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君 黄静 屈敏 张大葵 李层层 刘静静 徐梦秋 闫颖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21000
为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临床针对单胎妊娠初产妇、无明显剖宫产指征者提倡进行阴道分娩。但是在阴道分娩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剧烈疼痛,并且疼痛贯穿于整个分娩过程,为产妇带来极大的生理、心理压力,导致其容易产生恐惧、焦虑等应激反应〔1〕。现阶段,无痛分娩等可显著降低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受,但是由于初产妇对阴道分娩的传统认知,导致其仍容易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相关研究显示:约92%以上的初产妇对阴道分娩存在恐惧心理,并且恐惧状态贯穿于妊娠期、分娩过程以及产后阶段〔2-3〕。分娩恐惧可导致产程延长,严重者可导致阴道分娩不成功,进而需要剖宫产进行干预,其对分娩结局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部分学者提出〔4〕:针对初产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产妇分娩信心,协助其建立阴道分娩的正确认知在消除分娩恐惧方面效果理想。角色标准递进式护理主张护理人员扮演教育者、倡导者、协作者等对护理对象进行角色转换标准化护理干预,现阶段该护理模式在心理障碍性疾病患者中应用广泛,在降低其负性情绪方面效果理想〔5〕。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角色标准递进式护理在阴道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纳入标准:单胎妊娠、孕周≥37周初产妇;在本院接受产前检查,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选择在本院进行自然分娩;认知、语言功能正常,可配合完成相关调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烟酒不良嗜好;具有跨耻征阳性、胎膜早破等剖宫产指征;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衰竭。以纳入标准、排除标准为抽取依据,在本院收治的初产妇中抽取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初产妇51例纳入对照组,将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初产妇51例纳入实验组。对照组纳入初产妇年龄20~31岁,平均(25.62±3.24)岁;孕周37~42周,平均(38.62±0.33)周;体质量指数24~31 kg/m2,平均(27.52±1.36)kg/m2;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11例,初高中者24例,高中以上者16例。实验组纳入初产妇年龄20~33岁,平均(26.02±3.45)岁;孕周37~42周,平均(38.71±0.34)周;体质量指数23~32 kg/m2,平均(28.02±1.28)kg/m2;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13例,初高中者23例,高中以上者15例。产妇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分组比较价值。
1.2.1对照组 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方法如下:①健康宣教。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产妇入院后进行,宣教内容主要包括阴道分娩相关知识、产后恢复、常见心理问题、自我调节方法、注意事项等;第二阶段:分娩完成后进行,宣教内容主要包括科学育儿、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宣教过程首先为产妇发放宣传手册,鼓励其自行阅读,随后科室开展相关讲座,统一对产妇、家属疑问进行答疑,讲座每周开展1次。②心理辅导。护理人员针对产妇焦虑、恐惧等心理进行针对性的干预,鼓励其建立阴道分娩信心,动员家属给予产妇足够的支持和关爱。③分娩护理。分娩过程中,注重对产妇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协助医生指导产妇完成分娩过程。④产后护理。分娩完成后提倡进行母乳喂养,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正确方式。为产妇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在不引发疼痛感受的前提下鼓励产妇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1.2.2实验组 将对照组护理方法中健康宣教、心理辅导方面更改为角色标准递进式护理,将二者内容共同进行,具体护理方法为:①标准化教育者角色递进护理。产妇入院即开始进行。护理人员与其建立有效沟通,在交谈过程中诱导孕妇对孕产知识的见解进行诉说,从中了解其对孕产知识的需求,针对性的制定健康宣教计划。入院第2天,进行首次健康宣教,采用床旁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时间控制在30 min左右,宣教内容同对照组健康宣教内容。同时邀请孕妇关注本院产科微信公众号,公众号内定期推送孕产相关知识、动画、视频等。应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孕妇首次健康宣教接受程度进行评估,针对孕妇接受度较差的内容着重进行再次宣教。②标准化倡导者角色递进护理。在与孕妇进行交流过程中,对孕妇心理状态进行准确掌握,在健康宣教过程中对其错误认知进行纠正,引导其建立分娩信心。在分娩前1 d,针对孕妇过度担心分娩疼痛问题,详细向其解说无痛分娩过程以及优点,同时传授一定的疼痛管理方法,例如:分娩球、拉玛泽呼吸减痛法等。提高分娩信心方面:鼓励孕妇对孕产期间的幸福时刻进行回忆,提高对新生儿的期待以及分娩信心(直接性经验);在交流过程中介绍既往顺利分娩例子,并将积极部分着重进行介绍(替代性体验);最后应用语言劝导的方式协助其建立分娩目标,调节情绪。③标准化协作者角色递进护理。在分娩后1 d进行,分娩知识传播协作者:与产妇建立互助协作关系,了解分娩后的知识需求,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育婴协作者:在其分娩前,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传授育儿技巧;在分娩后,护理人员协助产妇、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并对育儿困扰进行解答。
1.3.1分娩自我效能 分别于入院时以及护理后(分娩前1 d)采用分娩自我效能量表(SBSEI-32)对产妇分娩自我效能进行评价。该量表由Lowe〔6〕编制,32条评分条目分为2个分量表,即分娩自我效能期望以及结果期望,每个分量表分别包含评分条目16条,每条评分条目评分介于1~10分,评分结果越高表示分娩自我效能越高,该量表Cronbach α系数介于0.92~0.97。
1.3.2分娩恐惧 分别于入院时以及护理后(分娩前1 d)采用分娩态度问卷(CAQ)对产妇分娩恐惧进行评价。该量表由危娟等〔7〕进行翻译,主要针对产痛危害、胎儿健康、医疗护理以及自我控制4个维度进行评分,共包括评分条目16条,每条评分介于1~4分,量表满分64分,评分越高表示分娩恐惧程度越高,该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916,内容效度指数为0.924。
1.3.3分娩结局 对两组产妇分娩结局进行统计,统计内容包括:转剖宫产、会阴侧切、产后出血、产程时间,进行组间比较。
护理前,SBSEI-32总分对照组(177.90±13.44)分、实验组(178.49±13.82)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8,P=0.827>0.05);护理后,SBSEI-32总分对照组(199.90±15.46)分、实验组(209.73±15.82)分,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3,P=0.002<0.05)。见表1。
表1 两组SBSEI-32评分结果比较
护理前,CAQ总分对照组(34.32±4.63)分、实验组(34.43±4.59)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0,P=0.904>0.05);护理后,CAQ总分对照组(28.25±4.53)分、实验组(25.24±4.69)分,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6,P=0.001<0.05)。见表2。
表2 两组CAQ评分结果比较
实验组产妇会阴侧切、产后出血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转剖宫产率以及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分娩结局比较
近年来,阴道分娩的临床应用率逐渐提升,但是由于初产妇对孕产知识的偏差认知、育婴经验不足等,导致其在分娩周期难以采取健康行为,导致其分娩效能较差,对分娩结局存在严重的不良影响〔8-9〕。因此,在围生期采取有效干预手段,强化初产妇对孕产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其分娩效能,对于保证阴道分娩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传统围生期护理内容中,健康宣教、心理疏导是提高初产妇分娩效能的主要措施,但是其缺乏针对性以及联合性,在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初产妇处于被动接受位置,其参与程度不足导致护理效果欠佳。如何提高初产妇分娩效能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热点问题。
相关研究指出:分娩自我效能对分娩结局存在较大的影响,而分娩恐惧则是降低分娩自我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10〕。初产妇恐惧等不良情绪可导致其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变化,例如:儿茶酚胺的分泌量增加,进而可导致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降低,进而增加分娩疼痛感受,形成恶性循环〔11-12〕。本研究在初产妇围生期护理过程中应用角色标准递进式护理,结果显示:分娩后5 d,实验组产妇SBSEI-32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CA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薛秀梅等〔13〕研究结果:角色标准递进式护理可显著提高高龄产妇分娩效能,一致性较高。本研究通过标准化教育者角色递进护理、标准化倡导者角色递进护理、标准化协作者角色递进护理3个过程对初产妇进行孕产、育婴相关知识宣教以及心理疏导,将健康宣教与心理干预两个方面的护理内容进行融合,可明显改善初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心理。在提高初产妇分娩效能方面,本研究通过直接性经验、替代性经验以及语言劝导,可协助产妇降低对阴道分娩的恐惧心理、建立分娩信心,并且在正确孕产知识的支撑下可采取健康行为,对于分娩具有明显辅助作用〔14-15〕。本研究结果:实验组转剖宫产率以及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角色标准递进式护理在初产妇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角色标准递进式护理可显著提高初产妇分娩效能以及降低其分娩恐惧心理,进而缩短产程、降低转剖宫产的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