家,而是统治者的御用工程师(1489年正式任命)。行业的固有标准对他已经失去了约束力,达·芬奇的作品逐渐出现更多的个人化元素。达·芬奇也开始享受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判画面的效果,而不是委托人的事先要求。
对于达·芬奇而言,在米兰度过了一段十分幸福的时光,拥有一位理想的雇主和一个广阔的舞台。无论是工作的方式还是时间的安排都不会受到太多的限制和约束,达·芬奇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探究和尝试,甚至天马行空。他既能为节日庆典制作舞台及幕布装饰、为舞会宴会设计服装;为免除瘟疫而对肮脏杂乱的城市作科学的全新的规划;还能为获得公爵的青铜骑马像的工程而对马匹进行解剖研究。他的涉及面就像当时最全面的工程师所接触到的一样广泛。因为达·芬奇有着足够的好奇心,而且极度善于学习。他会向建筑工人请教加固墙体的方法,会找数学家探讨关于透视的几何学问题,还会在大学的图书馆里不知疲倦地查阅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达·芬奇的博学深思,对于当时的画家而言是不可想象的。
虽然达·芬奇在当时的匠人中收入并不是最高的,但他绝对是过得最体面最有尊严的一个。他活得就像一个贵族,出门有专用坐骑,身边跟有随从,衣着得体且优雅,风度翩翩,气宇轩昂。
正是此时的达·芬奇第一次实现了艺术行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画家的工作也开始由“制作”真正向“创作”转变。由于作为工程师的专业需要及个人的兴趣喜好,达·芬奇对于大自然的了解和研究变得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全面。从而使得我们可以从达·芬奇的作品中获得更多客观的信息和更真实的感受。
作为艺术家的重要特质——独立自主——在达·芬奇的身上初步显现。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在《最后的晚餐》中,达·芬奇将每个人物的外貌特征都塑造得鲜明个性,栩栩如生。性格特点各异的使徒们,都通过具体的面部表情、身体动态以及明确的手势,把个人内心的瞬间反应完全地表现了出来。如此生动可信又充满秩序感的场景,被达·芬奇永恒地定格了下来。
三、个人化时期(1501—1519)——孤独的倾诉
自逃离米兰后,这位已富盛名的画家兼工程师再无安定的生活。他辗转于佛罗伦萨、米兰、罗马,最后于1516年离开意大利,前往法国,并再也没有回来。就如同18年前抵达米兰一样,是达·芬奇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此时,达·芬奇已经年过半百,头发开始稀疏花白。虽然头上顶着巨大的光环,但在全新的潮流中已经暗淡了许多。达·芬奇也有了更多的时间独自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与想象之中。他越来越像是一位古老的圣贤,与当下的纷繁热闹格格不入,几乎没有人会来打扰他,也没有人有时间来打扰他。。
虽然达·芬奇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无限风光,但他的艺术却到达了高于所有同时代人的另一个高度。
在米兰期间,达·芬奇将绘画与科学相结合,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最真实的视觉感受。只有真实的物质性存在,才可能传达真实的情感。在遭遇如此巨大的人生变故后,达·芬奇开始对创作的意义有了不一样的感受和思考。作品的公共展示性对达·芬奇而言已经不再重要,他显然更享受在创作的过程中进行的情感倾述。绘画能给他带来足够的安宁,远离俗世的纷扰,沉醉其中。
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有《蒙娜丽莎》。达·芬奇在1503年开始绘制《蒙娜丽莎》,直至生命的最后还一直带在身边。这是西方艺术史上最早的一件让画中人物与我们观众直接四目相视的作品之一,它已经超越了作为一件单纯的委托作品的意义,而成为达·芬奇自己的私密伴侣。
要充分了解达·芬奇,这些显然还不够。但达·芬奇的伟大已经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意)瓦萨里.著名画家、雕塑家、建筑家传[M].刘明毅,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英)贡布里希.文艺复兴:西方艺术的伟大时代[M].李本正,范景中,编选.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
[3](意)卡羅·卫芥.达·芬奇传[M].李婧敬,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
[4](法)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作者简介:李锦伦(1982—),男,广东深圳人,本科,深圳市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美术史与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