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丽
摘要: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优质化、多样化需求,构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势在必行。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优质学校和乡村学校本着共享、共建、共赢的工作原则,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联动发展,统筹推进校际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互动、质量共生、学校共进,探索城乡互助发展新模式,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平,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关键词: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互助策略;共同发展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构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它的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把牢以城带乡、以强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目标。共同体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学校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整体水平,着力破解乡镇义务教育在均衡、高质量发展方面相对薄弱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基本达到同一教育质量水平,促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现代化发展。
一、 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的概念与要素
(一)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的概念
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以取得共同进步为目标、以共同研究为愿景,将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构成一个组织机构。共同体内部各学校在资源共享、相互学习、平等交流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发展。它是一种自发联动、行政干预和多元建构的发展模式,为城乡一体化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在共同体这个平台中,城乡各校可以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加深友谊,促进办学质量得到共同的发展和提高。
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秉承多元共生、和而不同、优质特色、高位均衡的理念,密切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之间的联系。为更好地发展和进步,各地在一定的区域内,促使相对优秀的学校与薄弱的学校共同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之间互相切磋教学方法、交流教学经验,尤其是城镇教师要给予乡村教师思想上的指导,实现城村学校和乡镇学校教学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使乡村教师的成长周期缩短,乡村学校的软实力提升,逐步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从而推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的要素
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本着以强带弱的建立原则,促进优质学校与弱势学校之间、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之间有效联合,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那么,构成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的要素有哪些呢?
1.共性要素
第一,共同愿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品质是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的愿景。第二,专业支持。如果说共同愿景是一种信仰,那么专业支持就是核心力量。这里的核心力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镇学校在整个合作过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是教学智慧和管理智慧,是教师个人的宝贵财富,要求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创设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
2.个性要素
个性要素是指允许各所学校之间存在差异性,因为个性化、多元化才是共同体的生命力,才能实现 1+1>2的效果。
二、 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的基本情况
宽甸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学校”)建校于1905年,坐落在美丽的鸭绿江畔。学校现占地面积12420平方米,学生1998人,教学班46个,教职工123人,已发展成为宽甸小学教育示范校、丹东市特色校,正积极向辽宁省品牌学校迈进。2005年,学校把“赏识教育”的种子播撒在这所百年老校的沃土上,辛勤耕耘,用爱浇灌,确立了“赏识每个学生,为其一生快乐奠基”的办学思想,明确了“办有赏识品位的学校,做有赏识品格的教师,育有赏识品行的学生”的办学目标,构建了“赏识教育”三大主体工程,开展了四大主题教育,大力营造教师间互赏、学生间互赏、师生间互赏、人人自赏的教育氛围。学校先后承办了省市县级现场会30余场,在各级会议上做经验交流60余次,出版了《赏识教育》《学校赏识教育的品牌修炼之路》两本教育专著。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辽宁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艺术教育示范校、辽宁省精神文明单位、中国好老师市级基地校等百余项荣誉。
构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2020年11月,宽甸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正式成立,共有14所分校,分别是城厢小学、长甸镇中心小学、永甸镇中心小学、灌水小学、杨木川镇小学、双山子学校、步达远学校、古楼子学校、青椅山逸夫学校、太平哨华彩学校、大西岔学校、红石镇中心小学、下露河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集团现有教师1065名、班级281个、学生5214人。共同体采取“1+X”(1所优质学校+X所乡村学校)的方式组建,集团内分校法人主体不变、管理体制不变、经济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各分校保持人、财、物管理独立。
除总校和特殊教育学校之外,集团内其他13所分校均为县域乡村小学。分校多,校距远,分布散,地域偏,规模有大有小,办学实力有强有弱。集团成立之初,确立了发挥城镇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城乡教育质量同步提升的工作目标。
为促进教育管理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开展,集团成立了理事会,建立了完善的共同体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确立了共同发展愿景,出台了工作章程、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原则和工作职责。共同体理事长由总校校长担任,作为总召集人,他负责统筹教育教學管理、干部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等;副理事长由乡镇学校校长担任;理事会成员由各乡镇学校副校长担任;共同体秘书长由城镇学校副校长兼任,协调共同体内各项事务。集团以建立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为着力点,按照示范引领、精准帮扶、联动发展、量质并举的工作方针,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质量共升、学校共进的目标运行。
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确立工作原则:统一性原则,即在教学进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测试评价方面统一;差异性原则,即尊重差异、研究差异、发展差异、形成特色;自主性原则,即法人独立、科学管理、互助学习、主动发展;联动性原则,即教师联动、学生联动、学科联动、分层联动。
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以携手合作、发展共赢为目标,围绕共创、共建、共赢、共享的宗旨,按照城乡互补、互学并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发挥城镇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在学校管理、资源共享、教师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有所突破,促使共同体内各校之间薄弱点有改进、常规点有突破、特色点有提升。
三、 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的实施策略
(一)聚焦学校管理,城乡管理策略一体化
为发挥城镇学校在共同体内部的示范作用,集团实行月例会制度,研究共同体内部管理、内涵发展等相关问题,及时了解和掌握各校教育教学情况,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的办法。
1.教学管理互通
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通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集体备课、统一教研活动、统一测试评价的“四统一”方式,加强城乡教学管理一体化建设。例如,为落实“双减”工作,集团统一制定了“五项管理”制度,即课外读物管理制度、体质健康管理制度、手机管理制度、睡眠管理制度和作业管理公示制度,统一协调各成员学校之间的教育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研究等,多渠道做好共同体内的互助交流工作。
2.干部交流互通
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建立中层领导跟岗培训制度。每学期组织乡村学校的中层干部到总校参加跟岗培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2023年春季,集团组织乡镇学校中层领导到总校参加为期3天的语文主题学习跟岗培训,培训内容有经验交流、课堂观摩、教学管理等,促进了中层干部的能力提升。
3.管理经验互通
集团开门办教育,建立集团领导和骨干教师培训制度,定期组织乡镇学校校长和中层以上干部外出培训、考察,学习先进名校经验;聘请教育专家走进来,提升干部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指导能力。2021年,全县中小学教学常规资料展示活动不仅为各校提供了对照先进找差距、比学赶超再提升的机会,更为各校搭建了一个展示办学成果和特色的交流平台。从展区的场地布置到资料摆放,从解说员着装要求到参观地组织管理,总校都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各乡镇学校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展出成果各具特色,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城乡学校呈现同频共振、合拍共鸣、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2022年,共同体教学领导齐聚云端,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本次会议聚焦“双减”工作下的学生作业管理、教师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改进、学业质量提升四个方面,成员校的教学领导围绕这个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地查找本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实践中的短板、作风上的问题,并研究解决策略。
(二)聚焦优质资源,城乡资源共享一体化
共同体内各校的图书馆、操场、实验室、微机室、多功能教室和专用教室实行共享,教学设备、仪器、图书等实行共享。为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体深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开展线上线下共学、理论实践共探、经验成果共鉴等活动,实现共同体内各学校名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等优秀资源共享。开发名师课堂教学视频资料,建立健全共同体网络平台;启动OMO(Online-Merge-Office)教育模式,OMO指线上与线下实现双向深度融合。鼓励名师“走网”,借助互联网技术在线开展专业化的诊断、答疑、辅导,共享智力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資源的全覆盖和精准推送,带动城乡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
永甸镇中心小学、下露河学校、双山子学校等乡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多次走进总校参加课堂观摩和听评课等活动。共同体带领教学名师分别走进永甸镇中心小学和双山子学校开展送教送培活动;共同体围绕“如何提升教学质量”这个主题,先后为灌水小学、下露河学校举办了经验交流会;部分省级骨干教师在线上为乡镇教师送去优质课堂并提供教学答疑服务;共同体带领学科骨干教师到太平哨华彩学校开展送教送培活动,分享课改成果。
(三)聚焦队伍建设,城乡研训活动一体化
1.领导队伍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提高校长的管理能力对办好学校、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集团总校校长带领乡镇学校领导走进了本溪市多所名校,考察这些学校在特色办学、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特色经验。同时,集团借鉴本溪名校的先进经验,推动特色学校创建,组织乡镇学校领导召开外出考察交流会。会上,大西岔学校校长、青椅山逸夫学校副校长、城厢小学校长分别就“本真教育”“活力教育”“阳光课程体系构建”做了经验介绍。其他乡镇学校领导也对照先进、寻找差距、查摆问题,积极探寻适合本校特色发展的新路径。2021年,集团组织乡镇学校教学副校长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全国“未来学校”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活动。4天的时间里,与会者认真聆听了8个专题报告,实地考察了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的发展状况。这次活动让全体学员进一步感受到上海市等地区的先进教育理念,拓宽了视野,可谓是一次深刻的学习之旅、改变之旅和提升之旅。2022年,在东北地区(黑辽专场)卓越校长语文主题学习线上论坛活动中,来自全国名校的12位优秀校长围绕“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交流,集团总校校长应邀在大会上发言,并以“赏识教育下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与大家分享经验。
2.教师队伍
为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共同体制定教师发展计划和教师培训制度,创新“雁阵管理”梯队培养模式,搭建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流平台,拓展教师培训网络空间,提升校本培训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校际的学习交流。共同体通过名师工作室、学科教研组、名师“走网”、师徒结对、送教到校、主题论坛、课堂观摩、专题讲座等形式,定期开展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为进一步探索“基于深度学习的生长课堂”的构建,集团总校实施点、线、面“三位一体”网格化教研模式,即从点上做实年组教研、从线上做亮校本教研、从面上做活校际教研,积极开展专家引领、同课异构、一课同上、课例研讨、名师示范、校际交流等形式多样的研训活动,引导教师边研究、边反思、边改进,全面打响课程改革攻坚战。
在“语文主题学习单元整组教学”研训活动中,城镇学校的教师不再唱独角戏,而是为乡镇学校的教师搭台子、架梯子。活动中,长甸镇中心小学耿琪老师执教精读引领课,城厢小学刘晓霞老师执教丛书略读整合课。通过这些活动,乡镇学校青年教师的执教能力快速提升,他们能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个性思考和个性表达,关注学生的思维生长,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2021年,在宽甸县小学数学教研会暨宽甸镇中心小学教育共同体数学生长课堂观摩会上,宽甸镇中心小学副校长与共同体学校分享了“开展‘生长课堂课题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与会人员观摩了两节数学生长课堂观摩课。本次观摩研讨活动带给教师的不仅是教育理念的改变,更多的是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深层次的思考,为城乡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注入了新活力。为总结线上教学工作经验,提升线上教学质量,2022年5月,宽甸镇中心小学的骨干教师在全县召开的语文、數学和英语三个学科线上教学交流研讨会上分享了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这既是一次教学经验交流会,也是一次针对全县教师的高质量培训会,教师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为日后更好地开展在线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聚焦核心素养,城乡学生活动一体化
共同体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及要求,统一研究路径与方法,每学期组织社团活动两次、学科竞赛两次,每学年各校联合举行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各一次,为不同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提供个性化服务。
为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实现“五育”并举,共同体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构建了“1+X”大拇指课程体系,通过丰富多元的课程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落地生根。2022年10月,共同体内各学校联合举办了校园科技节,除了共同体内的学校,还邀请共同体外精准帮助单位——石湖沟刘家小学的学生全程参与活动,以此来推动城乡学校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发展,从而在集团内外均形成浓厚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教育氛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活动中,学生热情高涨,积极踊跃参与,既开阔了视野,也激发了对科技的兴趣,体验到科技的魅力,享受到科技活动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科学态度,弘扬科学精神。
“双减”政策实施后,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共同体举行了第一届学生古诗词大赛。14所分校的70名学生代表参加比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团总校联合共同体内的14所分校举办了“欢庆六一·粽香端午”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讲”“画”“折”“编”“包”“写”六项家庭亲子沉浸式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认同、喜爱、过好传统节日,使广大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培育良好家风,展现新时代幸福家庭健康和谐、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聚焦精准帮扶,城乡教育质量评价一体化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加快乡镇学校的成长步伐,在年度教学质量评估中,上级部门对共同体学校实行捆绑式评价,在单个学校考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共同体考核,促使优质城镇学校与乡镇学校结成发展共同体,实施精准帮扶,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石湖沟乡刘家小学是所村小,也是所完小,以前教学质量一直不理想。为提升该校教学质量,集团总校重点对该校开展精准帮扶,实施名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组织名师上示范课、开展课堂诊断等。在城镇学校的大力扶持下,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完成了从一所落后村小到先进村小的蜕变。
四、 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的办学成效
区域构建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是积极而富有成效的。自共同体推进以来,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在价值认同、角色定位、参与程度、情感投入等方面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以教学实践改革为载体,多元驱动,创新机制,紧密联系,引领各校教育事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近年的联合办学实践,从青年教师到省级骨干教师,从进步奖到优胜奖,从规范校到示范校,共同体办学之花争相斗艳、芬芳满园。在“辽宁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共同体有34名教师获得省级优质课;在2019年全国苏教版小学科学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中,长甸镇中心小学刘畅老师设计的《运动和呼吸》一课获得二等奖,在2019年全国“统编版语文教材教师模拟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张忠娥老师荣获特等奖;2019年,永甸镇中心小学教师王勇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两年来,集团先后有247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丹东市模范班主任等。共同体乡镇学校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辽宁省课程改革先进学校、辽宁省最美校园、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辽宁省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辽宁省美育优秀教研团队、丹东市先进党组织等百余项殊荣。
自成立以来,共同体一直坚定不移地行走在互助办学的路上,收获着学生幸福绽放的笑脸,记录着教师成长的欣喜,聆听着乡镇学校奋进的高歌,品味着教育征途的幸福。共同体学校对集团工作的积极配合以及共同体每位教师对教育梦想的执着追求,助推了共同体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城乡教育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更让城乡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一路风景、一路歌。
参考文献:
[1]郭元婕.集团化办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
[2]何光辉,程胜.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宝山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0.
[3]王莉君.区域内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构建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5.
(责任编辑:赵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