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难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在档案工作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的档案专业人才队伍,推动和落实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各项部署,以适应档案现代化的现实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现状,针对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和要求,提出了新时代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以期为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提供过硬人才保障和可靠智力支持。
关键词:档案人才队伍;现代化;新时代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3年2月,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提出要求,档案工作要全面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以档案工作自身现代化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着眼档案事业长远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档工程,在档案系统组织开展“三支人才队伍”选拔工作。人才是第一资源。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显著提升,档案工作呈现出载体多样化、资源多元化、信息数字化、管理现代化、利用网络化等特点。在档案工作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的档案专业人才队伍,推动和落实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各项部署,以适应档案现代化的现实要求。
1 档案专业人才队伍现状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2)》、国家档案局《2021年度全国档案主管部门和档案馆基本情况摘要》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档案主管部门及档案馆专门从事档案管理人员还面临着数量规模小、年龄偏大、专业程度不均衡及文化程度偏低等现象[1]。其他行业领域从事档案工作人才队伍也存在着诸多类似问题,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1.1 档案专业人才数量少
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国家综合档案馆3320个,专职档案员35833人;国家专门档案馆256个,专职档案员3372人;部门档案馆130个,专职档案员1573人。平均每一档案馆拥有专职档案员10人。从级别分布来看,其中地市级档案主管部门和综合档案馆专职档案员8804人,县区(旗、市)级档案主管部门和综合档案馆专职档案员27609人,大部分都为县区级从业人员。但与基层庞大的档案数量相比,人员数量普遍偏少。例如,从化区档案馆实有在职人数只有18人,馆藏纸质档案30余万卷。人少、事多的矛盾较为突出。
1.2 档案专业人才年龄偏大
全国共有41393专职人员在档案主管部门和综合档案馆从事档案专职工作。这些专职人員中,50岁及以上的人员占31.5%;35—49岁的占50.1%;35岁以下的占18.4%。一些单位或机构从事档案工作人员年龄老化现象较为突出,年轻从业者数量较少,年龄结构不够合理。
1.3 档案专业程度不均衡
公布的数据显示,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和综合档案馆专职人员中,108名博士研究生中,档案专业的15人;2672名硕士研究生中,档案专业的454人;27512名大学本科学历从业者中,档案专业的4347人;8410名大专档案从业者中,档案学专业的1383人。在相应学历结构中,档案专业的分别占13.9%、17.0%、15.8%、16.44%。专职档案人员中拥有档案专业知识的为16.2%。可见,档案专业程度低,且不均衡,这在一些单位或机构的档案管理部门中也表现得较为突出。
1.4 档案专业技术人员文化程度偏低
从学历结构看,全国各级档案主管部门及综合档案馆中,拥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为108人,占全部从事档案专职工作人数的0.3%;大学本科从事档案专职人员的27512人,占总人数的66.5%;大专及以下的人员有9607人,占档案专职人员的23.2%。总体情况来看,研究生及以上高学历层次人才占比较少。一些单位或部门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其文化程度偏低,且专业知识多为文秘、计算机等,拥有档案学专业知识背景的高学历人才偏少。
2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
2.1 档案事业现代化的基础
邓小平提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2]”可见,档案事业现代化的根基在于人才素质能力满足现代化要求。《“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档案资源建设质量、档案利用服务水平、档案治理效能和管理现代化程度进入世界前列”。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现代化,就需要一支“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更加优良、作风更加过硬”的现代化档案专业人才队伍。
2.2 执行党的路线方针保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本质要求之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要靠干部。新时代档案专业人才队伍现代化的灵魂是其思想理念的现代化,就是要始终坚持党对档案工作的绝对领导,始终做到胸怀“国之大者”,始终坚守“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可见,加强新时代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就要不断加强政治能力建设,锤炼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2.3 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把“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任务之一,彰显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中发挥着根本性作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档案人才队伍,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3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档案人才队伍建设要求
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是能动的、全面的人,而不是僵化、“单向度”的人[3]。新时代档案事业现代化的新征程上,需要同步推动提升符合新时代需求的档案专业人才队伍现代化能力建设。
3.1 思想认识的现代化
每一次现代化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依然是人的现代化。其中思想认识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应认识到:(1)党的绝对领导。牢记新时代档案事业的政治属性,把党对档案事业的绝对领导贯穿于档案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始终保持新时代档案工作正确方向。(2)站稳人民立场。坚持新时代档案事业的人民性,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档案工作都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站稳人民立场,提高档案工作人民满意度。(3)依法治档管档。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档案治理能力、治理水平現代化,在思想理念中厚植法治精神,提升档案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4)安全底线思维。把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于档案工作全过程,坚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压实安全责任,确保档案安全。
3.2 专业能力的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干部需要增强“八种本领”,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又提出要提高“七种能力”,这反映了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思路的逻辑延续,也展现出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创新要求。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这里的专业能力,具体到档案工作领域,就要求档案专业人才掌握与档案职业相匹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思维和管理能力。其中档案专业知识包括了会计、文书、科技、声像、实物等不同门类档案的整理、保管利用、全宗卷整理等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知识。专业技能包括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利用、编研、统计等专业技能[4],并将各种先进前沿技术应用其间,提升专业技能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档案专业思维是作用于档案实践的思想逻辑[5]。新时代,档案工作者要具有专业型和拓展型档案思维。
3.3 创新能力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就档案组织机构或部门来说,抓创新就是抓档案事业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档案事业未来。就每一名档案工作者而言,创新就是要求档案工作者个体要把握档案事业发展新趋势,主动融入档案现代化,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就是要具备互联网智慧思维、组织构建创新管理模式,丰富档案专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释放档案人才创新动能。
4 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档案人才队伍建设路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档专业案人才队伍建设取得进步,人才培养力度持续加大。2022年,经申报、审核、推选和评审等,1909名“三支人才队伍”确定,为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大智力支持。在《“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人才强档”工程,提出要加大档案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拓宽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渠道、完善档案专业人才评价机制,积极搭建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抓好档案专业人才梯队建设,这些都为新时代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指明方向,明确重点。针对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档案专业人才队伍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应从管理认知、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4.1 增强现代化管理认知
档案专业人才队伍的现代化管理认知,就是要求管理者具有现代化档案专业人才队伍管理理念,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促进档案专业人才队伍的全面发展。以现代化管理认知服务于档案专业人才队伍现代化建设。一要坚持“第一资源”战略。档案管理部门或机构,要始终把档案人才资源作为推动档案事业现代化发展的第一资源,培养“可堪大用”的新时代档案人才队伍。二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档案管理部门或机构要始终把“党管人才”作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做到“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6]”。三要坚持“系统观念”。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有其行业规律性、特殊性,既要注重档案人才队伍的培养,还要注重“管好”“用好”。坚持系统观念推动和协调档案部门或机构参与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
4.2 健全现代化考核评价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干部考核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也把“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作为人才强档工程的重要举措。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新时代档案专业人才队伍的考核评价工作,一要制定考核工作办法,改进考核方式,推动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7]。二要突出档案行业特点,体现档案“三支人才队伍”差异化评价标准,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增进档案人才队伍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三要注重考核结果运用[8],把考核结果作为档案人才队伍选拔任用、评先评优、追责问责的重要依据。四要做好跟踪反馈改进,档案人才队伍的考核目的在于其整体素能的提升,通过考核发现不足,并及时进行反馈,督促其整改提升,达到以评促成长,以评促进步的效果。
4.3 完善现代化激励约束
要“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对于档案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正确的用人导向是激励其担当作为。要落实好现代化档案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建设,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档案人才队伍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并重,努力做到“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着力培养档案专业人才队伍的职业荣誉感、归属感和获得感。畅通晋升渠道,让表现突出的档案人才有施展的舞台。此外,还要积极构建反向约束机制。在档案工作中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行为,则要予以惩戒,要始终守住档案安全底线防线。
4.4 搭建现代化管理平台
以数字赋能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未来人才管理的趋势和方向。可依托高校的先进教学资源,建立档校合作,建立一批新时代档案人才培养基地,定期选送档案专业人才骨干接受再教育再培训。在地方党校或干部学院举办专门的档案专业人才培训班。积极搭建档案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此外,还要推动档案专业人才队伍上下级双向挂职锻炼,增强档案人才队伍一线锻炼,拓宽档案人才队伍视野。大力实施档案专业化能力建设,促进档案业务培训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积极落实人才强档工程,注重多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结语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的新时期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就是要努力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档案专业人才队伍,以适应新时代档案工作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技术应用的档案能力需要,以档案人才队伍的现代化,服务和保障档案工作载体多样化、资源多元化、信息数字化、管理现代化、利用网络化形势需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化的档案专业人才队伍,推动和落实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各项部署,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档案现代化的现实要求。
参考文献
[1]钱德凤档案治理视角下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档案与建设,2022(12):53-56.
[2]吴少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视角看邓小平的人才现代化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8):8-10.
[3]李明.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逻辑[N].光明日报,2019-2-11.
[4]王晓云.浅谈档案专业技能的指标体系[J].陕西档案,2007(3):32-32.
[5]陈泳欣,聂二辉.“多元冲突”与“多元互动”——社会治理下的档案思维新发现认领引用[J].档案与建设,2019(2):24-27,18.
[6]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O/L].https://news.12371.cn/2012/09/26/ARTI1348660730907575_3.shtml.
[7]谢翠萍.加强新时代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J].管理学家,2022(21):82-84.
[8]杨明萍.档案工作现代化与档案人才队伍建设[J].档案与建设,2009(12):18-19.
作者简介:屈榕辉(1986— ),中共广州市从化区委办公室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